圖書簡介封面專題:再會吧,香港
今期《字花》以「再會吧,香港」為封面專題。以詞人潘源良的訪問開場,當社會流行起以集體回憶凝聚社群認同時,潘氏清醒地提出香港的興起不過是時代使然,香港的文化尚待發展成熟的系統;廿八年來的尖東隨西鐵通車悄悄變化,陳子雲以戀愛故事映襯尖東的改變;智海的〈鞭屍〉裡有被凌虐的尖沙咀鐘樓,各幢本地以金融業務為主的摩天大廈在旁贈慶,背後卻又有一株植物被砍而乏人問津,其深意不言而喻;市區以外,志於探討本地農業發展的劉海龍鬆開土地與樓房的關係,重新把生命與土地連結,以科普文章娓娓道來在港早遭忽視的耕作土壤;小西的〈前衛已不存在?〉藉整理進念二十面體和沙磚上兩個香港前衛劇團的歷史,思考在今日高度政治化的香港中「前衛」藝術走向;去年十一月的人大釋法賦予監誓人檢視何謂「真誠」的權柄,游靜奮筆疾書〈深坑迷思〉,逐一檢視香港警察誓詞、《聖經》、人大的宣誓儀式,討論誓詞在東西文化中的真誠涵義;右翼思潮抬頭,左翼將要退潮,民族主義將再次興起。李達寧〈左翼不存在?〉卻在時局中指出希望所在,正是一種國際主義的延伸。
「作家與a」有張婉雯《微塵記》。張氏上一本小說集《甜蜜蜜》在2004年出版,今年,出版第二本小說集《微塵記》,彷彿終於記起小說裡那些微小、平白、日常得如你和我的人物,要把他們聚集在一起。談到寫作和社會運動,張婉雯多次強調要有「真誠」的態度。在「真誠」幾乎變成笑話和將要失效的城市裡,身為作家,還如何持守這種態度?
本期「重曝」以文於天<反身代名詞>作為重曝文本,在重重囚困人的城市,生活一半削平一半,餘下一半靜靜沉落,疲憊不足以抓住時間,重新窺探自己卻一無所獲,唯有記住,記住那些遠去而自由的日子;創作版迎來李維怡作客席編輯的最後一期,挑選出包括麥樹堅《粵語輔導課》在內三篇作品作點評;「字元特稿」有可洛的投稿作品;編按:「迴聲」為本期新欄目,旨在拉近《字花》與讀者距離,以小組形式邀請他們分享對本期選篇的讀後感。今期請來四位97年出生,修讀新聞學的大專學生一同圍讀「字元」。
「啞光」特稿有崑南的來稿;「未完成」除馬建犯禁小說《中國之夢》連載第四回外亦刊有陳希我讀《中國之夢》的分析。
風眼之內,未必看不見真實風景,哪怕是之一。今期《字花》邀請楊淖灃、魏時煜、魂游、朗天四位作者,分別從文學、電影、藝術,以及論述方面思考雨傘運動,不為蓋棺定論,而是整理爬梳,嘗試為後來者提供一點文藝上的歷史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