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紀錄了兩場以文化研究、民間辦學與情感技藝為題旨的研討會內容,十多位講者與台下觀眾,從自身經歷與思考當中,一起在不同的場域尋找線索,思考教育的宏旨與生活的方向。
承接英國文化研究的傳統,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課程一手批判建制內的傳統教學,另一手結合民間辦學,期望發掘更多教與學傳承的模式。適逢課程成立十周年,是為本地文化研究與教學的關係來一場回顧與前瞻的好時機。
院校的文化研究課程往往危立於體制邊緣,講人講錢更講質素,他們如何跳脫建制束縛,令師生一起感受教與學的真意?民間自發辦學,缺的竟然不是錢,卻道誰才是「民間」。他們皆重理論傳授並與實務結合,兩者該各自恪守本份,抑或可媒合補足?體制內外的辦學過程,各有掙扎與精彩。
近年本地出現不少農業、藝術、生態、社區導賞等大大小小的學習活動,倡導人們將飽受壓抑和割離的身體、情感、技藝重新接駁,豐富生活的經驗,領略生活的價值,省思生活的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