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圖書簡介】
本書蒐羅葉宗貞多年來發表的散文小品,分為生活篇、親子篇、飲食篇、旅遊篇等,內容豐富,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周愚序/從「袍澤之誼」到「以文會友」】
宗貞終於要出書了,我很高興。我這麼說,是因早在兩年前,我就建議她出書的。她當時猶豫了一下,結果沒有出,原來她是留到今天,作為她和正華結婚四十年的紀念。更高興的是,她囑我為她寫序。這是份榮幸,也是項義務,我當然不會也不能推辭。
在我說宗貞的書之前,我想先說說她和正華兩個人。因為我與他們兩人的關係,絕非只是現在同屬一個作家協會,認識三、五年,甚至兩、三年的所謂「文友」。實際上,我和他們兩人是認識四十多年的老友。更使讀者難以相信的,是我和他們兩人還是「武友」。原因是,我和正華都出身於中華民國空軍,而宗貞也是空軍的聘雇人員。
民國六十一(1972)年,我調到台北空軍總部國際情報組工作,同單位中兩位最年輕的同事,一男一女,便是正華與宗貞。那時宗貞似是剛出校門,純情玉女,纖細苗條;正華也是個剛從軍校畢業不久的低階軍官,軍服筆挺,英氣逼人。他們兩人都是擔任資料處理的工作,當然兩人都是未婚。
那時空軍總部每週有一次由總司令主持的「作戰會報」,全軍一級主官、主管齊聚台北,會中有一項每週「國際情報」簡報,而我的工作之一,就是擔任這項簡報。簡報需要資料,我就要去找他們,因此在工作上與他們的關係非常密切。尤其是,那時沒有電腦,做簡報須有幻燈配合,而正華寫得一手仿宋體好字,更有在透明膠片上寫字和操縱幻燈機的能耐,於是每週的「國際情報」簡報,我就和他成了最好的搭檔,直至我調離國際情報組為止。
在那個年代,適婚年齡的人男多女少,未婚的女性特別吃香,尤其像宗貞這樣,年輕貌美,秀外慧中的少女,是當時許多單身軍官追逐的對象。後來終於由正華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擄獲了美人的芳心,只不過他們結婚已是我離開空軍總部之後的事了。
我退役後來美,不久他們也來美,又在洛城重逢。大約八、九年前,當我看到宗貞在報紙副刊上發表文章時,最初感到非常驚訝,後來見她發表得愈來愈多,寫得愈來愈好,直到我認為篇章已足夠結集成書時,我建議她出書,並邀請她加入我所屬的「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她當時雖未出書,但加入了協會,與我由四十多年前的「武友」,變成了今天的「文友」。我與他們擁有這麼長久且深厚的情誼,這也就是我前文所說我有義務要替她寫序的緣故。
說到宗貞的書,其實她的每篇文章我以前都在報紙上看過,這次她把打字文稿交給我,我當然是又讀了一遍。以前在報紙上是一篇篇零星地看,這次則是五十二個篇章一氣呵成。以前是快速瀏覽,這次是逐字細讀。宗貞的作品每篇篇幅都不長,而且文字簡鍊,不堆砌,更不賣弄,因此雖是六萬餘字,一口氣讀完也絲毫不覺費力。這類文章,也最適合於今日步調快速的人們閱讀。
宗貞文章的另一優點,是言之有物,不風花雪月,不矯揉造作。她選擇題材均有所本,且都是你我身邊可能發生的事,令人讀來感同身受。她寫的雖多是小事,卻又能從其中悟出大道理。寫散文的人,作品所述,多為親情、友情、愛情,而她的五十多篇作品中,除了也具備這「三情」之外、尚有動物、植物、食物、旅遊、音樂 …… 幾乎包羅萬象。如〈老外吃茶葉蛋〉的「怪相」、〈騎馬踏青〉的「糗事」,讀來令人發噱;〈臉癱的驚嚇〉、〈基督城遇難記〉,讀來令人為她揑把冷汗;〈小女兒長尾巴了〉、〈把愛傳下去〉,又是如此的溫馨 ……
看到她的〈牙痛〉這篇,哎喲!不禁使我心裡打了一個寒顫,因我自己也是被牙痛折磨了一生的人,遇到了同病相憐的她,怎不令人同情之心油然而生?看到她的〈我家師傅〉,卻又使我食慾大動,因我就曾是他們家的座上客,嚐遍了他家師傅做的拉麵、餃子、蔥油餅、抓餅、韭菜盒子 …… 現在我寫此文時,似還覺齒頰留香呢!
至於她以《結婚戒指》作為書名,文中道盡了那個年代人們生活的艱苦,物資的匱乏,可說字字辛酸、句句含淚。我也是走過那個時代的人,也和他們是同樣的軍公教人員,讀了更是令我心有戚戚焉。但現在他們終於苦盡甘來,正華已退休,宗貞兩年後也將退休,現在雖尚一面工作,一面寫作,但仍游刃有餘,悠閒自在。每逢休假,在家可含飴弄孫,出外則遊遍全球,多麼美好的儷影!
算起來,我與他倆認識到今天已有四十三年,幾乎是整個人生的三分之二,宗貞由含情脈脈的少女變為今天的祖母;正華也由瀟灑挺拔變為今天有了些許白髮。對許多人來說,第一印象予人最難忘記,我這人尤其如此,因此在我的心中,他們兩人仍是四十三年前,我和他們在空軍同事時,那種俊男美女的模樣。
四十三年帶來更大的變化,當然便是我與她倆傳奇式的由那時的「袍澤之誼」變為今天的「以文會友」。今天看到宗貞出這本為紀念他們結婚四十週年的《結婚戒指》,這也是她的第一本書。宗貞寫作非常勤,見報率非常高,相信她很快就會有第二、第三本書。
我現謹以此文,恭賀她出這本新書,並祝她文思泉湧,佳作如雲;她和正華相親相愛,萬事如意。
【陳十美序/嫻雅柔美,文如其人
大約兩年前,「北美洛杉磯華文作家協會」舉辦一項活動時,前會長周愚先生帶來了兩位朋友,是一對夫婦。周愚介紹說,這對伉儷是他四十年前在台灣時的軍中同事。四十年前?我端詳了他們兩人,男的精幹結實,女的嫻雅婉約,看來都還年輕,卻是四十年前就和周愚是同事了。
周愚接著介紹,先生名叫盧正華,是在台北空軍總部和他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女士名叫葉宗貞,過去也是空軍的專業聘僱人員,現在也是位作家。我一聽,原來是多年來在「世界日報」「家園」版上讀了她許多文章的作家,尤其是對她文字簡潔,以家庭生活、周遭友人為素材的短文最為我所喜愛,對她極為欽佩,心儀已久,並早就在心中揣摩這位作家會是個什麼樣子的人,今天真的見到了她的廬山真面目。
在周愚前會長和我的力邀下,她加入了我們的協會,使我們多了一員大將,大大地增強了我們協會的整體實力。尤其是,她的加入,對我們來說,可說是「買一送一」,因為她的夫婿盧正華先生永遠是「婦唱夫隨」,跟在她的身邊,每當作協有活動,盧先生也必到場大力幫忙,舉凡佈置會場、照相、錄影、事後的清潔工作,樣樣都搶著做。至於對葉宗貞的呵護與照顧,更是無微不至,夫妻恩愛之情,溢於言表,羨煞旁觀者。
葉宗貞加入作協後,寫得更勤,發表文章更多,而仍是維持她一貫的樸實風格。她的文章,篇篇我都喜愛,字字我都詳讀。她寫的,也都是我身邊常常發生的事情,我更相信,也是我們許多在美一般華人家庭中常發生的事情,因此可以說,她就好像是我們在美華人的代言人。
葉宗貞累積了這麼多精采的篇章,現要結集成書,更具意義的是,她將這本書作為他們結婚四十年的紀念,而將書名定為《結婚戒指》,更是名副其實,既實實在在,又羅曼蒂克。她囑我為她寫序,我雖感到有點惶恐,但當然也不能推托。我首先想說的,是祝福他們兩人,永遠幸福,永遠快樂。
然後說到她的書,這書中的所有篇章,以前我在報紙上都讀過,現在當然又都再讀了一遍,有如溫故知新,領悟更多。我覺得葉宗貞的最大特點,應是觀察力強,這從她都是從一些小事中取材可以看出,一些不容易被人注意,甚至一般人認為是微不足道的事,諸如做柿餅、種蘆薈、吃巧克力、小孫女長尾巴 …… 在她的筆下,都成了精采的篇章。其次是我佩服她的聯想力,如談到「虎媽」時,她道出了東西方教導子女方式的差異,以及一些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的不當管教;談到「女人六十」時,她說老了不得不服輸,但又告訴這個年紀的女人,不妨在這個時候,去做些曾經想做而沒有做的事情,如學廚藝、學畫畫、學跳舞 …… 這也都是些小事,卻都能讓人領悟出大道理。
人們常愛說的一句話,是「人如其文」或「文如其人」,葉宗貞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她嬌小、柔美,和她的文字極為相似;但另一方面,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她,握筆卻是這麼地毫不費力。
葉宗貞的身材令人羨慕,不胖不瘦,勻稱,適中,處處都恰到好處。但看了她〈怎麼能瘦呢〉這篇,原來她自認自己已比十幾年前胖了許多。這麼說來,她過去該是多麼的纖細苗條啊!
最後,我再次祝賀葉宗貞和盧正華先生結婚四十週年紀念,並恭喜她出版她的第一本新書。同時要向讀者們鄭重地推薦,這是一本絕對不容錯過的好書。
【葉宗貞序/我的夢】
寫作對我而言,彷佛是在做一場飄然的夢,曾追逐多年,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出書則更是夢中之夢。
記得在讀書時,就很羡慕記者或作家的工作,可以到處採訪走入世界每個角落,可看到很多有趣的事情,也可親身體驗生活上不同的環境,覺得世界是多麽的可愛,多麽的有趣,多麽的美妙,我像一隻初出茅廬等著展翅高飛。而到自己出入社會時,才發現現實與幻想的差距是那麽大,自己天真的想法是多麽的單純。
可是在我的腦裡常常有無數的夢,總想把我的夢一一寫下,而想是容易提筆難呀,那些文學筆底生花我是生不出來的,常常埋頭伏案的結果是花苞無一個。
終於因緣際會到了,這個夢也成真了,屈指算來,在第一篇文章「把愛傳下去」見報至今已有六年多的時間,寥寥可數的塗鴉之作,實在貽笑大方。但也是我的嘔心之作,也感謝世界日報提供園地,才有露臉機會,也給自己信心大增。
記得我和我的好友湯維誠剛開始一起寫作時,她一篇我一篇陸續刊登在報上時,我倆寫的很有勁也很興奮,常常交談寫作心得,無形中我也吸收不少她的寫作經驗。
還記得剛開始提筆寫文章投稿時,等待的心情是很難熬的,雖自己安慰自己,刊登固欣然,未錄用亦不氣餒。然而投稿這事,個中滋味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尤其是新手寫作。
由於南加華文作家協會鼓勵出書,也為自己多年來在報上刋登的作品收集成冊,更為結婚四十周年的回顧作爲紀念,沒有老公的鼓勵,我的寫作會像斷了線的風箏飄到雲海深處。
寫作雖會上癮,而有時會有惰性的,尤其每日上下班回到家,還得忙於煮飯炒菜準備晚餐,疲勞之下倒頭就睡,怎會有提筆的精神。總是在上班中午午休時,擠出一點時間把湧出的靈感一氣呵成,終於把生活中遇到的點點滴滴,琢磨於筆尖與人分享,使文字印出和朋友們共鳴。
當然,人有時是需要一點掌聲鼓勵的,特別在沒有足夠信心去做一件事情時,記得世界日報在創刊三十五周年徵文時,我得了入圍佳作刊登在社區特刊裡,給了我無形的掌聲使信心大增,讓我是欲罷不能的寫寫寫,雖愛寫但出書胆量還是有點猶疑不決。此次出書也因前任作協會長周愚,和現任會長陳十美,副會長彭南林的大力推動,使我膽敢出書,當然,更要感謝周愚和十美為此書寫序,和我的好友湯維誠寫友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