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獻給
所有樂於分享的生命
感謝Kerry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第一章:合理的分配存在嗎?
『台灣的土地是屬於2356萬全體人民的』,這種空泛的說法,乍聽『合理』,不太會有人表示異議;但實際狀況與這個空泛的『合理』頗有距離;原住民認為他們才是台灣土地的原始擁有者,是被外族剝奪,雖然原住民從未據有全島;後來漢人學習西方的辦法,畫出保留區,並給予優惠福利,以示『和解』;美國的白人與印地安人,紐西蘭的白人與毛利人,都有類似的『和解』,但這些都是實力懸殊下的『和解』,是否『合理』呢?凡是『存在』皆是『合理』,只是合『強者』的理;強者認為自己是善意、讓步、和解,避免進一步的衝突、殺戮;實際上很可能只是為了避免被冠上『野蠻』的歷史註解。那強者又為何害怕被貼上『野蠻』的標籤?或許是宗教信仰的價值牽引,又或許是歷史的演進,重新定義了『文明』的標準。
時間回推到國民政府退守台灣,實行土地改革,以375減租、耕者有其田等方法,強制將地主的土地移轉給佃農,這樣的土地重分配,多數人會同意是成功的;當時政府認為,佃農繳交50%的產出給地主,是『不合理』的,是地主剝削佃農,會降低佃農生產意願。但是,何以千百年來一直實行的制度,國民政府來了,就變成『不合理』的剝削?答案有2:一是工業革命,二是國民黨檢討敗退原因,其一就是沒有在中國大陸實行土地改革,因而失掉民心。中國歷史上也有過為佃農發聲的土地改革,明朝萬曆年間,張居正的『一條鞭法』,清朝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糧』,都取得了短暫成功,但最後都人亡政息。為何張居正與雍正皇帝土地改革的成果無法延續,而國民黨在台灣的土地改革就能徹底成功?因為國民黨得到了歷史演進的天時配合:『工業革命』蔓延到亞洲,與『封建制度』的瓦解;工業革命前的農業社會,多數勞動力皆是農民〈或者更接近事實的說法是『農奴』〉,沒有機械增進生產效率,每位農民的年平均產出差異不大,很難有『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可供交易操作,因此農民總量加上可耕地面積,就大概決定一國的GDP;再加上封建社會,階級嚴明,尊卑有別,農民只求溫飽,又需要貴族武士保護,況且農民未受教育,沒有機會開化思想;因此,農民既使繳交50%的佃租,也並未『覺得』被剝削;除非遇上天災人禍,領主又不懂得寬待體恤佃農,強徵暴斂,讓農民無法溫飽,這時就可能釀成農民革命,革貴族的命。在歷史的縱軸上,跨時代討論制度的『合理』性,常爭論不休,不得其解。但是『不合理』的標準就明確多了,就是『不挨餓』,不挨餓才能有體力勞動,這就是讓農民『安份守己』的最低標準,可惜古代貴族領主,大多未能深刻領會此一道理,未能在租佃契約中,為農民設下『最低保障收入』條款;因此,歷史上的民變造反,就時常發生,而且與異常天候呈現正相關。歷史錯誤反覆發生,最終會找到癥結,因此,現代社會多設有『最低保障工資』,究其根本,其實就是『不挨餓條款』、『預防造反條款』,這就是『分配』不合理的臨界點,也是避免社會失序的最低標準,而這個『分配最低標』的設定,就考驗執政與立法者的智慧了。
回到國民黨的土地改革,因為『工業革命』機械化生產,大幅提升『資本』的產出效率,創造出資本的『比較利益』空間,地主們無須再執著於『莊稼錢,萬萬年』這不勞而獲的佃租收入,將土地轉換成貨幣資本,辦工廠,生產工業、民生用品,反而能更快速累積財富;況且歷史事實是,『千年地,八百主』,天災人禍的風險因子並不小;再加上封建制度瓦解,階級尊卑逐漸彌平,『人生而平等』的意識散播;國民黨挾著軍警武力為後盾,順水推舟,強制重新分配土地,自然水到渠成,獲得成功。再回頭看看美國1861年甚至為了解放黑奴而發生史上最大規模內戰: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這還不涉及土地重分配,都有如此大的歧異,打的如此慘烈…。細究原因,其實與『工業革命』脫不了關係,北方工業州資本家想解放農奴成為工廠勞動力,想拉高關稅阻止歐洲工業品進口,保護美國工業;南方農業州則想維持農產品大量出口到歐洲,在農業還未發展機械化耕作的年代,北方工業資本家與南方農業地主的利益,產生極大的對立與衝突;這就是生產技術突破性進展,產生『分配矛盾』的痛苦期,政府若無法運用智慧,做妥善的『二次分配』,調合各方利益,流血革命與戰爭就難以避免。事實上單就經濟層面來看,美國的『南北戰爭』是可以透過租稅與補貼來避免的。聯邦政府可以用一部分向歐洲提高的工業品關稅、及北方工業資本家所得稅,來補貼南方農業州的出口,以抵消歐洲的關稅報復,並補貼南方發展機械化耕作。或許當初林肯總統若這麼做,美國的機械化農耕不會推遲到1890年才在加州出現,美國南北戰爭對美國財富的破壞與人員的死傷,與對南方做出租稅補貼相比,代價實在太高,How man can see the wisdom in a war〈by Chris de Burg : Borderline〉。
拉開歷史縱深,土地向來是以『佔有』為原則,而且是憑藉武力佔有,大至國與國戰爭,小至部落間械鬥;其次才是買賣交易。即便國民黨的土地改革,有天時、地利配合,也必須挾著『武力』,才能順利強制分配;為何呢?防止既得利益者的抗拒,也防止兩肇雙方的無知與貪心。時間再拉回到現在,把格局再拉高,中國與日本東海海底資源的爭端,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南海主權與海底資源爭端,如何『合理』分配資源?能談判的前提,仍是武力制衡;貿易等商業利益雖然也包含在『期望報酬』【Expected Value】的計算內,若然一旦碰上主權領土爭議,商業利益的權重就會縮小。想要主導談判,就要有壓倒性的武力優勢,並且適度的讓步與共享,『分配』的談判才有機會進行。何以到了21世紀,主導分配的仲裁力量還是『武力』?因為只有武力,才能產生『期望損失』的計算,才能降低『貪心』與『無知』者的『期望報酬』,『共享』才有機會取代『獨吞』。
其實隨著技術進步,當從太陽取得的能量,可以低成本低耗損的儲存,能低成本取得氫氣並安定的燃燒,那麼地底與海底的石化『能源』可能就不再那麼珍貴了。直到今天,『煤炭』仍是人類能源的主力,原因是『便宜』;但煤炭與石油主導的時代,很可能因為再生能源技術的快速進步,而提早結速。目前東海與南海各國的冷對抗,不談判分配共享海底資源,將顯得無比愚蠢。中國主導的『亞投行』,不再投資任何煤炭項目,而美國的川普總統,則退出『巴黎協定』,準備大力開採美國富藏的煤炭資源,誰具有前瞻智慧?高下立判。煤炭與石化能源,真實成本不如表象顯現的低廉,其『外部成本』,人類或許根本沒有能力負擔。
『武力』之所以成為必要之惡的存在,其根本在於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之間缺乏『信任』,只有儲備武力,才能壓制『貪婪』、『無知』,並降低自己的『恐懼』。那為何人與人、族群與族群之間缺乏『信任』?因為人有『分別心』,分別:優劣、愚智、勤懶、宗教、語言、膚色、美醜…等等;因為一旦生起『分別心』,『人生而平等』、『天下為公』的智慧,就被推到一邊,束之高閣。這也是『資本主義』雖然導致『分配』如此惡化,卻還能苟延殘喘的原因;如何改善解決?恐怕只能靠宗教家與大哲學家,努力喚醒人類心中,從原始洪流而來,本具的『不分別智慧』,『不分別』才是人類『文明』的極致。
本章提到,因為工業革命,讓資本產生『比較利益』,從土地莊稼移轉至工業生產,大量增加新財富;也同時增加新工作,卻減少舊工作。今天,『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時代到來,是否一樣有『比較利益』?一樣能增加大量新財富?財富分配又如何進行?我們會在未來的章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