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圖書簡介※
孔子說:「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作者以其獨特的眼光和銳角,以談古論經方式,對古籍及中外人文某些領域進行一次梳理與詮釋。是一部引人深思?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雜文集。具有批判性、瞻前性與建設性。
※儋耳道中人序※
余生於海南島儋耳高洋村,窮鄉僻壤,天涯海角,無人知曉也。高洋村在內陸,實無海洋,地也不高,坐落在小山丘上,十幾戶人家小村落耳。而儋耳,古之地名也,何為「儋」,何為「耳」?不知所云也。我少時,稱儋縣。常被鄰縣人稱為「佔縣人」。實則此儋字讀「丹」,不讀「佔」。儋縣位於海南島的西部,與越南隔海相望,有本地語言「儋州話」,「儋耳歌舞」,民俗特殊。古時大概屬於蠻夷、蟑螂之地。
余祖籍廣東梅汕某地?不得而知也。百多年前太公曾祖移居海南,流落儋耳,尚保留客家話傳統,雖出生於儋耳,但海南話不會說,儋州話也不會說,對儋耳文化也沒有很多了解。此地何以叫「儋耳」、「儋州」?不得其解。
余少也多坎陷,命運多舛。出生於窮鄉僻壤,成長於蟑螂之地,就讀於廣州,工作游離不定,浪跡天涯,輾轉到了德國,蟄居於巴伐利亞國王領域之地,退於道,明哲保身。人至五十而知天命,與孔子有同感也。知人生有崖,天命不可違,逐究天人之分際,在寂寞無聊中做點學問。太史公說:「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丶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孫子臏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來者」。余雖無先賢之聰慧,亦無大人之敏捷,更無聖者之大成。但意有所郁結,亦想通其道也。
余讀《史記》,得「老子列傳」:老子,姓李,名耳。周守藏室之史也。自孔子死後百二十九年,有周太史儋而出,有人說儋就是老子,有人說不是,“世莫知其然否”。然,余出生之地――儋州市,古時一直稱“儋耳”。周太史有一個“儋”,而老子名則叫“耳”。而老子還有一個尊稱,叫「老聃」。「聃」與「儋」是同音字,聃是否就是儋的通假?「老聃」就是「老儋」。這“儋耳”地名,與老子是巧合嗎?或有其冥冥中的因緣?在《史記》早有記載,漢武帝時,漢的最南疆土就是儋耳郡。太史公說老子“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而儋耳乃天涯海角也,“海隅出日”之地,正是隱君子之所藏身之地也。老子,這個“隱君子”,是否早就到天涯海角的儋耳隱藏起來了?
當初漢武帝派伏波將軍佔領這個地方時,可能就不知如何取此地名。當年傳說老子是「隱君子」,「莫知其所終」,剛好這個地方離朝廷太遠,也不知道是什麼地方,乾脆就叫老子的藏身之地,以老子丶太史儋命名,叫「儋耳」。
儋耳這一地名,余相信是與老子有關的。它在歷史上也發揮過隱藏道人的作用。宋時大文豪蘇東坡,就被流放到儋耳,(宋時已將漢時的儋耳郡改為州,海南有三州:瓊州、儋州、崖州),東坡公流落儋州,時艱困苦,尚保持裕達樂觀心態,其詩文多有道、佛意境。可以說,東坡公已是個亦儒亦道之人矣。人稱東坡居士,得老莊真傳也。東坡居士對儋耳文化的影響,無遠弗屆,至今當地人還說「東坡話」(叫官話,實則是蘇東坡的四川話的一係),詩文書畫流傳一直很濃厚。冥冥之中,東坡公乃儋耳人也。儋耳,老子真名也,有東坡居士加持,人傑地靈也。余生也頑愚,遇知也不足。但作為儋耳道中人,責無旁貸,應該是為至人、為往聖繼絕學的時候了。左丘明公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余生不才,取其下三次也,蠢立此言,雖不成體統,亦是自家之言也。但求為人解惑明道,不亦宜乎?
余為文積聚多年,選廿幾篇,借孔子言,成就此「博學於文」,獻醜於讀者。
戊戍年八月初一記於聚寶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