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凝聚了這位八九學運參與者(天安門廣場副總指揮)的多重反思,是對該次運動的深度透視和對媒體某些誤導的糾偏。
作者認為,直至今日,八九學運尚缺乏具學術水準的研究,表面化的報導與轟動效應仍佔主流。如影片《天安門》和一些記者乃至「民運理論家」的編排處理,易使人們誤認為柴玲企圖「讓別人流血,自己求生」,而廣場學生在中共讓步之後仍不「見好就收」,導致走向悲劇結局。作者通過親身經歷和多年反省,尤其結合眾多當事人的回憶及其它第一手材料,對上述流行的觀念作了深入的剖析和澄清。
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對八九學運一些關鍵內情作了首次披露。作者力圖跳出任何預設立場,對自身及學運期間群眾組織的失誤也進行了嚴肅的反思。
作者簡介:
封從德,一九六六年三月五日生於四川。
一九八二年考入北京大學地理系,一九八六年保送入北大遙感所,研究遙感衛星圖象計算機識別信息系統,一九八九年五月獲波士頓大學遙感所五年博士學位獎學金,但因六四而中斷了原定六月的碩士論文答辯。
一九八九學運期間,歷任北大籌委會常委,北高聯第三任主席,絕食團和廣場指部副總指揮。六四後被中共通緝。一九九○年四月與妻子柴玲逃抵巴黎,獲法國政府政治庇護,不久與柴玲離婚。
因逃亡中對民間社會的體認,感悟傳統文化之價值,遂棄理從文,入讀法國高等研究學院宗教歷史系,潛心東西方各宗教,於一九九五年完成碩士論文,次年九月通過博士資格答辯。現正撰寫博士論文「明代國家大禮中的孔廟」。
目錄
序一……………………………………………13
為了歷史的見證(代序二)…………………… 19
第一輯 為柴玲辯護………………………… 21
有感於《天安門》一片的報導
柴玲沒有「讓別人流血,自己逃生」
獻身與求生的迷茫––質疑《天安門》
背離歷史的歷史總結
柴玲「遺言」之所指及其背景
廣場上的「逃亡費」
《絕食書》的原文及緣起
第二輯 廣場備忘錄……………………………101
五一四對話是「公開」的嗎?
五一五「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
五一八李鵬與學生「公開對話」了嗎?
五二六–五二八日(撤與不撤)
六四血夜–廣場滅燈的一刻
絕食後的表決與廣場撤留之爭
第三輯 質疑「見好就收、見壞就上」…………227
見好怎麼收?
見壞怎麼上?
見好沒法收,怎麼辦?
回應胡平
第四輯 反思中的困惑………………………329
反思中的困惑––八九學運之我見
八九學運中的派系淵源與組織問題
八九學運的反思與借鑒
八九學運組織結構的反思
是深入考察八九民運史料的時候了
讀丁子霖老師「六四」七週年祭文有感
民主是手段還是目的?––困惑中的反思
附 錄………………………………………403
柴玲「最後的話」––一九八九年五月二十八日錄影談話
九一六四備忘錄
回國受審「自白書」
辭職書(一九八九年五月六日)
柴玲逃亡的故事
書目舉要
簡要大事記
本書相關主要組織一覽表
序一……………………………………………13
為了歷史的見證(代序二)…………………… 19
第一輯 為柴玲辯護………………………… 21
有感於《天安門》一片的報導
柴玲沒有「讓別人流血,自己逃生」
獻身與求生的迷茫––質疑《天安門》
背離歷史的歷史總結
柴玲「遺言」之所指及其背景
廣場上的「逃亡費」
《絕食書》的原文及緣起
第二輯 廣場備忘錄……………………………101
五一四對話是「公開」的嗎?
五一五「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
五一八李鵬與學生「公開對話」了嗎?
五二六–五二八日(撤與不撤)
六四血夜–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