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書店5顆星罕見超高評價★★★★★
《學校圖書館期刊》「最佳小說」、美國圖書館協會「十大最佳首作小說」、
美國兒童書商協會「最佳新銳童書」、美國兒童書商協會「懷特朗讀獎」、
《紐約時報》排行榜暢銷書、美國獨立書商協會暢銷書
美國插畫家協會「童書原畫銀牌獎」
親子教養作家 番紅花、小熊媽 著迷推薦
科普作家∕動物學家 張東君 專文賞析
《波特萊爾大遇險》雷蒙尼.史尼奇:「我一踏進去就不想出來了!」
搖滾明星作家 科林.麥洛依 ╳ 金牌童書插畫家 卡森.艾利思
童書界夢幻組合,打造奇幻森林少年傳奇
「野林三部曲」1~3集故事介紹
1. 野林守護戰
普汝的小嬰兒弟弟被一群烏鴉綁架了。
烏鴉用爪子抓著小嬰兒,飛呀飛到城市邊緣的茂密森林裡,人們稱那地方是「無法通行的荒野」。從來沒人進去過那裡──或者應該說,去過的人都不曾回來通報那裡面的情況。
普汝不敢讓爸媽知道,她把弟弟搞丟了。她瞞著爸媽準備好行囊,騎著腳踏車前往那片神祕地帶。她的同學科提斯竟偷偷跟著她,結果兩人一起闖入了那片禁區。
不久,他們遇見會說話的郊狼士兵,還遭到這些郊狼的追捕!兩人在危急之中走散,從此踏上不同的冒險旅途。他們發現,原來這是個受魔法保護的國度,名為「野林」,住著各種動物和人類的奇特族群。驚奇的事情接二連三發生,他們不曉得自己正一步步陷入野林裡正在醞釀的一場風暴中……
2. 野林地下城
時間來到嚴冬,普汝已經離開野林好幾個月,但她心中始終無法放下那片森林。野林彷彿不斷召喚著她回去。在平靜、單調的生活中,她萬萬沒料到,一場針對她而來的暗殺行動正悄悄進行。
科提斯現在是強盜學員,和強盜們住在新的營區。獲知暗殺情報後,他受命去解救普汝。但難纏的刺客緊追不捨,整個森林危機四伏,科提斯和普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森林外的工業廢料場,有個工業大亨利用孤兒做童工,而且想盡辦法要進入「無法通行的荒野」。科提斯的姊姊和妹妹竟也落入了他的手中。她們不服管教,惹上了麻煩,卻也愈來愈接近科提斯失蹤的真相。
儘管邪惡的陰謀鋪天蓋地,這些孩子面對艱難的考驗,展現了膽識與機智。在絕境中,他們將發現森林裡超乎想像的奇異地帶。
3. 野林繼承者
普汝頂著革命偶像的光環回到南林,追查另一個匠師的下落。但南林局勢混亂,瀰漫恐慌氣氛,半路還殺出一個詭異的宗教團體。科提斯與其他盟友都不知身在何方,孤軍奮戰的普汝似乎離任務目標愈來愈遠……
不能被領養的小孩們找到新的根據地「被遺忘之地」,在這裡過著克難的生活,防範著工業廢料場的種種危險。但被抓走的兩個伙伴還被囚禁在「鉅子大廈」裡。瑞潔和艾琪急著想救出他們卻束手無策。此時意外出現了破壞分子「黑帽子」,他們同樣與工業大亨為敵。兩個團隊一拍即合,準備展開驚天動地的計畫。
南林女孩琪塔熱衷神祕學,帶著一伙死黨到荒廢小屋中進行請神儀式──要把傳說中的「翠綠女皇」召喚出來。原本只是懷著好玩心態,沒想到真的遇上了幽靈。琪塔不知道自己引發了不可收拾的大禍,與整個祕境森林的命運牽連在一起。
作者簡介:
科林.麥洛依 Colin Meloy
曾經寫信給科幻小說家雷.布萊伯利 (Ray Bradbury),告訴對方說他「認為自己也是個作者」。他當時十歲。科林長大後成為「壓軸樂團」(The Decemberists) 的歌手跟詞曲創作人,把自己所有的怪異想法都放進怪歌裡面。現在,隨著「野林三部曲」的誕生,他也將天馬行空的想像盡情施展在小說裡了。
繪者:
卡森.艾利思 Carson Ellis
小時候很愛到樹林裡探索、畫畫,還有把受傷的動物照料到康復為止。長大以後,並沒有改變多少──只是她現在已經是備受讚譽的插畫家,好幾本知名童書都由她所繪,包括雷蒙尼.史尼奇 (Lemony Snicket) 的《作曲家死了》(The Composer Is Dead)、弗羅倫斯.派瑞.海德 (Florence Parry Heide) 的《蒔蘿的復仇》(Dillweed’s Revenge)、川頓.李.史都華 (Trenton Lee Stewart) 的《天才神秘會社》(The Mysterious Benedict Society)。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很久沒有如此期待系列小說的下一集了……現在好想快快看到最後一本。
──彰化南郭國小 龍麗華 老師
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決定到「無法通行的荒野」尋找小弟?要多少的好運,才能闖入「野林」後卻全身而退?是命運的牽引?還是邪惡的協定?書裡對細節的描述讓讀者充分想像,不可思議的開始,無法結束的冒險……一旦翻開這本書,將無法停止參與野林的奇異旅程。
──宜蘭岳明國小 小壁虎老師
看完二部曲,發現竟然比首部曲更好看,有神祕魔幻的元素,有童話的趣味,還有偵探式的鋪陳,我可以想像最後第三部曲的精彩度了。
──閱讀部落客Denisechen
這是一套貨真價實,絕對值得買來收藏的三部曲。
──閱讀部落客 娃娃茵
少年成長小說,就是讓即將成為大人的孩子,提前體驗社會的複雜與危險,得到成長的勇氣與冒險的動力;本書是一個很好的典範。
──親子教養作家 小熊媽
就像它所描述的那座狂野又詭異的森林,充滿了懸疑、危險和世人從未見過的可怕事物,我一踏進去就不想出來了。
──雷蒙尼.史尼奇,《波特萊爾大遇險》作者
這是一場讓人欲罷不能、氛圍特殊的冒險,充滿豐富的想像,並帶給讀者豐富的收穫。
──川頓.李.史都華,《天才神秘會社》作者
名人推薦:很久沒有如此期待系列小說的下一集了……現在好想快快看到最後一本。
──彰化南郭國小 龍麗華 老師
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決定到「無法通行的荒野」尋找小弟?要多少的好運,才能闖入「野林」後卻全身而退?是命運的牽引?還是邪惡的協定?書裡對細節的描述讓讀者充分想像,不可思議的開始,無法結束的冒險……一旦翻開這本書,將無法停止參與野林的奇異旅程。
──宜蘭岳明國小 小壁虎老師
看完二部曲,發現竟然比首部曲更好看,有神祕魔幻的元素,有童話的趣味,還有偵探式的鋪陳,我可以想像最後第三部曲的精彩度了。
──...
推薦序
一個動物學家看「野林」
張東君(科普作家∕動物學家)
光是看到《野林守護戰》的書名,我就已經很想看這本書了。我想知道書中是否寫了跟生態保育或是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概念。但是我看到的並不是帶著明顯教訓意涵的科幻小說,而像是用棉花糖或冰棒包裹著生態保育那根「中心」的寓言,閱讀後的心得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野林、沼澤,這些在從前被視為瘴癘之地的地方,都是有非常多樣的動植物以之為家的棲息地。我們平時在說到荒涼的地方時,會說那是「雞不拉屎鳥不生蛋」,但那其實才真的是有許多生物生息,鳥會生蛋獸會繁殖的生物樂土。可是,從古到今的人們卻只要看見這些「無用」之地,就會想要開發,逢山開路遇水造橋,說那是人定勝天。於是沼澤跟海岸被填平,造陸造房子;野林森林的樹被砍光,山變禿地變空,植物沒了動物光了……。覺得寂寞的人們再引進故鄉的植物與自己的寵物或畜牧動物,這些動植物都成為外來種,對在地物種更是雪上加霜,僅剩的,又再少了。人類,幾乎從不停下腳步來聽聽動物的聲音,看看植物的生長。
「野林」中的動物是會說話的、鳥類和獸類是不合的、南方跟北方是會打仗的、強盜是羅賓漢型的。「林外之人」則對野林內的狀況一無所知、視若無睹。只有主角由於尋找弟弟,才成為兩個世界間的連結,看到了各種情況。或說,讓旁觀者的我們藉由野林內外的世界,看到了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各種問題。我一直覺得那常春藤,若不是貪婪的觸手,把看到碰到的事物全數吞噬,就是凶猛的外來種,將固有種逼入絕境。系列到了第二、三集時,祕境森林直接受到了開發的威脅,故事到了林外,已經不再是寓言,而是血淋淋的社會現況。我們看到欺壓與奴役童工、為了賺錢而無所不用其極的工業大亨,抗爭的黑帽子也以極端的對抗手段出現,把第一集沉醉在奇幻世界中的讀者一棒打醒。這個部分比較適合高年級的讀者,在看完故事之後可以進行討論。
當然,這是講給別人聽的。我看書從來只是看高興,沒有要想太多,喜歡單純的追著故事跑。我雖然一點也不想要為了尋找被烏鴉偷走的弟弟妹妹而艱苦跋涉,卻真心想要進入無法通行的荒野,到北林、野林、南林、鳥族公國跟大家交朋友,到地下城看鼴鼠,跟強盜學野外求生。坐在金鷹背上、貓頭鷹背上,甚至跟烏鴉學做壞事。
野林中的生物非常多樣,這從書中的角色多寡就看得出來。可是,也從作者的角色分配,看到了一般人對動物形象的固定概念。貓頭鷹是聰明的、老鷹是凶猛的、郊狼是險惡的、狐狸是狡猾的、麻雀是機靈的、烏鴉是愛偷竊的等等。對於其他不熟悉的動物,賦予的就是路人的角色,沒什麼特色。可是,這些動物真的是這樣嗎?老鷹的確是凶猛的,牠們和貓頭鷹都是猛禽,只是鷹隼是日行性動物,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郊狼被認為險惡,可能是由於牠們的數量不少,經常被人類目擊或甚至起衝突,在食性上是除了捕食小動物,吃點植物的雜食之外,又扮演著食腐肉的清道夫角色。人類基於任性的愛惡,對食腐動物通常都沒什麼好印象,也不想想若是沒有牠們的話,我們住的地方會變得多麼可怕……。狐狸,台灣沒有,對牠們的認識來自成語,於是以為牠們會假虎威。在西洋則因為牠們可能會捕食家禽,身上的氣味又重,對牠們不是很歡迎,卻又想要剝牠們的皮來裝飾或保暖,讓牠們成為在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哀怨的動物。麻雀,萬一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也看不見了的時候,環境大概也已經壞到不必住了。由於牠們的生活空間與人類重疊甚大,當然不機靈一點的話是活不久的。烏鴉,在台灣的分布並不多,在鄰近的日本多到造成人鳥衝突。烏鴉會翻撿垃圾、會與人爭食,甚至會因為放小石子在火車鐵軌上,而成為導致出軌翻覆事故的罪魁禍首。再加上牠們還真喜歡閃亮的東西,會盯上人類沒有收好的各種亮晶晶小東西叼了帶走,有「偷竊」之實,(除了少數幾種之外)全身又是黑漆漆的不討喜,形象自然也就好不了了。
再看到體型大小。在奇幻和童話故事中,只要是人和動物會對話、相處,通常會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把人縮小到可以跟中小型、迷你型(這是我個人用在文章中指體型小於人類手掌)動物平起平坐,在遇到大型天敵時也得一起逃命。另一種則是把小動物變大、大動物變小,人的尺寸不變。而動物體型變大變小的標準,似乎就是照人類對那種動物的害怕程度,或是對人類有沒有用處、幫不幫得上人類的忙來設定。所以像書中角色經常乘坐的鳥類,體型就都加大到足以載人,當然,牠們身體內部的骨骼結構那些事情,就不必追究了。在台灣有十二種貓頭鷹,最常見的應該是很常在公園校園家裡出現的領角鴞,不過牠們體型迷你,最多也只能當好朋友,讓牠站在自己肩上到處趴趴走。假如要我挑一隻放大來載小朋友的話,我應該會選黃魚鴞這種台灣貓頭鷹中體型數一數二的大,又以吃魚為主,對小孩的興趣不大,而且有耳羽可以「戴眼鏡」的物種吧。像這樣把自己認識的動物列一張清單,寫下假如自己能進入類似的野林世界時對牠們體型的期望值,再去查牠們的真實大小,應該也不失為一種延伸閱讀的方式。
在《哈利波特》第一集出版上市的幾天之後,我寄了一張表給編輯,上面列了在書中出現的所有動物種,還包括牠們的分類。編輯回信:「你太閒了。」我明明就是在告訴她生物多樣性中的「物種多樣性」啊。《野林三部曲》也同樣可以這樣玩,還能夠多列出棲息地的多樣性,只差沒有表現出遺傳多樣性而已。
書的讀法看法原本就是很自由的,書的玩法也是看個人。在這個大家怨嘆看書的人愈來愈少的時代,甚至還有繪本的內容是在說明「這是一本書」的時候,能夠有一本書讓人一口氣看完、想成為書中人物、想走入故事場景,在欲罷不能的時候還有第二第三本可以看,實在是幸福之至啊。
我唸的是動物系,在看故事看熱鬧之餘,把我最關心的動物通通看了一圈。我相信唸森林系的人,也會從森林的角度來看故事看得很開心。那麼,你會從哪個角度來看這套書呢?
一個動物學家看「野林」
張東君(科普作家∕動物學家)
光是看到《野林守護戰》的書名,我就已經很想看這本書了。我想知道書中是否寫了跟生態保育或是生物多樣性有關的概念。但是我看到的並不是帶著明顯教訓意涵的科幻小說,而像是用棉花糖或冰棒包裹著生態保育那根「中心」的寓言,閱讀後的心得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野林、沼澤,這些在從前被視為瘴癘之地的地方,都是有非常多樣的動植物以之為家的棲息地。我們平時在說到荒涼的地方時,會說那是「雞不拉屎鳥不生蛋」,但那其實才真的是有許多生物生息,鳥會生蛋獸會繁殖的生物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