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古人所制干支,初用以紀日,繼兼用十二支紀月;至漢武帝太初元年(西元前一○四年),制太初曆,始分一日為十二時,以十二支紀之;至漢順帝時(西元一二六至一四四年),始廢歲星紀年法,正式用干支紀年(詳見天文考古錄年表第七頁:順帝時,始以甲子紀年,六十甲子謂之青龍一週)。由此可知,若欲以人之生辰干支論命,最早須在漢順帝以後若干年。即使真有神仙如鬼谷子者,亦無法在漢順帝以前,用到人之生辰八字論命。
直到三國時,魏正元二年(西元二五五年),管輅首以其生年之支論命,稱為「本命在寅」,時在漢順帝正式用甲子紀年以後百有餘年;北齊魏寧于天統四年(西元五六八年),以武成帝所生之年月論祿命,事有奇應,命術已用到年月兩項之干支,較管輅所用者增多;唐人呂才于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以魯莊公及秦始皇所生年月論貴賤吉凶,謂祿命不驗;李虛中于元和年間(西元八○六~八二○年),以人之生年月日所值之干支,論人貴賤壽夭,百不失一,命術已用到年月日三項之干支,較之呂才所用者為多;唐敬宗至僖宗時代(西元八二五~八八八年間),遺文命書偽託于鬼谷子之名以行世,以年胎月日時及祿馬等項以論命,稱為九命,其所增加之項目,較之李虛中尤多;唐昭宗以前(西元八九○年以前),珞碌子作消息賦,以年月日時胎五柱論命,稱為三命,較之遺文命書所用者為簡化;宋子平于紹興年間(西元一一三五~一一四六年),注珞碌子賦,用年月日時四柱干支為命式,改用日柱為主以論命,命術大有改變;宋末徐大昇亦以年月日時四柱論命,只用日干為主,財官為重,且有論從論化之法,並詳言格局,命術又有改進;明代萬育吾撰三命通會,謂「今人談命,不知兼論方隅,所以有年月日時同,而貴賤壽夭迴異」。由此可知萬育吾已發現「方隅」之重要,惜未正式以方隅入于命式之中;古今圖書集成星命部雜錄:「雲夢藥溪談:予嘗詰星命家,有四柱同而禍福異者何?曰,刻異,予曰,刻異,而若推之者,以時不以刻,有四柱,無五柱,而惡于知之?」此足以證明刻柱之重要,惜乎該星命家徒知其然,而未能于四柱之外以實行增加刻柱為五柱,是為遺憾。
由以上各項事實考之,可證祿命術因人事日繁,已經改變多次。筆者前已根據古人之遺志,撰成時空制命書,將「方隅」及「刻柱」等要項,加入時空制命式之中,但仍有許多問題,尚未解決,例如舊有各命書中,同一標題而有正反兩種說法,竟達一六○項之多,究以何者為真,實非玄說所能決定,必須實事求是,以尋其真;又同一標而有各種不同之說明者,亦達一四二項之多,究以何者為是,實非玄說所能決定,必須實驗求證,以尋其真。
以上許多求是求證以尋真的工作,實非一人一時之力所能完成,須有大多數之同好者,共同努力,不斷的研究,方有完成之希望也。
民國七十年九月衡陽鄒文耀序于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