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新聞識讀力
新聞的取材來自於「社會真實」,它被視為是「真的」、或「真正發生的事情」,因而牽涉到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也就是每一個人如何認知、構築自己的世界,多數情況下無法來自於親身經歷,而是透過閱聽新聞去再現和理解這個世界。2010年左右以來,行動數位科技衝擊新聞產業,傳統專業新聞媒體飽受智慧型手機、行動網路和社群媒體普及的影響,原本的營利模式收益下降,廣告新聞化、假新聞、錯誤資訊的亂象,再加上近年的疫情新聞報導,形成急遽的產業變遷和挑戰。新聞與真正的真實世界正在相距愈來愈遠,在資訊爆炸下,社會中的訊息和言論,呈現表面多元,實則真假難分、價值觀和立場極端化,以及人們多數活在意見的「同溫層」中的現象。
正如同美國若干非營利組織,以及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新聞傳播院校,現在都正在大力推展「新聞識讀計畫」。在維護公共論壇、民主社會發展,以及確保民眾能分辨COVID-19疫情新聞等幾個前提下,「新聞識讀力」已經變成非常重要的主題。新聞識讀力/新聞素養(News Literacy)原是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的基礎,目前則是民眾最需進行的培力教育。尤其是過去這幾年,在數位科技和資訊爆炸之下,人們獲取新聞從傳統專業新聞媒體,轉移到直接從社群或社交平台上獲得新聞或各種訊息。許多機構、政治人物或名人也直接第一時間在社交平台上發布訊息,而非接受記者採訪。
這帶來若干被民眾和新聞閱聽人視為有利之處,例如新聞和訊息的傳佈更直接、即時、快速,隨時都是截稿時間。但是數位科技也卻帶來眾多的問題,其中最顯著的是整個專業新聞媒體產業從產製到消費,都遇到了極大的變遷和挑戰,例如除了專業媒體記者之外,現在有眾多的獨立記者、公民記者,以及網路上自媒體新聞頻道、新聞評論節目經營者…,甚至於在各社群中爆料的個人,都參與了新聞的產製、分享和消費。人們不再守在電視機前或翻閱報紙閱聽新聞,更偏向直接從社群媒體上得知、回饋,並且分享新聞。這些變遷中也產生了網路上廣告新聞化及假新聞和錯誤資訊充斥,比之過去千萬倍惡化的情況,人們從手機上即時通訊軟體、家族親朋的社團裡都能接觸到各種真假難辨的資訊。於是,培養「新聞識讀力」成為此刻非常重要的,也是維護公民論壇、民主社會發展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