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暢銷逾百萬冊
歷經30年口碑不墜的育兒指南經典
知名插畫家薛慧瑩暖心跨刀
全新封面改版上市
本書作者為資深行為治療師與小兒科醫師聯手,
從自身的豐富經驗出發,說明為什麼孩子不能好好吃飯,
同時簡明易懂的指出,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該遵守哪些吃飯的規矩,
並提出實際可行的行動策略,帶領父母一步一步教導孩子,
從小建立受用一生的正確飲食觀。
★專業性強:由德國兒童行為治療師與小兒科醫師合力撰寫,
全球暢銷逾百萬冊,堪稱德國育兒寶典。
★容易吸收:語言簡單鮮明,每章均有言簡意賅的重點整理,
科學實證觀念易於理解,行動策略清楚明晰。
★實用性高:內附幼兒生長曲線案例解析,並特別設計好好吃飯提示卡,
讀者可自行剪下,提醒父母與孩子,謹記快樂吃飯法則,讓餐桌不再成為親子角力的戰場!
★全系列包括:《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解決父母必定會遇到的棘手難題。
正餐時間像打仗,孩子哭鬧著要零食,營養不良,怎麼辦?孩子偏食又挑嘴,長得比別人瘦小,怎麼辦?
什麼時候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吃飯慢吞吞,怎麼辦?
為什麼專家主張「爸媽決定食物何時上桌、如何上桌;孩子決定是否吃、吃多少」?
別讓餐桌變戰場的祕訣大公開!即使在糧食過剩的時代,孩子偏食、不肯吃飯,
「吃飯 vs. 健康」的問題,始終是所有父母要面臨的大挑戰。
家長都知道,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絕對離不開營養均衡以及正確的飲食習慣。本書提供簡單有效的「好好吃飯法則」。不管原本孩子吃得太多、太少或吃得不健康,當用餐氣氛總是鬧得不愉快時,使用好好吃飯法則都能讓家長免緊張,孩子沒壓力。
作者簡介:
安妮特.卡斯特尚(Annette Kast-Zahn)
心理學碩士及行為治療師,提供父母諮商及兒童輔導,治療經驗甚豐。在少子化的德國,作者育有三名子女,她從自身與多年的看診經驗中,歸納了深入淺出的教養指南,寫出《每個孩子都能學好規矩》,並與小兒科醫師哈特穆.摩根洛特合著《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本本暢銷,堪稱德國育兒聖經。
哈特穆.摩根洛特(Hartmut Morgenroth)
小兒科醫師,曾在印度與坦尚尼亞行醫、於多所兒童醫院擔任主治醫師,亦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一九八二年自行開業,每天在診所都會遇到父母詢問該如何引導孩子乖乖吃飯、好好睡覺。二十五年來,他診治了許多有睡眠與飲食問題的兒童,並將豐富的諮詢經驗集結在本書之中,與父母分享。
薛慧瑩
短髮戴眼鏡。
牡羊座,生日是兒童節,所以自以為可以當個永遠的兒童。
專職是插畫家,副業是兩個男孩的媽媽。
念書時就對插畫課情有獨鍾,
做了很多年的美術編輯,本以為和插畫家這個工作無緣了,
沒想到因為離職回家帶小孩,反而誤打誤撞當上了插畫家,
覺得人生很奇妙和有各種的可能。
著有《大的小的:媽媽與小孩的日常生活大戰》、《1個媽媽2個頭大》、《一起住在這裡真好》和四本獨立出版小書。
個人網站:hsuehhuiyin.ill.idv.tw
譯者簡介:
譯者簡介
陳素幸
德國特利爾(Trier)大學德國文學暨語言學碩士,現任大學講師。曾獲吳大猷基金會科普類翻譯佳作獎。譯作有《生命的時間學》、《不斷幸福論》等十餘冊。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多吃點!」
我們在小兒門診裡做的問卷調查結果證明,家有一到五歲小孩當中,有二成的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吃太少」,從這個想法到「騙小孩吃飯」往往只有一步之差。你也認為孩子「太瘦」嗎?父母最常做的就是讓孩子吞下更多食物,好讓他長一點肉。但是如何在不施壓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呢?答案是,都行不通。你必須允許孩子自己決定食量,即使他吃的很少也一樣。然而,家長會利用很多機會違反這條規則,而且給孩子灌進超過他想吃的份量。
★ 強迫餵食
強迫餵食有可能是種極端的方式,並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摩根洛特醫師談到他門診中的一個例子:
我見過最糟糕的例子,發生在一個六個月大的小女孩身上。她媽媽無法忍受孩子不肯接受湯匙餵食,每一次她女兒總是哭喊的把頭扭開。有一天,正好這位媽媽自己身體不舒服,於是她在絕望中,粗魯的把湯匙塞進孩子的喉嚨。當這位失控的母親帶孩子來門診時,我赫然發現孩子的上顎都撕裂了。小女孩因為無法吞嚥,必須立刻住院治療。
不是只有演變成最嚴重的虐待兒童才叫強迫餵食,只要是違背孩子意志的餵食都算強迫。
我聽家長談過,因為孩子會反抗且把大部分食物都吐出來,所以他們是在浴缸裡餵孩子吃東西。
也有些家長一再把奶瓶強塞進小寶寶的嘴裡,直到喝完為止。
有些家長會抓住孩子的頭,讓他無法把頭轉開。有的是掐住孩子的臉頰,或是把孩子的鼻子捏著,好把食物灌進張開的嘴裡;或是等到孩子尖叫時,一口氣把食物塞進他嘴裡;或是把湯匙伸進咽喉,只要湯匙深入舌根,孩子就無法用舌頭把食物推出來。這些殘忍的「技巧」在上一代還非常流行,你自己還是小寶寶的年代或許也曾被這樣餵食過。事實上,一直到七○年代,哺乳還算是少數,幾週大的小寶寶就已經被用湯匙餵食。湯匙必須伸及食道口,否則小寶寶隨即會用舌頭把食物都吐出來。在前四個月內,他們這麼做是反射動作。現在大家都明白,提早用湯匙餵食根本是荒謬的做法。
但是較大的寶寶和幼兒仍然經常出現被強迫餵食的情況,這麼做的父母都是因為絕望無助。那些自己小時候也曾被強迫餵食過的父母,卻永遠也忘不了這經歷。有位媽媽告訴我,她小時候如果沒有把放在面前的那份食物吃完,就會挨打。如今這位媽媽餵她兒子吃飯時也碰到問題,我一點也不意外。
另一種「比較無害」的強迫方式也很流行:盤子裡的食物要吃光,否則不准起來。哭也沒用,菠菜一定要吃完,不管有多痛恨它。每一個小時候被強迫吃東西的人都知道那個後果是什麼。有時候即使過了好幾十年,一想到都還會出現噁心、不舒服的感覺。強迫餵食是父母絕望無助的行為,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反而會造成許多傷害。如果你覺得這裡講的就是你,請與小兒科醫師談一談。身為父母,你需要協助與支援。
★ 「你不愛我!」
強迫餵食有時也會暗地進行,你或許可以設身處地想一想以下情形:
● 婆婆的奶油蛋糕
想像一下,你受邀到婆婆家用餐。她忙了好半天,然後端了一個好大的奶油蛋糕上桌。偏偏你最恨奶油蛋糕,但是你又不想讓她失望。你知道要是一口都不吃的話,對婆婆是種侮辱。婆婆一定會推論:「她不吃我用愛心烤的蛋糕嗎?啊,她不喜歡我!」雖然你覺得這種推論荒謬至極,但你還是點點頭,很勇敢的吞下一塊蛋糕。當她滿懷期待看著你問:「好吃嗎?」甚至在你還來不及抗議時,第二塊已經放在你盤子上了。這種情況下你不會很有壓力嗎?你最想怎麼做?還會期待下一次再去婆家吃飯嗎?
● 愛不是來自胃
有類似行為的家長不在少數,例如奧嘉的媽媽:
>>奧嘉的媽媽會特地為孩子煮飯。她把餐點放在孩子面前並滿懷期待的看著她吃。要是兩歲的奧嘉拒吃的話,媽媽會覺得很受傷。她會由此推論說:「我是充滿愛心為你煮的。你卻不接受我的愛。你不喜歡我。好可怕!」
奧嘉感受到兩樣東西:媽媽過度的期待,以及當她什麼都不吃或吃很少時,來自媽媽的極端失望。
你現在大概很能體會奧嘉的感受吧,這跟你在婆家的那個情況很類似吧。但是奧嘉更為難,如果她什麼都不肯吃的話,她會被媽媽餵,你婆婆總還不至於這麼過分吧。而且奧嘉每天感受到媽媽期望的壓力好幾回,相對來說,你還是偶爾才必須在婆家吃飯。
有時候奧嘉也會很有禮貌和「貼心的」把食物都吃光,這時她媽媽就會很快樂,並且大大誇獎她。但是大多時候,奧嘉都不是很有禮貌,她通常不喜歡吃,而且她會很明顯表現出來。她把食物濺得到處都是、又是哭鬧又是尖叫、試圖從她的高腳椅上站起來或跑來跑去。當她被餵食時,常常把頭扭開或拍打湯匙。這時她媽媽會很沮喪,有時候她會失去耐心並大聲咒罵;有時候會讓步,讓奧嘉一邊吃飯一邊滿屋子跑,全看媽媽的心情而定。
長久以來,奧嘉媽媽都沒有察覺自己在對女兒施壓。她把吃飯跟「你好乖」以及「你愛我」劃上等號。對她而言,不吃飯代表「你很壞」及「你不喜歡我」。奧嘉感受得到這些,但是她被搞糊塗了。這跟飢餓和吃飽有什麼關係?難怪奧嘉不怎麼喜歡吃飯。難怪她常常反守為攻,藉由拒絕一切來「處罰」她媽媽。儘管如此,奧嘉的體重仍然一直增加。她那與生俱來的調節系統一直運作得很好,所以她吃得很足夠。但是母女關係卻受到這不必要的壓力干擾,使得兩人每次吃飯都很緊張。她媽媽每天除了三餐之外幾乎沒辦法去想別的事,她幾乎整天都很緊張。
奧嘉媽媽必須了解,對女兒的關愛不是通過胃。即使女兒通常吃很少,甚至偶爾什麼都不想吃,她依然是個好媽媽。她必須了解,奧嘉能夠完美調節她自己的食量。
在媽媽施加這麼多壓力下,奧嘉還是一口都不肯吃。沒有了這些壓力,奧嘉的總食量可能也不會比較多,她也不需要,因為她的成長曲線完全正常。但是媽媽和小孩在沒有壓力和緊張的氣氛下吃飯,絕對會更有樂趣。
【內文試閱】
「多吃點!」
我們在小兒門診裡做的問卷調查結果證明,家有一到五歲小孩當中,有二成的家長認為:「我的孩子吃太少」,從這個想法到「騙小孩吃飯」往往只有一步之差。你也認為孩子「太瘦」嗎?父母最常做的就是讓孩子吞下更多食物,好讓他長一點肉。但是如何在不施壓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呢?答案是,都行不通。你必須允許孩子自己決定食量,即使他吃的很少也一樣。然而,家長會利用很多機會違反這條規則,而且給孩子灌進超過他想吃的份量。
★ 強迫餵食
強迫餵食有可能是種極端的方式,並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摩...
作者序
【自序】
這是一本談吃飯的書,不是食譜書,所以你不會看到任何菜單,但我們會介紹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關於正確飲食的一切知識。這個版本內收錄了最新的營養學研究成果及知識。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小孩要吃些什麼,父母親與孩子的共餐之道也同樣重要。你會讀到為什麼很多家庭的餐桌會變成戰場,其實真的不必這樣,只要確定每個人都知道一條簡單的規則,並遵守它就行了。那條規則就是「好好吃飯」。
所有的一切都跟著這條規則走。它不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是有科學根據的。你愈了解它,就會愈覺得它有道理。本書將提供很多有趣的實例,以及如何按照孩子的年齡,把規則轉換成實際行動的要訣。
從本書首次發行至今,吃飯這個主題已有不少新的進展。例如,我們現在對哪些食物對孩子有益、哪些食物應該少吃,都有了更多了解,而這些新知如今全都納入了這個更充實的新版本。預祝你,成功共享全家用餐樂趣!
【推薦序】
讓我們好好享受一起吃飯的時光!
陳昭惠醫師 台中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中心特約醫師、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榮譽理事長
健兒門診中,抱怨自己的孩子吃太少、要人追著餵,甚至拿根棍子在旁伺候吃飯的情況並不少見。因此當我在圖書館看到這本《每個孩子都能好好吃飯》時,如逢知己,並且常常介紹這本書給到我門診的家長,也曾經在早產兒家長讀書會中,共讀過這一本書。
民以食為天,我們的文化非常重視「吃」這一件事。白白胖胖的嬰幼兒,依舊是很多長輩對這個年紀小孩最重要的期待:從出生時的體重、一餐吃多少,到每次健檢時體重、身長的百分位等,這些數字往往成為父母和小孩的壓力。
本書第一章提供了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所有照顧孩子的人都應該有的正確觀念。生長百分位不是數字高才好,每個孩子有自己的體型,是否有持續的成長速度,更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每個孩子都有內在的調節系統,當我們提供足夠的均衡營養食物,孩子自己會選擇適當的飲食份量。
研究發現:奶瓶餵食的嬰兒,飽足感的發展比較差,有人甚至認為,這是造成日後肥胖的可能原因之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因為使用奶瓶餵食,如果照顧者沒有注意,喝奶的份量常不是嬰兒來決定,而是照顧者所決定。即使嬰兒不想吃,照顧者還是有辦法硬灌奶,而造成了嬰兒無法依照自己的食慾調整進食量;或是有些嬰兒會因此發展出口腔的厭惡反應,拒絕吸奶,只有在想睡覺時因吸吮反射還存在,而比較容易接受奶瓶餵食。
理論上,飲食應是愉悅的經驗。在過程中,我們不僅吸收營養,也和自己所愛的人一起分享生活經驗,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五官會有豐富的感覺輸入,這也是為什麼不要吃飯配3C、不要追著餵的原因。父母只要負責提供均衡營養的食物,以及愉快的用餐氣氛,孩子自己會決定要吃什麼,吃多少。如果他吃得太少,不要因心疼又另外補充零食。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我們好好享受一起吃飯的時光!
對於本書,如果一定說要有什麼意見的話,長年來不斷推展哺餵母乳的我,只有對「奶粉的優點,讓爸爸也可以參加餵奶的工作,來加強父子親密關係」有一點點不同的看法。餵母奶的媽媽更需要爸爸的參與,協助抱寶寶給媽媽,在餵完奶後幫忙抱一下寶寶。幫忙洗澡、換尿布、安撫寶寶等等,爸爸還有好多機會,可以加強父子親密關係喔!
【自序】
這是一本談吃飯的書,不是食譜書,所以你不會看到任何菜單,但我們會介紹從孩子出生的第一天起,關於正確飲食的一切知識。這個版本內收錄了最新的營養學研究成果及知識。
這本書談的不只是小孩要吃些什麼,父母親與孩子的共餐之道也同樣重要。你會讀到為什麼很多家庭的餐桌會變成戰場,其實真的不必這樣,只要確定每個人都知道一條簡單的規則,並遵守它就行了。那條規則就是「好好吃飯」。
所有的一切都跟著這條規則走。它不是我們憑空想像出來,是有科學根據的。你愈了解它,就會愈覺得它有道理。本書將提供很多有趣的實例,...
目錄
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
CH1 好好吃飯非難事
1-1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
想想小時候
童年晚餐
我家的經驗
小兒門診的案例
吃飯的重要規則!
小規則大效果
重點整理
1-2 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
孩子的「內在調節系統」
克拉拉.黛維斯的孤兒實驗
「超市飲食」的動物實驗
創造好條件
小小孩大行家
是胖是瘦,教育或遺傳?
遺傳扮演何種角色?
環境扮演何種角色?
小結
太胖、太瘦,成長曲線怎麼說?
太矮或太高?
太輕或太重?
成長減緩或加速
不對勁的成長曲線
小結
孩子需要哪些養分?營養學輕鬆學
拿父母做榜樣
什麼是「健康食物」?
端什麼食物上桌?
健康飲食新知
太多脂肪的壞處為何?
碳水化合物的好處為何?
蛋白質,簡單!
各種「食物金字塔」
紅綠燈食物金字塔
平常就應用食物金字塔
重點整理
CH2 餐桌變戰場?
2-1 當父母管太多時
「不准吃太多!」
刪除甜食和點心
野蠻的限制
命令節食
用遵守規則取代施加壓力
「多吃點!」
強迫餵食
「你不愛我!」
廚房標語
「不吃青菜就沒有點心!」
更多招數
壓力或招數都沒用
為什麼父母管太多
重點整理
2-2 當父母管太少時
「聽命」煮飯
毫無節制的飲食
時間
方式
重點整理
CH 3每個年紀都好好吃飯
3-1前六個月:全靠吸吮
小嬰兒吃什麼?
母乳
嬰兒奶粉
何時與如何餵寶寶?
如果你餵母乳
偏見和事實
如果寶寶喝配方奶
媽媽和寶寶各司其職
喝奶和睡覺
重點整理
3-2 六到十二的月:過渡到與家人共餐
可以餵副食品了嗎?
可以用湯匙了嗎?
副食品的順序是?
與家人共餐
提供支持
讓孩子主導
喚起好奇心
體重不會過重
重點整理
3-3一到六歲:「我已經不是小寶寶了!」
端什麼食物上桌?
一到六歲孩子好好吃飯的訣竅
用餐氣氛如何?
吃飯時避免權力鬥爭
賦予信任、促進獨立
設定界線
重點整理
3-4學齡兒童——定型期
深化學習
解釋規則
讓學齡兒童好好吃飯
重點整理
CH4 特殊問題
4-1當飲食失衡時
體重過重:太多養分滯留體內
生活方式造成差異
多胖算過重?
如何幫助胖小子?
飲食失調:當身體失去控制
厭食症
暴食症
預防飲食失調
重點整理
4-2當食物致病時
消化不良
過敏
其他的不良反應
治療和預防
需要時加以預防
食物「留不住」:腹瀉和嘔吐
防止脫水!
遵守規則
結語
重點整理
附錄:好好吃飯提示卡
目錄
作者序
推薦序
CH1 好好吃飯非難事
1-1 吃飯是緊張還是有趣?
想想小時候
童年晚餐
我家的經驗
小兒門診的案例
吃飯的重要規則!
小規則大效果
重點整理
1-2 父母對吃飯應有的認識
孩子的「內在調節系統」
克拉拉.黛維斯的孤兒實驗
「超市飲食」的動物實驗
創造好條件
小小孩大行家
是胖是瘦,教育或遺傳?
遺傳扮演何種角色?
環境扮演何種角色?
小結
太胖、太瘦,成長曲線怎麼說?
太矮或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