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在創作路上徬徨時,能夠回頭檢視自我的一本書
文/尹胎鎬(《未生》作者、大韓民國資訊大賞漫畫部門總統獎得主)
我們不會因為一個人在人前活潑調皮,就說他一定有搞笑資質,但一般而言,這一類型的人當中,的確容易出現有才華的搞笑能手。同理可證,擅長塗鴉的人,也不能保證他一定具有當漫畫家的才能,不過通常這一類型的人,有實力成為漫畫家的可能性相當高。
重要的是,終於跨過門檻、出道成為漫畫家之後,很快就會意識到往後要走的這條路是一項「使命」。身為職業創作者,再也無法滿足於只能在喝酒場合炒熱氣氛的玩笑哏,再也無法只滿足於免費為朋友作畫,不僅因為如此會難以維持生活,更因為深刻感受到自己還需要些什麼。
這世界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創作者,有人成天把自己鎖在工作室埋頭苦幹,也有人到處找人交流,盡情探索世界。或許每個創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模式,不過只要是創作者,都會有所體悟,打從自認「我是創作者」的那一刻開始,就應該全身投入這一份工作,無論是傳統漫畫或條漫,在正式出道成為漫畫家之前,會以一介創作者自居,自認世上絕對有某個好故事等著自己創造出來,而這也是一個人成為創作者的原因。
下一步,是「具備細節建構能力的想像力」。常見的劇情設計與對白寫作力,就屬於此一階段。近年來,取材能力的重要性也備受矚目。事實上,作品除了眼睛看得見的元素之外,也包含看不見的事物,繪畫、觸感、色彩、世界觀、主題、調性等元素都很重要。
從傳統出版漫畫轉戰網路為主的條漫時代,業界工作模式也截然不同。傳統漫畫時代,最獨特的莫過於「分享」文化。從工作技巧到對同業之間的戒備恐懼,若拜師為人門生,這些煩惱都可以向師父請教。相較之下,靠自己力量出道的條漫作家們,既是自己的師父,也是自己的同事,無論是成功或失敗,都是一人享受、一人承擔。
我們最恐懼的時刻,就是無法知道為何能成功、為何會失敗。因未知理由而取得成功,就難有下一次的成功,也無法避免失敗。那份恐懼,會在連載過程中獲得填滿,但若緊接著沒有下一部作品的機會,都是空談。
《人氣條漫這樣畫!》一書,就是提供條漫作家,有關漫畫世界與作品創作方法的「簡圖」般的書籍,本書詳細說明我們所投身的條漫世界,也沒有略過創作者必備的基本功夫。最大的優點,就是本書並非大量的資訊轟炸,而是鉅細彌遺的說清楚講明白。過去從來沒有這樣一本全方位的條漫創作書!是不是令人很無助呢?本書對於志願成為條漫作家的人,或是漫畫家,都是一本非常有用的書籍,至少不必只能看著影劇或小說創作教學與各種理論書籍而深感挫折。
本書兩位作者都是活躍於條漫第一線的名家,他們將所經歷的所有經驗寫進本書,所謂「簡圖」,就是簡單的地圖,在我們不斷向前的旅行中,如何腳踏實地走完這一份地圖,有賴讀者堅持不懈、逐步向前。我常說「所謂基礎,就是徬徨時能夠回頭檢視的事物」,人都會有一時觀念混淆,或是挫折沮喪的時候,每當陷入卡關,衷心希望本書能夠擔任那個重要的「基礎」,讓每個創作者因為本書的存在,能夠再次找到屬於自己的創作「基礎」而重新出發。
◎所謂認識條漫
多數想成為條漫作家的人都集中於「繪畫技巧」,而非「故事寫作」,總是先想著該怎麼樣才能畫好一張畫?數位工具該如何使用?接著才體悟到創作故事的困難,急急忙忙尋找精進故事寫作的方法,這時才會思考:我想說什麼?為何要用漫畫表現?
就算不知道條漫是什麼、條漫源自何處、為何只有韓國的條漫能夠有如此高的人氣,也可以成為條漫作家,然而若能理解這些相關知識的話,在成為條漫作家之後,就能夠減少更多煩惱與負擔。
關於條漫的理解,希望各位不僅止於用語上的認識。《漫畫原來要這樣看》一書作者史考特.麥克勞德(Scott McCloud)針對「漫畫」這一媒介的定義,參考漫畫在字典上的意義與許多學者的研究,並深入挖掘影像與大眾媒體的歷史,以求正確理解漫畫,所以他的這本書被所有想認識漫畫的人譽為聖經,他從歷史、文化、社會與相關理論為基礎說明漫畫,這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但若想對漫畫有深入的理解的話,本書是必讀的一本書。
在史考特.麥克勞德之前,美國知名漫畫家威爾.艾斯納(Will Eisner)所出版的《漫畫與連環畫藝術》一書中,對漫畫的定義,比史考特.麥克勞德的定義還短,但更廣泛。:「漫畫,就是『連環畫藝術』」。
至於條漫的誕生,則與大韓民國社會文化的變遷有著緊密的關聯,為了認識過去有過何種變化,就必須先回到條漫誕生之前的社會背景,以及理解條漫的始祖:漫畫。透過這一過程,我們可更進一步地開拓視野,理解形成條漫的環境與我們(條漫作家與讀者)身處的社會環境,除了可以協助條漫作家適應可能經歷的各種變化,更能具彈性地應對處理,更重要的是可產生專屬自己的思想與觀點。
隨媒介改變與社會文化的變化之下,條漫的內容也隨之改變,因為「內容」是一種社會的附屬物。與過去紙本時代相比,今日的我們身處快速變遷的數位時代,不過,不需過於擔心,因為這世界會提供機會給準備好的人。
不論各位是條漫作家還是傳統漫畫家,或只是喜愛條漫的讀者,應該都不是條漫平台的製作人或經營者。若想藉由條漫仔細探索此刻,我們面前有許多道門,與其隨意打開任一道門,還不如一一檢視,接著再打開門為佳,對嗎?《人氣條漫這樣畫!》是一本可以告訴我們先打開哪一道門探索,並且說明有關神祕的條漫各道門特性的指南書。
◎「一般漫畫」與「條漫」的差異是什麼?
人們會利用日常生活瑣碎的時間享受各種內容,多數都是透過網路,有人看網路漫畫或是YouTube,也有人喜歡手遊、戲劇、網路小品文,這是因為手機與無線網路的普及,使得人們在移動時間或等待時間不再無聊,而能消費各式各樣有趣的內容。
條漫就是在這種社會文化脈絡之下生存的網路內容之一,緊接著一夕之間成為韓國最具代表的網路內容,又成功獲得全球矚目。其實直到一九九○年代後期為止,人們都認為漫畫是絕對離不開紙張,然而不到二十年的光陰,就出現這樣令人驚奇的變化。不過漫畫並沒有因為媒介移往網路而消失,而是繼續深受大眾喜愛,如今十多歲的讀者,比起紙本漫畫,更熟悉於在網路上觀看條漫,因此,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傳統漫畫與條漫可以區分不同世代的文化。
傳統漫畫與條漫有相同也有相異之處。條漫原文:webtoon,是以網路媒介之意的「web」與漫畫之意的「cartoon」結合之合成語,單看這一詞彙,是無法看出傳統漫畫與條漫的明顯差異,不過依然存有顯著的差別。最明確的差異就是「平台」(platform),傳統漫畫的主要媒介是紙張,漫畫家用筆在紙上繪出漫畫的原稿,再經由印刷複製成書,以書本的型態跟讀者見面。
漫畫雜誌與單行本都是以書的形態與讀者見面,「書」也是漫畫主要的平台,像是《寶物島》、《貶眼》、《少年CHAMP》等韓國漫畫雜誌獲得讀者熱烈迴響的時間點,大約是一九八○~一九九○年代,這段時間是韓國漫畫雜誌的全盛時期。另一方面,多數條漫作家是以數位方式創作,所以並非以書籍,而是以線上為平台,讀者利用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觀看作品,與從實體書籍連載的漫畫不同,網路閱覽的條漫則是以數位環境的虛擬電子資訊存在,條漫的原稿與傳統漫畫的原稿相較之下,不論在價值或意義上都較為淡薄,這就是傳統漫畫與條漫創作環境,以及與讀者相遇的平台,最明確的差異。
◎一般漫畫與條漫的媒介不同
造成一般漫畫與條漫不同的最大原因,應可從條漫誕生的二○○○年代初期的社會文化與媒介環境急速變化中找到。一九八○年代開始,漫畫專門雜誌逐漸增加,直到一九九○年代,由於不同世代的讀者激增,雜誌種類也隨之增加,此時是漫畫雜誌的全盛時期,當時不僅有以國高中生為對象的漫畫雜誌,也有以國小生或是成人為對象的漫畫雜誌。
不過依然有其侷限性,因為漫畫雜誌數量雖然增加,但漫畫家的數量卻是定額,所以會造成一位漫畫家同時進行好幾部作品,以及分別在數本漫畫雜誌中同時連載作品的情況。舉例來說,一九八○~一九九○年代因為《小恐龍多利》而深受愛戴的金水正(김수정)漫畫家,曾經在一個月內有過高達十六次的截稿。
直到一九九八年開放日本大眾文化政策,開始進口日本漫畫後,讀者的需求就從以限額漫畫家為主的韓國漫畫雜誌,轉移了一部分至日本漫畫,所以一九九○年代韓國的漫畫產業蓬勃發展之際,日本漫畫在其中也有發展空間。
以雜誌為主的漫畫出版,是以雜誌編輯部為中心,確認該雜誌要連載的漫畫並且決定是否要出版,漫畫家無法完全掌握自己的作品,
讀者也只能被動選擇閱讀雜誌編輯所選擇的漫畫。因此,漫畫家與讀者無法透過雜誌出版社有任何交流,當時漫畫雜誌的讀者多為國高中生,所以多數作品都是以青少年角色出場居多的校園文藝漫畫,當然這時的讀者其實也想看更多種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