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棕櫚油帝國
各界推薦 ☆洪伯邑(臺大地理系教授)☆霍赫希爾德(《利奧波德國王的鬼魂》作者)☆露絲.雷舒爾(著名美食評論家)
糖、鹽、茶、棉花……原物料改變人類社會的世界史,
必須再算上「棕櫚油」這一筆!
就像鹽、棉花和糖深刻且不可逆的改變了人類的經濟和地貌景觀,形塑地緣政治的現實和我們的健康問題一樣,「棕櫚油」也是如此,並且影響力有增無減。
跟隨著作者祖克曼的步伐,讓我們展開這趟橫跨全球、時間幅度綿長的旅程,重探殖民主義與商品拜物教的影響,也會了解到現代食品製造系統的全球化和工業化進程。
個人該如何吃得健康?糧食安全與貧富大有關係
更牽涉到國際政治關係、不同的社會改革運動策略、跨國大公司的操縱、新世紀文明病與霾害、帝國與殖民主義遺緒、發展中國家與全球南北方正義的議題設定……
包括連紅毛猩猩的生存都「油」跡可循!
在祖克曼筆下,棕櫚油毫無保留地滲入每一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
過程從十九世紀的德國以及後繼的殖民化,展示出為了搾取利潤的貪婪如何驅逐以土地為基礎的人們,並以棕櫚園取代了原有居民的小片土地。
這些產品包羅萬象,包括肥皂、口紅、能多益(Nutella)——被棕櫚油滲透的清單令人震驚。
★ 2022年 瑞秋‧卡森環境書寫書籍獎 二等獎
★ 2021年 西格德‧奧爾森自然書寫獎(SONWA Book Awards)傑出獎
★ 2022年 紐約公共圖書館 海倫‧伯恩斯坦傑出報導獎 決選入圍
「祖克曼的研究十分鋒銳,文字敘事引人入勝」
——瑞秋‧卡森 環境書寫書籍獎 評審評語
「食人蟒、離群的失控大象、武裝黑幫、腐敗政客、兇殘的決策者、現代奴隸主。
在這本書中,這些全都會遇到。
這是第一次有針對世界上這種環境破壞最深的產品,進行詳盡的調查。」
——貝瑞‧伊斯塔布魯克(Barry Estabrook),
《吃》(Just Eat)與《番茄之地》(Tomatoland)作者
㊣ 內容簡介: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棕櫚油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在世界各地,棕櫚油產量在過去十幾年中幾乎翻了一倍:油棕櫚種植園在地球上,覆蓋約紐西蘭大小的面積;美國賣場裡,幾乎一半的產品,棕櫚油皆以某種形式潛藏在貨架上,等著消費者帶回家。但是棕櫚油產業的革命,其實建立在偷來的土地和奴隸勞動之上,不僅席捲各地、撼動不同社會既有的文化,而且毀滅性的導致了標誌性動物瀕臨滅絕,並在東南亞地區造成大幅度的景觀改變。而為了替農場清出空間而點燃大火的碳排放量,也深刻影響其他工業化已開發國家。詹姆斯‧比爾德獎(James Beard Award)獲獎記者喬瑟琳‧祖克曼花了數年時間旅行全球,從賴比瑞亞到印尼,從印度到巴西,發掘這種影響人類和環境甚巨的植物與整個產業、飲食文化,而相較於此我們卻對這知之甚少。
本書引人入勝的敘述,融合了歷史、科學、政治和食物等元素,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這種隱藏的成分已完全顛覆人們的生活。這份傑出的調查報導,讓我們在大賣場商品架、網路購物準備將貨品放進購物車的時刻,多想一下——我們所做出的購買選擇,與我們生活其中、處境艱難的地球之間緊密相連。
☆ 豈「油」此理.「油」然而生☆
作者簡介
喬瑟琳・祖克曼 Jocelyn C. Zuckerman
《美食》雜誌前副編輯、《OnEarth》文章編輯與《現代農夫》執行編輯。祖克曼是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研究所校友,曾獲艾麗西亞・帕特森基金會(Alicia Patterson Foundation)採訪補助,曾為《快公司》(Fast Company)、《美國前景》(American Prospect)與多份刊物撰文。她與丈夫和兩個孩子現居於布魯克林。
譯者簡介
黃文鈴
菜市場長大的孩子。新聞記者經驗超過十年,目前定居德國柏林,每天英語、德語交替使用的同時,最想念的是台語。
曾獲柏林政府非德語文學研究補助、德國Robert Bosch Stiftung「Crossing Borders」書籍田調計畫、國藝會長篇小說與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星雲獎歷史小說創作補助。
二〇二二年出版「誰是外來者」一書,入圍《Openbook好書獎》「年度中文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