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如果是一加侖接骨木莓酒,我會放一茶匙砒霜、
半茶匙番木鱉鹼,然後再加上微量的氰化物。」
《毒物研究室》幫你釐清正確下毒的所有細節!!
◆◇────────◇◆
半茶匙番木鱉鹼,然後再加上微量的氰化物。」
《毒物研究室》幫你釐清正確下毒的所有細節!!
◆◇────────◇◆
你的犯罪推理小說讀者應該思考的是「犯人是誰」,而不是納悶為什麼你的描述與事實不符。如果你想用毒物殺死筆下的人物,就得知道壞蛋如何取得那種毒物、如何下毒,以及受害者會受到哪些影響。本書提供給有意撰寫偵探小說的作家豐厚的毒物資訊,為你發掘殺死書中角色的致命藥物。
☆☆杜鵑窩人 推理評論家/臥斧 文字工作者/張渝歌 作家/張筱森 推理小說研究者/陳栢青 作家/戴伸峰 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教授/藍錦龍 宜蘭縣政府警察局鑑識科股長、前東吳大學鑑識學程兼任講師…………名家聯合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這是一本令人感到震慄的書。從無生物的氣體、液體、固體毒物,到生物界的植物、動物,「毒」就像是天羅地網般地罩著人類活動,然而,「最毒歹人心」!讓我們帶著良善的、知識性的眼睛,跟隨本書端詳「毒物世界」吧。──戴伸峰
萬物皆毒物,因為一切物質皆具毒性。毒物之為毒,只因劑量足。
──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 1493-1541)
──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 1493-1541)
下毒是嚴肅的工作。毒殺在過去是謀殺的上選手段,不過其風行程度因毒物在現代病理學家的檢驗下無所遁形而稍打折扣,且世上幾乎沒有檢驗不出來的毒物。不過,病理學家首先必須知道自己想要篩檢的毒物為何。事實上,理想的毒物少之又少──無臭、無味、無色、發作時間迅速又不留痕跡。符合其中一項、兩項甚至三項標準的毒物儘管不在少數,但多數藥物都有專屬的內建辨識線索。
這本詳盡的指南收錄了各種經典毒物、有毒動植物、醫療毒物與街頭藥物等,並附上毒性強弱、發作時間、造成的影響與症狀、解毒劑與治療方式,讓你清楚知道你筆下的壞蛋需要取得何種毒物,以及他的計畫究竟可能出什麼紕漏。還會告訴你:現實中,毒理學家是如何揭露投毒案,歷史上知名的投毒者,以及文學作品、電影和現實中使用毒物的案例。
全書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說明,所有醫學術語都可見於書末的術語表──症狀、類型、施用方法以及反應,可交互查詢,方便找到適用於劇情的毒物。即使沒有醫療背景也能夠輕鬆解讀!
‖ 除了提供毒物的相關資訊,也可以幫助作家發想故事
本書主要討論的是急性中毒,而非慢性中毒。慢性中毒是反派角色逐漸增加施用某特定毒物,最終奪走受害者性命的情況。由於這個過程可長達數年,且不一定會致人於死,因此本書專注於更有把握的手段;不過在少數案例中,慢性中毒能產生有助於作家構思情節的其他症狀。本書描述的絕大多數毒物具立即致命性,或可於短時間內發揮作用。另有部分毒素需要多一點時間醞釀。等待發作的期間,凶手必須避免受害者尋求醫療協助。
味道也是毒殺他人時會遇到的問題。多數毒物具有苦味,若安排受害者服用這類毒物,應設法掩蓋其苦味。在真實生活中,將巴比妥類藥物(barbiturate)悄悄投進調酒裡的老把戲,唯有當受害者有豪飲習慣,或者對於該飲品的味道一無所悉才說得通。誠然,並非所有毒物嘗起來都是苦澀的,但最有資格描述這些味道的人,已經無法開口訴說真相了。因此,除非另做說明,否則最好假設毒物有不好的味道。
書中描述的症狀和中毒等級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健康狀態、體重和抵抗力不盡相同。好比酒精的作用反應在酗酒成性的人身上,不如滴酒不沾的人來得快;同樣劑量的毒物可能奪走一位心臟功能不佳的老太太的性命,卻只讓她身體健康的女兒感到胃痛。寫作時,最好盡可能避免創造例外情況,除非那是故事的精髓所在。為符合本指南的主旨,書中所假定的被害人皆為健康狀態良好,體重一百五十磅(約六十八公斤)左右。
本書的毒物是依據相對毒性分級,最高程度6為劇毒,極少量便足以致死;最低程度1為除非大量使用,否則不具實際毒性。
⍥溫馨提醒:本書僅提供編寫劇情參考,
不得用於診斷或治療任何疾病、進行任何犯罪活動或傷害他人。
不得用於診斷或治療任何疾病、進行任何犯罪活動或傷害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