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人心:人是狼還是羊?佛洛姆辯證人性善惡的經典

的圖書
人心:人是狼還是羊?佛洛姆辯證人性善惡的經典 人心:人是狼還是羊?佛洛姆辯證人性善惡的經典

作者: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 譯者:梁永安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4-06-26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人心:人是狼還是羊?佛洛姆辯證人性善惡的經典

內容簡介

為什麼作惡比行善容易?
佛洛姆直視人心的自戀與暴力

佛洛姆談人性真相的經典・《愛的藝術》姊妹篇
出版60年・全球暢銷200萬冊・全新繁體中譯本

  「惡」企圖使人倒退:熱愛死亡、想回到母親的子宮、自戀。
  「惡」企圖消除人類獨有的特質:理性、愛、自由。
  「惡」不僅專屬人類,而且還是悲劇性的。
  一個人「惡」的程度,就是他倒退的程度。

  人類為什麼想戰爭、熱愛死亡?為什麼在高度工業化的社會中,人類對生命漠不關心?為什麼人類社會瀰漫暴力氣氛?佛洛姆認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被理解與找到解決的方法。

  他在《逃避自由》探討自由,並處理施虐癖、受虐癖和人類破壞性的問題;在《愛的藝術》談人類愛的能力、活出有創造性的生活;在《人心》則從「愛生命」為出發點,進一步論述人性之中的惡,以及人如何在善惡之間作選擇。

  佛洛姆認為人有以下三種心理特質,會形成暴力取向的「衰敗症候群」,繼而導致個人的精神疾病,乃至大規模戰爭、屠殺(希特勒便是最好的例子):

  .戀屍癖:這種傾向意謂著痛恨生命、熱愛死亡與機械事物、沉迷過去,崇尚「殺人的能力」。

  .自戀:除了是個人對自己的過度關心,轉換到群體自戀便是對某種偶像的崇拜,可能促成群體的團結,但也因此成為煽動暴力的因素。

  .亂倫固著:特指對母親,男女皆可能發生。人對「母職人物」形象的依戀,可能轉移至宗教、民族、血緣,既渴望又畏懼「母親」的保護,導致失能。

  佛洛姆認為:人性善惡並非單一取向,絕大多數人都必須不斷在兩者之間做出選擇;只有自己才能決定向善或向惡發展;個人唯有足夠的覺察、愛生命,才能擺脫惡性傾向,得到自我的前進與發展。

  導讀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本書特色

  本書雖完成於六十年前的冷戰高峰年代,但當中關於人性的分析與描繪放到今日仍然十分適用。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讀者勢必可以對應當今政治、社會生態中的許多案例與人物,同時也能自省我們在面對道德衝突時,是否還保有選擇良善的自由。

名人推薦

  羽茜(作家)
  吳黛菁(成人思維教練、兒童思考老師、哲學諮商師)
  周偉航(哲學博士、時事評論員)
  鄭凱元(哲學新媒體創辦人)
  蘇俊濠(諮商心理師、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埃里希.佛洛姆(Erich Fromm, 1900-1980)


  二十世紀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是精神分析文化學派中對現代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最大的學者。他擅長以社會學角度看待現代人的心理與行為,試圖以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理論來改善現代人的處境和精神狀態,同時也是人文主義倫理學的倡導者。

  佛洛姆的理論調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馬克思的社會批判,綜合人學的微觀與社會學的宏觀面向,是現代美國心理學研究獲致重大發展的關鍵性人物。主要著作有《逃避自由》、《自我的追尋》、《愛的藝術》、《聆聽的藝術》、《存在的藝術》、《健全的社會》、《人類破壞性的剖析》等,對當代社會心理學的建立影響深遠。

譯者簡介

梁永安


  台灣大學哲學碩士,專職譯者。譯有《大海,大海》、《德國小鎮》、《愛的藝術》、《人類破壞性的剖析》、《聆聽的藝術》等(以上皆木馬文化出版)。
 

目錄

【導讀】 一場驚心動魄的閱讀旅程

前言
第一章 人︰是狼還是羊?
第二章 各種類型的暴力
第三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一):愛死亡和愛生命
第四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二):個人自戀和群體自戀
第五章 衰敗症候群討論(三):亂倫固著
第六章 自由、決定論與取捨論
 

前言

埃里希.佛洛姆


  本書取自我幾本較早期著作中的想法,加以進一步的發展。

  在《逃避自由》一書中,我處理了自由的問題,處理了施虐癖、受虐癖和破壞性的問題。然而,臨床經驗和理論思考讓我對自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明白不同種類的攻擊性和破壞性。我變得能夠明確區分兩種現象:一是直接或間接服務於生命的各種攻擊性行為,另一是惡性的破壞性,即戀屍癖,它是對死亡的熱愛,與愛生性——對生命的熱愛——形成鮮明對比。

  在《自我的追尋》一書中,我基於我們對人類本性的知識(而非上帝啟示或人為法律)探討了倫理規範的問題。而在本書中,我對這個問題進一步追根究柢,並討論了惡的性質以及人們如何在善惡之間進行選擇。

  最後,本書在某些方面是《愛的藝術》的姊妹篇:《愛的藝術》主要探討人類愛的能力,本書則主要探討人的破壞能力、自戀和亂倫固著。雖說對非愛(non-love)問題的探討占了本書大部分篇幅,但也從一個更寬廣的新角度討論愛的問題——愛生命(love of life)的角度。我設法顯示,愛生命、獨立性和對自戀的克服會讓我們形成「成長症候群」;反之,對死亡的熱愛、亂倫共生和惡性自戀會導致「衰敗症候群」。

  我會從事「衰敗症候群」的研究,不只是根據臨床經驗,更受到過去這些年社會發展和政治發展的啟發。越來越迫切的問題是,雖然我們知道核子戰爭爆發的後果,也亟欲避免,然而跟危險的嚴重程度與戰爭爆發的可能性相比,人們為避免戰爭爆發所做的嘗試和努力顯得蒼白無力。對這項問題的關注,讓我開始研究在一個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的工業社會中,人類對生命表現出來的漠不關心。身在這種社會中的人被轉化成了物,其結果就是,人的心裡充滿焦慮,充滿對生命的冷漠——若還談不上仇恨生命的話。

  除此之外,當今社會彌漫著暴力情緒(從青少年犯罪案件居高不下和甘迺迪總統遇刺等事件便可見一斑),這也要求我們有所了解並做出解釋,以作為邁向改變可能的第一步。我們面臨著一個問題:人類是(即便沒有爆發核子戰爭)朝著一種新的野蠻狀態邁進呢,還是人本主義的傳統依然有復興的可能?

  除了上述這些問題,本書還致力於釐清我本人的精神分析概念與佛洛伊德理論之間的關係。我從不同意把我歸類為一個新的精神分析「學派」,不管它是被稱為「文化學派」(cultural school)還是「新佛洛伊德主義」(Neo-Freudianism)。我認為,很多這些新學派在發展出寶貴見解的同時,也拋棄了佛洛伊德許多最重要的發現。我當然也不屬於「正統佛洛伊德派」。

  事實上,任何一種歷六十年而不變的理論都不可能符合創始人的原意︰它會流為一種僵化的重複,而這種重複本身就一種畸形。佛洛伊德的基本發現是根據某種哲學參考架構構思,這框架就是在二十世紀初期為大多數自然科學家所接受的機械唯物主義。我相信佛洛伊德思想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個不同的哲學參考架構,那就是辯證人本主義(dialectic humanism)。

  我設法在本書顯示,佛洛伊德最重大的發現——即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自戀(narcissism)與死亡本能(death instinct)——都被他的哲學前提束縛了手腳,如果能夠把它們解放出來,轉置於新的參考架構中,佛洛伊德的這些發現會變得更加有力和有意義。我相信,正是人本主義的參考架構弔詭地把不留情的批評、不妥協的現實主義和理性的信仰融合在一起,讓佛洛伊德奠定基礎的工作獲得富有成效的發展。

  還有一點︰儘管本書表達的思想都是我作為精神分析學家從事臨床工作得到的結果(某種程度上我也是個社會過程的研究者),不過我略去了大量臨床資料不提。我計畫在一部較大的書中運用那些資料,該書是討論人本主義精神分析的理論與療法。

  最後,我要感謝愛德華茲(Paul Edwards)就〈自由、決定論與取捨論〉一章提出的批判性建議。

導讀

一場驚心動魄的閱讀旅程——佛洛姆論「人心」
冀劍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教授)


  閱讀,是一門不簡單的技巧,尤其閱讀原創型大師著作。因為原創觀點必然包含著新概念,當這些新概念使用舊語詞來承載時,容易發生誤解。除非讀者小心翼翼地在閱讀中摸索前進。

  在我的教學現場裡,有些學生非人文科系畢業,缺乏大學時期的人文閱讀素養訓練,到了碩士班仍被要求上課前閱讀經典並做報告。於是,文獻常被嚴重誤解而缺乏自覺。這種閱讀方式,或許有助於整理個人思維,但難以獲取新知。

  這本書,也存在許多類似的閱讀陷阱。我們必須暫時放下自己對某些字詞的習慣解讀,跳脫出來試著思考作者的真正指涉,才能走進經典的殿堂。

  由於書中充滿著對人的內心剖析,這些心理現象,看似極端但並不奇特,至少都能在自己心中發現其存在的蛛絲馬跡。所以,最好的閱讀方法,就是對號入座,試著把自己當作分析的對象。

  如果你真的可以如此這般地打開內心,進入一種毫無防備的自我探索旅程。

  那麼,這趟旅程將很可能會是你前所未有、驚心動魄的大冒險。

  自戀的人因為自戀而看不見內心的自戀

  以第四章的自戀情結來說,多數人大概不會覺得自己「自戀」,相反的,自我厭惡說不定還更多一些。然而,兩者在此其實沒有衝突。

  我們常常做一些理智上自己不認同的事情,像是想減肥戒掉美食又戒不掉,想多運動、多唸書又做不到。我們也從不滿意自己的任何一個屬性,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看、不夠聰明、不夠自信、甚至不夠幽默,於是可能產生自我厭惡的心理。這是普遍每個人都有的「正常」情緒,也都很容易觀察到。

  我們之所以不認為自己有自戀情結,除了誤以為自我厭惡就不自戀之外,我們對「自戀」這個詞的解讀,大概只是那種很愛自誇,或是會在鏡子前面欣賞自己美貌的人。這樣的人當然有,也是一種自戀,但非全部,甚至也不是多數。如果僅以這種習慣解讀,就無法深入此書的精華。

  本書所談的自戀情結並不只是這種自戀。而是許許多多在認知上以及情感上,由於對自己的愛護與關心而造成的偏袒作用。這種作用,或深或淺地出現在每一個人心中,對大多數人來說,身陷其中而不覺。

  在這種情況下,當我們閱讀此書時,即使正確解讀,也只會將其拿來對照周圍的人,觀看他人的自戀。這種閱讀方式雖然也能有所收穫,但非常可惜,無法真正進入內心而獲得重要的成長。

  也正是由於自戀情結的作用,我們會直覺反應地封閉自己,拒絕察看內心的自戀,拒絕發現自己的醜陋與病態。然而,既然它是全人類共有,就沒什麼好醜陋跟病態的。暫時放下這個價值觀,有助於我們打開心結,以便展開一場認識自我的旅程。

  對號入座的思考探索內心深處

  試著思考看看,當被別人批評的時候,是否會有非理性的排斥情緒、為了愛護自己而扭曲他人意見,甚至扭曲解讀自己的作為與想法來躲避批評。我們是否經常在合理化自己的錯誤,而對他人錯誤感到憤怒。我們是否常常只考慮自己而缺乏思考他人處境。

  當你看到上面這些佛洛姆所描述自戀情結的當下,你在想些什麼呢?試著回溯一下,內心是不是立即升起否定的思路。你可能會想到某一天某個場合,你認真聽別人的批評、遇到對自己不利的說詞時並沒有去扭曲、甚至想到某個沒有合理化自己錯誤的時刻。當然,這些可能都是事實,我們並非總是躲避批評。然而,當這些否定的思維立即在你心中出現時,就表示內心一股自我愛護的心結浮現,阻擋你深入探索。直白地說,一股強大的自戀情結阻止你認識自我。否則,何不去回想那些符合自戀的時機呢?

  我的建議是,換個態度,去尋找排斥他人批評的時刻、為自己辯護而扭曲他人想法的時刻,以及採用不同標準的時刻。這樣才能真正踏上自我分析與自我認識的旅程。

  以我個人的例子來說,由於我是留美的哲學博士,我很容易接受洋博士比較優秀的說法。即使這是事實,也容易過分拉大差距,並且容易以偏概全而看不見眾多特例,因而導致看不起所有土博士的心結,並以此沾沾自喜。然而,我並不是長春藤名校畢業的,照類似的標準來說,這些名校畢業生自然更優秀,但我們容易以一種差不了多少,或因人而異的觀點來看這個差距。而車子也是一樣,開名車的人容易輕視其他廠牌的車輛;而我開的不是名車,卻會以CP值較高來否定名車的價值。這些都屬於佛洛姆書中所談論到的自戀情結作用。如果過去看不清這些內在本性,就讓這本書協助你,克服心理障礙,直搗個人內心世界。

  隱身的暴力因子

  隱藏在內心的暴力,也和自戀情結一樣,占據著人心很大的一部分。從小孩打架到發動戰爭,暴力一直都對人們所期許的社會安定造成威脅。佛洛姆將暴力的發生區分成不同的類別,並深入分析其發生源由。了解源由才能找出有效的防治辦法。

  舉例來說,在台灣社會常聽聞在街上被按喇叭後導致衝突。這一點其實我很能體會,因為我也常遇到一些不友善的喇叭聲,然後內心憤恨不已,甚至會在心中詛咒他人發生車禍。

  然而,我也一直感到很納悶,為什麼小小的一個喇叭聲,可以引發這麼大的情緒反應呢?理智來說,那根本就不痛不癢,不是嗎?如果可以忽視它,不是最完美嗎?但情感上要忽視它卻異常困難,為什麼呢?依據佛洛姆的分析,這屬於一種「報復性暴力」的作用。他認為,這和自戀心理有關。因為在當今台灣文化裡,亂按喇叭這類不友善的行為有辱於自我形象,因此極具挑釁性,容易引發強烈敵意。

  而這樣的情況嚴重的話,我們便可以看到長期以來中東地區的以巴仇恨,我們常常覺得仇恨停下來不是對雙方都好嗎?為何非要陷入一直不斷報復的惡性循環呢?從佛洛姆的分析來說,復仇已經成了生存的意義,若不復仇不僅會讓自尊塌陷,還會讓自我意識和身分認同面臨崩潰的危險。在這種心態下,停止暴力與停止報復就變得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

  然而,只要能看見這個非理性的連結,發現不報復根本無損於自身尊嚴,也沒失去任何有形或無形的東西,就容易放下引發暴力的心結。所以,當復仇之心燃起時,試著看清自己,我們可能不是自以為的捍衛正義,只是在更深沉的內心世界裡,自戀心理作祟,自尊受挫,而導致的暴力傾向而已。

  戀母情結的作用

  除了自戀與暴力,佛洛姆在第五章談到戀母情結時,談到內心衍生的各種需求,像是「想要得到保護的慾望」、「得到自戀性滿足感的欲望」、「擺脫責任、自由、察覺所具有的風險的渴望」、以及「對無條件的︵不期待回報的︶愛的渴望」。這些也都可以在每個人深度的心中找到。尤其當我們處於無助時,這些渴望便更明顯呈現。但我們自知需要獨立自主,需要發展自己,於是就在佛洛姆所說的「倒退回子宮」與「響往冒險」中拉扯。這個拉扯作用便形成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走向,以及善惡的抉擇。

  人性是善還是惡?

  自古以來,東方哲人們探究著「人的本性究竟是善還是惡?」無獨有偶,西方哲人們也探究著,「人們究竟是狼性還是羊性?」本書一開始佛洛姆就提出的這個問題,在第六章進行了深度的剖析。他認為這個問題本身並不適用於探討人性本質。或者,如果我們堅持這個善惡架構的話,依據佛洛姆的觀點,「善惡的衝突」是個可能的解答。

  他認為人性裡存在著兩種傾向,一個是受制於「倒退」的原始力量,回到暴力、自戀等情結裡,成為一種病態的存在。另一股力量則在於「前進」、「覺醒」,最終奔向生命的和諧與自由。佛洛姆認為,這兩種傾向的衝突,就是人性的本質。所以如果我們把倒退稱之為惡,前進稱之為善,那麼,人性的本質並非善或惡,而是善惡的衝突。

  那麼,在這個衝突中,我們究竟有多少自由可以選擇呢?這裡就進入了當代最熱門的哲學話題之一,「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我們究竟有多少自由?」雖然這些問題當今並沒有完全的共識,但越深入分析,就越清楚在這場人性矛盾本質的戰役中,我們將會遇見多少難題,以及多少必經的失敗歷程。而每一次的抉擇,都讓我們重新決定生命的方向,是關閉內心前進的呼喚而服從倒退的本性還是走向自由與覺醒?

  如果你仍然在這個矛盾人性的戰場上奮鬥,甚至已經精疲力盡、瀕臨放棄邊緣,那麼,沿著佛洛姆的分析來探索自己的內心掙扎吧!這能讓我們更加看清這場戰役,並藉此找回真正屬於自己的生命方向。

  「人性的善,並非本有,而是奮鬥下的產物。」我想,這會是佛洛姆人性論的可能解答。那麼,你是否下定決心,意欲前往佛洛姆的心理分析世界了呢?這或許會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擇之一,也是走向覺醒的關鍵時刻。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46778
  • 叢書系列:木馬人文
  • 規格:平裝 / 240頁 / 14.8 x 21 x 1.2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阿若優的星盤詮釋指南(二版)
作者:史蒂芬.阿若優
出版社: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10-21
66折: $ 238 
TAAZE 讀冊生活 - 今日66折
當下的力量(三版):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03-03
66折: $ 231 
金石堂 - 今日66折
青春女兒,更年媽媽,誰先成熟:青春孩子與更年爸媽,相愛又相殺?這裡有彼此理解、幸福度日的方法
作者:南炫州
出版社: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04-29
66折: $ 257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去參加聯誼,卻發現完全沒有女生在場(06)
作者:蒼川なな
出版社:青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11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知更鳥囚於夜幕中 (首刷限定版)(上)
作者:露久ふみ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0-23
$ 17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四季姊妹 無修正
作者:あきのそら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30
$ 25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少年JUMP GIGA卡漫特集 2024 AUTUMN
出版社:慕客館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5
$ 52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神奇柑仔店18:紅子與錢天堂的起點
作者:廣嶋玲子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4-10-31
$ 284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不否定的練習:比讚美、肯定更有效的人際關係法則
出版日期:2024-10-01
$ 27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世局︰借鏡猶太史,走出台灣自己的路
作者:黃文局、藍弋丰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01
$ 43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摩擦計畫:史丹佛教授的零內耗管理,讓正確事變簡單、錯誤事變難
作者:羅伯.蘇頓、哈吉.拉奧
出版社:先覺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01
$ 284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