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推薦序】走進文藝復興的江戶(張國立)
一六〇三年,新的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康於江戶開府,日本進入新的時代。結束紛亂一百五十多年的武家相爭,結束了下剋上、土一揆的顛覆傳統,卻面對九州外海時不時出現的洋船與赤鬼。幕府忙著提振代表天皇家族的神道教,同時毫不掩飾自己對佛教的虔誠;既倡導中國儒家精神的朱子學,又不得不接受代表歐洲文明的蘭學。突然,日本變得出奇的安靜,江戶子瞪大眼躲在紙糊的格子窗後面,等待接下來的變化。
等到的是強烈的東西方文化撞擊,或者僅僅是「古池塘,青蛙躍入」所激起的單純的生活上的漣漪?
谷口次郎用他細膩的筆觸,試著重建江戶時代庶民的人生。我們跟隨書中退休後的商人,每天漫步於十八世紀的江戶街頭。他的日子記錄於每天丈量的腳步,由上野、淺草,乃至於品川、兩國、深川。
可能主角的年紀大了,可能他陶醉於酒與櫻花瓣末之中而不自知,心境隨時飄蕩進莫名的想像空間內,於是他對直到二十世紀末人類才醒悟的「慢活」,下了生動的定義:
「一步一步,不慌不忙地正確地行走的話,總有一天會完成目標,晚上也能盡情地在各地觀察星星。」
原來谷口次郎試著告訴讀者,江戶在沉默的日本文藝復興時代,喚醒遺忘多年的心情。
「時而下雨,時而颳風,大陽昇起,花朵盛開。雨,讓綠草和樹木,甚至水的流動,充滿著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芬芳。」
我跟著漫畫裡這位每天計算腳步的大叔,第一次走進江戶。是的,文藝復興,不像佛羅倫斯那麼富麗堂皇,不像康雍乾盛世時的貴族氣息,大叔悶不吭聲地以松尾芭蕉的身影,以紅蜻蜓的翅膀,低吟出俳諧風格式的懷舊情緒。
平靜的靈魂,方能享受一分一秒皆在變化之中的世界。
二十世紀初日本新感覺派詩人三好達治寫下了這首詩「燈下」(林水福翻譯):
書籍一卷 淵明集
水果一顆 百目柿
客舍夜半的靜物
小紡織娘飛來繞去
江戶不再是個地名,是一種傳承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