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三十而慄?
社會對三十歲的定義,讓我們必須開啟一場看不到終點的追逐
當你的夢想不再受年齡所迫,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三十歲對你來說代表什麼?
要存到一百萬?要有穩定對象準備結婚?要在職場上升到管理職?
從古至今,社會都將三十歲視為人生的一道分水嶺,
必須完成學業、搬出家裡、經濟獨立、結婚生子,
但古時的三十而立,卻令現今的我們三十而「慄」──
在低薪、高工時、階級流動困難,加上新冠肺炎肆虐後的「躺平風潮」,
我們可能仍與父母同住、沒有結婚打算、存款寥寥無幾、還在尋覓穩定工作,
但,這樣就代表我們是人生失敗組,是社會定義的魯蛇嗎?
社會加諸的包袱,讓努力了三分之一世紀的我們,總覺得自己一事無成
獨立和成熟,是否可能有另一種定義?
三十歲不是人生分水嶺,只是一座必經的停靠站!
2016年,只有24%的男女在34歲前達成這些條件,
屬於三十世代的雄心壯志,已被不安與焦慮磨蝕得單薄粉碎。
當我們認清自己真正想要什麼,並非被年齡逼著去做什麼,
用自己的方式與順序,重新定義三十歲該有的樣子,
無論為了什麼而努力、或無論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
這都是我們獨一無二的三十歲,而不用因為這個數字感到恐懼。
#背負超過10萬美元學貸的記者
#33歲突然被裁員的資深雜誌編輯
#學歷不漂亮而求職碰壁的男子
#不斷約會,卻不確定理想對象是誰的女孩
#工作不穩而讓另一半看不到未來的喜劇演員
#全職育兒的小說家父親,對自身價值感到焦慮與失落
本書呈現這些人的重重掙扎,呈現整個世代的縮影,
帶領我們重新思考三十歲的價值和意義。
作者簡介
凱琳‧謝弗Kayleen Schaefer
記者兼暢銷作家,她的作品廣泛見諸《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浮華世界》(Vanity Fair)、《紐約客》(The New Yorker)、《時尚》(Vogue)等,擅長以貼近人心的文字,描寫都會時代小人物的生活與心境。現居紐約市。
譯者簡介
羅亞琪
畢業於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班。興趣廣泛,對文字、語言情有獨鍾,譯作包括《攀樹人》、《阿育吠陀自癒法》、《頌缽療癒入門:源自尼泊爾的古老療癒藝術》、《低碳飲食大革命》等。
陳松筠
畢業於台大政治。前半生是道地台北人,目前旅居海外。曾輾轉於各個不同產業及職務,但心中最愛始終是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