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滿滿的敬意
席慕蓉
我是在一九五四年的夏天跟着家人從香港來到台北的,住在廈門街底。考插班生考試被分發到北二女初中二年級。上學就走到堤岸上等公車,淡水河近在眼前,川端橋就在斜前方。
幾個月過去,稍微熟悉了一點環境之後,愛動的我在沒課的日子,有時候會一個人在附近的巷道中閒逛。反正出門時認好了回家的方向,我沒有迷路的恐懼。
有一次走過一條安靜的巷道,在一個大門上,忽然看見上面掛着一塊比門牌稍大一些的木質牌子,上面寫着「帕米爾齧雪同志會」。
當時只知道「帕米爾」是那個有名的高原,而「齧」這個字還不認得,不知道如何發音。但是既然有那麼多牙齒,又是和「雪」字連在一起,必定是「吃雪」或者「嚼雪」的意思,應該就是拚命努力地爬過帕米爾高原了。
一定很辛苦吧?
那時候我心中不禁有了滿滿的敬意。拚死爬過帕米爾高原來到台灣,這些人真的可以稱為共患難的同志了,而經過生死關頭抵達了目的地,也值得成立一個同志會來紀念吧。
這是我在初中二年級時的一次偶遇,在心裡想過好幾天,然後就慢慢淡忘了。
六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
直到前幾天,打開海中雄送過來的書稿,第三篇就是「齧雪帕米爾,萬里行台灣」,我才想起來,自己始終沒去查那個有很多牙齒的字是如何發音的,原來它讀ㄋㄧㄝˋ,是「咬」的意思。
更驚喜的還在後面,原來這個同志會裡大部份的人都住在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有很多人是蒙古人。而海玉祥叔叔,也就是海中雄的父親,是這次行動裡的主要人物。
但是,真正細讀文字的時候,沒想到是這樣的慘烈。不單是這攀越的本身,還有那當時必須要出逃的危急以致在寒冬時選擇越過帕米爾的下下策。一切似乎都是不可能的,而他們竟然做到了,其中也包括了婦女和孩童……
忽然明白,以《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作為書名,是作者平實又帶有慧心的選擇。以自己,一個在台北溫州街出生長大的孩子,來慢慢講述這一切,或許可以讓這本書的節奏變得稍微溫和與緩慢一點。
可是,他也知道,其實是不可能的。
即使,即使海中雄的童年是很有些歡樂的事,就像整個新疆大院子的氣氛一直是很溫暖愉快的,卻永遠無法概括那多少個悠長年月以來,一個古老的族群所經歷的悲傷與劫難。
只為,他是一個土爾扈特蒙古的子孫在回溯自己父祖以及國族的流亡亂離史實。
土爾扈特屬於衛拉特蒙古,是衛拉特四部之一(有時又稱四衛拉特),這四部是土爾扈特、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他們分布在蒙古西部,也就是新疆北部,從天山山脈一直到阿爾泰山脈之間都是他們的世居之地。
我與這個族群的初識,應該是在一九九二年的夏天。到新疆去見我極為仰慕的學者巴岱先生。在天山山麓上的天鵝湖畔,他告訴我:「我們自古以來,都喜歡自稱是『天鵝的族群』,因為,土爾扈特人的性格如天鵝,不喜爭戰。如果遇到強大的壓力,就會展翅高飛而去,要到了威脅解除之後,才會再慢慢飛回來。」
不過,他也說,天上的飛鳥也許可以平安做到的事,在地上的土爾扈特子民有時候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現在,如果讀者翻開書來,第一篇〈歷史上最悲慘的遷徙〉,說的就是十六世紀晚期,當人為的或者甚至是大自然的強大壓力一次又一次反覆前來之時,土爾扈特人陷入了何等悲慘的境地之中了。
海中雄自小就在聆聽溫州街新疆大院子裡大人們在相聚時的談話。一個幼小的孩子似乎是在玩耍,總在大人們的身旁,講話的人們對他毫不在意。有時是酒酣耳熱時忍不住的慷慨陳詞,甚至哭泣悲訴,有時又是極為嚴肅的互相低聲印證,追思往昔。這種種在歡樂團聚的情緒之外的面容和言語進入他幼小的心中,成為他追索土爾扈特蒙古歷史源流和族群命運的最初也是最強烈的引導。
歷史原來就是這樣延續下來的。
在某一個角落,總有一顆敏銳又熱烈的心在凝神聆聽那幾乎已經就快要被遺忘被湮滅了的真象。
由於不捨,更由於上蒼所賜的那顆追求真象的赤誠的心。海中雄成長之後投身於蒙古史的研讀與研究,並且在相關機構任職。經過了多少年的苦苦追求,終於得以親自踏上了祖先曾經居住過的許多處美好的大地。包括祖源所在的阿爾泰山、天山北麓,以及之後的遷徙之地伏爾加河流域,還有喀爾瑪克共和國這個歷經患難至今猶在,被遺落在中亞草原上的國家,同時還有重新回到祖源所在地的土爾扈特蒙古人。
海中雄不只是親自走過,並且也和當地的土爾扈特蒙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一次又一次的拜訪,其中許多的感人情節也都已經寫在書中了。
他把書稿交給了我之後,前幾天,在電話中,他說最近他已經辦好退休了。他正在計劃一個行程,要在準備好之後出發。
他要親自去走一趟父親當年走過的路,那一條「帕米爾齧雪同志會」走過的路,如今是他渴望完成的心願。
我祝他成功,用多年之前那個女孩心中滿滿的敬意。
自序
一九九二年,席慕蓉鼓勵我參與聯合報副刊的《邊疆民族文學大展》蒙古文學專輯的撰寫計畫,當時年少輕狂還未曾好好寫過文章卻勇氣十足的我竟說:好!
當時苦思要寫什麼呢?心想就挑個最熟悉也最順手的方向著手,於是就從小時候在溫州街老家大院子裡聽故事的記憶中去翻找吧。
我的祖先是蒙古土爾扈特部,世代游牧於天山、阿爾泰山。十六世紀末,土爾扈特人由新疆移居至蒙古欽察汗國所屬、裏海北岸的伏爾加河大草原;直到十八世紀,一方面迫於俄國凱薩琳女皇的欺壓,一方面清廷剛平定「準噶爾之亂」,強人已除,族人也不禁興起「逐鹿」故土的雄心。一七七一年一月五日,由喇嘛占卜選定的東歸「吉時」已到。無奈上蒼作弄,那年冬天伏爾加河竟沒有凍結,西岸族人無法渡河相會,東岸的族人卻已殺官造反,不得不走。在兵源減半的情況下,這群扶老攜幼、帶著金銀細軟、趕著數十萬牲口的隊伍,哪裡躲得過沿途俄軍的追擊,以及剽悍的哥薩克等草原民族的劫掠呢?八個月後,族人終於抵達伊犁,十六萬餘人僅存六萬多人,其中就包括了我的先祖王津家族,這就是歷史所說的「最悲慘的遷徙」。原本的爭雄野心成了「歸順」,乾隆皇帝還喜孜孜立碑,題為「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 一九二○年代,我的祖父海穆從阿爾泰山的科布多移居新疆吉木薩爾。一九四九年,我的父親海玉祥「齧雪」翻過寒冬冰封的帕米爾高原,再從印度轉來台灣,定居在溫州街的新疆大院子裡。
而我的童年就在滿是大樹、傳統的日式木造宿舍、綠蔭的瑠公圳、擁有豐富人文氣息的溫州街的巷弄中,串門子聽故事中度過。
於是新疆大院子的一系列故事,就從說我家族部落的故事與鄉親長輩的思念鄉愁而展開了。
一晃眼三十年,在此期間,因工作繁重而壓縮了我閱讀、回憶說故事的時間;之後我摯愛的父母離去了,於是我將對父母的思念與不捨化成文字留給兒女,讓他們繼續傳承家族的記憶。另外,也要感謝我的大姊海霞,她從小聰明伶俐記性好,深得父親的寵愛,所以聽的、記的故事最多,如今也就豐富了我說故事的深度。還有二姊海露,她因長居美國為解鄉愁所以翻拍了很多家族的老照片帶在身邊,家族因數度搬遷很多老照片找不到了,所以此次也就派上用場拉近了故事的鮮活影像。
我的太太李光真與新疆大院子是有因緣的。緣起於一九六二年,當時我的岳父帶著還懷有身孕的太太及大女兒,由埔里來台北就新職,經友人介紹而暫借住在新疆大院子裡,後因颱風造成大院子受損嚴重而搬走了。二十五年後,因前世今生的因緣流轉,而成為了新疆大院子的媳婦。
最近幾年,光真離開了職場,她在回家享受悠閒多采的退休生活之餘,還一直鼓勵我再拿起筆來說故事。她還透露了一個小祕密,當年就是看了我在美國所寫的論文,被我家族部落的歷史「煞」住而傾心相許。在她的催促與協助之下,我又開始提筆寫作,此時她不僅從讀者的角度提意見,還協助打字、抓錯、校稿,感謝此書幕後的大推手,愛妳!
至於這本書的內容是說什麼故事呢?不打擾了,就讓我們靜靜地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