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名稱:傾聽地球之聲
《森林祕境》作者最新長篇力作
地球萬物共同譜寫的樂章,訴說著遠古以來生命的演化和變遷、美麗與哀愁……
本書是一支以生命的音符鋪寫而成的交響曲。書中文字令人著迷、痛心,卻又優美動人。
——普立茲獎得主、《第六次大滅絕》作者 伊麗莎白.寇伯特(Elizabeth Kolbert)
國立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慧——專文導讀
金曲獎大自然音樂製作人.風潮音樂總監 吳金黛
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李偉文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林子皓
野地錄音師.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 范欽慧
科普作家 張東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焦傳金
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一峯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俊嘉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黃貞祥
——感動推薦(依姓名筆畫序)
得獎作家暨生物學家帶你從億萬年尺度聽見自然,
探索地球之聲的源起、演變與未來……
雨林中的唧唧蟲鳴,沼澤地裡的呱呱蛙叫,說明了演化的創造力;落磯山脈和巴黎街頭的鳥兒,詮釋了動物如何學習鳴啼,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大海裡,我們聽見了與自己大相迥異的槍蝦、蟾魚和鯨魚等生命之間的親緣。各大陸的動物聲響如此不同,演示了板塊構造的深遠影響、動物族群與其在世界各地遷徙的悠久歷史,以及審美觀的新奇演變。
哈思克從動物的鳴唱、舊石器時代洞穴的長毛象牙笛,一路談至現代音樂廳裡的小提琴和耳機裡的電子音樂,讓我們明瞭人類的音樂和語言也是生態與演化故事中的一員。然而,地球上的許多聲音卻也因為受到我們的忽視與慾望侵蝕而不復再現。
哈思克在本書中再次以詩意的文字,引領我們前往遭到威脅的森林、飽受噪音侵擾的海洋和喧鬧的都市,闡述自然之聲的消逝不只象徵生命的終結,也代表著感官豐富性的縮減,更邀請我們不忘靜心聆聽,並有所行動。
作者簡介
大衛.喬治.哈思克David George Haskell
作家暨生物學家,擅長以精微動人的文字,融合科學、詩文與其對生命的細膩觀察。已故生物學家愛德華.奧斯本.威爾森(Edward Osborne Wilson,有「社會生物學之父」及「生物多樣性之父」之稱)曾形容其文字「為自然書寫開闢新局,既科學也充滿詩意」。普立茲獎得主黛博拉.布魯姆(Deborah Blum)亦曾形容他「或許是當今最傑出的自然文學作家」。
哈思克的作品《森林祕境》、《樹之歌》、《嗅聞樹木的十三種方式》,以及《傾聽地球之聲》,皆流露其對生命的多姿多彩之關注,並曾榮獲眾多獎項肯定,包括美國國家學院最佳圖書獎、普立茲獎非小說類決選、里德環境寫作獎(Reed Environmental Writing Award)、國家戶外圖書獎(National Outdoor Book Award)、愛爾蘭圖書獎(Irish Book Award),以及約翰.巴勒斯獎章(John Burroughs Medal)。
哈思克生於倫敦,成長於法國,過去三十年來居住於美國各地,如田納西州、科羅拉多州和紐約州。他畢業於牛津大學,於康乃爾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他是倫敦林奈學會會士、古根漢會士,目前任教於田納西州塞瓦尼南方大學,並曾獲多項教學優異獎項肯定。
在這遭到重重藩籬阻隔的世界,他的作品提醒我們,生命的本質與美乃是源自彼此的連結與相互依賴。你可透過以下方式關注他的最新動態:dghaskell.com;Twitter:@DGHaskell;Instagram and Facebook:DavidGeorgeHaskell。
※《森林祕境》曾獲2014年開卷翻譯類年度好書獎,《樹之歌》曾獲2017年OpenBook美好生活書獎。
譯者簡介
陳錦慧
自由譯者。加拿大Simon Fraser University教育碩士,曾任媒體記者。從事翻譯十餘年,譯作包括《米德鎮的春天》《感官攻略》《大腦逆齡指南》等四十餘冊。
賜教信箱:c.jinhui@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