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8 項符合
設計的哲學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電子書 |
$ 260 |
![]() |
設計 |
$ 284 |
![]() |
哲學總論 |
$ 284 |
![]() |
中文書 |
$ 284 |
![]() |
產品設計 |
$ 284 |
![]() |
藝術設計 |
$ 284 |
![]() |
新書推薦79折起 |
$ 306 |
![]() |
藝術設計 |
$ 324 |
![]() |
藝術設計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媒介哲學大師
探討技術、物與文化之間關係的經典之作!
「設計如同一張網,是知性為了改變環境而撒出的網。」
日常生活中,無論是有形或無形的人造物,
都是人類以技術對抗自然、利用自然的「設計」。
而當技術或科技創新,進而改變我們生活時,
人與物的關係將如何變化?可能帶來什麼危機?
橫跨多重知識領域的當代哲學家傅拉瑟,1980年代即預見了未來的網路資訊時代:「在我們難以置信的眼前,另一個世界將從電腦中浮現。」當時並非每個家庭都有個人電腦。然而,儘管人類利用各種技術「智取自然」,卻也引發許多值得深省的問題,例如:當機器人持刀殺人,誰該負責?機器人的設計者、刀的設計者,還是編寫機器人程式的人?
在本書中,傅拉瑟以哲學現象學為方法,藉由追溯詞彙意義在歷史上的演變,分析了我們生活中的各種「設計」,包括有形的雨傘、帳篷、書籍、打字機、汽車、工廠,到無形的信仰、程式語言、都市規劃、地緣政治等,透過對物質世界諸多物的狀態,簡要而深刻地闡述技術、知識與文明間的交互關係。
作者簡介
維倫・傅拉瑟Vilém Flusser
1920年於布拉格出生,1940年經倫敦移居聖保羅。在業界擔任高階主管職務後,於1959年成為科學哲學講師,1963年成為聖保羅大學傳播哲學教授。傅拉瑟最後住在法國南部的羅比恩(Robion),1991年在捷克城鎮博爾(Bor)附近因一場交通事故過世。
傅拉瑟的哲學受存在主義、現象學影響,後期轉向傳播理論與攝影哲學,作品主題多元,涉及書寫、攝影、技術圖像、傳播媒介等諸多領域,作品包括《攝影的哲學思考》(Für eine Philosophie der Fotografie, 1983)、《書寫還有未來嗎?》(Die Schrift, 1987),《手勢》(Gesten, 1991)、《哲學自傳》(Bodenlos: Eine philosophische Autobiographie, 1992)等。
譯者簡介
連品婷
政治大學哲學系碩士,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研究領域:希臘哲學。
譯文賜教:L12331233@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