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是你生活的一部份嗎?
痛苦不該是常態,就讓專家告訴你避免偏頭痛的方式!
全世界有多達七分之一的人有偏頭痛,但許多人仍以為偏頭痛是裝病或忍過去就好,也有許多病患被誤診,是時候停止這一切了。
讓偏頭痛專家告訴你相關知識,你不僅可以幫助自己,也可以與醫師討論相關治療方針:
- 偏頭痛的可能成因
- 知道你的偏頭痛階段與誘因
- 食物、運動與睡眠如何影響偏頭痛
- 急性偏頭痛拯救計畫
- 預防偏頭痛
- 兒童也有偏頭痛
- 與偏頭痛共存時掌握精神健康的方式
Amazon評價4.8顆星,偏頭痛患者與親友必備工具書!
本書特色
1、偏頭痛無法治癒,但本書可以帶你找到跟它共存的方式。
無論是日常預防偏頭痛的飲食、生活方式調整,到偏頭痛發作各階段的緊急藥物使用,本書是簡單又容易實踐的指南,讓你可以「掌握偏頭痛」。
2、簡單易懂的偏頭痛知識。
讓你不僅知道如何預防與應對偏頭痛,還能得知這些措施背後的理由。
3、英國各方好評暢銷醫學書。
從專業的醫師到公眾記者,再到一般偏頭痛患者讀者及家屬,均給予此書高度好評,無論你是偏頭痛患者,或者你的父母、伴侶、朋友、孩子有偏頭痛,都可在此書中受益。
作者簡介:
凱蒂.蒙洛 (Dr. Katy Munro)
擔任全科醫師(GP)超過30年。本身為偏頭痛患者,熱心幫助病友,之後轉而擔任公益機構「國立偏頭痛中心」(National Migraine Centre)的家醫科頭痛專科醫師,為偏頭痛患者提供高品質照護;同時也在英國頭痛學會(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eadaches)任職理事。
她是Podcast節目「抬頭注意」(Heads Up)共同主持人,對偏頭痛患者或照顧者分享科普教育並提供建議。她還是偏頭痛領域的代言人,接受過BBC、ITV(英國獨立電視台)和數不清的記者採訪,之前也成為「麗茲.厄爾的健康秀」(Liz Earle Wellbeing Show)和「醫師的廚房」(The Doctor's Kitchen)等Podcast的嘉賓。
譯者簡介:
高子晴
台灣大學護理學系,近期譯作多為學術文件與科普文章。人生樂趣是品味美食,欣賞音樂劇,讀一些歷史,再寫點小故事。與他人合譯有《靈魂修理師:遇見無法逃離「自覺不完美」情緒而壞掉的人》、《烘焙原理:探索烘焙科學的基礎,掌握烘焙藝術的精髓,傲擁職人等級的實力》(第三版)。
懇請賜教:sunny5512373@gmail.com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對受苦者來說是相當美好且必要的資源。凱蒂.蒙洛醫師會將經驗與知識透過這本書幫助所有讀過的人。」——路琵・奧加(Rupy Aujia,BBC《醫生的廚房》〔Doctor’s Kitchen〕主持人)
「凱蒂.蒙洛醫師是我家遇過最好的偏頭痛專家,沒有之一……這本書會帶給每一位偏頭痛患者希望。」——米蘭達・索耶(Miranda Sawyer,《衛報》及《觀察家報》記者)
「我罹患偏頭痛很久了。不過,今年狀況有些改變,我的偏頭痛變成慢性頭痛。我現在正在給一位不錯的神經科醫師看診,但這本書給了我許多資訊,確認我所奮鬥的事物,讓我擁有力量,並對未來充滿希望。儘管偏頭痛不可能痊癒,但我們可以掌握它,並且擁有美好的生活。感謝你!我會推薦這本書給所有我罹患偏頭痛的朋友。這本書是珍寶!」——Lillium(Amazon讀者留言)
名人推薦:「對受苦者來說是相當美好且必要的資源。凱蒂.蒙洛醫師會將經驗與知識透過這本書幫助所有讀過的人。」——路琵・奧加(Rupy Aujia,BBC《醫生的廚房》〔Doctor’s Kitchen〕主持人)
「凱蒂.蒙洛醫師是我家遇過最好的偏頭痛專家,沒有之一……這本書會帶給每一位偏頭痛患者希望。」——米蘭達・索耶(Miranda Sawyer,《衛報》及《觀察家報》記者)
「我罹患偏頭痛很久了。不過,今年狀況有些改變,我的偏頭痛變成慢性頭痛。我現在正在給一位不錯的神經科醫師看診,但這本書給了我許多資訊,確認我所奮鬥的事物,讓我擁...
章節試閱
第一章、你是有偏頭痛的人嗎?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書,或許你本人或你關心的人經歷了一些你認為可能是偏頭痛的症狀。你或許想得知:我該注意什麼?我該什麼時候去看醫生?我的醫生如何得知我的症狀是不是源於偏頭痛?我該去做什麼檢驗嗎?
多達25%的偏頭痛患者即便就醫也從未確診,還有許多人甚至從未向醫生提過此事。這點須要變革,第一步就是了解何為偏頭痛以及摸清自己的偏頭痛經歷。你得做好準備,屆時就能陳述出你的症狀。
你有哪些症狀?
一般認為偏頭痛是一種伴隨嘔吐與對光特別敏感的單側劇烈頭痛。雖然這個說法通常沒錯,但這絕不是偏頭痛的全貌。偏頭痛發作時的症狀數量、症狀種類、頻率、持續時間與嚴重程度都不盡相同,你的症狀也可能每次發作都不一樣,或隨著人生進入不同階段而有所變化。
讓我們接著來看看偏頭痛患者可能會出現的症狀。
-頭痛:患者通常將其描述為隨脈搏跳動的抽痛。一般來說,患者移動時,痛楚會以重擊般的感覺加劇。這種痛楚可能發生在頭上任一處──不論是任一側、正面、背面或整顆頭。疼痛位置也可能在發作期間四處移動,甚至可能痛在下巴或鼻竇。不過,其實並非每次偏頭痛發作都會導致頭痛。
-肩頸部疼痛:肩頸部疼痛也是一種普遍發生的症狀,可能會單獨發作,也可能在偏頭痛開始發作時先痛起來,再往後腦勺蔓延;又或是反過來──從頭部往下到肩頸。
-視覺障礙:本症狀發作時可能會看見一陣明亮閃光、黑白或彩色的鋸齒狀閃光,或是視力變得模糊。也有一些患者發現自己視線中心出現盲點(scotomata)。除了罕見的視網膜偏頭痛(見第十二章)可能僅單眼發作,偏頭痛引發的視覺障礙通常會同時發生在雙眼。這些症狀會在主要症狀發作前一小時內反覆發生,是典型的偏頭痛預兆。
-感官敏感:偏頭痛患者的大腦即便是在未發作時也無法適當處理諸如光線、聲響、氣味或觸摸等外部刺激的感官輸入。舉例來說,當不同房間的電視同時啟動時,你可能會對相互衝突的聲音感到厭惡;或是在乘車途中難以忍受穿過樹葉間隙閃爍的陽光。
-觸摸痛(allodynia):即皮膚──尤其是頭皮──變得更加敏感。比如說,你可能會發現就算是輕輕梳理頭髮都覺得痛,有時甚至只是碰了下皮膚。本症狀較常發生在反覆發作偏頭痛或是罹患慢性偏頭痛的人身上。
-噁心或嘔吐:發作程度從溫和而輕微到突如其來且嚴重不等,但並非一定會發生。如果噁心嘔吐,可能會無法順利服用止痛藥。
-腹痛:發作時通常能感覺到明確的開始與結束,大多痛在肚臍周圍或是整個肚子都在痛。疼痛可能持續1~72小時不等,嚴重時會影響日常活動。本症狀可能與同時發生的頭痛有關,但並非必然相關。約有4~9%的兒童會出現腹痛的狀況,成人則較少見。
-腸道不適:有時偏頭痛也會伴隨腹瀉或脹氣。
-膚色蒼白(pallor):頭痛或腹痛者在發作期間或發作後膚色可能會明顯發白,雙眼下緣也會出現黑眼圈。
-「腦霧」(Brain fog):多數偏頭痛患者都會說自己在發作期間難以清晰思考。偏頭痛會影響患者的注意力、問題解決能力、記憶力或思考速度。
-口語困難:急性發作的患者有時會難以維持口語清晰可辨,說話會口齒不清或找不到適當詞彙表達語意。
-臉部或四肢感到發麻刺痛:通常會發生在身體其中一側。可能只在一兩個部位發作,也可能整側都發麻。
-頭暈:這可能只是一次偶發症狀,但也可能是嚴重到會使人失能的平衡感失調,如前庭偏頭痛(見第十二章)。
-睡眠障礙:偏頭痛引起的痛楚可能使人徹夜難眠。
-打哈欠與疲憊:兩者通常發生在頭痛前、頭痛期間或頭痛後。患者會表示自己感到疲憊不堪、精疲力竭。
-運動功能遲緩:那些患有偏頭痛的人告訴我這感覺就像「涉過糖漿」,而且「四肢有如灌鉛一般」。通常這種功能遲緩難以言喻,有許多人不知道該如何形容自己發作的狀況。
-情緒變化:易怒、焦慮與情緒低落都可能是偏頭痛發作的一部分。有些人會在發作期間感到十分沮喪,但在發作結束後情緒很快就能恢復正常。然而,當偏頭痛轉為慢性偏頭痛時,這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經常導致焦慮,甚至併發重度憂鬱症(clinical depression)。這方面有不少協助資源可尋,如果你的心理健康因偏頭痛而惡化,請和你的醫生談談。
這真的不是「只不過是頭痛」
這一長串症狀列表就是許多偏頭痛患者在自己的病情被當作「只不過是頭痛」時會如此惱火的原因。每個患有偏頭痛的人頭痛的嚴重程度不一,甚至對某些人來說,頭痛可能還不是最棘手的症狀。
你最困擾的症狀是什麼?最困擾的症狀有換過嗎?
進一步了解你的症狀有助於你對平時看診的醫師或頭痛專科醫師講述你的偏頭痛經驗。臆斷這「都是頭痛的問題」可能會引導你走上一條不合適的治療之路。
另一種普遍存在的想法是「真正的偏頭痛」一定會讓人臥床不起,什麼都做不了。這可大錯特錯。很多人在罹患偏頭痛的同時努力克服痛楚繼續把生活過下去──有時借助止痛藥,但大多是靠決心毅力!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偏頭痛患者會稱自己為「偏頭痛戰士」。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偏頭痛的症狀無法為人所見也無法檢測,因此患者經常受到忽視、經驗不被採信或被污名化。有些人得了偏頭痛卻誤以為他們的症狀不到該就醫的程度。我就在這告訴你們,這該看醫生。
第一章、你是有偏頭痛的人嗎?
如果你正在閱讀本書,或許你本人或你關心的人經歷了一些你認為可能是偏頭痛的症狀。你或許想得知:我該注意什麼?我該什麼時候去看醫生?我的醫生如何得知我的症狀是不是源於偏頭痛?我該去做什麼檢驗嗎?
多達25%的偏頭痛患者即便就醫也從未確診,還有許多人甚至從未向醫生提過此事。這點須要變革,第一步就是了解何為偏頭痛以及摸清自己的偏頭痛經歷。你得做好準備,屆時就能陳述出你的症狀。
你有哪些症狀?
一般認為偏頭痛是一種伴隨嘔吐與對光特別敏感的單側劇烈頭痛。雖然這個說法通常沒錯,但...
作者序
偏頭痛是世界上最常見、最盛行也最使人衰弱的疾病之一,但這個疾病也在不少方面受誤解、污名化,還常常被人當作「只不過是頭痛」。偏頭痛可不僅僅是頭痛,這是一種會在許多層面影響患者的遺傳性神經性腦部疾病。
全世界有七分之一的人罹患偏頭痛。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倍,兒童中也有8%患有偏頭痛。世界上的所有頭痛中,偏頭痛就佔了89%。然而不幸的是,許多成人和兒童都從未得到正式診斷,也因此無法及時得到能控制症狀的治療方案。有數不清的人每年或每個月都要為偏頭痛耗上好幾天。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會衡量各種疾病造成的影響,有助於各國政府和組織確定並規劃保健服務的優先事項。GBD將偏頭痛列為世界第二大失能原因,僅次於下背痛。就在2016年,GBD的研究人員還表示:「明明已經有對策能夠有效改善頭痛病程,並減輕痛楚,但許多受頭痛所苦的人卻沒有受益於這些知識。」
偏頭痛發作也不僅影響當事人。發作造成的影響會波及家人、朋友與同事,也會對社會造成可觀的經濟影響。英國的工作基金會(Work Foundation)在2018年作出的報告顯示英國每年都因為偏頭痛導致的缺勤(病假)和減效出席(工作效率降低)損失8600萬個工作日。偏頭痛每年都造成英國高達9億英鎊的經濟損失。在美國,偏頭痛患者每年花在醫療保健和缺勤損失的費用則超過8294美元,而頭痛也是美國人到醫院急診的第四大常見原因。當偏頭痛發展為慢性偏頭痛時,經濟負擔也隨之增加:研究發現歐盟的慢性偏頭痛患者醫療支出是陣發性偏頭痛患者的三倍。
許多醫生都缺乏診斷與治療偏頭痛的訓練,相關研究經費也不甚充足。若要幫助偏頭痛患者過上更圓滿的生活,就不能不進一步了解偏頭痛以及各種能用來應對偏頭痛的措施。
尋求解答
世界上七分之一的人受偏頭痛所苦,你很可能就是偏頭痛患者或認識偏頭痛患者,或許你會希望在本書中找到對偏頭痛的解釋、處置,甚至治癒方式。偏頭痛畢竟是一種遺傳性神經性腦部疾病,所以治癒是個不太現實的目標。不過如果有正確的資訊與適當的協助,就能大幅減緩偏頭痛對生活造成的影響。
我從約20年前開始熱衷於推廣偏頭痛相關的優質資訊和應對發作比較有效的方式。我發現自己每週時不時發作的頭痛其實就是偏頭痛時,還正在倫敦當個忙碌的全科醫師(GP)。當時我四十出頭,以前也沒有頭痛過。早晨排滿的手術一直到下午才終於開完,我因此錯過了午餐,當我緩緩下樓時,感覺到頭像是在砰砰直跳。我記得自己當時就站在原地,看著成堆未讀信件、應簽署的處方和等著我再次確認的出診清單,想著自己該如何渡過當天剩下的時間。痛楚令人目眩,難以思考,當我確認診斷出的結果是偏頭痛後,才能邁開第一步去找有效的治療方案。
我在蒐集相關資料時造訪了國立偏頭痛中心(National Migraine Centre),那是一間提供頭痛專科醫師門診的公益機構,我自己逐步了解並掌握偏頭痛的經驗促使我日後也加入該中心的醫師團隊。除了為病人看診,我也協助創設並開播我們的podcast「抬頭注意」(heads up),希望能藉此讓更多偏頭痛患者取得清楚明瞭的資訊。
我將在本書中分享我們目前對偏頭痛的解釋、處置與治療方式。其中也會說明什麼是偏頭痛、什麼因素會引起發作以及哪些措施有助於治療或預防偏頭痛。我還會介紹一些較新、較安全、接受度較高且現在可行的治療方式。有些患者接受這些激勵人心的新療法後,說這些治療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淺談偏頭痛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些常用的術語。
醫師會將頭痛分為兩大類:原發性頭痛和次發性頭痛。原發性頭痛(primary headaches)是指並非由其他原因引起,而是本身即為一種疾病的頭痛。次發性頭痛(secondary headaches)則是那些有其他潛在原因的頭痛,如腦膜炎等感染、腫瘤或腦出血。就算你的症狀中不包含頭痛,偏頭痛仍被歸類為原發性頭痛疾病。
偏頭痛又根據發作頻率分為兩個亞型:
- 陣發性偏頭痛(episodic migraine)會在發作後一段時間內完全消退。
- 慢性偏頭痛(chronic migraine)則至少每個月發作15天。
根據患者受到的影響又分為其他兩個亞型:
- 預兆偏頭痛(migraine with aura)包含一些在主要發作前一小時內出現又緩和的症狀。這些預兆症狀多為視覺變化,但並不止於此。患者對於視覺變化的描述是看見鋸齒狀線條、閃光或微光,有些人甚至會在那段期間完全失明。只有約25%的偏頭痛患者有預兆(aura)症狀。
- 無預兆偏頭痛(migraine without aura)則是未經那些預兆症狀就直接進入頭痛階段。約有75%的偏頭痛患者沒有預兆症狀。
有些人會同時患有這兩種亞型,他們可能在早年是其中一種亞型,日後又變為另一種亞型,或是在兩者之間來回轉變。
我們用來談論偏頭痛的用字相當重要。偏頭痛的污名可回溯至幾世紀以前。從維多利亞時代到二十世紀,它都被認為是一種傾向虛弱與神經質的神經性疾病。現在我們對偏頭痛的成因有更多了解,我們應該謹慎選擇我們使用的字彙,以免過時的污名繼續下去。
在本書中我偏好使用「患有偏頭痛的人」(people with migraine)來稱呼,而非「偏頭痛者」(migraineur)或「偏頭痛患者」(migraine sufferer)等術語,以免單用診斷定義這些人(按:但為了語意通順,有時仍會譯作「偏頭痛患者」)。討論發作狀況時,「偏頭痛」(migraine)這稱呼會削弱我們對於這是種神經性疾病的認知,所以我會著重討論「偏頭痛發作」(migraine attack)。有些人會告訴我他們患有「叢發性偏頭痛」(cluster migraine),但這個術語其實有誤導性,把兩種不同的病症一同混淆:慢性偏頭痛和叢發性頭痛,前者經常發作,後者則是另一種獨立發生的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療。
在我的偏頭痛門診聽病人的家族病史時,有時會聽到他們說:「她只有一般的頭痛,就像每個人都會有的那種。」事實上,這個說法有些偏誤。並非人人都會頭痛,如果這些人真的感到頭痛,那麼正確的診斷才有助於找到適切的療法。此外,偏頭痛發作的嚴重程度可能有高有低,並非每次都會導致劇烈頭痛。有些發作帶來的是嚴重頭暈;還有一些發作會導致身體單側虛弱無力。對於這種神經性疾病的迷思普遍存在,我們可以藉由釐清這些誤解,進一步了解發生在身上的變化以及如何好好掌握這個疾病。
因此,就讓我們開始這份差事,逐步了解偏頭痛吧。
偏頭痛是世界上最常見、最盛行也最使人衰弱的疾病之一,但這個疾病也在不少方面受誤解、污名化,還常常被人當作「只不過是頭痛」。偏頭痛可不僅僅是頭痛,這是一種會在許多層面影響患者的遺傳性神經性腦部疾病。
全世界有七分之一的人罹患偏頭痛。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倍,兒童中也有8%患有偏頭痛。世界上的所有頭痛中,偏頭痛就佔了89%。然而不幸的是,許多成人和兒童都從未得到正式診斷,也因此無法及時得到能控制症狀的治療方案。有數不清的人每年或每個月都要為偏頭痛耗上好幾天。
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BD)會衡量各種疾...
目錄
前言
尋求解答
淺談偏頭痛
第1章、你是有偏頭痛的人嗎?
你有哪些症狀?
這真的不是「只不過是頭痛」
持續寫下偏頭痛日記
誰會得到偏頭痛?
你的家族病史
何時去和你的醫生聊聊
「我當然得做一下腦部掃描吧?」
會不會是其他原因?
進一步了解你的診斷
第2章、了解發作階段與觸發因素
第一階段──前驅(premotion)
第二階段──預兆(aura)
第三階段──頭痛(headache)
第四階段──「宿醉」(hangover)
找觸發因素值得嗎?
可控與不可控的變化
第3章、何時吃?吃什麼?
注意你的血糖濃度
注意你的碳水化合物攝取量
注意你的體重
注意你的脂肪攝取量
排除式飲食
「你喝的水夠多嗎?」
營養補充療法
腸腦軸
成功控制偏頭痛的飲食?
第4章、鍛煉身體與大腦
運動有什麼幫助?
運動會使偏頭痛惡化嗎?
瑜伽和太極拳
冷與熱
你的姿態
第5章、睡個好覺
偏頭痛與睡眠
其他睡眠障礙
第6章、管理你的心理健康
患偏頭痛的大腦會受到什麼「壓力」?
自我管理
心理疾患與偏頭痛
對家庭的影響
第7章、急性發作的救援計畫
正確的位置
正確的時間
正確的劑量
只用非處方止痛藥夠嗎?
翠普登類藥物(triptans)
偏頭痛重積狀態
新型藥物
藥物的替代品
應避免服用的藥物
藥物過度使用頭痛
第8章、偏頭痛的預防措施
什麼時候應該用上預防措施?
做出選擇
口服藥物
注射藥物
神經調控裝置
替代療法
第9章、女性與荷爾蒙
你的月經週期
穩定雌激素
避孕
懷孕
治療孕期中的發作
在孕期中預防偏頭痛
哺乳
更年期前期與更年期
跨性別者與偏頭痛
第10章、兒童的偏頭痛
兒童的偏頭痛經歷
什麼時候該帶孩子去看醫生?
如何與你的醫生討論
應留意的症狀
打造他們一生的治療計畫
救急用藥
預防措施
讓校方參與其中
第11章、與偏頭痛共事
應該告訴雇主你有偏頭痛嗎?
你的雇主能給予什麼幫助?
就業、失能與法律規範
合理的調整──列個清單吧
病假政策
申請政府補助
涉及更廣的損失
第12章、形形色色的偏頭痛
前庭偏頭痛
偏癱偏頭痛
視網膜偏頭痛
不伴隨頭痛之典型預兆
腦幹預兆偏頭痛
第13章、叢發性頭痛與其他類型的頭痛
原發性頭痛
次發性頭痛
第14章、掌握你的偏頭痛
你的願景為何?
為什麼現在來求診?
延伸閱讀及資源
致謝
前言
尋求解答
淺談偏頭痛
第1章、你是有偏頭痛的人嗎?
你有哪些症狀?
這真的不是「只不過是頭痛」
持續寫下偏頭痛日記
誰會得到偏頭痛?
你的家族病史
何時去和你的醫生聊聊
「我當然得做一下腦部掃描吧?」
會不會是其他原因?
進一步了解你的診斷
第2章、了解發作階段與觸發因素
第一階段──前驅(premotion)
第二階段──預兆(aura)
第三階段──頭痛(headache)
第四階段──「宿醉」(hangover)
找觸發因素值得嗎?
可控與不可控的變化
第3章、何時吃?吃什麼?
注意你的血糖濃度
注意你的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