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outuber——Ovi吳奕璇,帶你了解中醫基本原理,
與生活中的中醫概念,讓你搞懂中醫宇宙!
我們日常都會接觸到許多中醫概念,如上火、風邪、養生等,但我們接觸這些概念時大多是片面零散接觸,並不知道背後的原理。
其實,中醫不僅是一門演進千年的學門,更能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理解。
就讓Ovi吳奕璇醫師帶你了解中醫的基本原理,透過中西合璧的知識對照,讓你知道:
◆陰陽、五行、六邪、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詞,中醫師如何每天應用在你我的身上
◆中醫如何透過「望聞問切」診斷你的病症
◆中藥、針灸、刮痧適合哪些病症?
◆日常飲食、生活作息與中醫的關係?
此外,Ovi還會揭開中醫培養的神祕面紗,讓你知道台灣中醫的養成過程!
就讓這本書讓你了解,「中醫搞what」!
本書特色
1、中醫不是只有養生知識,讓這本書告訴你養生背後的道理。
專業中醫師Ovi讓你不再只知道中醫的片段知識,透過綜觀的角度讓你了解中醫基礎知識與日常應用,讓你了解「中醫搞What」。
2、可愛的圖解,讓你一眼明瞭中醫的抽象概念。
Ovi時常在IG上以插圖方式分享中醫知識,相關圖片也被收錄在本書中,搭配文字,讓你輕鬆了解抽象的中醫概念。
——熱情推薦(依照推薦人姓氏筆劃排序)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林舜穀 ——專文推薦
兒科醫師、YouTube頻道「蒼藍鴿的醫學天地」創辦人 吳其穎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主任 林立偉
上醫預防醫學發展協會 理事長 黃子彥
「經絡.旅行-讀中醫系的人」粉專創立者&中醫師 黃若薇
「馬光醫療網」執行長 黃福祥
人氣插畫家 瑞秋廖 Rachel Liao
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授 蔡汎修
醫學粉專「兒科三百首」創立者&中醫師 賴韋圳
光華馬光中醫診所 院長 謝家誌
作者簡介:
Ovi吳奕璇
嗨~~我是Ovi吳奕璇中醫師,除了可以跟你閒聊生活大小事,還會透過影片跟手繪貼文讓你中醫保健知識帶著走!
我在台大農化系畢業後,轉職考取義守學士後中醫系,人生轉彎不打緊,還喜歡做更多不務正業的事。從後中大三開始,我在鏡頭前拍影片,一頭栽入自媒體的領域,分享中醫生活化的知識,也分享一路以來的辛酸血淚。
畢業後,我在高雄光華馬光中醫診所看診,覺得看診的生活燒腦又有挑戰,有高雄的鄉親也可以來找我聊天看診喲。
沒想過有天可以出書然後寫作者自介,人真的要好好活著,因為永遠都不知道接下來有什麼好風景在等著!(突然的勸世)祝大家開卷愉快:)
章節試閱
二、中醫與現代醫學的差異
現代醫學是當今主流,也是大部分人從小就醫的首選。許多人認為現代醫學效果快,屬於治標;中醫效果慢,屬於治本。坊間因此流傳一句玩笑話:「西醫治標,中醫治本,中西合治,製成標本。」
不過,上述的是大多數人的印象。即便同屬醫學,目的都是要幫助人們對抗疾病,詳細來說,這兩種醫學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這裡將透過以下三點,簡單跟大家說明:
(一)看待疾病的角度
現代醫學傾向以微觀的角度去檢視人體,雖然也有相同功能器官同屬一個系統的概念,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將人體劃分為許多小部分,以個別器官來分類,這也是醫院分科目的依據。
中醫則是將人體視為一個整體。雖然中醫同樣有五臟六腑等個別器官的觀念,卻是將疾病或是症狀的成因視為各臟腑器官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中醫並沒有特別的分科,即使是痠痛這種通常以針灸解決的問題,都可能跟內在的臟腑有關。
此外,如前言所說,中醫相當重視人體的平衡,也認為疾病的產生是身體出現不平衡所致。
(二)治療目標的差異
診斷疾病後,現代醫學使用藥物的主要目標偏向殺死病原體、緩解急性症狀;中醫使用藥物則是著重在輔助人體本身啟動免疫與修復系統。
舉個簡單的例子,同樣是泌尿道感染的患者,現代醫學會給抗生素,目的是將下降感染處的病原體數量;中醫用藥側重在改善體內的環境,讓「壞菌」不適宜生長,使泌尿道回到原本的菌相平衡。
這兩種對付疾病的方法各有其優勢,現代人真的很幸運,能以兩種有效的方式同時對抗疾病!
中醫的概念,是身體只要回復平衡,惱人的症狀跟苦痛自然會消失。要達到這點,除了中藥,中醫還有針刺、艾灸、拔罐、刮痧等治療方式,它們都是用來調整身體平衡的利器喲!
(三)較小的副作用
中醫的起源說明了中藥的來源,它們都是因為有療效而被記錄下來的植物、礦物或動物。雖然要將它們製作成藥物還是需經過萃取(炮製),但成分還是較屬於「天然」而沒有人工合成,因此中藥的副作用並沒有西藥來的多。這應該是許多人選擇中醫的原因吧!
只是,中藥畢竟還是藥物,吃藥本身還是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因此一旦症狀緩解後,經中醫師評估就要停藥,這就是中醫裡「中病即止」的概念。
三、中醫如何看病
相信有些人聽過中醫看病的口訣,也就是「望聞問切」。以下將對這四大診斷方式進行簡單解說,並在第六章詳談。
(一)望
「望」即望診,簡單來講就是用「看」的來診斷。從病患進診間開始,還沒跟醫師對上眼的時候,診療其實就已經開始了(想不到吧!)。望診的範疇包括舌頭、精神、臉色、體型,而且診斷的重點還包含病患說話、走路型態甚至是個性等等。
中醫師就好像福爾摩斯在辦案,只是福爾摩斯要找出兇手,而中醫則是要找出病灶。
(二)聞
「聞」這個字其實包含「聞味道」及「聽聞聲音」這兩個意思,聞診便包含這兩部分。中醫師會聆聽病患說話的語調、聲音大小、呼吸狀況,和聞病人的口氣,確認身上是否有特殊氣味,來判斷病人的身體狀況。
(三)問
問診是四診中相當重要的部分,類似現代醫學的病史詢問。病患會在這個階段提出自己的疾病主訴,中醫師也會問問題來診斷疾病。這部分考驗著醫師的問診技巧,每一個問題都要深入疾病核心、撥開迷霧直搗黃龍。
清代中醫師陳修園在《醫學實在易•問證詩》有〈十問歌〉流傳下來,可以做為基本的問診SOP:
「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人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四)切
切診是大家覺得中醫神祕的最主要原因,說到切診,許多人應該會想到以前的傳說:「古代宮廷太醫不能摸到娘娘,都用一根細線來診斷脈動。」「病人什麼都不用說,留著鬍鬚的老中醫直接把脈就知道。」
是不是很有畫面感?在我學中醫的這幾年,無論大小聚會,常常免不了有人帶著渴求的眼神看著我,「雙手一伸」求把脈。
把脈是醫師透過病人雙手橈動脈的搏動(深淺、速度、形狀、強弱等)來觀察疾病部位、氣血、臟腑的變化。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把脈只是切診眾多項目的其中之一。包含腹診、感受身體的筋膜或是各部位的緊繃狀態等等,都在切診的範疇喔!
這四個診斷方式都各有獨特的作用,它們彼此互相聯繫、補充且不可相互取代,在診斷上同樣重要,並能夠讓中醫師了解病情的全貌,不能偏廢喔!
希望以上三大項目的介紹,能讓大家開始對中醫有綜觀的認識,接下來的六個章節會讓你更知道「中醫到底在搞what」,以及台灣中醫如何養成(=我的中醫求學經驗)囉!
第一章、陰陽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我們說到陰陽,常常都會與鬼神聯想在一起。比如晚上的樹林會被認為是「陰氣重」的地方、廟宇分「陰廟」跟「陽廟」等;影視作品中,通常也有女鬼捕捉男性來吸取「陽氣」的畫面。傳統觀念以及影視作品的奇幻描繪,為「陰陽」這兩個字增添了許多神祕的色彩。
讀者們不知道的是,這簡單的兩個字蘊藏著宇宙運行的道理。
會覺得我太浮誇嗎?且聽我來為你說分明。
陰陽其實是一種理解事物的方法,古人觀察到,世上每一件事物都可以用對立的兩種特性來簡單概括、敘述與分類。於是他們便將這概念稱為「陰陽」,並以此開始分類世間上的萬物。
大概就是這樣,說完了——
喂!等等,沒有那麼簡單啦!
知道陰陽是一種分類方法之後,我們就先來深入探討陰陽的各種特性吧!以中醫觀點來說,人體是世上萬物之一,自然也能以陰陽的觀點來理解人體的性質與運作,以及生病的原因。
一、陰陽的特性
(一)陰陽的個別性質
一開始我們提到,世間萬物都可以分陰陽,那具體來說應該怎麼理解呢?我們在此直接以大家一定都可以秒懂的事物來說明,那就是「水/火」。
先來看看水的特性有什麼:寒涼、往下流、可觸摸到的有形物質。自然界裡的水常見於湖泊、河川乃至大海,這些地方都有有靜止、容納的性質。只要你觀察到任何事物有著前面提到的、與水相關的特性,都可以歸屬到陰的範疇喔!
那火呢?相對於水而言,火就是炎熱、向上竄、且富有動能的,雖然火看得到也感受得到,但卻摸不到它的能量,是無形的物質。於是,有這些特性的事物就歸類於陽。
看完這些敘述,你對陰陽的性質理解了嗎?在這裡,我們就來一場隨堂考試吧!以下左右選項中,哪個是陰,哪個是陽?
性別 男為□ 女為□
季節 春夏為□ 秋冬為□
手掌 手背為□ 手掌為□
內臟 六腑為□ 五臟為□
來看看解答吧!
男為陽/女為陰
春夏為陽/秋冬為陰
手背為陽/手掌為陰
六腑為陽/五臟為陰
詳解
手背:常曬到太陽、對外,所以屬於陽。
手心:有抓握(包容)性的、不會曬到太陽,因此屬於陰。
五臟:指「肝、心、脾、肺、腎」,這些都是實心有形的器官,所以被歸類成陰。
六腑:只「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這些都是空腔(無形)的器官,所以被歸類成陽。
(二)對立卻相互依存
陰陽是相對而不是絕對的概念。
比如以一天的時間來看,白天相對於晚上來說就是陽。但若檢視白天的12小時,又可以分成上午跟下午,上午就可稱為陽中之陽,下午就稱作陽中之陰;同樣的道理,夜晚也分上半夜跟下半夜,一樣可以被分成陰中之陽,陰中之陰。
再以磁鐵舉例,我們在國中理化時都學過磁鐵有分N極跟S極,把磁鐵敲開分塊時,每小一塊磁鐵又會產生N極跟S極,把磁鐵分成無數塊的話就會有無數個N極和S極。兩者數量相等,成為無數的對立又彼此呼應的存在。
因此,我們可以用這概念來理解「陰」與「陽」的特性:對立卻相互依存!
(三)相互制約
陰陽不只相互依存,也會相互制約。
《類經附翼.醫易》:「動極者,鎮之以靜;陰亢者,勝之以陽。」
如果這樣講起來太過抽象,其實有不少影視作品也有用到類似的概念喔!
比如《少林足球》這部電影,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看過呢?其中有一幕很經典,是發生在少林隊與魔鬼隊的對抗。當時,主角一行人的少林功夫無法抵抗魔鬼隊打針吃藥的強勁禁藥射門,被修理得很淒慘。直到他們即將敗陣時,趙薇扮演的阿梅出現,用了一個「以柔克剛」的方式破解了過於剛強的禁藥射門,才讓少林隊開始反攻。
沒看過《少林足球》也沒關係,我舉個近期一點的例子:《鬼滅之刃.遊郭篇》。在日本大正時代,遊郭(日本的紅燈區)裡藏了強大的鬼:上弦之陸。我們的主角——身為滅鬼隊要員的炭治郎——正在揮舞著日輪刀,砍向上弦之陸的墮姬,準備將對方斬首。然而就在這時,墮姬將脖子化為柔軟的腰帶,將頭往上延伸,化解炭治郎「火之神神樂」的剛烈攻擊,這可說是鬼以自身的「陰柔」克制炭治郎攻擊的「陽剛」;然而,代表極陰的鬼,最後也會被陽氣旺盛的日光燒死。這部作品便以此不經意地完美展現出陰陽相互制約的特性。
(等等,我這樣爆雷了嗎?)
(四)太極圖:陰陽概念的具象化
有了前面的先備知識後,接著來解密陰陽思想中的代表圖形「太極圖」及它代表的意義。
Youtuber蛇丸寶貝常講「凡事都要求一個圓」,如果你聽不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來從太極圖開始理解這概念。太極圖分成半黑半白,代表半陰半陽,但它並不是直接用一條通過圓心的直徑將圓剖半,而是使用兩個半圓的連續曲線,表達陰陽流動的意象。大家可以看出來,陰多的地方,陽就會少,反之亦然。陰陽兩半裡各有一個黑白點,也是象徵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意思。互有彼此,互相牽制,互相消長。
如果直接這樣講太抽象,不妨想想一年四季。夏天跟冬天可以看成極陽、極陰的區塊,春天跟秋天的「乍暖還寒」、「乍寒還暖」就是太極圖中陰轉陽、陽轉陰的那個部分。
二、陰陽跟人體的關係
(一)人體內的陰陽
在這裡,我又要來老生常談地說:陰陽就是世界的真理。
這點套用在生物上也通喔!因為所有的生物都是陰陽結合而生的,人類也不例外。富有動能的精子就是陽,有包容性、靜止的卵子就是陰,陰陽結合,始生生命。
生命的開始是陰陽結合的那一刻,那生命的終止自然就是陰陽分離的那一刻。
《黃帝內經》的《素問.生氣通天論》收錄了這麼一段話:「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這句話不僅點出陰陽如何對應生死,也說到怎麼樣才能不生病——陰平陽秘。也就是說,只要體內陰陽平衡,你自然「精神乃治」。健康的秘訣就是這麼簡單。
——不不不,這雲淡風輕的一句話,實際操作又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啊!
(二)疾病與陰陽的關係
既然提到陰陽失衡就是疾病產生的原因,現在先簡單介紹兩種常見的病理狀態:「陽多陰少」、「陰多陽少」
l陽多陰少(陽盛陰衰)
陽多是什麼?我們在後面會提到「氣」這個中醫的基本概念,認為在體內有一種推動生命運轉的能量,且萬事萬物皆有。既然萬事分陰陽,那氣自然也分陰陽,「陽氣」便是具有「陽」性質的氣,這樣的推動力量在體內太多時,身體產生的症狀就是偏於火、偏於熱的,內在的表現是皮脂腺分泌旺盛、血管擴張、發炎因子上升,外在就會顯現出這些症狀:長痘痘、紅熱癢、精神亢奮等等。
概括而言,有個你應該很熟悉的詞彙可以秒懂這些現象——上火。
l陰多陽少(陰盛陽衰)
陰的特性偏於靜且向下,因此凡是觀察到症狀具有虛弱的、退化性、功能低下的特性,就被歸類為是陰證。在臨床上的表現是怕冷、面色蒼白、言語低微等症狀。
看到了這裡,各位已經掌握了中醫入門的敲門磚,往後的章節裡都會不斷地提到陰陽,大家也可以開始試著用陰陽來理解日常生活跟這世界喔!
二、中醫與現代醫學的差異
現代醫學是當今主流,也是大部分人從小就醫的首選。許多人認為現代醫學效果快,屬於治標;中醫效果慢,屬於治本。坊間因此流傳一句玩笑話:「西醫治標,中醫治本,中西合治,製成標本。」
不過,上述的是大多數人的印象。即便同屬醫學,目的都是要幫助人們對抗疾病,詳細來說,這兩種醫學的差別究竟在哪裡呢?這裡將透過以下三點,簡單跟大家說明:
(一)看待疾病的角度
現代醫學傾向以微觀的角度去檢視人體,雖然也有相同功能器官同屬一個系統的概念,但是整體而言還是將人體劃分為許多小部分,以個別器官...
推薦序
你的中醫不是你的中醫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常務監事 林舜穀 中醫師
中醫是每個台灣人都會接觸到的醫療方式,就算從未踏進中醫診所,也多少都聽過許多中醫的醫學名詞,例如上火、濕氣、風寒、氣虛等等。然而,你真的了解這些醫學名詞的意思嗎?
許多人只是直覺地講出這些名詞,或者看到廣告上宣稱可以降火氣、補元氣等等的廣告詞彙,便覺得自己也有這些症狀,立刻下單買來大吃特吃。
在門診中也常遇到病患一坐下來,就跟醫師說:「醫師,我寒氣好重。」「我濕氣排不掉。」「我熱毒很深。」,甚至連上熱下寒、肝腎陰虛等進階名詞也是張口就來。
社群媒體上也充斥著許多相關的內容,例如「去濕氣最棒的10種食物」、「上火必按的十大要穴」等等,快快點讚收藏等等。大量的資訊讓人們更方便學習中醫的知識,卻也更容易迷失在海量的中醫專有名詞中。
在這本《中醫搞WHAT》書中,Ovi吳奕璇醫師清楚地說明了中醫最核心的概念,不僅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呈現,還有很棒的手繪圖片解說,讓讀者可以了解在真正的專家眼中「中醫是什麼?」甚至用現在流行的鬼滅之刃來解釋陰陽,不僅形象鮮明,更能更好地掌握中醫的核心知識。
讀完本書,讀者不僅會對陰陽、氣血、五行等理論有更深的認識,還能了解到濕氣、風邪、腎虧到底是甚麼意思,以及中醫師看診時的主要重點。
此外,吳醫師還分享了許多中醫門診最常見的「為什麼?」,例如虛胖實胖有何不同?為什麼食物分寒熱?為什麼懷孕要坐月子?等等。
最後,如果想要對中醫生涯有更深的理解,甚至有志成為一位中醫師,我非常推薦一定要閱讀第十章「後中醫」。吳醫師以自己的經驗分享了一位台灣中醫師的養成與培育過程。
Ovi吳奕璇醫師在後中醫系念書時,便開始經營自己的自媒體,以介紹中醫和中醫師生活為主題的頻道。即使是身為主治醫師的我,也覺得獲益良多。不僅是我每集必點的頻道,也是我推薦給病患以及想了解中醫的民眾最主要的社群媒體。隨著吳醫師在IG上分享的手繪中醫圖片,更展現出她獨特的風格與幽默感。很高興看到Ovi吳奕璇醫師將這幾年的心血集結成書,並加入全新的內容。非常榮幸推薦這本書,大家快點買起來!
你的中醫不是你的中醫
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台灣中醫家庭醫學會常務監事 林舜穀 中醫師
中醫是每個台灣人都會接觸到的醫療方式,就算從未踏進中醫診所,也多少都聽過許多中醫的醫學名詞,例如上火、濕氣、風寒、氣虛等等。然而,你真的了解這些醫學名詞的意思嗎?
許多人只是直覺地講出這些名詞,或者看到廣告上宣稱可以降火氣、補元氣等等的廣告詞彙,便覺得自己也有這些症狀,立刻下單買來大吃特吃。
在門診中也常遇到病患一坐下來,就跟醫師說:「醫師,我寒氣好重。」「我濕氣排不掉。」「我熱毒很深。」,甚...
目錄
推薦序:你的中醫不是你的中醫 林舜穀中醫師
序、中醫是什麼?
第一章、陰陽是什麼
一、陰陽的特性
二、陰陽跟人體的關係
第二章、氣是什麼
一、氣的概念
二、人體內的四種氣
第三章、六淫
一、風邪
二、寒邪
三、暑邪
四、濕邪
五、燥邪
六、火邪
第四章、血、津、液?中醫的體液觀
一、血
二、津、液
第五章、五行&五臟
一、「五」是中醫的生命靈數?中醫很多「五」的原因
二、五行
三、五臟
專欄一:五行、五臟間的相愛相殺?
專欄二:中醫的痰不只是你知道的痰
第六章、中醫看診的知識:中醫四診搞WHAT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專欄三:如何看中醫
第七章、中藥理論與基本知識
一、中藥的基本知識
二、中藥方劑的命名方式
三、中藥藥材種類:那些你意想不到的中藥材
四、影視作品中的中醫藥
第八章、中醫的非藥物治療
一、針灸
二、艾灸
三、刮痧、拔罐
四、中醫傷科
五、放血
六、中醫五音治療
第九章、中醫師回答你十一個為什麼
一、為什麼食物分寒熱
二、為什麼不能吃冰
三、為什麼我會胖?虛胖、實胖是什麼
四、為什麼不能熬夜
五、為什麼會腎虧
六、為什麼會便秘:五種可能形成便秘的原因
七、為什麼要貼三伏貼
八、為什麼我沒辦法長高
九、為什麼懷孕要坐月子
十、為什麼貓狗也可以看中醫
十一、為什麼可以用針灸來美容
第十章、「後中醫」在台灣
一、 Ovi!我想當中醫師……
二、中醫系畢業了,然後呢?
三、Ovi’s中醫日常:我那非常人的日常生活
跋
作者簡介
推薦序:你的中醫不是你的中醫 林舜穀中醫師
序、中醫是什麼?
第一章、陰陽是什麼
一、陰陽的特性
二、陰陽跟人體的關係
第二章、氣是什麼
一、氣的概念
二、人體內的四種氣
第三章、六淫
一、風邪
二、寒邪
三、暑邪
四、濕邪
五、燥邪
六、火邪
第四章、血、津、液?中醫的體液觀
一、血
二、津、液
第五章、五行&五臟
一、「五」是中醫的生命靈數?中醫很多「五」的原因
二、五行
三、五臟
專欄一:五行、五臟間的相愛相殺?
專欄二:中醫的痰不只是你知道的痰
第六章、中醫看診的知識:中醫四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