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zangljan王國子孫分家的衝擊,讓部落的天空充滿不祥的耳語,vuvu樂歌安族老不以傳統方式分家後一病不起,轉眼很快過世。排灣族古葬禮當下,鷹族一隻接著一隻出現上空環繞,象徵祖靈護送樂歌安回到大武山。年輕的孫女魯真倉促繼承族長,但族裡因為外教的影響,Pulingav女巫繼承之路早已斷裂,傳統的安靈儀式只能拜託隔壁部落分支的女巫召喚祖靈與樂歌安亡靈到來。
在樂歌安的遺物中,魯真發現一柄古老木雕梳子與簪子,她問到ina吾艾——樂歌安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友伴,牽動一世紀的部落三代原住民女性們強韌的生命史就此打開……
本書特色
以母系認同為核心,由個人女性生命經驗出發,連結家族史、部落史的女性經驗與處境,提出對臺灣殖民歷史、族群與父權體制的深刻反思與觀照的小說創作。
作者簡介:
利格拉樂.阿[女烏] (Liglav A-wu)
漢名高振蕙,既是排灣族也是外省二代,數十年來始終在身分認同的河流裡跌跌撞撞,流離在父系與母系的家族故事中,著有《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Mulidan:部落手札》、《祖靈遺忘的孩子》等散文集,以及《故事地圖》兒童繪本,編有《1997原住民文化手曆》。近年來投入「原住民族政治受難者暨相關人士口述歷史影像紀錄計畫」的拍攝工作,完成共15位原住民族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實紀錄片。另外也開始著手小說創作,2024年出版首部長篇小說《女族記事》(晨星)。
章節試閱
一、樂歌安
1.檳榔
陽光已經有些傾斜了,太陽從日正當中微微挪動了角度,不再直射著院落裡的石地板,那溫度總能烤焦了族人們厚實的腳底板,習慣打著赤腳的老人們,紛紛避開了這段時間外出,躲在屋子裡打盹,總被孩子們笑說是被電視看,老婦人吾艾也不例外,趁著炙熱的正午小睡一番,隱約有什麼夢境來回繞了一圈,醒來後卻是什麼都不記得了。
剛自混沌中醒來,隔壁就又傳來了陣陣吵雜聲,其中夾雜著男人、女人、老人與小孩不同年齡層的哭鬧與叫罵。
坐在沙發上的吾艾,不耐地站起身來往屋外走去,一邊搖頭一邊低聲咒罵著,不仔細聽,其實是聽不太出來她在低聲念著什麼,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與隔壁傳來的吵鬧聲有關,腳步一頓,她又轉身緩緩地往屋內走去,沒一會兒的時間,便見到她手提著一籃子檳榔和工具,朝著門前的小籐椅放下了豐腴的屁股。
已經數不清這是今年第幾次的爭吵了,吾艾只隱約記得第一次發生時,太陽已經下山,沒了陽光的傍晚,逼著她得穿上長袖外套抵禦寒冷,聽到緊鄰的隔壁傳出一對男女爭吵時,她連忙踩著細碎的步伐往外走去,卻一頭撞上正朝自己家裡走來的mamazangiljan1掌家者樂歌安,一臉憂心忡忡的神情,頰上還掛著隱約的淚痕。
吾艾停下了腳步,手腕迎上族老的肩膀,便將她帶回自家院子裡,兩人都沒開口說話,吾艾拿出小彎刀,熟練地剖開手中的翠綠檳榔,填上孫子從市鎮帶回來的甘草片包上荖葉,遞給身邊沉默不語的族老,然後繼續相同的動作,為自己的嘴裡也塞了顆檳榔。
樂歌安是族群裡某一支系統的mamazangiljan 家族,這個家族的創立者是太陽神生下的孩子之一,樂歌安從她的vuvu2、ina3接承著傳統,再將這個傳統傳續給她之後的下一代與下下一代,而族群裡的種種規範和律法,就這麼透過每一代盡責的族老,世世代代的努力延續著。
算起來,樂歌安足足大了吾艾五歲,但是因為比鄰而居,吾艾從還在舊部落的兒童時期,就一天到晚跟在樂歌安身後轉悠,專門負責幫樂歌安拿東西,身分形同隨侍。吾艾記得ina 說過,很久很久以前,約莫是上個世紀初,日本人來到老部落,為了要破壞部落的凝聚力,硬是將老部落的族人分成三塊,又將鄰近的兩個部落用相同的手法處理。
「於是三個老部落被迫打散,各個部落只能留三分之一的人,其他三分之二由mamazangiljan家派出一個代表,帶領著所屬的子民,被分配到另外兩個部落去了,讓三個老部落支離破碎,變成每個部落有三個mamazangiljan,日本人讓他們彼此監督牽制,唉!」重重的一口氣,讓吾艾到現在都還記得,ina 臉上憂傷的神情。
樂歌安的ina 就是那個時候離開老部落的本家,帶著所屬的子民攀越稜線、越過河流前往另一個老部落,接手原本居住在這裡的貴族家族之一,成為了失去傳統領域的mamazangiljan。吾艾的家族世代受樂歌安家族護佑,當下也就跟隨著爾仍族長跋山涉水,在日本警察的監督下,來到遷移之地重新開始。
幾個夏冬,爾仍族長依憑自己的觀察,與子民耕作的回報,感受到這塊土地有些隱憂。「這裡的土地已經貧瘠,又位在水的路上,如果下起大雨,子民們會有危險的,應該要換個地方,才能長久安居。」樂歌安記得自己的ina,向部落裡留下來的mamazangiljan 提出建議,經過幾番會議之後,加上那幾年有不少族人因為生病死亡,在pulingav4與祖靈溝通之後,最後才遷移到了現在所居之地。
沒想到,過沒多久,重新換了一批人來到舊部落。期間,不同的老部落勢力,加上新的外來殖民者,刻意培植出新的勢力家族,讓原本就殘破的部落更加脆弱,各種教會系統這個時期也緊隨而來, 三支傳統的mamazangiljan 想盡辦法,鞏固口傳故事中的身分地位,苟延殘喘地在混亂的世代裡努力生存。
微涼的風緩緩襲來,帶著深山裡特有的氣息,吾艾總覺得從舊部落吹來的風有股甜味,她愛極了這種氣味,那能讓她想起幼時的記憶,ama5、ina 還在的時光,她沒有什麼煩惱。除了日日需要到田裡種地瓜芋頭有些累之外,和同輩女孩兒們,午後相約在水源地下游游泳,是夏天最大的娛樂活動,雖然,回家後難免得挨一頓打,但沁涼的河水是最好的解熱方式,總能讓孩子們樂此不疲。
樂歌安憶起的卻是老部落裡的aivaliyan6,那是一幢兩層的木造建築, 一樓的正中間有個火塘, 是部落裡mamazangiljan 與貴族家族開會議事, 或是與其他部落mamazangiljan 家族談判的地方,ina 常常會帶她進去,讓她坐在身後學習身為繼承者的知識,小米酒是議事必備之物,喝多了的人就會爬上二樓去吹風休息。
檳榔在兩個老人的嘴裡緩慢的磨嚼著,她們一同望向眼前的圓輪,正緩慢地從山脈的邊緣下降,速度之慢,就像她們的一生,足夠做出許多正確的、錯誤的、悔恨的、難忘的事情。卻也速度之快,像她們嘴裡的檳榔,幾經啃咬、吐汁、再啃咬,就剩下扎口的餘韻了。
眼睜睜地,暮色就剩山際邊緣的餘光了。
族老這才悶悶地吐出了幾句話:「孫子回來吵著要分家,哪有他的份喲!」嘆了口氣,她伸手向吾艾再要了顆檳榔。
族老聲音低低沉沉的,尊貴的身分和教養,讓她說起話來猶如吟唱,言簡意賅,讓聽的人一點就通,她順手拂了拂有些皺痕的袖口,身上穿的是黑色絨布的側開襟上衣,沿著胸前、袖口滿是精緻的三色珠繡,手牽手的縮小版人形圖紋,象徵著族老不凡的身分。
「喔!嗯!」老婦人突然什麼都懂了,拿起了手中的小彎刀,又剖了顆檳榔。相對比族老的服飾,吾艾的衣著就顯得樸素多了,藍色底布上沒有任何圖案,就是依照著傳統族服的形制剪裁,除了左右手腕上多了一圈銅製的手鐲之外,幾乎就沒有任何的裝飾了。
族老的孫子是在兩位老人眼皮下出生、長大的,繼承了祖先的名字「嘉納夫」。高中畢業後當了職業軍人,工作沒幾年,在城市裡認識了平地人的女孩兒,當時不知道讓部落裡多少的未婚女性傷了心,大家都希望能將這樣的男人留在部落裡,結果談了幾個月戀愛,很快地就傳出了訂婚、結婚的規劃,大家還在納悶之際,直到婚禮那天見到新娘子才知道,原來是肚子裡已經有了種子。
樂歌安當年對於這門婚事也是有很多意見的,比如新娘子不是同族人、無法界定階級身分等等,都曾經讓她幾回在夢中遭到祖先的質問,嚴厲指責她沒能謹守傳統賦予的責任,為此族老還生病入了醫院,引發部落裡一陣騷動和不安,甚至隱隱傳出了這門婚事是不被祝福的姻緣。
後來,樂歌安在某一天黃昏,見著了部落上空低飛翱翔的鷹族,認為這是祖靈有事情要傳達,急忙在夜裡召來了pulingav,兩人關在房間裡,經歷了好幾個小時的儀式之後,才終於認可了長孫的婚事。
pulingav 卸下背上的巫師袋,那是她在完整收集到五顆珠子之後,經由當任的pulingav 和祖靈溝通的肯認後,才終於能夠拜師學藝,委由部落的pulima7製作、獨一無二的巫師袋,長達三年的學習和實習才終於出師。她每天跟在師傅的身旁當助手,同時熟練技藝,強化自己與祖靈交流的能力,有好幾次師傅甚至讓她上陣代替,為將來成為真正的pulingav做準備。
原本陰鬱的夜色看不到一絲月光, 就在樂歌安和pulingav 完成商議,月亮也悄悄的撕開雲層,露出臉來。
除了pulingav 和樂歌安之外,沒人知道那天夜裡祖靈終究傳達了什麼,竟讓原本鬱鬱寡歡的族老轉變態度,變成積極籌辦婚事的快樂長輩,但至少部落裡鬆了一口氣。畢竟,這個領袖家族若是做出了什麼違逆祖靈意念的決定,極有可能會為部落帶來厄運,任誰都無法承擔起這樣的結果。儘管時代已經變遷,但是,仍有不少遵循傳統的家族,是在現代律法與傳統規範的夾縫中,試圖尋求平衡的生活著。
「那年,我就應該知道會出事的!鷹族飛那麼低,我和pulingav 問了再問,祖靈只是說不反對⋯⋯」樂歌安突然就道出了那晚的祕密,吾艾心頭一驚,手裡的小彎刀,險些就劃破了滿是皺褶的皮膚。
「別說了,這不是我能聽的!」吾艾低頭專心挑選著適中的甘草片,準備搭配檳榔和荖葉再遞過去,同時低聲地阻止了樂歌安的無心叨念。
出聲阻止是有原因的,吾艾是樂歌安統御的子民,社會階級是一般平民,她無權也無勢聽到這些領袖家族的祕密,更何況,其中還有pulingav 與祖靈的溝通過程,這已經遠遠逾越了她的身分。樂歌安或許是因為一時傷心想起往事,但她可不能跟著糊塗,讓自己的家族被掛上了違反倫常的罪名。
似乎害怕族老一時心血來潮忘了規矩,吾艾出聲阻止還覺得不夠,乾脆站起身來往室內走了去,「我去拿孩子新買的甘草片,你幫我試看看。」餘音還留在空中,就已經走的不見身影了,樂歌安苦笑地搖搖頭,哪裡不知道,這是一向守本分的吾艾逃避的藉口,也怪自己真是老了,居然就這麼衝口而出,談起不該隨便說與的話題。
檳榔在兩個老人的嘴裡緩慢的被嚼著,她們一同望著眼前的夕陽,正緩慢地從山脈的邊緣下降,像極了她們嘴裡的檳榔,幾經啃咬、吐汁、再啃咬,就剩下扎口的餘韻,端看每個人如何品味了。
這是吾艾最後一次聽到隔壁家屋爭執的聲音,樂歌安也依照往例來向吾艾討檳榔吃,一同無聲地坐在院子裡,遙望著祖靈居住的大武山脈。
一、樂歌安
1.檳榔
陽光已經有些傾斜了,太陽從日正當中微微挪動了角度,不再直射著院落裡的石地板,那溫度總能烤焦了族人們厚實的腳底板,習慣打著赤腳的老人們,紛紛避開了這段時間外出,躲在屋子裡打盹,總被孩子們笑說是被電視看,老婦人吾艾也不例外,趁著炙熱的正午小睡一番,隱約有什麼夢境來回繞了一圈,醒來後卻是什麼都不記得了。
剛自混沌中醒來,隔壁就又傳來了陣陣吵雜聲,其中夾雜著男人、女人、老人與小孩不同年齡層的哭鬧與叫罵。
坐在沙發上的吾艾,不耐地站起身來往屋外走去,一邊搖頭一邊低聲咒罵著,不仔細聽,...
推薦序
穿越煙霧,向光前行
文◎/楊翠(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
一部難以定義的小說
散文集《祖靈遺忘的孩子》八年後,阿[女烏]的長篇小說《女族記事》問世,以往散落在她超過二十年的作品中,以單篇散文各自展演生命故事與情感經驗的部落女性,在這部小說中,以不同敘事線交織互涉,形成一部名符其實的「女族記事」。
然而,這部小說不只是一部女族記事,更是原住民女性書寫者筆下第一部從女性家族的視角側看台灣史的長篇小說,它不僅有大歷史的圖形輪廓,更展現原住民女性在時代變換、政權更替的歷史浪濤中,如何面對與抉擇,如何堅定意志,守護傳統,走自己的道路。無論從原住民主體抑或女性主體來看,都極具意義。
原住民女作家書寫長篇小說,泰雅族里慕伊.阿紀是最主要的實踐者,目前兩部長篇小說,《山櫻花的故鄉》以堡耐.雷撒一族的遷移與歸返為主題,而《懷鄉》則以女主角懷湘超過一甲子的生命史,映寫泰雅族三代家族史故事。作為第三部由原住民女作家書寫的長篇小說,《女族記事》與前兩部的差異,當然是於泰雅和排灣兩個族群的社會結構和文化體制不同,其所展現的家族史視角各有殊異,《女族記事》的最大特色,正是從母系社會女系家族的角度,建構了跨越數代的女性家族史。
《女族記事》很難定義,它是女性家族史小說,與此前諸多女性家族史小說相同,男性角色大都模糊隱身其間,但兩者又有很大差異。以往的女性家族史小說中,男性雖不曾現身,卻總是強大地在場,經常是牽動故事發展的主線,甚至是撥動女性角色生命曲調最重要的那根弦,而《女族記事》則不是,男性角色確實退居次線,女性角色鮮活立體,隱身次線的男性角色也不是強大的背後靈,但這並不是基於任何女性主義理論的書寫策略,而是一位出身排灣族母系社會的原住民女作家,對於女系家族與部落傳統的紀實繪寫。
另一個差異是,以往的女性家族史小說,大都聚焦於個人史與微觀史,觸及大歷史與公共史者,雖有但不多,而《女族記事》除了女系家族史之外,最獨特的地方是從女族記事側看台灣史,從小歷史微觀史側寫大歷史公共史。這並不是說大歷史優於或重於小歷史,而是因為這部小說的主角,是排灣族不同世代的頭目家族掌家人,是部落王國的女性領導人,她們的個人史與家族史,就不得不與部落整體歷史有關,而日本殖民體制與漢人政權的政策,也不得不與她們產生或直接或幽微的關係。
也因此,這確實是一部難以定義或者超越一般定義的小說,它是女性史、女系家族史、部落史,也是台灣史的某個側面。然而,敘寫部落史或台灣史,都不是作者的核心意旨,這又與一般意義的歷史題材小說不同。應該可以這麼說,部落史與台灣史的線索,既擴充了小說的時間縱深,也成為我們理解故事中幾位女性領導人行事風格的重要參照。
女系家族與台灣史
《女族記事》以南排灣部落的兩個女系家族,一個頭目家族與一個平民家族,幾個世代女性的生命經歷為核心,小說含涉了許多主題,如部落歷史記憶與生活空間場域;部落傳統文化,特別是幾個重要儀式,如離世親人的安魂與召喚、掌家者手紋儀式等;除了這些非日常性、儀式性的描寫之外,部落日常生活細節也散落其間,如水與空間一般自然而然;最重要的主題,是女性部落領導人的形象、母女關係(女性繼承人的傳續)、女性情誼、身體情慾,以及女性主體的生命選擇與承擔等。
小說以兩個女系家族的掌家人為重心,頭目家族的掌家人,也就是部落王國的領導人樂歌安,以及平民家族掌家人,與樂歌安一起長大的隨侍吾艾,由他們向前向後推衍時間線。頭目家族向前拉到日治時期的掌家人,樂歌安的母親爾仍,向後則是樂歌安的女兒依邦、孫女魯真和孫子嘉納夫、曾孫女奈奈,總計五代,而平民家族則以吾艾和女兒阿露伊為主體。小說以這兩個家族數代女性架構出多重交織的故事線,拉開小說敘事的時空幅員。
小說開場,從太陽傾斜寫起,從樂歌安的生命晚年如何面對頭目家族的財產紛爭寫起,而結尾則以吾艾向當代部落女性領導人魯真敘說她的vuvu,也是自己摯友樂歌安的少女時期故事作結,這些故事包括樂歌安為具備部落領導人身分必要的nakivecik 手紋儀式施術過程,也包括樂歌安隱祕收藏一生的愛情記憶。最後,說完故事的吾艾在睡夢中微笑離世,前一個世代的太陽落下,而下一個世代的太陽正等待迸放。
阿[女烏]對頭目家族四代女性角色的設定很有意思,不必花大篇幅描繪外部歷史圖像,就映襯出台灣史與原住民史的某個重要斷面;爾仍處於日本殖民時期,經歷族裔遷徙、傳統受壓制、部落青年被徵調戰場;樂歌安身處跨世代台灣,必須面對傳統與現代的衝突與協商,特別是在宗教與法律層面;樂歌安女兒依邦,出生於政權變換之際,在教會受外國傳道士影響而受洗,堅持去讀教會學校,回到部落後也經常以西方宗教挑戰部落傳統;而孫女魯真,是完全接受現代漢式教育的世代,大學時曾與漢人男子談戀愛,最後結束感情,帶著腹中女兒回歸部落,成為部落王國頭目繼承人。
從時間縱深與鋪展其間的歷史紋理來看,《女族記事》以跨越兩個時代的樂歌安為中心點,展現了很好的敘事張力,透過她的生命故事的前後延伸,可以看見排灣族部落的女性領導人,在兩個重大的歷史劇變時期,如何面對難題,如何抉擇,如何行動。日治末期,在日本殖民體制與各項政策底下,領導人爾仍所面對的難題,除了被迫遷移,失去傳統領域,還有各種傳統儀式被禁制,以及部落青壯男子被徵調去南洋戰場,造成部落男子愈來愈少,作為領導人,爾仍必須思考如何保護她的子民,如何守護並存續傳統。而跨越日本殖民與漢人政權的樂歌安,少女時期在殖民體制的壓制下,隱祕進行手紋儀式,承續傳統,承接部落領導人的重責,晚年則要面對傳統和現代的衝突所產生的家族矛盾,她必須找到解決矛盾,讓家族、部落、傳統得以存續,親人族人也能受到照顧的兩全方法。
溫潤而決斷的女性領導人
這樣的設計構成這部小說的第一個特點:透過敘寫爾仍、樂歌安兩位掌家者的生命故事,建構獨特而鮮明的排灣族部落王國女性領導人形象。這在原住民文學中很少見,(卑南族男作家巴代在《最後的女王》中所描寫的彪馬社女王陳達達,也是形象鮮明的女性領導人,未來可以做交互比對。)阿𡠄筆下的女性領導人,不是男性領導人的複製品,也無法從男性的反面去理解,她們無須以任何族群任何文化中的男性領導人為參照,她們既有自身的文化脈絡,也有個人的人格特質,形成鮮明而無法被抹除與取代的主體風格。
樂歌安的母親爾仍,在日本殖民者拆散部落,強制部落族人遷徙的政策下,「帶著所屬的子民攀越稜線、越過河流前往另一個老部落,接手原本居住在這裡的貴族家族之一,成為了失去傳統領域的mamazangiljan」。其後爾仍為了尋找更豐饒穩固的安居地,帶著族人幾番遷徙,檢視地質水文,終於落腳目前所居之地。爾仍從二十幾歲開始當家,成為部落王國的女性領導人,小說中,她的形象集溫柔、智慧、堅毅、果決於一身,處事風格透明坦率,思慮縝密周延,從阿[女烏]筆下的幾個事件,可以觀察到爾仍的人格特質與領導風格。
失去傳統領域後,歷經離散遷徙,終於找到落居地,爾仍首先要面對的,是日本人「以夷制夷」的離間政策而引發的族群內部不同部落、甚至不同家族之間的嫌隙與矛盾,作為領導人,這是她無法迴避的課題。到了二戰時期,部落情勢更加嚴峻,爾仍要面對的,除了前面說的日警監控更甚,傳統儀式幾乎全面受到禁制,還有她的族人被迫去戰場,以及繼承人樂歌安與平民家族拉敏家的男孩里本相互有情;這三個問題的本質其實是相同的,如果無法進行頭目家族掌家人的nakivecik 手紋儀式,如果樂歌安不能在危困之際接掌領導人,部落存續就會出現危機。
小說中,爾仍採取「三重溝通」的方式來面對問題與解決問題。一方面穩定繼承人,直接跟樂歌安敞開談話,將所有主觀的、客觀的、部落整體的訊息讓樂歌安知道,讓她自己抉擇,她向樂歌安說明未來作為掌家人所必須扮演的角色與責任承擔,直言在排灣族的階級社會中,她若與平民階級男子成家,將會失去領導人資格,在日警嚴厲控制的局勢中,部落領導人不穩定的結果是什麼,這兩者如何權衡,如何抉擇。二方面,爾仍跟平民家族掌家人拉敏商談,討論如兩家如何同時面對孩子的情感問題、里本的婚姻問題、里本被徵調南洋戰場問題,以及拉敏家族的未來傳續問題。三方面,她跟部落族人開誠布公,召集各家屋代表開會,向族人宣布傳位樂歌安,並且為了部落存續,擬定策略,讓將被徵調的青年先逃進山裡,她假裝帶長老搜山,趁此亂局,讓人護送巫師、手紋施術者久布蘭、樂歌安等人前往山上獵寮,以搜山行動掩護樂歌安完成手紋儀式,讓她取得領導人身分,同時,爾仍也以她對國際戰爭局勢的觀察了解,告訴族人,日本人離戰敗不遠了,此舉既可讓部落青年不去南洋戰場,也可讓新領導人順利產生;她說:「這樣,未來我便可以和大家一起對抗日本人了。」
這是爾仍的智慧與決斷。而樂歌安的處事態度與領導風格,習自爾仍,智慧、坦誠、溝通、尊重、決斷,成為這個部落王國女性領導人的共同特質。與爾仍面對自己少女時期戀情時的態度與做法相同,樂歌安當面撞見繼承人魯真與平地人談戀愛時,第一時間直截了當地告訴男孩,排灣部落的女系家族婚姻傳統,男孩必須住到部落家中,其餘則讓兩個當事人自己去討論與決定。但是,或許由於性格差異,更或許是因為時代早已改變,樂歌安的溝通方式更傾向於解決問題,而不是要達成唯一的最終目標,以她得知魯真懷孕為例,對部落而言,甚且是對部落領導人而言,祖靈所賜的第一個孩子是無比珍貴的,但是她不忍以此壓迫魯真獨力承擔育子重任,只是通過祖孫對話溝通給予她思考方向,而將是否生下孩子的決定權交給魯真自己,並支持她的決定。在面對女兒依邦的基督教信仰與自由戀愛對象時,雖然口中心裡確實都後悔將依邦送到平地讀書,「好好的一個繼承人出去,回來的卻是個腦袋變成外族人的怪物」。但仍然默默接受了女兒的信仰與婚姻。
對於長孫嘉納夫與平地女子的婚姻,也開啟迴旋空間,最初樂歌安與部落族人都是反對的,後來樂歌安見到鷹族盤旋,召來部落巫師商討,肯認了這個婚姻。當嘉納夫以當代法律提出土地繼承權訴求時,她也以獨特智慧,既保持傳統,又滿蘊溫情地解決問題。即使如此,直到她過世,無論是長孫婚姻或土地分配問題,族人都還心懷質疑,有族人甚至認為她是因為「將土地分割出一塊,給沒有財產權的嘉納夫,因此才會遭到祖靈的懲罰過世」。族人、魯真,甚至連嘉納夫本人,都要到看見遺物中的法律文件,才知道樂歌安的智慧與溫柔,既保住了部落土地,守住傳統,也讓長孫嘉納夫獲得生存依靠。
理性、智慧、決斷,對其他主體保持尊重,有領導者的威嚴,但也沒有丟失情感性的能量,這一點更體現在小說中的母女關係。阿[女烏]筆下,無論是爾仍或樂歌安,都因為是掌家人,是傳統的守護者與執行者,確實在面對繼承人的情愛與婚姻時,必須選擇採取比較殘酷的、斬斷感情的做法,但是,她們自然而發的親情母愛仍然在關鍵時候療癒了女兒或孫女的痛楚。如樂歌安陪伴魯真一起思考是否要留下腹中胎兒,她「將魯真的手緊握在掌中,輕柔的安撫著眼前一臉懊悔又困惑的孫女」。而爾仍將樂歌安送到獵寮進行儀式,阿[女烏]也以不少篇幅書寫爾仍心中的思念與憂慮,以及樂歌安回來後,她如何學習護理方法,細心照顧。
爾仍與樂歌安這兩位排灣族女系家族的領導人,無法以父權體制性別化的「父親」或「母親」這種被文化性屬標籤化的角色扮演、性別氣質來理解,也無法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或漢人女性主義思想來拆解其間的性別意涵,我們需要進入部落的歷史情境、文化脈絡、社會關係,以及女性領導人個人的人格特質,才可能掌握一二。
女性情誼與情感書寫
小說中另一個動人的描寫,是女性情誼,尤其是樂歌安與吾艾緊密纏結一生的情誼。出身平民家族的吾艾是掌家人的隨侍,傳統制度上,兩人有階級上的界線,這些界線體現在兩人談話時關於頭目家族話題的聽/說分際,吾艾謹守這個界限,她知道什麼該聽,什麼不該聽,樂歌安在向她傾訴時,有時會因為情感依賴而不留心說出跨越界線的話,她會直接出言制止,但是,除此之外,兩人相互傾訴與聆聽,交換意見,彼此扶持與支持,完全是一對感情深厚的知己。因此,小說在樂歌安離世後,由吾艾向魯真講述樂歌安的遺物中一柄梳子與簪子的故事,這一段情節安排很有意義,讓我們認知到,對排灣族階級制度的理解,不能以其他異文化的任何權力階層體制來任意套用,還是要回到文化主體與個人主體本身。這一段情節,吾艾是一個陪伴者、見證者,也是一個經歷者,她講樂歌安,也講自己,既分享樂歌安的情愛故事,也回憶自己如何為她擔憂,如何陪伴與見證一場手紋儀式的痛楚、美麗與神聖。最終,她在聽聞樂歌安靈魂被召喚回來時,收下她最喜歡的吾艾的兩顆檳榔,深受感動,安靜微笑離世。
還有吾艾女兒阿露伊與同伴舞蓋的女性情誼。兩人一起長大,一起被嫁到眷村,又一起到建築工地賺錢養家,一起經歷被眷村的外省太太歧視與排擠,一起體驗建築工地的勞動生活與工作文化,也經驗了相同的情慾流動與情感出走。少女時期,兩人以觀察和觸摸彼此身體來認識自己,建立關於女性身體的知識,遇到生命的徬徨時刻,也經常相互擁抱,既給予溫柔撫慰,也提出嚴肅建言。在阿露伊面臨婚姻與愛情的兩難困局時,舞蓋提醒她已到了該抉擇時刻,兩人相互擁抱痛哭流涕,一起熬過抉擇的漫漫長夜,讓她及時「從貪戀情慾的邊緣轉身,不致跌入痛苦的深淵之中」。
真摯的情感書寫,是這部小說另一個動人之處。阿[女烏]沒有把母系社會女性領導人建構成只有威嚴而無情感波紋的扁平形象,沒有犧牲角色的立體感與複雜性,無論是寫樂歌安祕藏一生的少女戀愛情懷,或者寫魯真因為主體尊嚴而分手,卻又隱隱期待男孩前來相尋的矛盾心事。至於其他女性角色的情感流動,也都因富含層次感而更顯鮮活流動,如阿露伊與工地監工小林老闆陷入婚外情,內心澎湃、情慾流動,但又牽掛三個女兒,心理層次複雜。又如信奉基督教而沒有成為繼承人的依邦,阿[女烏]以不同的情感狀態,寫出她性格上的多重性;依邦在小說中剛出場時,因為長子提出土地繼承問題,她害怕觸怒母親,聽見母親回來的聲音「如受到驚嚇的貓般」,此時的形象軟弱,感情脆弱;然而,在建築工地,與作為工頭的丈夫一起管理工人的依邦,卻是嚴厲與決斷的,她同時也以保護者自居,對於阿露伊與小林老闆的情感,看在眼裡,不曾搬弄是非,但為了一起長大的夥伴,也為了部落規矩,率直地向阿露伊提出建言,因為她認為阿露伊和部落來的女工,「是自己要保護的子民」;也就是說,如果不是時代捉弄使她信奉基督教,依邦應該也能是一個合格的掌家人。
部落空間與傳統領域
除了獨特而鮮活的女性領導人形象、女性情誼與情感書寫,這部小說對於部落空間場景與日常生活的描繪,細節豐盈,視覺、嗅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知覺空間的營造鮮活。例如以三個層次描寫部落家屋與外延空間,第一層是家屋,第二層是田園,小米、高粱、芋頭參差其間,第三層是部落入口處的瞭望高台,負責部落安全的男性勇士聚集此處。描寫石板屋,以來自百步蛇的製作靈感,幾筆就繪寫出石板屋的特殊形制:「來自族人觀察這個為祖靈傳遞訊息的使者的身體,認為這是祖靈的暗喻,於是仿造百步蛇身上的層層鱗片,搭建起石板屋作為居所。」
小說中有一段,從樂歌安視角,寫秋末冬初部落的冷冽夜晚,有風過竹林的婆娑聲,有雞叫聲與狗鳴聲,然後是不同層次的視覺空間。樂歌安的白內障眼睛與月光,揉成一片神祕白霧,白霧的正前方是已經過世的部落巫師慕妮的家屋,但小說中寫的,不是現實中已頹圮的家屋,而是樂歌安記憶中的昔時模樣:「她想起那屋頂原本的樣子,層層舖疊的石板,像極了故事裡百步蛇身上的鱗片,會在黑夜裡發出詭異的亮光,若是遇上了冷凝的晨露,一條條順著石板緩慢流動的水滴,會讓人錯覺是正在滑行中的蛇身。」
這一段非常傳神,靈巧地勾勒出巫師家屋的空間語境,白內障與月光揉成的神祕白霧發揮關鍵效果,成為一個通路,讓主體從現實逸出,讓記憶文本替置現實景象。而後,再前方的三層樓教會,通上電流的十字架閃著白光,神祕白霧繼續為記憶闢出通道,舊時部落景觀浮現,從前沒有教會,她的視線可以穿越更遠,「可以越過派出所的屋頂,望見學校的操場,和操場周遭一覽無遺的秋芒,以及那些隱藏在秋芒叢裡的烤芋頭工寮,⋯⋯裊裊的白煙,會從好幾個不同的方向揚起,從白煙揚起的位置,就能判斷出是誰家的烤芋頭工寮。」
空間場景的描寫最精彩的一段,是少女樂歌安進行手紋儀式時,她忍受極度疼痛,意識迷茫,靈魂飄移,在祖靈接引與鷹族帶領下,巡視自己部落的屬地。接引她的祖靈是母親爾仍的vuvu,也就是她的qaqidung,qaqidung 說要帶她去看最古老的部落:「你的祖先們所統御過的屬地,還有一切故事的起點。」
即將成為領導人的樂歌安,跟隨qaqidung 移行,在自己部落王國的屬地上巡走,「看著巍峨綿延的大山在眼前展開,陽光柔柔地灑遍大地,遼闊的土地、河川無限蔓延,直至視線的盡頭」。她知道東方山脈的第一道稜線,陽光升起後第一道光線照射之處,「就是我們家族誕生的地方」。然後,她坐上老鷹雙翅,朝著地面俯衝而去,見證族人如何沿著溪流拓墾,找到好的安居地就停下來,遇到戰爭或疾病只好離開。樂歌安沿著溪流飛行,認識到水源與部落、作物、生存的關係,理解保護水源地的重要性。她看見森林、山腰聚落、部落的石板屋頂,以及住著可能闖入的人們的茅草屋頂,還有一大片藍色的土地(其實是海洋,少女樂歌安的世界還沒有海洋的概念)。
她也認識了部落屬地的界域與界限,她知道翻過北面稜線是另一個部落王國的屬地,而溪流以西也是另一個部落王國的地盤;北面稜線的部落是曾締結美好盟約的友善鄰居,而溪流以西的部落則是經常越界挑釁的好戰者。即將成為掌家人的樂歌安,在祖靈與老鷹的引領下,如同觀看一部大型紀錄片,走過部落的傳統領域,看見部落誕生史、遷移史、定居史,以及部落屬地的界域,還有和四鄰的「國際關係」,這一趟靈魂旅程結束之後,樂歌安回返現實,銘刻領導人身分的手紋儀式結束。
這一段的精采之處,在於現實儀式與祖靈引領這兩條敘事軸線共時推進,以交織性與互涉性開啟無限可能。第一條敘事軸線,現實上樂歌安正在獵寮裡進行手紋儀式,這是現實的、個體肉身經驗的,卻也是部落的、儀式的、文化的。施術者久布蘭在她的手上施針,而樂歌安的手紋圖案,早已與貴族家長們討論,由爾仍最後決定:「雙手大拇指的圖紋依循自己的樣式, 因為這是唯有mamazangiljan才擁有的權力,特別複雜的人形紋,是部落最高領導人的代表,不是這個身分的人,絕對不能使用。至於第二到第五隻手指,則逐層是頭對頭人形紋、一般人形紋、太陽紋、齒狀紋、波形紋、百步蛇紋,最靠近手腕處的地方則是兩個掛勾形紋,這樣的排列組合,任何熟知部落知識的族人,都可一眼看出手紋主人的身分地位,除了是太陽神子女的血統之外,還享有土地、河川和食物的所有權。」
另一條敘事線是祖靈接引,鷹族守護,去看祖先們所統御過的屬地,見證一切故事的起點,這是信仰的、精神的,也是部落的,更是實際的部落界域與生活空間的。這兩條軸線,交會在樂歌安的手紋中,當樂歌安的靈魂在鷹翅上飛翔過一片山岳,一條溪流,一條條手紋也隨之完成。也就是說,當這些代表部落族人領導權的人形紋、代表頭目(太陽的兒女)的太陽紋、代表擁有土地與村落管理權的齒狀紋、取自百步蛇側身圖案的波形紋、仿百步蛇的百步蛇紋、代表子民需要進貢農作和獵物的雙掛勾紋,一一紋上樂歌安的手背與手腕時,部落屬地的山川河流土地聚落與歷史,也銘記在新任掌家人的靈魂深處。亦即,透過兩條敘事線的交織,手紋作為「帶著走的家譜」,作為一個掌家人的身分證,無論在手上,或者在掌家人的認識系統中,都深深地銘刻下來了。
銘記即將遺失的儀式
最後,我想談談這部小說中的儀式書寫。作為一部以排灣族頭目家族數代女性領導人為主體,並且重點在表現部落傳統的存續與失落的長篇小說,對於傳統細節的掌握非常關鍵,如果細節足夠豐盈細緻,傳統的面貌敘寫清晰,文化存續或失落這個議題就更能彰顯,而不會成為一種口號。這一點,阿𡠄是成功的。
小說以很大篇幅描寫兩個關鍵儀式,一個是頭目家族掌家人離世後的安靈儀式與召喚儀式,另一個就是手紋儀式,兩個都與樂歌安有關。部落儀式都需要部落巫師作為主祭者,樂歌安少女時期進行手紋儀式時,部落巫師及三位助祭者配置健全,巫師這一系脈的知識系統厚實,巫師連續三天設下結界,召喚祖靈守護,儀式進行順利。小說透過吾艾的親眼見證,具現施術場景與施術過程,十分細膩,包括現場的空間布置與各種工具:「圓圈裡面有兩個木樁,三個木頭做成的椅子,還有一個大大的鐵鍋翻過來,我看到一塊棉布上,有一把小刀、一副刺針,還有幾支竹子編成的刮血器,旁邊有一大疊乾淨的布,那是用來為樂歌安擦汗的。」
還有施針過程的描寫,刺針對準位置,用小刀刀柄往刺針敲下, 第一針停留些時才拔出、第二針、第三針⋯⋯,刮除血跡、抹上鐵灰⋯⋯,大拇指的圖紋完成,第二根手指頭,第三根手指頭⋯⋯。這些細節描寫,以特寫鏡頭逼近、定格、放慢時間,一針一針,一根手指頭一根手指頭,又以重沓性拉長儀式的時間感,營造出疼痛的無限延長,讀者彷彿也跟著一起體驗了每一針刺入、每一次刀柄敲下的痛楚,從而與施術者、受術者、見證者一起完成了這個儀式。讀者也成為這項傳統儀式的見證者。
然而,到了樂歌安死後必須舉行安靈儀式時,樂歌安氏族所屬的末代巫師慕妮已經離世,而她生前所找到的繼任者,也因為信奉基督教,不願意接受巫師身分與訓練,因而部落已經沒有自己的巫師,必須到隔壁部落去商借。因為隔壁部落的巫師與祖靈不熟悉,溝通過程不順暢,樂歌安的安靈儀式與召喚儀式,時間拉長,節奏遲緩,甚至停滯,巫師的心魂消耗甚多。這個情境所反映的,不只是儀式時間與巫師耗損,而是隱喻了整個部落文化的困境。
阿[女烏]描寫這場儀式的過程,現場感很強,巫師奮力溝通,最後,部落上空終於出現鷹族,將樂歌安的靈魂接走:「鷹族們持續在部落上空成環狀繞行,那正是樂歌安統御的屬地範圍,鷹族們一遍又一遍,來來回回的持續了好久,直到太陽的光輪,碰觸到大武山脈的稜線那一刻,屋子裡傳來樂歌安的靈魂已順利被祖靈接走,那群鷹族也隨著落下的太陽失去了蹤跡。」
這一段描寫很有魔幻寫實色彩,將排灣族傳說注入現實的安靈儀式場景,交織出綺麗的文化光色。另一場儀式是要召喚樂歌安的靈魂,詢問她是否滿意家族準備的家屋,這個儀式的進行更是耗時,全族人都在忐忑地等待中。此處阿[女烏]以等待者的意識流動,穿插兩大段儀式之外的故事,一段是吾艾女兒阿露伊的故事,另一段則是魯真回憶自己的生命歷程及與樂歌安的記憶點滴,以此雙重回溯敘事,增寫部落不同世代的女性經驗,也從而延長了儀式的時間感。這段敘事的穿插篇幅拉得很長,初看覺得儀式的整體感被切斷了,但如果從樂歌安作為部落頭目家族的掌家人來看,部落族人都是她的屬民,她跟每個人都有關係,吾艾更是她的知己摯友,而魯真作為新任掌家人,她必須接手、延續、熟悉樂歌安生前的部落關係,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一段儀式中間漫長的敘事切斷、穿插、接續、重新切斷、重新接續,就有它的意義了。
魯真憶及自己懷了女兒奈奈,在樂歌安的支持與安排下,她打消墮胎念頭,順利生下女兒,經由女兒奈奈,現實與回憶產生接合,敘事回到儀式現場:「她撫了撫奈奈的長髮,想起眼前正在進行召喚儀式的pulingav,猛地抬起頭望向前方,pulingav 仍努力地穿梭在龐雜的亡靈迷宮裡,企圖尋找出樂歌安的蹤跡,魯真再看一眼pulingav 緊緊握在手心裡的琉璃珠鍊,那是vuvu 親手交給自己的傳家信物,希望樂歌安能認出這串珠鍊,因此受到召喚而來。」
在這裡,另一段魔幻寫實的場景登場。阿[女烏]描寫隔壁部落巫師終於找到兩個氏族分家時的斷點,在各種顏色的煙霧中辨識訊息,她的師傅,以及樂歌安氏族的末代巫師慕妮都出現在眼前:「她跟隨著師傅與pulingav 慕妮飄行的身影,緩緩地越過許多阻撓的煙霧和光影,一步步邁入最神祕不可知的世界裡,那是pulingav 自己也陌生的領域,她知道,這一次將是自己成巫以來最大的冒險,於是屏氣凝神心無旁騖,嘴中念著與現世維繫通道的祭詞,緊緊跟隨著前面的兩位前輩。」
樂歌安的靈魂終於被召喚回來,留下幾句簡潔話語,卻激動了魯真與整個部落。阿[女烏]這一段描寫,細膩地具現了施祭現場的情境感,將施祭者、家族親人、部落族人、部落祖靈,甚至離世的樂歌安,所有人的心理都描寫得很細緻。這當然是基於厚實的田野調查基礎,但我相信,為即將失傳的儀式留下如人類學般的紀錄,讓它至少銘記在歷史中,是阿[女烏]的寫作理念之一,但不是全部。
儀式中,隔壁部落巫師所跨越的阻撓煙霧與光影,所歷經的「成巫以來最大的冒險」,都如一則未來寓言。前世代爾仍與樂歌安所遭遇的「阻撓煙霧與光影」,她們冒險所要守護的價值,在後來選擇攜女回歸的魯真這個世代,或魯真女兒奈奈這個世代,也許有可能找到新的跨越通道。部落如何穿越煙霧與光影的阻撓,找到文化再生之路,才是阿[女烏]最關切的。
儀式時間與現實時間,都只是延宕而已,沒有消亡,新的太陽之女誕生,正等待迸放,學習奮力穿越阻撓。而部落王國掌家人獨一無二手紋所銘刻的榮耀印記,在精神世界裡,仍然美麗如昔。
穿越煙霧,向光前行
文◎/楊翠(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
一部難以定義的小說
散文集《祖靈遺忘的孩子》八年後,阿[女烏]的長篇小說《女族記事》問世,以往散落在她超過二十年的作品中,以單篇散文各自展演生命故事與情感經驗的部落女性,在這部小說中,以不同敘事線交織互涉,形成一部名符其實的「女族記事」。
然而,這部小說不只是一部女族記事,更是原住民女性書寫者筆下第一部從女性家族的視角側看台灣史的長篇小說,它不僅有大歷史的圖形輪廓,更展現原住民女性在時代變換、政權更替的歷史浪濤中,...
作者序
從散文到小說的爬行之路
其實這篇小說一開始,長得並不是小說的樣子,過去長期書寫的文類,大多以散文或報導文學為主,因此當累積的材料和口述愈來愈多的時候,我的散文也就愈寫愈長,最長的篇幅高達四萬多字,事後在閱讀時,自己都覺得困惑不已,不知道該如何定位這些文章。又因為覺得不曾嘗試寫過小說,不懂得小說技巧,因此限縮自己的書寫在「真實的散文」中,始終沒能寫出更具有想像空間的作品。
此種類型的作品大約有近十篇,短則兩、三萬字,長則四、五萬字,每每沉浸在田野的口述中欲罷不能,又觀照自身的成長經驗,逐漸長出了一部家族史的樣貌,只是單純的家族史又顯得故事薄弱,於是這些稿子在約十年前獲得國藝會補助創作之後,就此被收入抽屜深處不見天日。
後來有機會重新進入校園讀書,在東華大學華文所學習時期,修習了小說課的相關課程,也因此對於小說的樣貌有了更清楚的理解,於是,重新翻出這些沉埋已久的「長篇散文」,試圖以小說的思維將這些文章改寫。改寫的工程是龐大的過程,何況又是十年前的語境,因此在改寫過程中多次想放棄,幸好在女兒麗度兒作為第一讀者的鼓勵下,終於慢慢尋回當初書寫的意境,再參照多年來不斷蒐集的田野資料,轉寫完成這一部小說。
故事的原型來自我的母族部落,其中絕大多數來自口述,當然也摻雜了鄰近幾個部落的歷史,每當回想起口述的內容,我總慶幸自己還有機會,聽見那些溘然長逝的vuvu 們說故事,若是再晚個幾年,這些綿長的記憶,大概也就隨著祂們入土長埋了。
我聽過許多不同的部落遷移版本,有來自本家部落,有來自其他部落,各自的觀點略有不同,但是期間總是存在著幾位重要的人物,那些人物往往是某個mamazangiljan的族老,或是部落裡的pulingav,在外來殖民政權的非常時期,做出了相對應的非常決策,而這些決定也直接影響了現在的部落樣貌與構成。
我想像著那樣的年代裡,那些擁有決策權力的vuvu們,在面對時代劇烈變化時,心裡的掙扎與無奈。當初的他們必然無法想像吧?!當那些美麗的神話變成失落的遺珠,嚴謹的信仰與傳統成為學術上的詞彙,舌尖上吐語如珠的優美音韻被另一種通用語言取代,部落似乎仍然是部落,但部落也已然不再是部落。
我在每一年返回部落時,總是會挑選一個傍晚,循著樂歌安的步履,睜大已然退化的雙眼,試圖一步步地踩著她遺留的足跡,彷如她巡視傳統領域一般地踱步,試想歷經日領時期、國民政權來到西元2000 左右的現代,如何運用她所有承襲的知識系統,思考現代化下的各種疑難雜症,例如遺產的爭議。那是這篇小說的起始,也是我第一次透過外婆得知,其中竟有如此巨大的文化脈絡與邏輯。
我甚至起心動念前去詢問母親,在自己雙手上紋手的可能性,母親睜著愈來愈排灣化的熠熠大眼,一臉不可思議地尖聲回答:「妳沒有資格,妳的身分不允許,何況,現在部落裡已經沒有人會紋手了!」我悵然若失卻沒有捨棄的繼續追問:「那⋯⋯如果我去找會紋手的部落,或是⋯⋯拿圖案去刺青呢?」母親波浪鼓似地搖著頭,一臉緊張的警告我:「絕對不行,妳是平民家族,就算有人會,那也是傳統不允許的,妳可別給我作亂,這會受到祖靈懲罰的。」最後一句話,徹底粉碎了我的奢念。
現實無法達成的奢望,於是只能在小說裡完成了。我開始翻閱文獻,找尋各時期被記錄下來的紋手圖案,細細描繪在筆記本裡,註記上研究者透過口訪得來的解釋,逐一去理解每個圖紋的代表和意義。並在A4大小的純白紙張上,描繪自己的左右手,像玩樂高積木似地,繪出一張張不同圖紋組合的紙上紋手,以滿足自身對傳統的嚮往。
卻也在這一張張圖描中,感受到愈來愈多的回應,在敲打鍵盤的時候,飛快地從手下呈現出一幕幕場景。
於是口訪、文獻和想像就一起在小說裡盡情徜徉了,無論是檳榔不離身的吾艾、身分尊貴的樂歌安、或是現代繼承人魯真,又或者是威嚴的爾仍,與流浪在都市、眷村之間的阿露依,各自鮮活而立體的活出自己的樣子。我穿梭在時光隧道之中觀看,試圖在這將近一百年的空間裡,為她們也為自己撐出一個敘事的空間,努力展現不同世代之間的樣貌。
支撐出一百年的小說空間,之於我一個小說新手而言,無疑是困難的,我不斷揣摩與推論已然失去的時代,又必須理解活在傳統裡人物的思維,也幸好有許許多多的人物原型,不斷供給我養分和能量,才得以讓這個故事能夠生存下來。於是,我更加好奇部落裡那些年逾九十歲以上的耆老們,他們的腦海裡留存著的部落,究竟長得是什麼樣子?那些他們念念不忘的人物與事件,還能以何種記憶模式繼續留存下來。
小說之路既已開啟,便使人念念不忘。完成這一部小說之後,我才發現仍有許許多多的故事等待書寫,期待這本小說面世的同時,我已然開啟了第二本小說的序幕,站在散文與小說的中線上,期待自己既能掌握小故事為散文所用,又盼望能因此展開敘事的小說長河,源源不絕地在書寫世界裡,既是累積又是創造的完成自我追尋,以及一直以來的創傷療癒,以字字句句縫合人生的傷口。
從散文到小說的爬行之路
其實這篇小說一開始,長得並不是小說的樣子,過去長期書寫的文類,大多以散文或報導文學為主,因此當累積的材料和口述愈來愈多的時候,我的散文也就愈寫愈長,最長的篇幅高達四萬多字,事後在閱讀時,自己都覺得困惑不已,不知道該如何定位這些文章。又因為覺得不曾嘗試寫過小說,不懂得小說技巧,因此限縮自己的書寫在「真實的散文」中,始終沒能寫出更具有想像空間的作品。
此種類型的作品大約有近十篇,短則兩、三萬字,長則四、五萬字,每每沉浸在田野的口述中欲罷不能,又觀照自身的成長經驗,逐漸長出了...
目錄
〔推薦序〕穿越煙霧,向光前行 楊翠(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
〔自序〕從散文到小說的爬行之路
〔導讀〕想對自己說的故事 瓦歷斯.諾幹
一、樂歌安
檳榔
外省人
死亡
夢境
召喚
二、阿露伊
工地
戀情
女人之間
三、魯真
界線
禮物
秘密
四、爾仍
戰爭
紋手
重逢
〔推薦序〕穿越煙霧,向光前行 楊翠(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楊逵文教協會理事長)
〔自序〕從散文到小說的爬行之路
〔導讀〕想對自己說的故事 瓦歷斯.諾幹
一、樂歌安
檳榔
外省人
死亡
夢境
召喚
二、阿露伊
工地
戀情
女人之間
三、魯真
界線
禮物
秘密
四、爾仍
戰爭
紋手
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