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SODE 1 巴赫
惹麻煩超在行!!頻頻換工作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德國人
人稱「音樂之父」的巴赫,
要說是西洋音樂史上最負盛名者也不為過。
不過在當時,他卻曾被視為二流之輩。
巴赫經常與旁人發生衝突,
是以頑固出名的管風琴演奏家。
約翰.賽巴斯汀.巴赫的一生
洋溢著音樂的幼年時期
約翰.賽巴斯汀.巴赫在一六八五年生於德國的艾森納赫。巴赫家為音樂世家,代代音樂人才輩出,其父安布羅修斯也是靠音樂吃飯。巴赫自小就展現音樂才華,尤其他的歌聲,在地方合唱團中赫赫有名。週日時全家總會一齊到教堂演奏等,生活雖不算富裕,但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寄居兄長籬下
不過,巴赫在九歲時遭遇了不幸的悲劇。母親伊莉莎白驟死,半年後,父親也相繼辭世。頓失依靠的巴赫,由相差十四歲的長兄克里斯多福一手養大。巴赫從當時便熱衷於學習,花了半年時間抄寫克里斯多福手邊的樂譜集。然而克里斯多福卻認為這對巴赫來說還太早了,而將抄本拿走,畢生沒有歸還給巴赫。兄弟倆的感情就像這樣,稱不上融洽,但巴赫向來對兄長的養育之恩抱持感激。一七○四年,巴赫創作出了《隨想曲:向約翰.克里斯多福.巴赫致敬》(Capriccio in honour of J.C. Bach),獻給哥哥。
找工作、與周遭的人產生摩擦
巴赫很快就年滿十八歲,離開兄長自行謀生。他應徵了德國北部呂內堡的教堂合唱團成員,在該處獲得了工作機會。教堂中存放著許多書籍和樂譜,巴赫待在呂內堡的那段時光,因而得以埋頭學習。
其後巴赫也曾獲德國各教堂委託演奏工作,但他對音樂抱持崇高理想,導致常與他人發生齟齬。一七○三年,巴赫在任職的安斯達特教堂因低音管(註1)演奏者的技巧過於拙劣而口出惡言,「你吹出來的聲音就像上了年紀的山羊」。火冒三丈的低音管樂手對巴赫掄起拳頭,巴赫也拔劍應戰,差點沒釀成濺血事件。差不多也是那個時候,巴赫請了假,去向音樂泰斗布克斯特胡德(註2)學習作曲和演奏技巧,並立刻在安斯達特教堂嘗試布克斯特胡德風格的即興演奏,但卻獲得了「演奏過長」的抱怨聲浪。巴赫大為光火,後來刻意演奏得極短。採取抗拒態度的巴赫因而與教會對立,不久後便辭去了工作。
第一段婚姻和牢獄事件
一七○七年,巴赫與大他一歲的堂姐瑪麗亞.芭芭拉結為連理。兩人一共生了七個孩子,共築幸福的家庭。不過,走入家庭並未讓巴赫更懂得圓融處事。
隔年一七○八年,巴赫在威瑪(德國)以管風琴演奏家的身分開始工作,他的演奏技巧獲得外界高度評價,有段時間工作很順遂。不過,在該處學習的威廉.奧古斯特公爵之侄與叔父起了衝突。威廉公爵命令巴赫站在自己這一邊,卻發現巴赫不願從命,於是將能力較巴赫低劣的人任命為樂團指導。巴赫在憤慨之餘提出辭呈,威廉公爵卻視之為不當要求,甚至將他關進大牢。但巴赫不屈不撓,在牢獄期間仍持續作曲,細修《管風琴小曲集》(Orgelbüchlein)。他在約一個月後獲釋,離開了威瑪。
後來巴赫移往柯騰(德國)擔任宮廷樂長。他在該處工作順利,與全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不過,那段平穩的生活卻突然畫下了句點。一七二○年,巴赫前往波希米亞的卡爾斯巴德泡溫泉養身,一個月後返家時才得知,妻子瑪麗亞.芭芭拉竟已離開人世(死因不明)。巴赫連妻子的最後一面都沒見到,在悲傷中度日,不過他並未停止作曲。稱得上是巴赫代表作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註3),以及他最重要的鍵盤作品《平均律鍵盤曲集》(Das Wohltemperierte Klavier)(註4)(註5)均是在此一時期誕生。
第二段婚姻
一七二一年,巴赫邂逅了歌手安娜.瑪德蓮娜,梅開二度。安娜當時年方二十歲,卻幫忙照料巴赫前段婚姻的孩子們,更協助了寫譜等工作。一七二五年,巴赫譜寫愛的詩篇《鋼琴小曲集》贈予安娜,這本曲集如今以《給安娜.瑪德蓮娜的音樂筆記簿》之暱稱廣為人知。
【與妳在一起/我洋溢著喜悅/哪怕蒙主寵召就此長眠/我亦無所畏懼/因我將聆聽著妳的美妙歌聲/由妳溫柔的手掌闔上雙眼】
(「知の再発見」双書58《バッハ》,Paul du Bouchet著,高野優譯,樋口隆一監修,創元社,二○○四年,第一版第五刷,第八十八頁)
《馬太受難曲》
一七二三年,巴赫在位於萊比錫(德國)的教堂就任音樂總監。他在該處也與旁人爭執不斷,但仍精力充沛地投入作曲。他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出長達三小時的巨作《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註6)。要演奏這部作品,必須讓樂手在教堂兩側對稱配置的樓梯上面對面排列,讓觀眾聆聽來自兩側的立體演奏樂聲。巴赫嘗試了講究立體聲效果(註7)的演奏方式,這劃時代的創意在當時獲得的反應卻很冷淡。保守的民眾無法理解巴赫的音樂,《馬太受難曲》於是被埋沒在歷史中,直至十九世紀才被孟德爾頌重新發掘。
管風琴演奏名家
巴赫生前並未以作曲家身分博得佳評,但他身為管風琴演奏家的技藝在當時就已備受讚譽。他六十二歲時受託在腓特烈大帝(註8)面前演奏,巴赫提出了「請給我一段簡短旋律」的要求,接著便以國王給他的旋律即興演奏出賦格曲(註9),驚豔四座。這段即興演奏隨後被整理成《音樂的奉獻》(Musikalisches Opfer)這部作品。
失明,以及死亡
約莫從一七四九年開始,巴赫因長年疲勞導致視力衰減。因此,他委請享有奇蹟眼科醫師盛名的約翰.泰勒執刀,但手術卻失敗了,並導致巴赫完全失明。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身體因為眼睛發炎和藥物副作用而惡化,在一七五○年七月二十八日辭世。據說直到死前為止,他仍對徒弟以口述方式創作著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