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彈性思維×自我覺察×情緒管理
學會正念的上班族,擺脫收假症候群;
懂得正念的領導者,帶領公司更上層樓、業績長紅!
時代改變,現代人的生活步調更加緊湊。
忙碌的你,有多久沒有好好傾聽內心的聲音?
正念冥想練習,不只是為了靜心生活,更能協助企業管理!
Starbucks、Google、彭博……都在用的正念管理學,你還不快跟上!
【為什麼你需要學習正念冥想?】
正念有很悠久的歷史,是心靈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別在佛學上有很系統化的訓練方法。在20世紀中期傳到了西方,逐漸發展為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和技術之一,已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教育、企業管理及領導力發展等領域。
正念冥想練習,已被各種研究認可,證明其對人類身心的效用,其中包括提高專注力、增強抗壓性、防止大腦退化等等,其中對於穩定情緒的作用,更不容忙碌的現代人忽視。
【初學者如何展開正念冥想練習?】
首先找個放鬆而警覺的姿勢安頓下來。
你可以輕鬆的坐在椅子上或是坐在地面的墊子上。
挺直後背,放鬆肩膀,把自己想像成為一座寧靜而穩定的山。
(停頓約1分鐘)
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覺你的吸氣、吐氣,以及兩者之間的停頓。
(停頓約3分鐘)
現在盡可能打開你的五感,去覺察你當前所能感覺到的任何事物,如環境的聲音、溫度的變化、看到的事物、任何情緒。
(停頓約3分鐘)
現在,以放鬆的心情結束練習。
【正念力如何被運用在公司管理?】
在每一次的人際互動中,我們都在互相影響,這都屬於領導力的顯現。只有將溝通三要素:自己、他人、情境,三者都考慮到了,才會是有效的、健康的互動。這也就是薩提爾所倡導的一致性溝通模式。
保持正念,除了接納自身的不完美,更是同理工作夥伴的一種表現。
一位管理學家說過,現代有那麼多的領導力理論,但還有什麼比平等的關懷心更有力量呢!
本書特色:
作者根據各項研究,以自身經歷為引,解說正念冥想練習的重要性、方法和帶來的影響。作者對正念練習的了解獨到而深刻,搭配各種生動案例,讀來簡單易懂。本書適合所有初次接觸正念練習的職場人士,以及希望透過正念練習管理公司的高級經理人。
作者簡介:
陳立偉,2010年開始正念練習,2016年開始推廣正念領導力。他揉合企業管理和策略規劃經驗於正念,把正念領導力思想帶給眾多企業及職場人士,願幫助人們開發潛能、幸福工作、成就事業。
魏星,正念與領導、組織發展整合的實踐者,支持領導者、團隊、組織在競爭中進化,成為真正的領袖。領導力與組織發展專家,獲得了多項認證,包括專業級教練(PCC)、美國共創式教練(CPCC)、組織與關係系統教練(ORSCC)。
章節試閱
培育正念覺知-如何開發被忽視的內在資源,鍛造真正的掌控力
能將潰散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收回來的能力,是形成判斷力、品格和意志的根本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能力,他就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能夠提高這種能力的教育,就是最卓越的教育。
——威廉.詹姆士
什麼是正念覺知?
「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浪,有好幾層樓那麼高,而我就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有那麼幾秒,我的大腦一片空白。隨後我恢復了意識,周邊一片黑暗,恐懼充滿了我的身體,但接著我告訴自己要保持冷靜,要有清晰的判斷,然後我隱約看到了光線,朝著那個方向游了上去,也就是在我頭頂兩三公尺的地方,我浮出了水面。我發現周邊有很多岩石,難怪水下很多地方很黑。」世界著名衝浪運動員克里斯(Chris Bertish)說道,「後來,我知道有一些衝浪運動員死在那裡,並不是因為水下有漩渦,而是看不清楚,因此感到恐慌。我很幸運。」
這是我在2016年5月參加在紐約舉行的正念商業會議上聽到的最激動人心的演講。克里斯是來自南非的著名衝浪好手,擁有在開放海洋水域以站姿衝浪的12小時和24小時的距離紀錄。他用93天徒手划槳橫渡了大西洋,是世界第一個完成了長達6,517公里獨自航行的人。他所募集到的近600萬美元,主要用於為南非貧困兒童提供食物的午餐基金(The Lunchbox Fund)、微笑行動(Operation Smile)和署名希望(Signature of Hope)專案。
為什麼正念商業會議會邀請克里斯來演講?克里斯的求生經歷裡所提到的,在面對黑暗時保持冷靜和清晰的判斷,與正念是什麼關係?到底什麼是正念?
正念有很悠久的歷史,是心靈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別在佛學上有很系統化的訓練方法。在20世紀中期傳到了西方,逐漸發展為心理學最重要的概念和技術之一,英文為mindfulness,已廣泛應用於心理治療、教育、企業管理及領導力發展等領域。本書所闡述的正念以近年發展的mindfulness為主,它不是以下內容:
● 宗教信仰
● 清空念頭
● 正向思考
● 僅僅是放鬆
● 控制呼吸的訓練
最近的10年,正念發展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2012年,正念和正念領導力的議題進入世界經濟論壇;2014年2月2日《時代週刊》的封面文章為〈正念革命——在壓力和多重任務文化中發現專注力的科學〉;誕生於Google公司的正念EQ課程成立了獨立的機構「探索你內在的領導力學院」(Search Inside Yourself Leadership Institute)在全球推廣正念;與正念相關的論壇不斷湧現,包括以「正念、意義和智慧」為主題,每年吸引超過2,000人到矽谷參加的智慧2.0(wisdom 2.0)會議、正念商業論壇及正念領導力高峰會等;甚至有一本刊名為《正念》(Mindfulness)的雜誌。
近年來,將正念帶到世界主流的關鍵人物之一是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博士。他將正念定義為「有意的、不做評判的專注於當下,而升起的覺知」。英國的「正念行動」(The mindful initiatives)組織則這樣闡述:「正念最好被理解為類似語言學習一樣的人類的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一種使人們帶著開放、好奇,以及關心的態度,去專注於他們當下所體驗的自身及周圍環境事物的能力。」
從這兩個定義可以看出正念的兩個核心要素:
● 注意力
● 態度
注意力:新時代最重要的資源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我們不僅是知識的生產者,也是消費者。作為生產者,我們習慣於多任務模式,經常同時進行好幾個專案或任務;作為消費者,有大量的資訊和產品推送到我們的面前。多任務工作在搶占我們的注意力,而大量的資訊在誘惑我們的注意力。這導致我們的時間極度碎片化,久而久之,我們專注力下降,對碎片資訊上癮,例如不自覺的過幾分鐘就要查看手機,來獲取最新資訊或消息。
我們工作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與能否集中注意力有關。正如老師和家長經常教育孩子一樣,「集中注意力在課堂上,不要不專心」。現在工作場所中也應該提倡「集中注意力在工作內容上,不要思緒渙散」。但要做到這一點,並非易事。在我參加的一次培訓課堂上,當老師問到學員目前的正念狀態時,一位資深的總監說:「很抱歉,因為在參加這次課程之前,有一件事還在處理中,所以我沒有辦法投入到課堂裡。」這是我們很常見的狀態:在每週例會時考慮與會議內容不直接相關的事情,比如處理一個很棘手的員工離職問題;在與一位「不那麼重要的」下屬交談時,思考如何填寫預算,或是還在為上司2小時前的責罵而心神不寧。我們經常被一些「緊急的」或是「重要的」事情所分心,不能完全投入當下的工作。
21世紀也是娛樂經濟的時代,各種娛樂資訊、八卦頭條、遊戲等透過不同的管道推到我們的面前,借助於大數據的工具,這些娛樂恰到好處的滿足不同人群的胃口,對於喜歡緊張刺激的人,有《玩命關頭》這樣的電影;對於文藝一點的,則有《理性與感性》。這些在豐富了我們精神生活的同時,也在搶占我們稀缺的注意力資源。
缺乏專注是個普遍的現象。2010年11月發表在《哈佛公報》的文章〈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心是個不快樂的心〉,報導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馬修·基林斯沃思(Matthew Killingsworth)和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 Gilbert)的研究:對2,250人進行了研究和資料收集,透過iPhone手機收集了25萬個數據點,發現人們在46.9%的清醒時間中,心思並不在他們所進行的事情上。
注意力缺失首先帶來的問題是在情緒方面,也就是不快樂。在上述的針對注意力缺失問題的研究中,馬修.基林斯沃思和丹尼爾.吉爾伯特還收集了人們的幸福感數據。在說明研究結論時,基林斯沃思說:「是否容易注意力不集中,能很好的判斷一個人的幸福感。事實上,我們有多頻繁的分心,比我們實際上所從事的事情,能更好的決定我們的幸福感。」當我們一邊過馬路,一邊看手機時,並不是一個愉悅的經驗,只是我們對於手機的內容缺乏說「不」的能力。
注意力缺失顯然會影響工作的效能。我們都能體會到工作時不專注帶來的影響,一會打個電話、一會看看郵件、一會再針對不同議題發表意見,一天下來看似忙碌,卻沒有什麼真正的成效。
注意力缺失的一個更大的隱性損害,是缺乏深度思考和深度體驗,無法形成洞見,也無法將資訊和知識內化為能力。在我們充滿焦慮的不斷獲取新的資訊和知識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管理學家和社會經濟組織決策管理大師赫伯特.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的話:「在一個資訊豐富的世界裡,資訊的豐富意味著缺乏其他東西:注意力的稀缺。資訊消費是顯而易見的,它消費了資訊接受者的注意力。因此,大量的資訊造成了人們的注意力不集中,並且需要有效的在這種大量的資訊資源中分配注意力。在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中,注意力的價值將會超過資訊的價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神經科學家埃里克.坎德爾(Eric Kandel)則從神經科學的角度來進一步說明:「只有當我們特別關注一項新資訊時,我們才能把它和記憶中業已存在的知識進行系統和深刻的連結。」這種連結對於掌握複雜的概念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斷受干擾和分心,我們成為簡單的訊號處理器,各種混亂資訊快速進出我們短暫的記憶,我們的大腦不可能形成強烈而廣泛的神經連結,進而也就不可能進行深刻而獨到的思考。從表面看,我們可以迅速的從一個網頁瀏覽到下一個網頁,在處理郵件的同時接聽電話,我們似乎更「快」了,然而,研究卻發現:注意力的這種迅速轉換,即使非常熟練,也會導致人們的思維不夠嚴謹和更機械化。
現在,是時候開始關注我們稀缺的注意力資源了。
態度:第三種選擇
要做到時刻專注於當下的最大挑戰,其實來自對當下的態度。假如當下時時刻刻都是「美好的」,那麼要保持專注應該不是什麼難事。但如果是一件很「乏味」的事,比如每天一樣的早餐、例行的業務處理,要投入注意力就很不容易。而更大的挑戰來自於一些不情願去面對的情況,比如:替一個績效不好的員工做出回饋、與一個憤怒的客戶交談、中止供應商的合約、進行一場艱難的商業談判。一個很矛盾的現象是:在這些情況真實發生的當下,我們無法去專注的面對,而在它們尚未發生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的思緒卻被它們所占據。
以下是一個經常發生的工作場景:一個部門總監在處理郵件,一個負責銷售的高階經理臉色蒼白走進辦公室,語氣無力且低沉的說:「有個不好的消息,一個潛在的重要客戶剛才來電說不跟我們簽合約了。」部門總監簡單的了解了情況,因為再過20分鐘有個跨部門的會議,所以決定在此會議之後,與這位高階經理開會詳細討論。這個潛在客戶對這位部門總監能否達成業務目標,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壞消息對於他來說,是一個中等的突發情況。部門總監的腦子裡塞滿了許多與這件事相關的想法,譬如「可能會是什麼原因導致客戶不簽約呢?」「還有什麼辦法可以挽回呢?」「業績完成不了怎麼辦?」「有什麼其他方案嗎?」「現在開發其他客戶還來得及嗎?」「公司會如何看待這件事?」「今年的獎金可能泡湯了,家庭財務情況會怎麼樣?」「這個高階經理勝任這份工作嗎?」……在接下來的跨部門會議中,雖然這位總監的理智告訴他,現在應該集中注意力在當下會議的議題上,但總是時不時的陷入那個突發情況的思緒中。與會的人也注意到了他的魂不守舍,這個會議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到了與高階經理開會的時候,部門總監已累積了一肚子的怨氣和負面情緒,雖然表面沉著,耐住性子聽了具體的情況匯報,但中間不住的打斷經理發言,而且不時責備這位經理。
為什麼「理智告訴我應該停止這個思緒,但時不時又陷入進去?」思緒似乎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如果把一個我們不想要的思緒比喻為敵人,這是一個很狡猾的敵人;如果我們採取的是進攻策略,「不去想它,把這個想法趕走」,它似乎會暫時離開,但過一會又悄悄出現,大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感覺;如果我們採取的是逃避策略,任由這個思緒占領,很快就會覺得不能承受了,有一種「天要塌下來」的感覺,接著我們可能又會採取進攻策略,「不去想它」。
除了進攻和逃避外,有沒有第三種選擇?有沒有可能面對它,與它共處,成為它的朋友?有,這方法就是以不偏不倚和「不評判」的態度,面對不想要的思緒。這種方式類似「和平共處」的策略:不迎合也不糾纏,不給這些思緒更多的能量,這些思緒也就逐漸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所謂好和不好的思緒,其實都是我們自己想法的一部分,所以對於我們不想要的思緒的接納,也是在培養對我們自己的接納和慈愛。一個很好的比喻是如何管理好一個花園:在沒有管理的時候,充滿了雜草。如果我們僅僅想方設法除去雜草,如鋤掉或是壓上石頭,過不了多久,這些草又會雜亂無章的長出來。但如果我們專注於細心照顧花和樹的種子,漸漸的,這些花和樹就會成長起來,成為花園的主人,而草則成了陪襯,成為美好花園的一部分。
「不評判」、「接納」與「正向思考」,不是完全相同的。正向思考是非常好的方式,但如果簡單粗暴的要求自己或他人一定要「正向思考」,卻往往無法達到期望的效果。這是因為,簡單粗暴的要求「正向思考」時,包含了對不好的思緒的否定、壓抑或逃避,所以容易陷入「我精神渙散了,我不應該這樣;我要專注,怎麼連專注都不會?我要專注!不好……怎麼回事,連這麼簡單的專注都不會?我就是不行」這樣的惡性循環裡。另外一個現象就是透過對「正向思考」進行的突擊式訓練,剛開始幾天覺得充滿了正能量,有一種似乎無所不能的感覺,但很快又回到原來的狀態。
「不評判」、「接納」的方式雖然不是「正向思考」,卻會帶來更加積極正面的情緒。在正念領導力工作坊中,聽到的很多回饋是「一旦我接納了原來我不想要的情緒時,反而一下輕鬆、平靜了許多,原來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可怕。我體會到了一種新的愉悅」。
回到我們的典型的工作場景裡,在跨部門會議中,當部門總監的思緒開始陷入失去潛在客戶的擔心中,一旦部門總監覺察到這個分心,他如果採取的是不評判並接納這個擔心和分心,不與這個擔心和分心糾纏,然後把注意力拉回到當時跨部門會議的內容裡,就能夠有效的專注於會議,不但可以把會議進行得富有成效,同時也可以更加平靜、理智的與負責銷售的高階經理處理客戶的事情。
除了從注意力和態度這兩個核心要素去理解正念之外,還可以從肯塔基大學心理學教授露絲.貝爾(Ruth Baer)提出的五個方面的建構來理解正念。
(1)覺察:覺知當下的狀態(認知、軀體感覺、想法、情感);不被分散注意力。
(2)描述:能用語言來描述或標記我們的信念、評價、情緒、期待。
(3)有意識的行動:對當下的行為有覺知,不分心。
(4)不評價:對我們自己的體驗不評價。
(5)不反應:能覺察我們的情緒,而不對其反應或做調整。
這幾個方面能幫助我們更具體的了解什麼是正念。
培育正念覺知-如何開發被忽視的內在資源,鍛造真正的掌控力
能將潰散的注意力一次又一次收回來的能力,是形成判斷力、品格和意志的根本基礎。如果一個人沒有這種能力,他就不能成為自己的主人。能夠提高這種能力的教育,就是最卓越的教育。
——威廉.詹姆士
什麼是正念覺知?
「那是一個非常大的浪,有好幾層樓那麼高,而我就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了下來。有那麼幾秒,我的大腦一片空白。隨後我恢復了意識,周邊一片黑暗,恐懼充滿了我的身體,但接著我告訴自己要保持冷靜,要有清晰的判斷,然後我隱約看到了光線,朝著那個方向游...
推薦序
自序
一、「六年級生」焦慮奮鬥者的告白
在大學期間,除了自己系上的課,我非常投入的學習英語和電腦,因為我希望擴大視野,進入一個更大的舞臺。「我需要更多」這個念頭一直伴隨著我的學習和工作,融入我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經理來自香港。這份工作有著強大光環和吸引力,進一步促使我成為一個工作和學習狂。在「peak season」(旺季)裡,每天工作10~12小時之後,我會從夜深人靜的10點鐘開始,繼續學習2~3小時的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課程。在這樣強烈的自我期許下,職業發展獲得了不錯的進步。
但與自我期許和成就感如影隨形的是莫名的焦慮感:一種我不獲得什麼成就就會一無是處的擔憂;一種自己的工作還不夠盡善盡美的恐懼;一種不進則退,居安思危的習慣。當接到客戶或上級的電話時,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會不會哪裡做錯了?」所以我不喜歡接電話。我會夢到試算表出現了錯誤,被經理發現後被責罵的場景。
所以除了職場上的努力奮鬥外,我一直在自救,希望征服這份焦慮。我閱讀了很多相關的心理學書籍,例如《克服焦慮》、《自卑與超越》、《身分的焦慮》、《心理分析》、《榮格自傳》等。所謂久病成醫,我於心理學有了一定的了解。應該說,這些在認知層面的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焦慮症狀的剖析,有一定的幫助,閱讀時經常會覺得「哇,好有道理!」然而過了一陣子,又陷入舊有的模式。
我一度以為這種焦慮只是讓我感覺不舒服,並不會對我的工作效率產生影響。直到有一天,我一直很看好的一位下屬提出辭職,他說:「你人很好,可是跟你一起工作沒有什麼發展,因為你沒有真正照顧到我。」我這才意識到,「我需要更多」的焦慮,已經影響到了我的工作能力。我一直焦慮著自己做得好不好,關注焦點在自己身上,沒有關注到團隊的真正需求。
從2010年開始的正念練習,幫助我可以輕鬆且客觀的去看待過去的成長經歷。觸動我去進行練習的是這樣一段話:「有兩種疾病,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世界上有人可以在一、兩年遠離身體疾病,甚至是100年或更長的時間,但是世上很少有人能遠離精神疾病。冥想(Meditation)旨在產生一種健康的精神狀態。很遺憾,冥想一再被人誤解,一提到冥想,人們就會想從日常生活中逃離,以一種特別的姿態,就像寺院中的某些洞穴或是雕像,在遠離城市的偏遠之所,沉迷於或被吸引進某種神祕的想法或恍惚。」這個對於冥想本質的澄清,掃除了我內心的困惑。而各種機緣巧合,讓我有幸接觸並實踐的正是冥想練習中最普遍,也是目前被最廣泛研究的正念練習(關於正念與冥想的關係,詳見第二章)。
正念帶給我直接的好處是焦慮感的降低。更準確的說,是對焦慮的敏感度的降低。焦慮還在,但不會覺得它是什麼嚴重的事情。我還是會擔心工作沒有盡善盡美,但會比以前更快的意識到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所以這種擔心的影響也就小了。令我驚喜的是,不僅僅是情緒的提升,它還讓我覺察到一些我過往忽略的東西,比如對同事的關注、記住他們的名字、留心傾聽他們所表達的觀點及背後的情緒。
除此之外,正念帶來的更重要的變化是能接納自己的不足,使我能更快的看到自己的待改善之處,進而幫助我在管理工作上進步。
2013年在我剛成為公司執行長的那段時間,有幾個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包括團隊之間的合作不順暢、重要的策略舉措推行不下去。為了改變這個局面,我不停的嘗試,投入大量的精力,幾乎是忙得團團轉,早上六點半起床,工作到深夜12點甚至是1點、2點。與其他管理團隊成員談心,自己親自去做一些別的職位沒有執行到位的工作,而不是指導別人去完成,試圖以一種忙碌的狀態來解決問題。即使如此忙碌,我依然堅持每天10~20分鐘的正念練習,從直接的效果上看,它有助於我的心態平靜。這樣過了數月,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一直是在以過去的成功模式從事新角色的工作。過去的成功模式是個人貢獻者的模式,核心是個人努力、人際關係友好和主動合作,而新的職位還要求有領袖風範、能夠激發團隊及建立榜樣和規則。我過度使用了我個人能力的優勢,而太少使用其他能力。其實有很多同事都曾經直接或間接給過我類似的建議,只是我當時並沒有能認知到它們的重要性。當我回首這個轉變過程,我越發認知到正念對我更大的幫助:「正念練習給我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不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遭以及自我,使我不用花精力去維護自我的形象,從而更快也更客觀的看到真實情況。」雖然這個突然意識的過程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但作為一個重大的角色轉變的過程,其實並不算久,也沒有付出太大的代價。
我的親身體驗讓我對正念日益堅定了信心。2015年年初,當我即將步入「四十不惑」,在思考我的人生使命時,我確定了,「在工作場所推廣正念和領導力」是我的方向。我也注意到在國際上,正興起一個「正念革命」的浪潮,Google、Facebook,甚至一向被視為「穩健」的高盛公司等,已在公司內推廣了正念,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我的信心。
現在,我全心全力的投入這項事業。毋庸置疑,過程中充滿了困難和挑戰,但當我看到更多的人體驗到正念帶給他們的積極影響時,我內心洋溢著幸福。是否還要努力工作?當然!還有壓力和焦慮嗎?當然!那正念到底帶給我什麼?找到生命的意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與壓力和焦慮更好的相處、有一份安心和滿足感,正念帶給我很多。我相信,正念也會為你帶來幫助。
二、本書寫作的緣由
越來越多的研究、案例及我自身的學習和教學經驗都顯示,正念對於降低壓力、緩解疲勞、提升積極情緒、增加幸福感、提高員工敬業度和工作滿意度、提升文化凝聚力,以及擴展領導力非常有效。媒體發表的與正念和冥想研究相關的文章數量,從1990年代的每年20~30篇,增加到現在的每年近400篇,包括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及牛津大學等在內的世界著名研究機構,都在致力於對正念的研究。
另外,我發現還有許多人和企業還缺乏對正念的了解,有時甚至還存在一定的誤解,特別是在正念這個似乎是心靈或靈性的練習,如何與工作、領導力、企業、競爭等這些「世俗」的事務關聯起來這一方面。查閱了大量關於正念的書籍和研究報告後,我發現,現有的書籍多以心理學和心靈類的散文為主,與工作場所和領導力直接相關的並不多。許多研究,包括心理學、神經科學和組織行為學方面的研究,還局限在學術界或是小範圍領域。這也許是導致正念還沒有被廣泛且正確的了解的原因。如果能結合這些研究,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闡釋正念,就有機會幫助到更多的人和企業。
在我的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有許多人和企業給予我信任,將他們所面臨的困擾和問題與我坦誠分享。在我將正念的方法介紹給他們的過程中,我發現正念結合其他的方法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同時我也發現了正念與其他領導力培訓方法的深層次的關聯。這加深了我對正念和領導力的理解,優化了我對正念領導力的培訓方案,我認為這對於解決當下職場人士和企業所面臨的困擾和問題應該有效。
在正念領導力教學過程中,對我幫助最大的夥伴之一是魏星。魏星在團隊、人才和領導力發展方面的知識和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每個的內在都是自足的」。基於這個信念,我們想要幫助更多的人挖掘出內在的力量,煥發出活力和潛能。在與魏星的合作中,我進一步體驗到了什麼是共創,也加強了對正念領導力課程的信心。因此,我邀請魏星和我合著這本書。需要說明的是,書中是以第一人稱來寫的,因為我們認為這樣的方式有助於加強與讀者的連結、溝通和交流。
我的願景是協助企業和職場人士開發潛能、平和喜樂、成就事業。正念領導力的培訓和推廣是實現這一願景的途徑,而推廣方式之一就是以這本書為載體,分享給更多的人。本書中,我希望可以幫助你了解什麼是正念、正念與工作和領導力的關係,透過正念領導力的訓練方法,幫助你解決所面臨的困擾和問題,獲得幸福和成功。正念領導力的訓練方法也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所以,歡迎你大膽的分享你的練習和體會或是疑問和建議,這將對我們的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幫助。感謝每一位讀者!
自序
一、「六年級生」焦慮奮鬥者的告白
在大學期間,除了自己系上的課,我非常投入的學習英語和電腦,因為我希望擴大視野,進入一個更大的舞臺。「我需要更多」這個念頭一直伴隨著我的學習和工作,融入我生活的各個方面。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國際著名會計師事務所,經理來自香港。這份工作有著強大光環和吸引力,進一步促使我成為一個工作和學習狂。在「peak season」(旺季)裡,每天工作10~12小時之後,我會從夜深人靜的10點鐘開始,繼續學習2~3小時的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課程。在這樣強烈的自我期許下,職業發展獲得...
目錄
自序
變革時代管理者的困境 — 「溫水中的青蛙」還是「受傷
的獵豹」
快速變化帶來的困境
慌亂而無效的努力
超越困境之道
培育正念覺知 — 如何開發被忽視的內在資源,鍛造真正
的掌控力
什麼是正念覺知?
正念的作用
正念的神經科學研究
你的正念狀態如何?
如何展開正念練習?
提升心力 — 如何建立領導者和企業新的競爭優勢,煥發
生命力
新的競爭優勢:管理者的心理資本
情緒機制
提升心理資本的方法
發現真北 — 如何找到領導力的原力,具備真情感召力
領導力的根基:願景、使命、價值觀
領導力的效力:真誠性
發現真誠的願景、使命和價值觀
進化意識 — 如何清除盲點,提升意識發展高度
領導力高度、創新和進化意識
進化意識:提升心智結構和發展後設認知
持續的擴展心智容量
培養關懷心 — 如何讓自己快樂,同時做到上下齊心
發揮人際關係中的領導力
自我關懷
關懷他人
教練賦能 — 如何激發他人的潛能,造就卓越團隊
最好的賦能:教練式領導學
發展成為教練式領導者
通往幸福的探索之路 — 重新思考幸福、商業和競爭
追尋幸福的道路
關於商業和競爭的思考
結語
參考文獻
自序
變革時代管理者的困境 — 「溫水中的青蛙」還是「受傷
的獵豹」
快速變化帶來的困境
慌亂而無效的努力
超越困境之道
培育正念覺知 — 如何開發被忽視的內在資源,鍛造真正
的掌控力
什麼是正念覺知?
正念的作用
正念的神經科學研究
你的正念狀態如何?
如何展開正念練習?
提升心力 — 如何建立領導者和企業新的競爭優勢,煥發
生命力
新的競爭優勢:管理者的心理資本
情緒機制
提升心理資本的方法
發現真北 — 如何找到領導力的原力,具備真情感召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