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不間斷音符的表述
早期浪漫主義音樂代表人物╳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後一位巨匠
以一首首淒美的聲樂套曲,向生命作最後的深情告別
◎他一生共創作了998部作品,是他生命長度的32倍
其中包括9部交響曲、22部鋼琴奏鳴曲、近20部音樂戲劇作品、6首樂隊序曲、眾多樂器合奏曲、無數鋼琴小品集、6首彌撒曲、20多首宗教歌曲、近100首合唱曲、600 多首歌曲。
▎早期代表作《魔王》
──非凡創造力達到巔峰的象徵
•《魔王》的歌詞取自德國著名大詩人歌德的同名敘事謠曲。
當舒伯特把這首樂曲送給歌德時,歌德並不喜歡這首作品,因為在他的想像中,這首敘事詩應該用反覆歌唱的方式,像民謠般悠閒地唱出,而舒伯特卻用攝人心魄的戲劇性表現,這是完全違反他的原意。
1821年,當歌德聽過《魔王》的實際演唱後卻大受感動,深深地被舒伯特的才能所折服──這年舒伯特已經24歲。
◎舒伯特成功地利用男中音豐富的音色和性格迥異的旋律表達出不同人物的特徵。低音區表現父親,高音區表現孩子,中音區代表敘述者,假聲象徵魔王。
▎晚期代表作《冬之旅》
──用盡生命最後一刻完成的傑作
•《冬之旅》是根據米勒的同名組詩寫成,共計24首。
講述了一個流浪者的故事。舒伯特對流浪者的形象情有獨鍾,很多歌曲和器樂曲都是以此為題材,但就流浪者的悲劇色彩而言,要數在《冬之旅》中表現得最為集中、深沉和強烈。
在《冬之旅》之前,舒伯特就曾在1823年為米勒的《美麗的磨坊女》配過曲。《冬之旅》與《美麗的磨坊女》的創作時間只相差4年,舒伯特也正是在這短短的4年裡從生命的初夏跨入生命的冬天。
◎第一首〈晚安〉是套曲的引子,其間充滿悲涼的感情,用變奏的對句形式寫成。旋律一開始就把人們帶進沉鬱、肅殺的嚴冬。天幕低垂,世界黯淡無光,流浪者向負心的戀人、愛情、溫暖和希望告別。
▎《天鵝之歌》
──他的高貴經歷之最後花朵
•《天鵝之歌》的名字來源於一段美麗的傳說:
相傳天鵝在臨死之前會一改其聒噪的聲音,引吭高歌,發出這一生中最淒美的叫聲,向生命作最後的深情告別。
而《天鵝之歌》就是舒伯特臨終前最後的傑作。
《天鵝之歌》由14首歌曲連綴而成,雖不像前兩部聲樂套曲《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具有情節的邏輯性和關聯性。但因為都是舒伯特生命晚期的作品,在形式和風格上仍不乏相通之處。愛情是它們共同的主題,〈愛的使者〉、〈士兵的預感〉、〈春天的渴望〉、〈小夜曲〉、〈漁家少女〉和〈飛鴿傳書〉,主要表現愛的甜蜜及對戀人的思念,其餘則表現失戀後悲戚苦悶的心情。
◎「小夜曲」是他短促一生中最後完成的獨唱藝術歌曲之一,也是舒伯特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由於旋律優美、動聽,也被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廣受人們喜愛。
★本書特色:本書介紹了「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重要作品。雖然舒伯特的生活近乎平淡無奇,但是他豐富的情感及思想,卻流露出別具一格的精彩。他一生貧困,身後只留下了幾件私人物品和一些破舊的音樂書籍及樂器,但他留給後世的作品卻是不朽的藝術珍品。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藝術,舒伯特為音樂而生。
作者簡介:
劉一豪,音樂系畢業,擅長演奏鋼琴。對古典樂情有獨鍾,時常記錄音樂會聆賞心得。
景作人,著名音樂評論家,音樂學家,中提琴演奏家。曾為各大報章雜誌撰寫多篇樂評。
章節試閱
第1章 琴聲相伴的童年
舒伯特一家
1770年到1830年是音樂之都──維也納最偉大的歷史時期,這個連空氣中都飽含音樂分子的城市,簡直可以與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相媲美。著名的音樂家舒曼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維也納:
有著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和美貌淑女的光彩煥發的維也納,靜臥在鮮花盛開的溪谷之中。多瑙河的無數銀帶迴繞其間,傾斜的谷坡緩緩向上鋪展,伸入愈來愈高的崇山峻嶺。啊!維也納,有多少偉大的德國音樂巨匠的珍聞逸事縈繞著這個城市,它真是一塊培育音樂家思想的肥沃土壤啊!往往我從高山上眺望這個城市,就想像到貝多芬怎樣凝眸注視著遙遠的阿爾卑斯山脈,莫扎特又怎樣富於幻想地目送著多瑙河往天際流逝。
浩蕩的河水,在蒼翠的樹叢和密柳之間時隱時現。我也想像到,年老的海頓怎樣佇立在史蒂芬塔前,為這使人目移神奪的巍峨建築而搖頭讚嘆。多瑙河、聖斯德望主教座堂、遠方的阿爾卑斯山──這一切都消融在天主教氤氳的輕煙淡霧之中,這就是維也納的圖景。眼底展開的這令人迷醉的風景扣動了我們從未發響的心弦,使其發出美妙的音響。每當聆聽舒伯特的生氣盎然、富於明快的浪漫情調的交響曲時,這座城市就比任何時候都更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我也就完全明白,正是在這個地方,才能夠產生如此美妙的作品。
維也納音樂的黃金時代的榮光,得益於外來的天才。不要說格魯克、海頓、莫扎特、貝多芬等耳熟能詳的大師,更不要說薩列里、吉羅維茲、胡梅爾等不太耀眼的明星,他們都聚集到了奧地利帝國首都這一著名的音樂之城。這個城市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對外來人口都有特別的吸引力。
這一時期的大作曲家中,只有舒伯特出生於維也納。
1797年1月31日,一個晴朗溫暖的冬日下午,法蘭茲・澤拉菲庫斯・彼得・舒伯特出生在維也納市郊一間擁擠吵鬧的公寓裡。不過,舒伯特的父母並不是土生土長的維也納人。舒伯特的父親法蘭茲・西奧多爾(1763—1830) 來自土地肥沃的莫拉維亞農村,母親伊麗莎白・維茲(1756—1812) 則是貧瘠多山的西里西亞一位鎖匠的女兒。他們在維也納相識,並於1785年結婚。結婚的時候,舒伯特的父親22歲,幾乎比他已經懷孕的新娘小7歲,不過年齡的差距並沒有阻擋二人的幸福生活。在之後的30年中,辛勤不懈的法蘭茲・西奧多爾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教師,在維也納享有很高的聲譽,而他勤勞的妻子伊麗莎白則負責家庭日常事務。作為妻子,伊麗莎白是幸福的,而作為母親,卻是痛苦的。伊麗莎白在15年的時間裡生了14個孩子,由於疾病和營養不良,其中9個孩子先後夭折,最終只有5個孩子長大成人,他們分別是:
法蘭茲・伊格納茲(1785年3月8日—1844年11月20日)
斐迪南・盧卡斯(1794年10月18日—1859年2月26日)
法蘭茲・卡爾(1795 年 11 月 5 日—1855 年 3 月20日)
法蘭茲・彼得・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
瑪利亞・泰瑞莎(1801年9月17日—1878年8月7日)
在眾多孩子中,舒伯特是14個孩子中的第12個,在活下來的孩子中排行第四,遺憾的是舒伯特是五兄妹中去世最早的,只活了短短31年。法蘭茲一家人先是住在一個叫「紅蟹公寓」的地方,舒伯特即出生在這裡。現在這棟房子依然保存著,裡面共有16套房間,舒伯特一家租用其中的兩套。當時他們住在一樓,舒伯特就出生在一樓的一個房間中。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西奧多爾創辦了一所小學。他顯然是一個很有能力的教師,因為學生越來越多,他不得不把他們分成兩班,每班100人,輪流上課。憑藉長期辛勤的勞動,在舒伯特4歲的時候,西奧多爾在附近買了一棟名為「黑馬」的公寓,全家人都搬進了這棟獨立的小房子。這裡不僅是一家人的住所,也是學校的所在地。
房子外觀很樸素,前面有一個可愛的小院子,種滿了花草和槭樹,站在院子裡可以望見附近十二使徒教堂的兩座鐘塔。幼小的舒伯特經常一個人在院子裡玩耍,聽著教堂的鐘聲、正屋傳來的朗朗書聲,看著天邊懶洋洋漂浮的白雲,默默出神。
老西奧多爾認定教書是一個衣食無憂的職業,他為所有孩子都安排了這條路,等他們一長大,就立刻讓他們幫忙教課。小舒伯特也不例外,如果不是早早就顯露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我們的小舒伯特將會成為一名衣食無憂的教師,世界上將少了一位天才的音樂家。事實上,舒伯特的大哥伊格納茲就繼承了父親的職業。伊格納茲是西奧多爾的長子,不幸的是他是個駝背。中學畢業之後,伊格納茲就成為了父親的助手,後來父親在1830年去世之後,他接管了學校。從舒伯特的書信可以看出,他和伊格納茲的關係非常親近,因為伊格納茲與舒伯特非常相似,也是個自由思想者,常常反抗他們嚴厲、虔誠、愛國、頑固的父親。
在所有兄弟中,斐迪南似乎和舒伯特最親密。斐迪南是家裡的第二個兒子,但卻是年輕一代的領袖。他酷愛音樂,是一個優秀的音樂家和熟練的作曲家,不過他沒有自由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而是和大哥一樣繼承了父親的職業。
1810年,他開始在父親的學校中教課,在擔任了多種職務之後,他後來在安娜街的帝國皇家培訓學校教課,並最終成為該校的校長。1820~1829年代中期是舒伯特十分艱難的時期,他寫了一封信給斐迪南,信中提到了他們彼此懷有的強烈感情:「你,只有你,是我最真摯的朋友,每根神經都跟我的靈魂牽繞在一起。」在舒伯特生命的最後幾個星期中,斐迪南一直陪伴在他身邊,悉心照料,讓舒伯特順利走完人生的路程。卡爾是舒伯特的三哥,他是一位優秀的畫家,只比舒伯特大15個月。目前,人們對卡爾的了解很少,他和舒伯特之間沒有留下書信。不過,卡爾卻是舒伯特生活和藝術上的「孿生兄弟」。從目前的資料可知,舒伯特在1828年接觸了格拉茲(奧地利東南部城市) 的一些有影響的朋友,請他們支持卡爾在那裡從事繪畫教學方面的工作。
在五兄妹中,瑪利亞・泰瑞莎是最長壽的一位,她去世時已經將近80歲了。在當時的社會,婦女是沒有什麼就業背景的,所以關於舒伯特的妹妹瑪利亞・泰瑞莎,我們知之甚少,只有關於她生孩子的一點資料。1824年,斐迪南在給舒伯特的信中寫道:
卡爾兄弟生了一個小斐迪南,我是那孩子的教父,他還活著。蕾西(瑪利亞・泰瑞莎的暱稱)雖然生了一個強壯、健康的女孩,卻沒有能享受多久快樂,因為孩子只活了12天或14天。對第一胎嬰兒死亡的悲痛,使蕾西幾近瘋狂,以致臥床數週。幸運的是,她如今已度過了令人焦慮的危險期,似乎已經認命了。
從舒伯特的家族情況來看,他並沒有顯赫的身世,也沒有世代從事音樂事業的背景。與其他奧地利偉人──如海頓、莫扎特一樣,舒伯特的一生是簡單而平凡的。從表面上看,他的生活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幾乎與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樣。舒伯特的第一部傳記在他死後幾乎40年才出現。40年的間隔,對19世紀的任何其他主要作曲家來說都顯得十分漫長。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無疑主要是因為舒伯特非同尋常的生平及身後的事跡,尤其是因為他的許多傑作直到他死後才被發現。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舒伯特的社會生活和他的藝術之間,沒有什麼關聯,他可能是唯一一位這樣的偉大藝術家。他的生平如此簡單、平淡,跟他創作出來的天才作品毫不相稱」。所以,有人說:「舒伯特的音樂是出類拔萃的,他的生活則是平淡無奇的。」
確實如此,舒伯特一生貧困,除了作曲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事情,但是他豐富的情感和思想,還有他的內心生活,卻流露出別具一格的精彩。他的心靈裡蘊藏著怎樣的嚮往、渴望與創作的歡愉啊! 他的一生又是如何地充滿藝術功績,充滿喜悅、歡樂與最深沉的悲哀啊! 這是塵世的快感與天堂的歡樂融合於一體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是他的藝術,他的藝術就是他的一生。如果我們看一看他的童年,就會發現:他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種不間斷音符的表述,是一連串不停地插上幻想羽翼並借助超自然之力而飛翔的夢幻與創作。音樂史上與之類似的情形恐怕也只有一個莫扎特了。
舒伯特是為音樂而生,他周圍以及內心的一切,除了音樂還是音樂。
第1章 琴聲相伴的童年
舒伯特一家
1770年到1830年是音樂之都──維也納最偉大的歷史時期,這個連空氣中都飽含音樂分子的城市,簡直可以與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伊麗莎白時代的英國相媲美。著名的音樂家舒曼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維也納:
有著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和美貌淑女的光彩煥發的維也納,靜臥在鮮花盛開的溪谷之中。多瑙河的無數銀帶迴繞其間,傾斜的谷坡緩緩向上鋪展,伸入愈來愈高的崇山峻嶺。啊!維也納,有多少偉大的德國音樂巨匠的珍聞逸事縈繞著這個城市,它真是一塊培育音樂家思想的肥沃土壤啊!往往我從高山上眺望這個城市,就...
推薦序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生的河流串起每一處絕妙的風景,即音樂家們的作品。他們的生命從哪裡開始,他們有怎樣的家庭、怎樣的童年、怎樣的愛情、怎樣的病痛,又怎樣成長、怎樣探索、怎樣謀生,那些偉大的作品又是在什麼情況下誕生⋯⋯你會在這裡一一找到答案。
他們其實不是藝術聖壇上那一張用來膜拜的畫像,而是跟我們每個人一樣,有血有肉,有哀有樂。巴哈(Johann Bach)一生與兩位妻子結婚,生有20個子女,但只有10個存活;天才的莫札特(Wolfgang Mozart)只有短短35年的人生,而舒伯特(Franz Schubert)更短,只有31年;華格納(Wilhelm Wagner)娶了李斯特(Franz Liszt)的女兒;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是舒曼(Robert Schumann)的學生;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中年失聰;舒曼飽受精神病的折磨⋯⋯每一首曲子,都不再是唱片上的音符,而是與鮮活的生命相連繫。你從未如此真切地感受那些樂曲是由怎樣的雙手來譜寫和演奏的。
當這許多位音樂家彙集在一起,便串起了一部音樂史,他們是音樂史的鍊條上最璀璨的珍珠。每一位藝術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呼應,他們是自己傳記中的主人翁,同時又是其他傳記主人翁的背景。有時,幾位名家同時出現或前後承接,你會發現他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竟如此相近,你彷彿來到了19世紀維也納的鼎盛時期,教堂的管風琴、酒館的樂隊、音樂廳的歌劇、貴族城堡的沙龍,處處有音樂繚繞。你與他們擦肩而過,他們正在去宮廷演奏的路上,正在教堂指揮著唱詩班,正在學院與其他派別爭論。
你的音樂素養不再停留在幾段旋律、幾個名字上,你與藝術的連繫更加緊密。你會在一場音樂會上等待最精彩的樂章,你會在子女接受音樂教育時找出最經典的練習曲,你會在某個地方旅行時說出哪位音樂家曾與你走過同一段路。
更重要的──你會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藝術的美好,享受精神的盛宴。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那雷霆萬鈞的激昂力量;舒伯特的《小夜曲》,那如銀河繁星般浪漫的夢境;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那如天宮聖殿般的純潔神聖;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的《第一交響曲》,那如海上旭日般的華美絢爛⋯⋯
林錡
來赴一場藝術之約(代序)
每個人都與藝術有緣。
不管你是否懂音樂,總會有一些動人的旋律在你人生經歷的各個場合一次次響起,種進你的心裡。
不管你是否愛音樂,總會有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深深刻在你的腦海裡,構成你的基本常識。
總有一次次的邂逅,你愕然發現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是來自某一位音樂巨匠的某一首經典名曲,恰如卯榫,完成了超越時空的契合。
永恆的作品,永恆的作者,是伴隨我們的文明之路一直前行的。而這套書,便是一封跨越世紀的邀請函,翻開它,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它講的是音樂家的人生,同時用人生...
目錄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1章 琴聲相伴的童年
舒伯特一家
少年天才
永遠的朋友
最早的作品
第2章 獻身音樂
輟學回家
創作之春
《魔王》問世
尋求自由
第3章 自由翱翔
忘年之交
鄉間生活
重返維也納
夢幻之旅
第4章 收穫的季節
奏響《魔琴》
鋃鐺入獄
舒伯特之夜
作品出版
第5章 黑暗中突圍
身患重病
《未完成交響曲》
逆境中崛起
《美麗的磨坊女》
第6章 巔峰中離去
經濟危機
送別貝多芬
《冬之旅》
個人音樂會
《天鵝之歌》
最後的日子
附錄:年譜
代序—來赴一場藝術之約
第1章 琴聲相伴的童年
舒伯特一家
少年天才
永遠的朋友
最早的作品
第2章 獻身音樂
輟學回家
創作之春
《魔王》問世
尋求自由
第3章 自由翱翔
忘年之交
鄉間生活
重返維也納
夢幻之旅
第4章 收穫的季節
奏響《魔琴》
鋃鐺入獄
舒伯特之夜
作品出版
第5章 黑暗中突圍
身患重病
《未完成交響曲》
逆境中崛起
《美麗的磨坊女》
第6章 巔峰中離去
經濟危機
送別貝多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