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紂王真的是一無是處的暴君嗎?
3000多年前的某個黃昏,商代誕下了一個王子。貞人掐龜甲一算,王子叫受,他爹姓子,於是大家親切地喊他:
子受有兩個哥哥:大哥微子啟,二哥微仲衍。立長不立賢,按道理,微子啟是下一代商王。
子憑母貴,子受沾了王后媽媽的光,成了嫡長子,大哥就莫名其妙成了庶子。
子受不僅運氣好、顏值高,腦袋也頂呱呱。辯論能力出眾,臂力更驚人,還能徒手打死老虎。
老爸駕崩後,子受30歲繼位,按照天干地支取帝名,子受生在辛時,取名帝辛。
但我們只知道他叫商紂王。
從小受《封神榜》影響,我們印象中的紂王不是在酒池肉林和妲己玩水,就是在看臣子被燒烤(炮烙),又蠢又色又自大,跟他少年時一點兒都不一樣。
然而,他真的是史官筆下十惡不赦的暴君嗎?他有沒有幹過實事呢?
1. 紂王有何罪?
作為一個部落,周要伐商,必須順應天意民意,否則就是謀權篡位。於是,周武王寫了小作文《牧誓》,開牧野之戰的動員大會,列舉了子受的六條大罪:
憑這六條大罪,周人定下了子受的諡號——紂王(紂的意思是:殘暴獨斷,荒淫暴虐。)
不得不說,在中華400多個帝王中,這個諡號最壞,還是子受一人獨有。
隨著考古的深入,後人發現子受貌似有點兒冤。
由此看來,要敲定子受是十惡不赦的暴君,這六條罪有點兒弱。
而周滅商最直接的原因,是子受的爺爺殺害了周文王的父親季曆。當時季曆不斷擴張周國勢力,商王受到威脅,於是殺雞儆猴。
2. 紂王有何用?
據西漢《淮南子》記載,子受剛上位時業務能力還是不錯的。當時國家不斷分裂,商代必須走向家天下,才能躲過一劫。要麼外人動手,要麼自己動手。
子受開疆拓土用力過猛,燒錢又耗人。牧野之戰開打時,子受剛好跟東夷打完,沒兵沒糧,只好放出東夷俘虜拚死一搏。最後,他被周武王砍首。
由此看來,雖然子受好色愛喝酒,脾氣暴躁,用酷刑,但還是幹了點帝王該幹的事,並沒有那麼荒淫無道。
從甲骨文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紂王時期的製作、征伐、田獵、祭祀整齊嚴謹,說明紂王治國並不是一攤爛泥。怪不得後來有人為他說話:「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鞏固東夷和中原的統一,在歷史上是有功的。」
3. 為什麼大家印象中的紂王沒幹過什麼好事呢?
紂王暴君的人設是周人給的,讓紂王成為歷代君王的「反面教材」卻是明朝《封神演義》的「功勞」。
顧頡剛先生曾寫過《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他發現商紂王共有70條罪狀,是各朝各代陸續加上去的:戰國增加20項、西漢增加21項、東晉增加13項,而且這些罪狀越寫越誇張。
在歷代史學家和官員眼裡,紂王一直是一個很好用的暴君梗。他們把各種不可饒恕的罪名都扣在紂王頭上,拿來規勸君王以史為鏡。
在作家眼裡,紂王符合「爽文」標準。如果周武王是天下第一仁君,那他打敗的一定是暴君,不然怎麼以天意服人?
所以,作家們發揮想像力,混著野史添油加醋,紂王變得越來越十惡不赦。900多年後,司馬遷在找資料寫《史記》時,商紂王的罪行已是不可勝數。
只有《論語》看破了這一切。紂王沒有傳說的那麼壞,因為君子憎恨處在劣勢的人,所以把天下所有壞名聲都歸到他身上。
我們現在已經很難知道紂王的真面目,剩下的只能交給考古學。唯一確定的是他失敗了,成王敗寇,輸了得認。
咱們能做的就是——
彩蛋!
紂王當時重用平民和奴隸,讓他們免於被屠殺和祭祀,其中有兩父子:飛廉和惡來。兒子惡來在牧野之戰殉國,父親飛廉則隱居奄國,三年後帶領族人參與三監之亂,讓周朝動盪,最後被周公旦滅國。
800多年後,飛廉的子孫裡誕生了一位名叫嬴政的孩子,親手結束了東周,完成了華夏統一大業,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