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圓夢的開始
有天,我送完來訪的媒體記者後,突然閃過一個念頭:「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受訪、談白松露、黑松露、白蘆筍,17年來我談過多少道菜、多少次頂級食材的背景,我怎會沒有把這些東西集結起來,當成自己給自己的一個職場見證?」
於是,開始萌生:「我要動筆開始寫餐飲故事!」的念頭。總覺得,有這些紀錄,才是自己廚師生涯30多年最完整的篇章。
於是,開始在臉書上po文,將自己與世界級米其林星級主廚的合作,把這些頂級食材的作法,一篇篇的在臉書和饕客、好友分享。
或許,老天真的要我把這份工作徹底執行,因緣際會認識了時報出版,彼此相談甚歡後的一拍即合,開始我與書的對話。
做菜做了30多年,沒想到我有這麼一天,會把這些工作的過程、故事集結成書,用文字讓更多人認識Jimmy主廚,瞭解這些頂級食材的一面。
我想,這是一個圓夢的開始。
小時候家境不好,16歲國中畢業後,選擇就業;當時的環境,老人家都說要學一技之長,就一定不會餓死,因為家族淵源,選擇了餐飲業,從我阿公那個年代開始的「辦桌」,一路到我父親、小叔、堂哥,甚至是我親大哥從事的台灣料理這行業,甚至在我國中時代,就曾跟著父親到處辦桌,已練就一身小小的辦桌本事。
出社會選擇就業,為了不想與家族淵源學一樣的菜系,選擇了西式餐飲這個行業,堅持要走自己的路,隻身來到了台北。或許就是一種反骨吧!
80年代的西餐,其實並沒有如今這麼蓬勃發展,大多是現在看到的「鐵板類排餐」,附個麵包、簡單的生菜沙拉、湯,還有簡單的甜點,當時老師傅俗稱「上海式西餐」。當時當學徒的年代並不輕鬆,進廚房要先學「洗碗」,師傅們的休息時間,我則要利用時間刷鐵板,每天12小時以上工作是稀鬆平常,洗了2個月,有新人進來,才能晉升,晉升什麼?答案是:「洗鍋子。」
記得那個年代,師傅們都不願教學,當師傅在教某人的時候,自然我們也會靠過去想學習,就會被支開去做別的事情,當時講求人脈,還有派系,我在什麼背景都沒有的情況之下,想起出門前父親叮嚀的話:「偷學。」
「偷學?」
「當你在做事情的時候,耳朵聽的是師傅間的交談……」
「當你在做事情的時候,眼睛瞄的是師傅在做菜的過程……」
累積了一年多的第一家西餐廳經驗,決定跳槽,其實菜系大同小異,只是能夠真正接觸到料理,就這樣在10年內,台北市的大大小小餐廳跑了快20家,原因無他,就是「扎根」。
當我到了一家餐廳,無論規模大小,只要裡面的料理我都學會了,我就離開,選擇下一家。
只是西餐廳已無法滿足我的需求,於是選擇了當時台灣還很少的五星級酒店,跟著老外廚師學東西,心想著:「總有不一樣吧!」無奈,英文不行,也只能當個小廚助。我國中畢業,英文26個字母寫的出來,拼在一起,完全看不懂,更不要說跟外籍主廚交談,在那個年代,你只要無法跟外籍主廚溝通,永遠只能當廚助,心懷不甘,邊上班邊上美語補習班。
漸漸的,國內的國際連鎖五星級酒店慢慢蓬勃,借這個機會,不斷的往五星級酒店靠攏,也是換了好幾家,好不容易在第二個10年以內,當上了某國際連鎖五星級酒店的一家義大利餐廳的主廚,在當時的所有五星級酒店,最高廚務部門的主管,即所謂「行政總主廚」,都是外籍主廚,台灣人,充其量,也只能當個某部門主廚,這段期間,還是得苦練英文,鍛煉廚藝,才能有一席之地。
最近的這十餘年,都在三二行館,邱創辦人給于我一個創作的舞台、盡情揮灑的舞台,因而接觸了許多少數廚師窮其一生也無法接觸的食材,於是有了這本書的誕生,不僅如此,邱創辦人也給了我,身為廚師很重要的開拓視野的機會,與世界接軌,因而在業界有了那麼一點點的成績。
深深記得一位前輩說過:「廚師如果只關在廚房裡面,永遠只會做那幾道菜。」這說明了放眼國際眼界的重要性,世界潮流在改變,也許我的本職學能在現在或未來,不見得有優勢,但是我仍在我的崗位上努力,學習沒有止境,也樂見我曾經帶出來的後輩,能夠到處遍地開花,也給予現在的莘莘學子兩個字 :「熱忱」,唯有「熱忱」才能支撐你在這個行業的動力。
一個煮菜的人用自己勤學的方式,完成了這本書,促成這本書的人很多,謝謝每一位幫過我、給我臉色看的每個人,你們都是成就我出這本書的貴人;也希望透過這本書,將原本是我的餐飲主客戶,能成為我的讀者,看看不一樣的Jimmy!
僅以這本書,獻給一路挺我的已故三二行館創辦人邱先生,以及視我如親弟弟一般照顧我的邱太太,對所有邱家人的感念長存在心。
我,因你們而成長。
再以這本書,獻給我的新東家「豐麗保投資有限公司」,讓我以行政總主廚之名,在新品牌「君尹」現代歐陸餐廳再進階,成就我的新榮耀。
僅以這本書,獻給一路支持我主廚之路無怨無悔的老婆,妳讓我很安心的衝刺事業。我們的家,因妳而溫暖。
Jimmy
推薦序
For Chef Jimmy
日本金澤米其林2星主廚 Shin Takagi Restaurant Zeniya Japan
Jimmy is a dear friend of mine and without a doubt one of the most talented chefs in Taiwan, but he also has a great personality. His food always excites me. There is no doctor anywhere in the world who can cure my irresistible desire for his food.
推向極致
資深美食家 胡天蘭
冬天的淡水清晨格外寒冷,睡意仍濃的哥哥沒有賴床,離開溫暖的被窩快速漱洗,絲毫不敢怠慢大意,因為當天的婚宴辦桌,他是父親最稱職的下手。
幾年過去,昔日的跟班少年也熬成了總鋪師,他總是和弟弟陳述著工作裡的點點滴滴,就像父親過往帶著他一樣,他必須身體力行,讓幼弟在日積月累薰陶中,及早立定人生志向。
小男孩無從了解到底是什麼因素,不論哥哥調教的有多用心,他就是完全無法對父兄的專業產生興趣,被老師視為很有美術天分的他,甚至對哥哥的栽培不自覺地抗拒。
喜愛繪畫、不想承繼家業的兒郎,似乎博不過宿命,最終還是成為廚師,只不過他走的不是父兄擅長的中廚之路,而是投入西方社會視為藝術家的西廚領域。
早年台灣的西餐環境不佳,想吃正統的西餐只能選擇五星級飯店,離開打下深厚根底的五星級飯店,Jimmy坐鎮北投三二行館,他打破了高檔西餐只有五星級飯店才吃得著的神話。
不少西餐大廚以為,台灣人不習慣義式燉飯米粒的熟度,所以燉飯雖不是票房毒藥,卻是餐牌中可有可無的項目,因此披薩與義大利麵幾乎是台灣所有義大利餐廳的行銷重點。
Jimmy什麼話都沒說,卻把他的義式燉飯做成了三二行館來客必點的招牌強項,有回我在飛碟電台受訪,不經意的以三二行館的某道義大利菜舉證,結果主持人直接接的話竟是「他們的義大利燉飯好好吃喔!」
每年白松露季開始,沒有吃到Jimmy為白松露做的菜,就好像日子裡少了調味,白蘆筍亦然。本以為這純是個人習慣,後來才知道,很多三二行館的主顧也跟我一樣,每年十一月時都會像侯鳥循著固定的路線一般,重溫難以取代之味。
我帶品味班學生十餘年,吃遍全台數不清名店,也遠赴國外專程品嚐米其林餐廳,每年年終歲末,總慣例要她/他們票選出心中最愛,所得的結果,永遠都是Jimmy NO.1!
從紙上塗鴉的孩童,到餐盤上作畫的廚藝家!我總感覺到Jimmy不斷的把自己推向極致,他的巔峰之藝,都融入這本書中,值得你我細細品味。
頂級美食,開動!
資深記者 劉育良
採訪Jimmy,其實不容易。他的話,不多,卻句句到位,他不像其他知名主廚一樣,可以侃侃而談,每次要他多說一點,他總回說:「就這麼多內容了,我還能說什麼?」
我知道這是Jimmy某種程度的謙虛,每次採訪他,他總希望大家聚焦在菜色、在他老東家「三二行館」,個人式的美言、或是都已創下台灣頂級美食消費市場的紀錄,他還是守著他負責的廚房、管理著餐廳的出餐流程、在乎的是每位饕客的用餐心情,專注著自己的本分。
他總覺得好好做好每季菜色,完成白松露、黑松露、白蘆筍「年度三大盛事」料理,就是對得起自己工作良心,對得起老闆的職場委付,對得起消費者,確實,他早已問心無愧的交出漂亮成績單。
只是,他自己在輝煌、出彩的榮耀之餘,Jimmy幾乎沒有為自己留下些什麼紀錄。
「你要把個人知名度打開,你本身就是一張名片,而不是倚靠在某某品牌下的主廚。」我這樣告訴他。
他聽懂意思,卻也天真反問:「要怎麼打開個人品牌?」
「出書!」我斬釘截鐵的告訴他,他頓時間,似乎開竅了。這,也促成了這本書的成型。
多次採訪,發現Jimmy其實是能說的,有觀點的。如同對美食的好,是主觀的,是見仁見智的。
煮了超過30年的菜、在「三二行館」待了17年,數字,說明他的穩定性,而此的穩定,源自他深愛美食、享受與頂級美食共伍的快感。
他以時間煲出了屬於Jimmy特色的餐飲,他以經歷寫下了個人在台北餐飲界名氣,在這之後,他用文字傳續了他的人生故事和與頂級美食的緣起。
翻開這本書,如同用餐前的儀式感。
開動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