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是現象,不是症狀
倦怠就是生活的警鐘
包含職場倦怠、生活倦怠、關係倦怠、過勞、低落、無力感、失權感、厭世感!
當人處於倦怠,也就意味著工作與生活的細節需要重組。
本書有30種「克服倦怠法+困難突破法」
陪伴你走出生活困局,讓人生逆轉勝
倦怠(Burnout)這兩個字的用法,發生於生活、學校以及家庭婚姻、人際關係等,倦怠代表「耗竭的狀態」 ;倦怠並不是只是「職業倦怠」,不屬於醫療症狀(It is not classified as a medical condition.)。
職場倦怠:你是否有感覺倦怠,想要轉型提升,卻無法如願進階?
生活倦怠:你是否有感到侷限,想要逃脫現狀,卻無法超越框架?
關係倦怠:你是否有感覺被控,想要解鎖情緒,卻無法擺脫束縛?
換言之,倦怠是「現象」,不是症狀。
在「倦怠綜合症」當中,會讓人感到命運顛簸的沮喪。而倦怠是有方法克服的。當你看似沒有盼望,仍然有方法可以讓個人產生力量。這本書就是要幫助你在職場中、生活中與關係中突破困難,陪伴你依照「自己的生活步調」,做到逆轉勝的「再造力」、「整合力」以及「塑造力」。書中有三十篇克服倦怠的方法,幫助你在遇到困難時,重新審視困境,創造你想要的人生。
【克服倦怠方程式:保持對的心態+整合對的能力+使用對的方法=解決困難讓生活進階】
● 生活的難處,容易讓人產生人生困惑。但心態是行走的重要指標,前行的過程中,我們無需預測,需要的是過程探索。
● 生活中不要把每一件事情看得過度放大,就容易把人生當中的小事,誤以為是困難。
● 太多人誤把從天而降的好事高估,以至於生活感到失望,倦怠感也就因而加劇。要克服機會抉擇所造成的倦怠,就要謹慎選擇機會。
● 人生最重要的是「超越自己」,不需要在努力的過成中逼自己一定要「贏」,因為與外界比較的輸贏,會讓人落入倦怠。
● 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的 進步都是上坡,其實進步有時候是從下坡開始。
● 任何問題其實都能解決,只是解決的方式與你所想略有不同。要讓疲憊的狀態不要發展至倦怠,最好的克服方法就是「接受不一樣的解決方法」。
● 有關人生我們無須計分,但是如果你真要為自己的生活打分,就只要專注在 自己的部分,不要把眼光定睛在別人的人生進展。
● 人生中的寒冬具有意義,如果生活只有順境,而沒有逆境,那麼人又怎麼能夠知道順境的可貴?
● 目標前進並不需要處於時刻過勞,只要在努力的過程中有堅持,並且在當中 的底層有思維活水,那麼達標只是早晚的事。
● 生活突如其來的失去無所不在,對於這樣的生活脫軌雖然痛楚,但是只要我們找到該事件「痛」的「連結意義」就可以讓我們克服失去所帶來的痛苦 。
● 人的耗竭產生,就是因為忘記自己。你的付出必須是你感覺舒服的範圍,而不是造成你心裡的負擔。
● 生活中的倦怠產生,需要「自我」不斷地修復,因為在關係中只有你自己有「個人修復權」。人是沒有能力來修復對方,除非對方願意徜開心懷。
● 生活出現的「撞牆期」,你仍然能夠翻牆,或者打道回府。並不是所有的超越才是機會再造,回頭走原路也是另一種機會的選擇,在過程仍然可以看到另外的出路。
● 要知道人生的成敗,不需外界的認同,只要你自己在你的人生中能夠把熱愛堅持,就 是屬於你自己想要的人生成功。
● 人生到底是面子重要,還是解決問題的績效重要?絕大多數 人都知道「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高於「顧及面子」。其實,問題解決了,也就沒有面子是否受損的問題。
● 職場與生活的圍城,看似難以突破,但是,不要忘記,你絕對有「突圍」的能力, 訣竅就是:在每一個需要突圍的事件中,只要注意觀察,就可以看到被圍住的困難當中的 「縫隙」。
● 當有機會盡情享受行走在人生中的蜿蜒小徑,其實也是一種幸福。不要管別人的目光,也不要在意別人的道路,更不要在意別人的行進速度,就可以在行走中避免倦怠。
● 生活出現逆境,需要有「低頭」的能力,因為低頭不是失敗,低頭是為了之後的「抬 頭」。
● 面對改變的自我修復,就是以毅力,把一個又一個極小的目標完成,串連起對生活修 復的理想狀態。
● 網絡盛行的世代,很多不認識你的人,對你產生忌妒或敵意,這些其實與你沒有關聯,而是因 為凡事都想贏的人沒有足夠的能力達到他想贏的境界,卻自私地發洩他心中的不平。
● 聰明的人不會只以自己的錯誤來學習,而是能從別人的錯誤學到危機處理。
● 要讓自己達標,需要的不是「找」,而是需要「定」。 當一個人有「定」的精神,就不害怕別人迎頭趕上,就不會在意際遇的波瀾,也不會在乎成就的高低。
● 整合別人的經歷是參考,整合自己的能力才是智慧。
● 在最心煩意亂的當下,無法區分什麼是事實,什麼是過度擔憂。那麼就把內心的「全部」都放空,先藉由「靜心」,把內在雜音全部刪除。
● 當職場或生活中的出現倦怠感,就是因為有一些你「太在乎」或 「太在意」的人事物。要讓倦怠感消失,就把本來過度看重的人事物,重新排列, 不讓外界干擾你的內在感覺。
● 定期清除思維中的垃圾,就可以減少生氣。因為當你能夠在「不在乎」外在的故意干擾,也「不在意」故意要惹你生氣的人做出的言行,就不會讓自己的思維雜亂,就可 以避免因生氣而落入情緒倦怠。
● 對於不公平的人事物,不需要生氣,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固定的時間沈思,把被外界的傷害從心中刪除。避免「外界干擾」與「個人衝 動」,就不會讓你的生活在遇到困難時落入內心倦怠。
● 正能量與負能量都是認識自己內在的機會。 但是過度的正能量也會讓人感到陷入疲憊。因為,沒有休憩的正能量,會吞噬一個人的生活。
● 人需要在還沒有進入倦怠之前,就在心中安置「休息的心」讓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的疲於奔命,能夠得到一些休憩。
● 生活的滿意度,不是做多少事,而是這些事是否能夠讓你的「生活前進」。 生活不需要能呼風喚雨,只要我們內心清淨,就可以在平凡小日子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不平凡。
本書特色
● 深度剖析 「職場倦怠」「生活倦怠」「關係倦怠」,讓你知道如何克服倦怠,突破困難。
● 精準盤點三大能力,「再造力」、「整合力」以及「塑造力」幫助你走出生活困局與人生低谷。
● 本書包含30種從生活體驗與感悟中淬鍊的「克服倦怠法+困難突破法」,幫助你讓人生逆轉勝!
● 用對的心態,面對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與願違與失落,建構屬於自己的生活樣態。
● 用對的步伐,陪伴你依照自己的生活步調,探尋生活新方向,邁向自己想望的人生目標。
強力推薦
張翔一丨天下雜誌《換日線》總監&頻道總編輯
林欣蘋丨天下雜誌 《換日線》副總監&內容主編
常勤芬丨廣播金鐘獎得獎人
張慧心丨《人間福報》資深主編
潘柏翰丨《關鐽評論網》資深編輯
陳冠仁丨明冠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國防部公聘律師
名人推薦
我一名法律實務工作者,面對的大多是客戶負面情緒,承受的是案件勝負,職業倦怠感一定會有。以往,我只會去思考該怎麼避開,頂多就是讓自己休息一下再出發,但自從閱讀這《克服倦怠》後,才真正豁然開朗:「原來這不是停滯,而是一 種轉折」,讓我領悟到許多以前不曾思索過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讓我了解到:原來,無法克服職業倦怠感,不是因為用錯了方法,而是一開始就用錯誤的心態去面對。 ──明冠聯合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國防部公聘律師 陳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