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過,才明白孤獨的意義!
每一位「少年」都希望安身立命,
但無奈生命早期或與重要他人的「關係性」受損,
使得「自我定義」挫敗,或即使擁有社會定義的成就,羨煞旁人,
但內心卻是頹垣敗瓦地飽受孤獨之苦。
那些「童年產生與累積」至「老年面對與僵化」之間,
常常於青少年階段明顯有感但被異化,
誤以為是別的事物、與個體心理無關的,
被繁花似海的人際、工作、情愛遮蓋的,
被換作攻擊、破壞與狂妄的性,
被心理防衛掉而「明明知道卻不知情」的「諸種孤獨」。
--哈理斯Harris(蘇俊濠)
本書的「少年」並非指12-18歲或18-35歲的某特定人群。「少年」(adolescents),是指那些未僵化至失去理想的、有某種執念、為理想走向極端,但仍然渴望改變的、仍然在路途中蹣跚著、過分自信又過度自卑的在修羅場上苦戰著、卻有一絲與自身的「少年孤寂」相遇的男女們──儘管今天已經80歲,只要還保有尋覓與敲門的初心,就是「少年」。
在少年孤寂的純粹孤獨之中,人們被世界遺落而隨時走入致命的深淵,
因為「當只想念一個人,世間一切便都消失」。
然而,精神分析師奎諾多指出,一旦孤獨被馴服,
分離焦慮就成為一股精神活力。
「馴服孤寂」也許是一種對孤獨感的人性回答,
它不志於消除焦慮,卻是學會面對它,並善用它來為生活服務。
專序推薦
劉佳昌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
專業推薦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林家興-台灣師範大學心輔系退休教授
周志建-資深心理師、故事療癒作家
張閔淳-諮商心理師、作家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彭菊仙-親子作家
歐陽立中-暢銷作家/爆文教練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相較於案例描述的有限內容,作者的思辯和推論似乎才是重頭戲。更有甚者,在對孤獨和反抗做了「基礎建設」之後,他又進一步挑戰永恆少年的主題。彷彿作者胸中有太多的熱情和想法,迫不及待地想對讀者做一次和盤托出。--劉佳昌臺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
作者簡介:
哈理斯Harris(蘇俊濠)
「無論人生是一首如何不堪的樂曲,總有值得用心去詮釋的美與意義。」
諮商心理師。居臺澳門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雙主修音樂與心輔,碩士選定諮商心理學深造,享受跟精神分析的理論與治療工作為伴,尤其著力於原生家庭、親密關係、性心理與人格議題。
23歲起在臉書【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推廣所好,後發跡於【女人迷】專欄,常受書商及片商邀約撰寫評論或至學術單位講學。擅長結合臨床實例、音樂、動畫、電影,配以對艱澀理論深入淺出的非雞湯書寫風格,探討人類的潛意識心理。
本書作為首部著作,他期望能以無礙的心、澄明的眼、緘言的口、弦外的耳,書寫出具音樂質地的洞見以及對孤獨的人性撫慰。
目前工作地點:宏濟醫院、伯特利(敦南)身心診所、樂奕診所
E-mail:psy.couch.harris@gmail.com
章節試閱
1-4 「我就爛!」一種真情告白式的防衛性孤獨
「我就爛!」迷因(meme)在2020年間風行,人們突然之間很勇敢地向他人表露自己從「我就爛!」一直到「我更爛!我超爛!我最爛!」的一面,但當中不知道有多少是真是假,或是真亦假時假亦真?這現象多少透露了人們真的覺得自己就爛、沒料、廢物般的自我感受與概念?
在學校上一堂「無能課」
回想小時候,尤其是對那些在家裡過得不開心的孩子,進入學校這個微型社會固然要學習適應新環境,但同時代表新的可能性、機會、影響力,因為那些有新的夥伴、朋友、師長。
小孩需要在父母之外、靠自己的努力去開創成就。如在學校的作業或表現中得到讚賞與肯定、或是能夠享受同儕遊戲與合作、跟他人建立友誼、擁有良好的師生關係⋯⋯他便會得到直接的正向自我評價。換言之,小孩從勤勉與專注投入的活動中,發展出自己的「勝任感」(competence):「努力是有回報的,我能夠應付、奮鬥、把事情辦好!」。
相反,如果在學校的半天裡,無論是在成就表現還是人際關係上,孩子常常被責罵、嘲笑或拒絕,回到家又受到不理解的父母責備:「你怎麼這麼蠢?為什麼不聽老師話?交個朋友也不會?功課這麼爛是想丟我的臉?」那麼,他們很可能發展出深深的自卑與「無能感」(incompetence)──我想,這無疑是迷因「我就爛!」的一大心理根源。
這讓我想到我的一位表妹。雖然我們從小就在不同的地方成長,但由於我家很重視家族關係,所以每逢過節或時令,都會舉家回鄉,廣東。透過一年幾次的相處,表兄弟姐妹間的感情算培養得不錯。一直不太會唸書的她,在中學階段已經追不上課程進度,家族裡的大人指責她太懶惰、不用功、只管玩、交了壞朋友……但他們又不忍心她被退學,便一直幫她原校留學、轉學、花錢轉去更好的學校(大人們說,這樣才能避開壞朋友)。然而,她的學業成績依然沒有起色,我猜是為了應付那群「我為你好!」之名而百忙的大人,她後來才越來越自我封閉,並發展出各種說謊的技巧(一宗偷竊有關的事,這又引發了一波家族風暴)。如此渾渾噩噩、拉拉扯扯,她完成了高中,但考不上任何大學的她又準備被送往香港去唸一些副學士或進修學程。
這幾年來從親戚口中聽到對表妹的評價,總是「沒救了!懶!自己不努力!不讀書有啥用?去端盤子吧!去掃街吧!」。某一年暑假回鄉,依稀記得是在唸研究所、去醫院沒日沒夜的實習之前吧,我跟她和兩個表姐到餐廳吃飯(謝天謝地!終於沒有那些只會責備的長輩在場),由於親戚都希望我能夠跟她聊一聊,「解開她的心結」,我便半推卻也願就地問:「妳希望哥哥說點話嗎?」,她點頭說可以。好!我便緩緩的說:「這幾年哥哥在台灣,越來越少時間回來,但我也知道妳很辛苦。我不管其他大人怎樣看妳,但我感覺妳其實很努力,也希望自己達成他們想要的那個樣子。也許妳努力過後,發現讀書真的不是妳能做好的,所以妳開始不跟大家講話、或者他們說妳欺騙了他們,但還是繼續走在他們安排的路上。我想你曾經自問:『為什麼我做不到?』,在過去痛苦的日子裡,妳開始交了些大人口中的壞朋友、夜唱不回家,但至少那些朋友懂妳,給了妳一點安慰與同理。哥哥從來不覺得只有唸書這條路,如果像妳說的喜歡唱歌跳舞,那我會很鼓勵妳去學,認真學成一種能養活自己、讓大人閉嘴的技能,如果妳還在想自己能做點什麼,那我們可以一起來想想。」
當我還在說的時候,她的眼淚早已滴滴答答的落下,然後她一邊涕泣,一邊告訴我她藏在心中多年的想法。另外兩位表姐在一旁安靜的遞上紙巾,和不讓餐廳的服務生前來打擾。
僅僅一次讓人落淚的「談話」永遠是不夠的,它最多只是微微鬆動了心結,讓她開始去思考一點改變;但一次教人落淚的「對話」,相信也足夠讓她知道自己不是孤單的,因此一些快不能忍受的痛苦,好像又由於被理解而多了一個安放的樹洞。
表妹也許不像今天的人們會公開說著:「我就爛!」來幽默排解,但她卻天天活在這在這種自我批判的無人與無能之境中。
家庭價值的霸凌與被霸凌,你我都是
聽著表妹的哭訴,也讓我認清一種其實普遍存在於華人家庭裡的超我,好比「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不會唸書的孩子就是壞小孩」、「考不到滿級分,前途就爛掉了」等的家規號令──我們,包括我們的父母,就是被這樣的價值觀,霸凌長大的。
由於從出生起就被內化與薰陶,所以每一種、每一次的家庭超我式指責,無論是針對誰人,早變成我們內心的批鬥大會!一如佛洛依德說過(Freud, 1933):
「事實上,孩子的超我不是以父母本身為模型,而是以父母的超我為模型。因此,超我是家庭傳統及所有抵制時間之價值判斷的載體。」
很多時候,那些在學校裡的霸凌者(惡霸型男同學、大姐大女同學),他們在家庭中也可能是一名「被霸凌者」──儘管家裡從來沒有家暴、衣食無憂、中產以上,但不代表「霸凌」不存在──,被家庭超我和繼承此潛意識結構的大人們,以言詞與關係,霸凌得遍體鱗傷,才會把心中隱而不見的傷口與恨意投射、演活、反制到外界去。
因此,理論上這些孩子的父母也是如此長大的,即父母也從他們的父母處,潛意識地繼承了抵制時間之價值判斷。我想起表妹的爸爸(我舅舅),是他的手足裡最不會唸書的一位,在中學時已經抽菸喝酒、跟著小混混逃學,聽說當年外公氣得追著他打了九條街。一想到這樣的父親卻在今天辱罵他的女兒「沒出色!廢物!你就當個壞女孩!」時,我們還能夠說什麼呢?
各種諸如說謊、偷竊、破壞等的行為,其實在小孩的道德良心確立以前,他通通都在家裡早就「做過了」,只是那時候我們不會說他「犯法了」!長輩們要是經得起孩子對家庭所做的各種衝擊,有消化和適當處理,那麼他就會安定下來,最終能思考「改過自身」(repair)而走向成熟(Winnicott, 1964)。然而,如果在會吃人的家庭超我下,人們變得無處可逃又無法反抗,無論是長輩還是小孩,其實沒有人被原諒與被安撫過,沒有人能包容和經得起成長的考驗。
─────
那些嘴巴說著人生大道理的長輩之所以「看似成熟」(背後也可能是一種「我就爛」),只是因為他們的面容長大了,和看著他們的小孩還小而已。
孩子往往在青春期冒現的不良行為,成為所謂的不良少年(delinquent),不過是對早期被家庭超我與其繼承者霸凌下生病了。而早期父母不恰當的照顧及由家庭超我所造的議題,便會蔓延到學校的學業、人際、情緒裡去,這些小孩無法得到老師的讚賞、被忽略、甚至常因為某事而受懲罰。
這些生病的小孩往往不是繼續成為霸凌的對象,就是成為一位霸凌者。同儕間的比較與競爭,會使得心中的風暴以更暴力的方式展現;而颱風過後,這兩端皆無法在求學階段順利與同儕建立良好與親密關係的孩子,長大後也常常缺乏知心好友,總是懷疑自己怎樣的行徑會招來他人側目。我曾有一位慢性憂鬱症的少年個案,作為小時候被霸凌的一方,他很容易討厭起自己來:「我就爛!應該不會有人喜歡跟我交朋友吧?」。事實上,經過長期的諮商,儘管他也有不少不良少年的言行,有時候也會氣得我倒抽一口氣,但我眼中的他仍然是一名很有個人魅力、內心善良的孩子,只是他被內心的自卑與無能感所淹沒掉,多少扭曲了他對世界的觀點,也把自己封存在安全的想像世界之中。
1-4 「我就爛!」一種真情告白式的防衛性孤獨
「我就爛!」迷因(meme)在2020年間風行,人們突然之間很勇敢地向他人表露自己從「我就爛!」一直到「我更爛!我超爛!我最爛!」的一面,但當中不知道有多少是真是假,或是真亦假時假亦真?這現象多少透露了人們真的覺得自己就爛、沒料、廢物般的自我感受與概念?
在學校上一堂「無能課」
回想小時候,尤其是對那些在家裡過得不開心的孩子,進入學校這個微型社會固然要學習適應新環境,但同時代表新的可能性、機會、影響力,因為那些有新的夥伴、朋友、師長。
小孩需要在父母之外、...
目錄
推薦序 大音希聲
劉佳昌(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督導)
作者序
導言
0-1 我被世界所遺落
0-2 孤獨的弦外之音
0-3百年,或少年孤寂
「導言」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孤獨
1-1 你凝視進我靈魂的憂鬱──母親,毋侵!
1-2 賽門沒有玩具,和只有玩具的賽門
1-3 霸凌,與自找霸凌的孤獨
1-4 「我就爛!」一種真情告白式的防衛性孤獨
1-5 自戀地枯竭,人人都在歇斯底里
1-6 相愛很難,自愛更難──下一站,廢墟自我站
1-7世人皆噁心,失效的強迫症魔法
「孤獨」參考文獻
第二部分 反抗
2-1 拿走媽媽的遙控器──我過了多少天?
2-2 那怕是「恨一下」父母,不敢嗎?!但你的夢可敢呢!
2-3 離家不可恥,但不帶父母去旅行就不好說
2-4 心靈房空洞:前任幽靈們與家電故障
2-5 心靈考古學:超渡幽靈的重新安置美學
2-6 風起,哪一天我們會飛?──「追逐」與「實現」夢想的差異
2-7 獨自一個男人──小伊底帕斯的亂想與反抗
「反抗」參考文獻
第三部分 願你,永恆少年
3-1相愛過,才體會到渴望復得的痛苦
3-2孤獨過,才手執起自我領導的反抗
3-3 重新與內心孤獨相遇的《小王子》
3-4永恆少年對孤獨的反抗與馴服
「願你,永恆少年」參考文獻
推薦序 大音希聲
劉佳昌(台灣精神分析學會前理事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思想起心理治療中心督導)
作者序
導言
0-1 我被世界所遺落
0-2 孤獨的弦外之音
0-3百年,或少年孤寂
「導言」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 孤獨
1-1 你凝視進我靈魂的憂鬱──母親,毋侵!
1-2 賽門沒有玩具,和只有玩具的賽門
1-3 霸凌,與自找霸凌的孤獨
1-4 「我就爛!」一種真情告白式的防衛性孤獨
1-5 自戀地枯竭,人人都在歇斯底里
1-6 相愛很難,自愛更難──下一站,廢墟自我站
1-7世人皆噁心,失效的強迫症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