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都渴望尋找靈魂伴侶。
暢銷作家保羅•科爾賀的女巫奇幻之旅,十八年後終於翻譯引進西方世界。
森林裡充滿魔法、知識、詛咒和危險,唯有偉大的女性力量才能轉化成智慧。
「我要怎麼做才能知道自己的靈魂伴侶是誰呢?」
布莉達是一名年輕的愛爾蘭女孩,一心想學習魔法的她,涉獵廣泛,想探索更多。她的追尋引領她遇見身懷更大智慧的人物。包括一名居住在森林裡的巫師,他教她相信世上一切的善;一名女巫師則教她學會如何跟隨世間的音樂起舞。當布莉達努力追尋命運的同時,她也努力嘗試在自己與世界的各種關係和想成為女巫的欲望之間找到平衡。
所有的物質成就若是沒了靈魂伴侶,就什麼也不是。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作者保羅‧科爾賀創造出一位勇敢的女性角色,自信、真誠,渴望愛,也渴望被愛。這不僅是一本以女性為主角,探討天賦與愛的小說,更是一本描繪人類如何自我覺察、自我實踐的靈性之書。
她的靈魂中有個聲音在指引她,告訴她,這是她不能逃避的命運。
巫術不過是接近崇高智慧的一種方式。只要心中有愛,女巫可以與世界的靈魂交談。
神就在言語中。
甘冒風險,帶著堅定信念,縱身躍入黑夜。
「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錯誤的,
就連停下來的時鐘,一天也會遇上兩次正確的時間啊。」
『多數的人既不認識愛,也不認識自己,這正是我們感到孤獨的原因。易言之,我們對內在的世界缺乏瞭解。而魔法正如書中所說,就是這座橋樑。但人若不能臣服於黑暗,就無法知悉魔法的奧秘。但請讀者務必牢記,真正重要的並非魔法本身,而是那個向你展示魔法的人。
所有為愛痛苦的女性,解答就在這裡。』
――愛智者書窩版主.心理學作家鐘穎∣專文推薦,全文收錄書中
「這是我的第三本小說,緊接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之後,描寫一名年輕的女子如何走進魔法世界,並且體驗了不同的傳統。我在書中探索的主題都是自己熟悉的,包括大地之母,異教信仰,以及愛的覺知。」——保羅‧科爾賀
寫出普世語言的小說家。──《紐約時報》
保羅‧科爾賀的真愛是靈性的。──《金融時報》
優美的傑作,鼓舞人心。──《時人雜誌》
一段自我發現的靈魂之旅。──英國Lovereading網站
作者簡介:
保羅‧科爾賀 Paulo Coelho
1947年生於巴西里約熱內盧,他很早就發現寫作的天賦。他被公認為我們這個世代最有影響力並最受讀者歡迎的作家之一。他的書已在全球銷售超過2億3千萬冊,超過170個國家,並譯成88種語言。他是社群媒體上擁有最多粉絲追蹤關注的作家。
他得過很多國際大獎,其中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名列2009年金氏世界紀錄中同一本書被譯成最多國語言的作者。他從2002年起便是巴西文學院的一員,2007年獲選為聯合國和平使者。
著有《外遇的女人》、《朝聖》、《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薇若妮卡想不開》、《魔鬼與普里姆小姐》、《愛的十一分鐘》、《生命戰士的智慧祕笈》、《波特貝羅女巫》、《贏家》、《9288奇幻之旅》、《阿卡拉先師古抄本》、《女間諜的告白》等書。
保羅.科爾賀全球官方網站:paulocoelhoblog.com
Twitter, Facebook, and Instagram:@paulocoelho
譯者簡介:
陳佳琳
臺灣大學外文系畢,美國華盛頓大學國際關係碩士,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曾任電視臺編審,現為專職翻譯。作品包括《邊緣人的合奏曲》、《浮生釣手》、《鷹與心的追尋》、《雙生夢魘》、《騙徒》、《來自無人地帶的明信片》、《大師》、《布魯克林》、《親愛的小小憂愁》、《外遇的女人》、《女間諜的告白》。
章節試閱
序言
我們經常在露德的一家咖啡館聊到深夜。當時我是羅馬神聖大道的朝聖者,為了尋覓我的恩賜,仍然有好多天的旅程要走。她是布莉達.奧芬,負責那條朝聖大道的某一段。
某一晚,我問她是否記得自己曾經在大道上一處特定的修道院時,有過無以倫比的心靈觸動,那間修道院座落在庇里牛斯山區星形小徑附近。
「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她回答。
我很驚訝。畢竟,她是個得到恩賜的人。
「條條大路通羅馬,」布莉達以這句古老諺語讓我知道,恩賜隨處都可被喚醒。「我是在愛爾蘭走我的羅馬大道。」
後來幾次見面,她一一訴說她的尋覓足跡。當她說完後,我問她我能否將它寫下來。
她一開始是同意的,但後來每次我們見面,她便不斷提出質疑。她要我將相關人名改掉;她想知道什麼樣的人會讀這本書,以及這些人會有什麼反應。
「我不知道,」我說,「但我不覺得這是妳真正想瞭解的癥結。」
「你說得對,」她說。「因為我認為這是很私人的經驗,也不太確定其他人能從中得到多少。」
這就是我們要承擔的風險,布莉達。有關傳統的一篇匿名文章提過,每個人在生命中,都可以抱持兩種態度:建造,或種植。建造者可能花了數年時間完成任務,有一天終於完成,卻發現自己困在砌好的磚牆。於是,任務一結束,他們的生命便沒了意義。
再來是種植者。這些人日日承受暴風雨與季節變遷,鮮少休息。但花園與建築物不一樣,它不會停止生長。它需要園丁的不斷關注,卻也讓園丁的生命成了一場了不起的探險之旅。
園丁們能認出彼此,因為他們知道,隨著每一株植物的成長,整個世界也隨之塑形茁壯了。
保羅.科爾賀
愛爾蘭
一九八三年八月――一九八四年三月
夏與秋
「我想學習魔法,」女孩說。巫師看著她。褪色的牛仔褲,T恤,害羞內向者慣有的挑釁眼神,其實此時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這種表情。「我的年齡至少是她的兩倍,」他想。儘管如此,他知道自己遇到了靈魂伴侶。
「我的名字是布莉達,」她接著說。「原諒我沒有自我介紹。我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沒想到自己會這麼緊張。」
「妳為什麼想學魔法?」他問。
「我希望能找到一些關於人生的答案,更瞭解神秘力量,也許能回到過去,走向未來。」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跑到森林問他這個問題。曾有一段時間,他是傳統中大家熟悉、備受尊敬的導師。他收了幾位弟子,深信如果自己能改變周圍的人,世界就能改頭換面。但他犯了錯。而傳統的導師沒有出錯的空間。
「妳不覺得妳太年輕了嗎?」
「我二十一歲了,」布莉達說。「如果我現在想學芭蕾,才會被嫌年紀太大。」
巫師示意她跟著他。他們一起默默走過森林。「她很美,」他心想,太陽在地平線上緩緩下沉,樹影迅速拉長移動。「但我是她年齡的兩倍。」他很清楚這表示最終身心受盡折磨的人會是他。
布莉達有點惱火,因為她身旁這個男人很沉默;甚至沒有考慮要客套,回應她最後一句話。林地潮溼,覆滿落葉;她同時注意到光影的變化與黑夜的迅速降臨。天很快就要暗了,但他們沒有手電筒。
「我必須信任他,」她告訴自己。「如果我相信他可以教我魔法,那麼我也得信任他能指引我順利走過森林。」
他們繼續往前走,感覺他在漫無目的地遊蕩,一下往東,一下朝西,任意改變方向,儘管前方道路不見任何障礙。他們已經不止一次在原地繞圈,經過同一個地點三、四次。
「也許他是在測試我。」她決心繼續跟到底,不斷說服自己這一切――包括原地打轉――都是最稀鬆平常的舉動。
她遠道而來,期待這次的相遇能讓她獲益良多。都柏林離此處約九十多英哩,坐到這裡的公車很不舒服,發車時間很荒謬。她得一大早起床,搭三小時的車,到處找村民問哪裡可以找到他,還得解釋她為何想找到這個奇特的傢伙。終於有人告訴她,白天時他約莫會在森林哪個地方出現,但也事先警告她,這傢伙曾經企圖引誘一名村裡的女孩。
「他很有趣,」她心想。他們現在正在往上爬,她發現自己希望太陽可以待在天上再久一點。她擔心自己會滑倒在潮溼的樹葉堆裡。
「妳到底為什麼想學習魔法?」
布莉達很高興沉默被打破了。她給了他之前相同的答案。
但他並不滿意。
「也許妳想學習魔法,只因為它的神秘,因為它提供了一些人們一輩子都幾乎難以找到的解答,或也有可能因為它喚起了一段浪漫的過去。」
布莉達什麼也沒說。她不知道該說什麼。她怕自己給了巫師他或許不喜歡的答案,現在她寧可他回到剛才無言、沉默的狀態。
他們走過了整座森林,終於到了山頂。這裡的地面都是裸露的岩石,草木不生,至少沒那麼滑了,讓布莉達可以毫不費力跟隨巫師。
他坐在最高點,請布莉達也坐下。
「其他人也來過這裡,」巫師說,「他們也來請我教導他們魔法,我全數傾囊相授,我已經將人類社會給予我的一切還給了他們。如今,我只想獨自一人,爬山,照顧植物,與神交流。」
「這才不是真話,」女孩回答。
「什麼不是真話?」
「你或許想與神溝通,但你根本不愛獨處。」
話一說出口,布莉達就後悔了。她剛才過於衝動,現在糾正錯誤已經太遲了。也許有些人就是想獨處。也許女人需要男人的程度,更甚於男人需要她們。
但巫師再開口時,感覺並沒有被惹怒。
「我要問妳一個問題,」他說,「妳必須絕對誠實。假使妳說真話,我會盡一己之力,有問必答。如果妳撒謊,就再也不能回到森林。」
布莉達鬆了一口氣。他準備問她問題,她只需要說實話就行了。她原本就認為,導師在收弟子之前,會刻意刁難對方。
「假設我開始教妳我的所學,」他說,眼睛盯著她。「假設我開始向妳展示環繞我們的平行宇宙、天使、大自然的智慧、敬拜太陽與月亮的傳統。然後有一天,妳進城買食物,結果,在大街上遇見了妳的畢生至摯愛。」
「我怎麼會知道該怎麼認出他,」她心想,但決定什麼也不說。這個問題比她想像得困難多了。
「他一樣會對妳心動,走到妳面前,兩人墜入愛河。妳繼續跟我學習。白天,我教導妳宇宙的大智慧,夜晚,他教導妳愛的智慧。但是,總會出現兩者無法並存的時刻,到時候,妳必須做出抉擇。」
巫師暫停了幾秒鐘。在他開始問問題之前,就已經害怕聽見女孩的答覆。今晚她來到這裡,正代表他與她兩人生命某個階段的結束。他很清楚,因為他很瞭解導師的傳統與意圖。他需要她,正如她需要他,但她必須先誠實回答他提出的問題:這是唯一的條件。
「請妳誠實回答我的問題,」他終於說,這暴露了他的軟弱。「妳會甘願放棄之前學到的一切――魔法世界提供妳的奧秘與機會――只為了與摯愛相守一輩子嗎?」
布莉達眺望遠方。山巒與密林在她腳下,村莊的燈火才剛亮起;很快地,家家戶戶就要齊聚餐桌,共進晚餐。這是一群認真工作的人們,敬畏天神,盡己之力幫助鄰里親友。因為他們認識愛。他們的人生有其目的,他們深切理解宇宙運作的一切,無須知道什麼「敬拜太陽」或「敬拜月亮」的傳統。
「我認為我個人的歡愉與我的人生追求並不會產生矛盾,」她說。
「回答我的問題。」他的眼睛仍然緊盯著她。「妳會為那個男人放棄一切嗎?」
布莉達有種想大哭的衝動。這與其說是問題,不如說是要她選擇,相信這也是人一生中所要面臨最困難的抉擇。這問題其實她想過很多次。曾經有一段時間,她唯我獨尊,認為自己最重要。她有過幾任男友,也相信自己愛著他們,但愛會消逝。到目前為止,在她經歷的所有事情中,愛是最難的課題。前陣子,她愛上了一個比自己年長的男人;他正在研讀物理,對世界的看法與她截然不同。但又一次,她深信愛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感覺,但由於過去為愛失望了太多次,她如今對自己也沒什麼把握了。這是她生命最大的賭注。
她繼續迴避巫師的目光。雙眼盯著村子及它閃爍的燈光。從遠古開始,人類便設法透過愛理解宇宙。
「我會放棄一切,」她最後說。
她認為她面前的這個男人永遠不會理解人們在想什麼。此人或許深諳魔法的奧秘與力量,但他對人類卻所知不多。他的頭髮灰白,皮膚被太陽灼得發紅,從體型和步伐看起來很習慣在山區行走。他非常吸引人,眼神背後是了然一切的靈魂,他將再次對凡人的七情六慾感到失望。
她也對自己失望,但她不能說謊。
「看著我,」巫師說。
布莉達很慚愧,但還是服從了他。
「妳說了實話。我會當妳的導師。」
黑暗降臨,星星在無月的夜空閃耀。布莉達花了兩小時對這位陌生人敘述她的人生故事。她想用事實證明自己對魔法的興趣――童年幻象、奇異預感、內心的召喚――但老實說,她什麼也沒有。她只是認為自己需要知道魔法,如此而已。也因此,她曾經跑去上占星術、塔羅牌與靈數學。
「那些都不過是語言,」巫師說,「卻不是唯一。魔法能說出人類心靈的所有語言。」
「所以魔法究竟是什麼?」
序言
我們經常在露德的一家咖啡館聊到深夜。當時我是羅馬神聖大道的朝聖者,為了尋覓我的恩賜,仍然有好多天的旅程要走。她是布莉達.奧芬,負責那條朝聖大道的某一段。
某一晚,我問她是否記得自己曾經在大道上一處特定的修道院時,有過無以倫比的心靈觸動,那間修道院座落在庇里牛斯山區星形小徑附近。
「我從來沒有去過那裡,」她回答。
我很驚訝。畢竟,她是個得到恩賜的人。
「條條大路通羅馬,」布莉達以這句古老諺語讓我知道,恩賜隨處都可被喚醒。「我是在愛爾蘭走我的羅馬大道。」
後來幾次見面,她一一訴說她的尋覓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