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台灣如此值得旅遊,如此值得深度旅遊。
清晨,朝陽從太平洋的水平線上升起,金色的陽光開始灑向台灣島。陽光吻上玉山,它是台灣,也是東北亞的最高峰。這座標高3952公尺的山峰,在晨曦裡逐漸展露挺拔的容顏,向西方的峭壁拋出長長的陰影。陽光還沒有照到的山谷中,台灣特產的巒大杉森林頂上,一縷稀薄的白色嵐煙尚未散去。在玉山率領下,四方群山靜伏,萬木肅立,268座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正逐漸迎接陽光的訪問,冰斗、峽谷、火山、丘陵、溪流、湖泊、瀑布、盆地、平原……隨即加入,陽光也由東向西,沿著台灣島上北回歸線一路伸展,這座島嶼醒來,等待新一天開始。
從玉山絕頂向東方看去,僅僅幾十公里之外,亞洲的陸地即告結束,一萬多公里廣漠的太平洋正式開始。台灣東海岸的確曾經是亞洲大陸的最東緣,十多萬年前的冰河時期,海面下降,台灣與大陸以陸橋連接在一起,亞洲大陸的生物也由此來到台灣。台灣島上高度落差極大,各處氣候不同,從熱帶到寒帶區域俱備,各種亞洲大陸上的生物來到台灣後,都不難找到適合生存的地方,安居樂業。造就台灣的生物種類繁多,面貌各異。
可是大約一萬三千年以前,地球變暖,冰河消失,海水上升,台灣再度成為島嶼。從此島上的動物、植物四面被海洋環繞,再也無法回家,更不能移到別的地方去,只得在島上自行發展。
台灣島上的台灣獼猴,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台灣獼猴是個生物學上的「特有種」,意思是說這種猴子全世界只產於台灣,別的地方沒有。更極端的例子是台灣鱒,或稱櫻花鉤吻鮭。這種僅產於台灣第二高峰雪山附近溪流中的寒帶魚,是全世界鮭、鱒類分布最南邊的一群孤兒。牠們的祖先也是在冰河時期移入台灣,誰知後來氣候變暖,台灣河流下游的水溫升高,鱒魚無法通過,就只得認命,自行在台灣的高山溪流中過完一生,代復一代,變成「陸封」型的特有種了。
在人文的領域中,地理位置同樣帶來對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造成台灣在世界地緣關係上的基本格局。台灣的歷史只有四百多年,並不算長,但變化多端,帶來各種各樣的人文景觀,薈萃在這裡。
試想,亞洲大陸上的人群或勢力若向海洋發展,進入太平洋,會先到台灣;同樣的,來自太平洋海上的勢力若向亞洲大陸發展,伸入亞洲大陸,也會先到台灣。由於亞洲大陸是世界最大陸塊,大地產生大國,世界最強大的陸權勢力一向產生於此,世界最強大的陸權一旦向太平洋發展,對台灣的影響與衝擊極大。同樣的,由於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海洋,必然是世界最強大的海洋強權才能稱霸太平洋,世界最強大的海權一旦向亞洲大陸發展,對台灣的影響與衝擊同樣極大。
另一方面,以熱帶亞洲為基地的勢力若向北方發展,希望立足溫帶東亞,會先到台灣;來自溫帶東亞的勢力若要向熱帶發展,將東南亞納入勢力範圍,還是會先到台灣。由於溫帶與熱帶環境不同,資源不同,物產不同,市場也不同,故對溫帶或熱帶強權而言,另一個地區都具有強烈吸引力。台灣既然有北回歸線通過,遂成為東亞溫帶與熱帶的分野與往來的必經之路,勢必也會受到溫帶與熱帶亞洲強權的影響與衝擊。
台灣因此可以稱為東亞的十字路口,有其因地緣而來的歷史命運,這是台灣歷史的基本背景,探索、研究、討論台灣史時永遠不可忘記,從事台灣旅遊,在台灣各地探訪歷史古蹟、人文景點時,也應該先有這種背景認識。當然,就因為如此,現今在台灣能夠探訪到的歷史古蹟與人文景點,雖然存在時間都不能說很久,也是多采多姿,面貌各異。
看來已經很明顯了。台灣面積不算太大,歷史不算太長,卻被自然與人類塞進太多太多的內容。是的,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台灣,「多樣性」當為首選。這樣一個地方,值得我們通過旅遊來認識,通過深度旅遊來瞭解。
帶著對台灣自然環境與人文背景的基本認知,您已經具備在台灣從事深度旅遊活動的素養與條件。面對一個充滿多樣性的島嶼,本書在書末附錄的〈行前須知與準備工作〉,提供在台灣旅遊必要的資訊、應有的準備工作與需要注意的事項,供您在行前預先取得做好。
一趟成功的旅遊應該有深度,也有廣度。深度來自對目的地的深度理解與現場體認,廣度則來自行程中兼具可以欣賞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
基於此項原則,就讓我們在台灣的旅遊從島的北部開始,以這本書介紹一批符合此種標準的台灣北部一日旅遊路線。這些路線是以大都會區為出發點,大部分交通方式為自行駕車、騎機車或包租遊覽車,也列入一些適合採用大眾交通工具的路線,二者合計共20條。以下提供的行程,大致不列入大家耳熟能詳的景點如台北101大樓、陽明山公園、淡水老街、野柳、礁溪溫泉等,如果行程中納入大眾比較熟悉的景點,也會賦予它新的旅遊意義。
我們的行程,即將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