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閱讀《詭祕客》的朋友,你們好!
去年約莫此時,《詭祕客》在創刊後,我的心中便暗自發誓,這絕對不能是一本去年開張大吉、今年就後會有期的「孤島」期刊。為此,編務小組在去年剛完稿時即已兢兢業業,著手規劃次期內容。本期「台灣犯罪文學名場面13作」早在去年七月就著手進行書榜徵選,只希望能有更多時間進行討論。其他單元也都各自隨後開始準備,讓策畫、撰稿工作盡速推展。事實上,關於刊物的內容,創刊以前就曾有過反覆討論,國際交流也好、創作者經驗分享也好、IP改編作品也好,務必以同一個架構來呈現,使集稿作業更有效率,讓各類資訊能涵蓋既有的面向。
不過,這樣的預先規劃,仍然出現了意外的插曲。首先,是申請加入犯聯的新會員,人數出乎預期。記得當時決定要招收新會員時,我們還開玩笑說,這麼累的事情,有三、五個人願意加入就很值得慶賀了,沒想到人數遠遠超過。於是,我們立即在會務分工、企劃內容上進行調整,使《詭祕客》有更豐富的呈現。
在作家葉桑的引薦下,我到台南拜訪了林佛兒先生的遺孀李若鶯教授,席間談到一九八○年代末曾經舉辦過四屆的「林佛兒推理小說獎」,乃是本土短篇創作發展初期的精神指標,當下商議後,李教授同意授權予犯聯接手復辦第五屆,並將獎名改為「林佛兒獎」,以表彰他對台灣犯罪文學的卓越貢獻。
再者,《詭祕客》創刊之初,原先就計畫接著要推出年度出版獎「完美犯罪讀這本!」,經過多次討論後,也決定如期開跑。以往台灣側重於新人獎,以創作新秀的挖掘為主,至今雖有一定的成績,但另一方面,出版獎則著墨甚淺,讀者不易得知當年度優秀作品的出版概況,尤其是本土現役作家的表現,只有宣傳期間的書訊,較缺乏年度性的綜括,這是非常可惜之處。此外,回顧過去數年,新人的出道不再以新人獎為主,存在著「得獎即引退」的現象,反而是直接出書出道的作家具備了更高的續航力。這並不是說新人獎的立意不佳,而是顯示僅以新人獎帶動本土創作發展的策略,目前已經漸生瓶頸,因此,我們希望「完美犯罪讀這本!」的舉辦,能更客觀地反映當年度本土創作的實況。
同時,由台灣推理推廣部所主辦的「台灣推理評論新星獎」,犯聯也擔任協辦的角色,提供作品評審的支援,希望能培育新一代的本土評論家。過去絕大多數的評論家,評論對象都是以海外作品為主,少部分即使談及台灣作品,也缺乏以台灣創作為主體的論述脈絡。很高興台灣推理推廣部願意投入這一塊較少人耕耘的區塊,本期《詭祕客》也很榮幸地刊登了這幾篇優秀的得獎作。
台灣創作的閱讀、賞析推廣方面,目前有線上定期活動「不在場會客室」,以及它的實體據點──花蓮檢察長宿舍的台灣創作常設展。此外,今年的上半年,犯聯也與高雄文學館合作,推出台灣犯罪文學的在地共創型讀書會社群「解謎相談室」。
這一連串的盛事,令人目不暇給,確實增加了不小的工作壓力,然而,我深信這也是基於外界對犯聯所抱持的高度期待。所幸,在犯聯會員們的努力下,都能夠逐一順利執行,我非常感謝,能有機會參與這一連串的盛事,見證這些為台灣犯罪文學發展所累積的,有價值、得以永續傳承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