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徐國能 專文推薦
讀唐詩,李白詩是首選。天才之作,信手拈來皆是詩。
袁行霈:「文學鑑賞和人生實際交融在一起。詩的生活化與生活的詩化,造就了一種境界,這才是鑑賞的即致。」《歷代名篇鑑賞集成‧序》
本書選自《歷代名篇鑑賞集成》的李白經典作品,是結合當代學者名家如朱光潛、袁行霈等先生,深入細緻的與人生世象相映照的賞析,讓讀者重新認識大家風采。
-----------------------------------------------------
李白有一個對生命無寄、人生飄零的大感嘆,短暫的生命如何容納龐大的現實憂患?這是李白始終在叩問的議題。……
李白的詩雖然不如杜甫或李商隱曲折而多典故,但是他的詩卻有難以言喻的情感深度,有時必須透過全面閱讀與對比考察,才能進入李白的心意世界。
──(錄自 / 徐國能〈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與他的詩〉)
作者簡介:
詩人
李白(701年5月19日-762年11月30日),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活躍於中國浪漫主義詩歌巔峰的盛唐。詩作清新俊逸、情感奔放。作品收錄於《全唐詩》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之稱。與杜甫合稱「李杜」[,被賀知章呼為「天上謫仙」、「李謫仙」。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賞析
謝孟、楊明、朱金城、余恕誠、郁賢皓、倪培翔、鍾元凱、謝冕、王運熙、
林東海、喬象鍾、袁行霈、裴 斐、宛敏灝、宛新彬、李如鸞、吳功正、霍松林、何國治、張煉強、商 偉、李伯齊、朱光潛、趙其鈞、王學太、劉開揚
主編簡介
袁行霈(1936年4月-),字春澍,男,原籍江蘇武進,生於山東濟南,中國古代文學學者,北京大學教授。
章節試閱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是李白在天寶十三載八月重遊宣城時作的。宣城在皖南,南齊詩人謝朓在這裡做太守,曾在城南陵陽山上建造一所北樓,後人稱謝朓樓。李白愛這地方風景很美,又因為謝朓是他很佩服的詩人,他每到宣城必到北樓遊覽。集中詠北樓的詩很有幾首,這是其中一篇比較著名的五律。
開頭「江城如畫裏」一句就寫出這次登望的總的印象,全詩就由這句總帽子生發出來。這句和下句在因果關係上是倒裝的。本是「山晚望晴空」,才望出「江城如畫」,而現在把「山晚望晴空」放在次句,「江城如畫裏」突如其來,便顯得突出有力。「山晚望晴空」寥寥五字,寫出登望的地點(山 )、時間(晚 )、望的動作、當時的天氣(晴 )以及所望的對象(晴空 )。古漢語在字句的處理上彈性較大,特別是在詩裡,所以能有這樣簡煉的句子。
接著兩聯四句便就「江城如畫」這個概括的印象作具體的渲染。宣城有宛溪、句溪兩水繞城後合流,其中繞城東的宛溪上下有鳳凰、濟川兩橋。從北樓上望去,這兩條水就像兩個明鏡合在一起,兩座橋就像天上的彩虹落到地面來。這兩句顯得天氣是晴朗的,和前句「晴空」呼應。這兩句還見不出秋意,晴空的色彩是新鮮燦爛的,望者的心情也理應是怡悅的。「人煙」兩句表面上是承上兩句烘托「江城如畫」,而實際上這裡有個大轉折,是由「晴空」轉到「山晚」。這裡寫的不但是晚景,而且是秋山晚景,點出詩題中的「秋」字。「人煙寒橘柚」句乍看很費解。據清康熙間繆日芑校宋本《李太白全集》和王琦註《李太白文集》,「寒」字下都註「一作空」,這大概是後人以為宣城無橘柚而且不了解「寒」字的意義憑臆測妄改的。「人煙空橘柚」拙劣無味。李白〈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詩有「巖種朗公橘」句,還可見當時皖南產橘。李白有時愛用奇字險句,這裡「寒」字便是一例。這句詩本來的意思是說秋天傍晚從山上望起來,人煙和樹木都現出一片冷清(寒 )的意味。詩人彷彿在人煙的寒和橘柚的寒中間見出因果關係,橘柚的寒彷彿是由於人煙的寒。這裡的「寒」字和上兩句的「夾」字「落」字以及下句「老」字都是作動詞用的。這樣用「寒」字,全句詩就寫活了。梧桐是樹木中到秋天最先枯謝的。「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如果
寫散文,我們只須說「梧桐到了秋天便現老象」。李白把「老」字用作動詞,這句詩譯成散文便是「秋色使梧桐變老了」。讀到這兩句,不但要體會詩人用字的凝煉,更要體會詩人灌注生氣於自然景物的那種體物入微的情感及化靜為動的描寫法。
「人煙」兩句不但就客觀景物說是個轉折,就詩人主觀情感說也是這樣。詩人在這兩句裡並沒說出自己的心情,但是「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那種淒清遲垂的感覺恰足傳出他當時的心情,這正是所謂不言情而情自見。有這兩句,結尾「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兩句便有伏脈。李白對前代詩人,特別推尊謝朓,集中提到懷念謝朓的詩不少,最著名的是「解道澄江淨如練,令人常憶謝玄暉」。李白的所以景仰謝朓,不但是由於謝朓的詩才,也由於遭遇略有類似。謝朓自宣城太守去職後不久,被姦人陷害身死。李白自天寶三載遭楊妃和高力士的忌去官,落魄江湖已十年之久。「誰念」二句一方面寫出舉世無與語的寂寞之感,一方面也寫出在古人中有同調的
安慰。
(朱光潛 )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江城如畫裏,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是李白在天寶十三載八月重遊宣城時作的。宣城在皖南,南齊詩人謝朓在這裡做太守,曾在城南陵陽山上建造一所北樓,後人稱謝朓樓。李白愛這地方風景很美,又因為謝朓是他很佩服的詩人,他每到宣城必到北樓遊覽。集中詠北樓的詩很有幾首,這是其中一篇比較著名的五律。
開頭「江城如畫裏」一句就寫出這次登望的總的印象,全詩就由這句總帽子生發出來。這句和下句在因果關係上是倒裝的。本是「山...
推薦序
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與他的詩
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教授 徐國能
歷史學家認為唐朝雄偉、博大而富於魅力,在軍事、宗教與文化各方面都有驚人的成就,推敲原因,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它的開放與融合、包容與創新。如果說文學是一面反映時代的鏡子,那麼李白的詩,就是大唐盛世的寫照。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太白,活躍於唐玄宗時代,有關他的祖籍與出生地,至今仍有一些爭論,據說他的祖上與漢代將軍李廣有關,這已難以考據。我們現在認為他很可能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哈薩克斯坦托克瑪克),或許有一些胡人的血統;《新唐書》記載了李白的出身不凡:「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長庚星就是「太白金星」,又稱「啟明星」,在傳統文化中地位不凡,李白的誕生充滿了神話意味,他的一生神祕而充滿浪漫的色彩。
李白在四五歲時隨父親李客渡過大漠,從塞外遷居四川江油,讀書習劍,二十五歲離開四川,幾十年間遨遊四方,任俠求仙,結交天下名士,以天才縱逸的詩篇與豪邁灑脫的人格特質成為當代風流名士,破格進入朝廷受玄宗皇帝款待。他不甘以文學成為娛樂貴族的弄臣,但也因並無政治才能而離開宮廷。安史之亂中,一度跟隨江南王子舉兵叛亂,亂平後盛世已衰,老邁的詩人依附晚輩貧病而終,留下醉眠撈月的離奇故事。李白這些不凡的際遇,就其個人而言或是生命悲劇,但就文學來說,已足夠成為後世小說家的故事題材,流傳在每一首精彩絕艷的詩歌背後。
一直到今天,李白仍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過去我們在學術上,比較依賴周勳初、李長之、安旗等學者的著作,在二○一三年,臺灣小說家張大春出版了《大唐李白》,其後中國作家哈金則在美國出版了以英文撰寫的《通天之路》,二○二○年由湯秋妍中譯在臺出版。這些作品都將李白浪漫的一生寫得非常生動,值得細細品味。而李白也是國際知名的詩人,他是較早為西方所注意的中國詩人,美國意象派大師龐德(Ezra Pound,一八八五—一九七二)著名的作品《契丹集》(CATHAY),其中便翻譯了一些李白的詩篇;而英國學者亞瑟‧偉利(Arthur Waley,一八八九—一九六六)也有《李白的詩歌與事業》(The Poetry and Career of Li Po)一書,向西方世界介紹這位中國的詩仙。
李白淹通儒家典籍,懷抱政治理想,也有道家求仙長生之想,生命中有一段時間也與佛教結下因緣(其號為青蓮居士),其為詩人、為酒徒、為俠客、為翰林、為黃冠、為居士、為叛亂者,一生複雜而多彩多姿,他的生命史體現了盛唐多元文化和他個人無盡的追求,也正是因為這些豐富的人生經歷,讓李白的詩篇有了不同於他人的色彩,擁有後人無法模仿的創造力。
李白的古體詩成就最高,其中又以樂府風味的作品最具特色。樂府詩來自於民間,以敘事性、口語化、諷喻感及社會寫實、男女愛情為明顯的特徵。而李白深切地把握了這種詩體的傳統特色,加上了個人天才的發揮,創造了空前的成就。以〈長干行〉一篇為例,他以整齊的五言體,透過一女性口吻自述愛情的歷程,除了「青梅竹馬」的動人意象傳誦千古,一片纏綿相思之意躍然紙上,豪邁如劍客,竟也能如此刻畫小兒女痴心情態,將純潔真摯的感情化為詩篇,打動所有讀者,這是李白天才橫溢的證明。
他更是善於驅動語言的藝術大師,最為膾炙人口的〈將進酒〉一篇,「人生得意須盡歡」、「天生我材必有用」、「古來聖賢皆寂寞」,句句寫到人心,這些詩句幾乎已經成為漢語中的金句格言;然而細心的讀者,或也可在他的詩句裡發現,李白喜歡使用數字,千金、三百杯、一曲、斗酒十千、五花馬、千金裘、萬古愁,絡繹不絕的數字在其他詩人的作品中是看不到的(另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絕句〈早發白帝城〉,一樣有:千里、一日、兩岸、萬重這些數字),李白將最難入詩的數字琢練為詩句中的珠玉,加強了我們對這些名詞的量體想像,似乎感覺到超乎尋常的龐大誇張、急切與奔湧之感,呼應了他在詩中點出的「盡」、「空」、「必」、「不足」、「不願」、「皆」、「惟」這些非常強烈飽滿的字眼。這些藝術的功夫,很可能是我們認為他的詩作「豪放」、「迅快」的原因。然而我們也必須體認,在這些藝術營造的背後,李白有一個對生命無寄、人生飄零的大感嘆,短暫的生命如何容納龐大的現實憂患?這是李白始終在叩問的議題。
李白在絕句上也有很特殊的風味,絕句以短巧見長,帶有很強的即興感,要在平白如話中昭彰人生的洞見或強烈的諷刺,留下綿綿不絕的韻味。我們今日讀李白〈靜夜思〉或〈獨坐敬亭山〉,皆能在相當口語化的二十字中,感受綿邈的憂愁。事實上,李白朋友與崇拜者很多,但他卻是將孤獨寫得最好的詩人,這兩篇五言絕句,只見月色山色,不見人煙,也許在縱酒狂歡之外,李白內心有十分悠長的寂寞。一般人只見其豪邁恢弘,甚或是虛榮浮誇,似乎只有杜甫真正意識到他「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的身影如何淒涼。
有些偏見,認為李白詩非常好懂易讀,無須註釋,也不必分析,一目了然。但這只是表面之象,李白的詩雖然不如杜甫或李商隱曲折而多典故,但是他的詩卻有難以言喻的情感深度,有時必須透過全面閱讀與對比考察,才能進入李白的心意世界。我們都喜歡他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的灑脫: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但是這樣一位看透古今、嚮往逍遙的名士,似乎與人間有一定的隔閡,但他竟然也有「摧眉折腰」的時刻: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李白不是自我中心主義者,他看到了人間的苦與寒,也看到了人情的明亮皎潔,他的「慚」是甚麼呢?為何平常「烹羊宰牛且為樂」的詩人,此時竟然「不能餐」了呢?這些情義內涵和思想肌理,或都需要我們來進一步理解。因此本書透過幾位名家,對其名篇做出簡潔扼要的賞析,是認識李白、理解古典詩歌藝術最好的讀本。
現今的世界非常快速匆忙,多數人每天在網路訊息及各種影劇聲光中渡過縫隙時光,我們似乎慢慢失去品味能力,在資訊流量中慢慢無法感受與審美。我覺得能在這樣的時空下,讀一點詩是非常好的。我們或許能在李白的詩句裡重新體驗月光的明暗,在天山、故鄉與江南的一條小河上,有什麼差別;也許可以在酌飲時想起李白如此清醒,卻又總是想要一醉的千古心事。當然我們還可以因為那些愛情,等待與辜負、懷念或遺忘,想起我們生命裡遇過的人行過的路;或者在寂寞時讀一讀李白,發現寂寞中其實飽含清高的情愫,能將我們的心帶到那麼遙遠的境界之上。
都說李白是天才的詩人,也許所謂的天才,就是即使時空遙隔,依然能讓你我那麼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美麗與哀愁吧!
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與他的詩
國立臺灣師大國文系教授 徐國能
歷史學家認為唐朝雄偉、博大而富於魅力,在軍事、宗教與文化各方面都有驚人的成就,推敲原因,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它的開放與融合、包容與創新。如果說文學是一面反映時代的鏡子,那麼李白的詩,就是大唐盛世的寫照。
李白(七○一—七六二),字太白,活躍於唐玄宗時代,有關他的祖籍與出生地,至今仍有一些爭論,據說他的祖上與漢代將軍李廣有關,這已難以考據。我們現在認為他很可能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哈薩克斯坦托克瑪克),或許有一些胡人的血統;《新唐書...
目錄
推薦序 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與他的詩/徐國能
古風 (其十九)西上蓮花山/謝孟
古風 (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楊明
蜀道難/朱金城
將進酒/余恕誠
行路難 (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郁賢皓 倪培翔
日出入行/鍾元凱
長干行 (其一)妾髮初覆額/謝冕
靜夜思/ 王運熙
子夜吳歌 (其三)長安一片月/林東海
秋浦歌 (其十五)白髮三千丈/喬象鍾
峨嵋山月歌/袁行霈
懷仙歌/裴斐
贈汪倫/宛敏灝 宛新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如鸞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喬象鍾
夢遊天姥吟留別/吳功正
金陵酒肆留別/霍松林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何國治
渡荊門送別/張煉強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商偉
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郁賢皓 倪培翔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
(其二)南湖秋水夜無煙/何國治
望廬山瀑布 (其二)日照香爐生紫煙/李伯齊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朱光潛
望天門山/趙其鈞
早發白帝城/袁行霈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袁行霈
月下獨酌 (其一)花間一壺酒/袁行霈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郁賢皓 倪培翔
獨坐敬亭山/王學太
春夜陪從弟宴桃李園序/劉開揚
.
推薦序 欲上青天攬明月—李白與他的詩/徐國能
古風 (其十九)西上蓮花山/謝孟
古風 (其三十四)羽檄如流星/楊明
蜀道難/朱金城
將進酒/余恕誠
行路難 (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郁賢皓 倪培翔
日出入行/鍾元凱
長干行 (其一)妾髮初覆額/謝冕
靜夜思/ 王運熙
子夜吳歌 (其三)長安一片月/林東海
秋浦歌 (其十五)白髮三千丈/喬象鍾
峨嵋山月歌/袁行霈
懷仙歌/裴斐
贈汪倫/宛敏灝 宛新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如鸞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喬象鍾
夢遊天姥吟留別/吳功正
金陵酒肆留別/霍松林
黃鶴樓送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