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 徐國能 專文推荐
讀唐詩,必讀杜甫詩。看他如何把生活淬鍊成詩。
袁行霈:「文學鑑賞和人生實際交融在一起。詩的生活化與生活的詩化,造就了一種境界,這才是鑑賞的即致。」《歷代名篇鑑賞集成‧序》
本書選自《歷代名篇鑑賞集成》的杜甫經典作品,結合當代學者名家如俞平伯、蕭滌非等先生,深入細緻的與人生世象相映照的賞析,讓讀者重新認識大家風采。
------------------------------------------------------------
他的詩中流露出滄桑之感,那是一種必須經驗過淬鍊才能領略的況味,他的詩初讀也許並不討喜,但在人生裡某些時刻忽然想起,卻覺得有千古知音之感。……
詩是生命的美酒,珍藏了夏日的艷陽和秋天的風霜,杜甫的詩特別醇厚,值得深深品嘗。 ------( 錄自/ / 徐國能〈 故國平居有所思──杜甫的詩歌世界〉)
作者簡介:
詩人
杜甫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號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現實主義詩人,濕作以社會寫實著稱。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後曾隱居成都草堂,世稱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明清以後常被尊稱為「老杜」。。約1500首詩歌集為《杜工部集》。風格以渾樸沉鬱著稱,也因其具社會時代意義被譽為「詩史」。
杜甫與李白並稱「李杜」,又稱作「大李杜」,與晚唐的李商隱及杜牧即「小李杜」區別,相對李白疏朗灑脫的「詩仙」,杜甫被後人奉為「詩聖」。
賞析
蕭滌非、李如鸞、陳貽焮、 董扶其、朱明倫 、 俞平伯 、 金性堯、黃建宏、金輝、王季思、金啟華、 余恕誠、謝孟、何其芳、 霍松林、廖仲安、何國治、王向峰 、 張秀芝、馮鍾芸、杜維沫、何滿子、林從龍、李國瑜
主編簡介
袁行霈(1936年4月-),字春澍,男,原籍江蘇武進,生於山東濟南,中國古代文學學者,北京大學教授。著有《中國文學史》(主編)、《歷代名篇鑑賞集成》(主編)、《中國文學概論》等書。
章節試閱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作詩起筆要超脫。何謂超脫?如題曰〈月夜〉,老杜時在長安,應說「今夜長安月」才是。不說長安月,卻說他太太所在地鄜州的月,便化實為虛,即所謂超脫。
那夜,月光當然好極了,卻起句已在想像中,表面看似乎跑野馬,骨子裡偏是正文。何則?雖以「月夜」為題,但所以要作這首詩的緣故卻不在這月上,懷人才是真正的題目呢。第一句把題目擒住,以後便有破竹之勢。
三四流水句法,首至四清空一氣,卻自然分出層次來。猶如作畫,一筆而濃淡俱到。說到小兒女不懂得想他爸爸的可憐,那麼懂得憶長安的又是誰呢?君憶我,惟我知君之憶我,用筆直透紙背,乾淨利落,不待言矣。
以下直接結尾。看月、懷人、墮淚,既兩地之所同,然而你不見我,我亦不見你,雖不相見兩相知,雖相知而終於暫不相見,逼出「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來,這兩句在這詩裡似乎不見得怎樣出色討俏,而其實最難寫的便是它。所謂大匠苦心,一篇之警策、沉鬱處正在此。
不由得想到「牛渚西江夜」這首時來:三四五六句全不對,在律詩為變格。純粹的清空,此所以為李太白;清空而更沉鬱,此所以為杜少陵歟?
說了半天,拉下五六兩句沒講。這兩句問題很多,我常對學生說。雖然風華旖旎,在文理章法上看只算插筆。從前人以為杜太太這麼漂亮,怕未必然;杜先生這麼讚美她,恐更未必然。這似乎又不大得體。我說「似乎」,因為沒有什麼證據,只是個人的看法,善讀詩者或能意會乎?
這兩句為什麼要如此寫?不要忘記那晚的月色一定真好。這和古詩「明月何皎皎」情形差不多,憂愁雖為主,但無皎皎之明月則無引起之緣也。月光正好到極點,但因作者伉儷情重,所以開首便由景跳到情上去。惟景既是實,總不可以不寫的。—卻有一層,在這詩五六句的位置上,寫景之句已無法安插,插下去必致橫斷,故變為明月美人雙管齊下的寫法。《琵琶記‧賞秋》折有這麼一句,正用此詩:
香霧雲鬟,清輝玉臂,廣寒仙子也堪併。後例雖不足以明前,但我想,高則誠的看法是對的。他說廣寒仙子堪併,要比指杜夫人說高明得多。
霧有香嗎?我在另文中談過這點。古人把「香」字用得極廣泛,極無理而有情。如仇兆鰲註曰:「霧本無香,香從鬟中膏沐生耳。」似勉強作唯理的說法,而實更纏夾。生髮水、生髮油的香,熏霧使亦香,這種說法的不合理實較於不香的霧上硬安上「香」字為尤甚。仇氏雖引證廣博,而見識每低,在讀者之善自抉擇耳。
依我看,非有香靄迷離幻覺的意味,不能充分地表現出在那晚的月光究竟好到什麼程度。宋周邦彥有〈解語花〉詞詠元宵的月:
桂華流瓦,纖雲散,耿耿素娥欲下。
正是同一的寫法。但「桂華」以典故作代語,王靜安先生即不以為然。王說雖亦未諦,但周之「桂華」未免纖巧,總不如老杜耳。
臨了只剩得一點。這首詩固然神妙,實在從《文選》一句老話脫化,即「隔千里兮共明月」是也。所以他教他兒子道:「精熟《文選》理。」
(俞平伯)
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
作詩起筆要超脫。何謂超脫?如題曰〈月夜〉,老杜時在長安,應說「今夜長安月」才是。不說長安月,卻說他太太所在地鄜州的月,便化實為虛,即所謂超脫。
那夜,月光當然好極了,卻起句已在想像中,表面看似乎跑野馬,骨子裡偏是正文。何則?雖以「月夜」為題,但所以要作這首詩的緣故卻不在這月上,懷人才是真正的題目呢。第一句把題目擒住,以後便有破竹之勢。
三四流水句法,首至四清空一氣,卻自然分出層次來。猶如作畫...
推薦序
故國平居有所思——杜甫的詩歌世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徐國能
詩聖杜甫,寥落於唐代卻名顯於後世,他的作品除了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往上推進了一個層次,同時也彰顯了深厚的人性關懷,實踐了儒家以仁為本的忠恕思想。
杜甫的詩歌純粹體現了一位偉大詩人所應具備的所有特質:敏銳、深邃、自省、幽默與關懷世界,同時不斷叩問詩歌藝術的本質和創作方法,努力嘗試銜接歷史、活化傳統,並且希望能透過不斷實驗,創造出新的可能。從各方面來說,杜甫的詩歌始終站在文學的高峰,漢學家洪業(一八九三—一九八○)在上個世紀中葉,於哈佛大學出版:《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T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西方學界才對杜甫有所理解;二○一八年唐獎得主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一九四六──)認為杜甫在中國的地位堪比英語文學中的莎士比亞,他在二○一五年將杜甫全部作品譯為英文,杜甫從古典中國的詩人成為世界性的詩人,影響無遠弗屆。
杜甫詩歌難以翻譯,他的詩句是語言的寶庫,一經翻譯便失去了漢語詩性的特質,他應該是創造最多名句的詩人,大家所熟悉的詩句如: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從這些名句看來,杜甫是一位語言的藝術家,能將深入人心的感受,用精巧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一語多面,富於暗示,一句簡單的話往往引人深思,聯想翩翩。然而我年輕時,並不是那麼喜歡杜甫,相對於王維的清幽、李白的飄逸、李商隱的華麗,杜甫詩似乎太過拙重,表達的內涵也很苦悶,似乎經常處於煩惱或沉思。但隨著年歲,我慢慢發現杜甫詩乃是經歷了重重憂患後的智慧結晶,對於人情之炎涼、世態之甘苦以及境遇之浮沉,都有不凡的體會。古人稱他為「老杜」,不僅因為他說過「毫髮無遺恨,波瀾獨老成」、「庾信文章老更成」這類以「老」為美的獨特觀點,更是因為他的詩中流露出滄桑之感,那是一種必須經驗過淬鍊才能領略的況味,他的詩初讀也許並不討喜,但在人生裡某些時刻忽然想起,卻覺得有千古知音之感。
杜甫的詩當然有其輕鬆自在的一面,但杜甫詩也有相當艱難晦澀的部分,宇文所安曾經提到杜甫寫了一個從來沒有詩人觸碰的主題:「烏雞」,但看似在談如何養雞的詩篇中,所談的是對國家政治的批評和諷喻。也就是說,杜甫的作品裡,在閱讀上至少有三個層面需要讀者來思考:第一是他的字詞典故,有時並不是那麼常見,其背後有何暗示?需要一些釐清。第二是他透過這些字詞所形成的感懷與意境有時比較曲折幽深,同時他喜歡將詩意保留在一些較為朦朧的剎那,因此也需要放慢閱讀速度來感受他創作當下的心境。第三個部分則是和唐代現實政治的關係,杜甫亦稱「詩史」,所謂的詩史,一方面可以想像為他的詩像日記一般,記錄了很多國家社會的大事,乃至於他個人的生活,這即古人所稱:「杜逢祿山之難,流離隴蜀,畢陳於詩,推見至隱,殆無遺事,故當時號為詩史。」(唐・孟棨《本事詩》);但另一方面,所謂「詩史」,是帶有批判色彩的,也就是透過文字,對當前時局有所褒貶。因此如何理解杜甫詩與時代的關係,也是一門學問。
在過去的歷史上,為了理解杜甫作品,古人花了很大的功夫,從宋朝開始,從作品之蒐集、整理、編年,至於其個人傳記年表的譜寫、修訂,就耗去了許多學者畢生精力。爾後出現了大量註解、評點,試圖幫助讀者進入杜甫的意境當中。明清時代,大量講說、分析、考證杜甫詩歌的作品湧現,清初大學問家錢謙益精熟唐史,以「詩史互證」的方式闡發杜詩隱奧;另一學問家仇兆鰲廣博淹通,則以註解出杜甫每一字句的典故來歷為一生事業,他們的努力都對今日學者理解杜甫詩歌,有了相當大的幫助。
杜甫有一千四百多篇詩作,傳統編寫杜甫詩,大約有三種基本的方式:編年、分體與分類。「編年」即是以其生涯為軸線,陳列詩歌於各個年歲,可明顯對應詩人的生命史與藝術史,缺點則是有些詩作不易確認年代,滋生爭議。「分體」則是依古體、律體這些形式來分章別卷;「分類」則是依照詩歌主題,將同一種主題的作品集中於一處,這兩種方式都是方便想要學習作詩的讀者,讓學詩的人可以揣摩這位「眾體兼備」的文學大師,在各種形式、主題中的藝術構成。
但是由於杜甫詩歌卷帙繁浩,一般人無法盡讀,因此本書以「編年體」的方式提供了讀者非常良好的閱讀體驗,透過諸多名家深入淺出的解讀,我們可以領略這些優美深閎的詩篇,以及杜甫所遇的歡喜與憂患,理解輝煌時代,是如何興衰;漂浮的小我,在大我從太平極盛到離亂末世所興發的感慨;我們從中或能以另一種詩意的方式來面對人生的諸多無常。
杜甫的故鄉在河南鞏縣,靠近洛陽一帶,他生於玄宗即位之初,是家中長子,自幼失去母親,由姑母撫養成長。青年時漫遊吳越齊趙,認識天下風土,結交李白、高適等著名詩人,兩次考試落第,寄居長安,多次獻賦朝廷,千辛萬苦獲一小官,尚未上任安史之亂即爆發,苦難中幼子病餓而卒,流離至西北,又遷居四川,在浣花溪畔築一草堂,「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這是他一生中唯一靜好的歲月。不久四川也捲入戰亂,杜甫攜家至三峽暫居,又至武漢,至於他為何沒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回到故鄉,至今仍是一個謎。杜甫一路南行,最後到了湖南長沙、衡陽之間,病卒於一條小舟之上。日本學者稱他是「漂泊的詩人」,可能就是著眼於他長期遠離故鄉,居無定所。直到他去世大約五十年後,他的孫子杜嗣業才將靈柩送返洛陽安葬,當時已是中唐,大詩人元稹為他寫下墓誌銘,推崇他:「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人之體勢,而兼今人之所獨專矣。……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元明之際,有人自稱從杜甫後裔處得到一部「詩法」方面的作品;在明朝著名傳奇《牡丹亭》中,杜麗娘的父親也自稱是杜甫之後。當然,這些都不可信,但可見杜甫的影響非常廣大。民國初年的政治人物汪精衛作了一部詩集,名為《雙照樓詩詞藁》,「雙照」取自杜甫詩:「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有期待國家太平之意。杜甫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士人的心靈。
我寂寥時經常翻翻手邊的杜甫詩,那些遙遠的詩句總是使我覺察世界的真相與平凡生活中詩意之所在。本集所選錄的詩篇,雖然不多,但也囊括了杜甫的精華之作,寫作賞析文字的蕭滌非、陳貽焮、俞平伯、金性堯、霍松林等諸位國學大師,都是影響我很多的詩學專家。重讀這些文字,忽然感覺人生的韶光是多麼短暫,而詩,卻使平淡時刻有了另一種生命的滋味,在歡欣滿溢時珍惜當下,在悲哀來襲時看淡自身。詩是生命的美酒,珍藏了夏日的艷陽和秋天的風霜,杜甫的詩特別醇厚,值得深深品嘗。
故國平居有所思——杜甫的詩歌世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徐國能
詩聖杜甫,寥落於唐代卻名顯於後世,他的作品除了將中國古典詩歌藝術往上推進了一個層次,同時也彰顯了深厚的人性關懷,實踐了儒家以仁為本的忠恕思想。
杜甫的詩歌純粹體現了一位偉大詩人所應具備的所有特質:敏銳、深邃、自省、幽默與關懷世界,同時不斷叩問詩歌藝術的本質和創作方法,努力嘗試銜接歷史、活化傳統,並且希望能透過不斷實驗,創造出新的可能。從各方面來說,杜甫的詩歌始終站在文學的高峰,漢學家洪業(一八九三—一九八○)在上...
目錄
目 次
推荐序 故國平居有所思——杜甫的詩歌世界/徐國能
望嶽/蕭滌非
房兵曹胡馬/李如鸞
兵車行/陳貽焮
麗人行/董扶其
後出塞 其二:朝進東門營/朱明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俞平伯
月夜/俞平伯
悲陳陶/金性堯
春望/黃建宏 金輝
羌村三首/王季思
北征/金啟華
贈衛八處士/余恕誠
石壕吏/蕭滌非
垂老別/蕭滌非
佳人/謝孟
夢李白二首/何其芳
蜀相/蕭滌非
春夜喜雨/霍松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陳貽焮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廖仲安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何國治
旅夜書懷/王向峰
白帝/張秀芝
秋興八首──
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馮鍾芸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馮鍾芸
詠懷古跡 其三:群山萬壑赴荊門/杜維沫
又呈吳郎/蕭滌非
登 高/何滿子
登岳陽樓/林從龍
江南逢李龜年/李國瑜
目 次
推荐序 故國平居有所思——杜甫的詩歌世界/徐國能
望嶽/蕭滌非
房兵曹胡馬/李如鸞
兵車行/陳貽焮
麗人行/董扶其
後出塞 其二:朝進東門營/朱明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俞平伯
月夜/俞平伯
悲陳陶/金性堯
春望/黃建宏 金輝
羌村三首/王季思
北征/金啟華
贈衛八處士/余恕誠
石壕吏/蕭滌非
垂老別/蕭滌非
佳人/謝孟
夢李白二首/何其芳
蜀相/蕭滌非
春夜喜雨/霍松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陳貽焮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廖仲安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何國治
旅夜書懷/王向峰
白帝/張秀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