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華語教學自二十世紀中期開始展開。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於1950年代逐漸有更多外國傳教士、外交人員、商人及大批美軍駐防臺灣,這些外籍人士及其眷屬產生了學習華語的需求,也因此促使許多華語教學中心開始建立。
當年的華語教學現象及特色是從專門華語開始,主要針對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人士為對象,並且引進二語教學,採用美國耶魯大學教材教法,重視口語教學,教師泰半來自中國大陸北平或北方各省,口音標準,並且延續1949年前的教學傳承。當年許多做法都影響了臺灣後續華語教學發展。
本書共收錄涵蓋臺灣、中國大陸、日本、越南、美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各地區在1990年代以前的華語教學相關史料,並分成四個面向:
1.華語教學發展過程之區域研究。
2.華語教學相關機構設置之經過與發展狀況。
3.早期華語文教材之研究。
4.華語教學之史料文獻之發現及探索。
由每一塊碎片拼湊出上個世紀華語教育發展史的豐富樣貌,期能展現出上個世紀之前的華語教育發展歷史之豐富樣貌。
作者簡介:
主編
信世昌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跨院國際博碩士學位學程教授、華文文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學科技研究所博士
編輯委員
李振清教授 (世新大學/臺灣)
現任:世新大學英語暨傳播應用學系退休終身榮譽教授
學歷: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
陳雅芬教授
現任: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教授
學歷:美國印第安那大學語文教育博士
陳雅湞教授
現任: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客座副教授
學歷:美國普渡大學比較文學(主修)、性別研究(副修) 博士
曾金金教授
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系暨研究所教授
學歷:美國夏威夷大學語言學博士
Prof. Cornelius C. Kubler(顧百里)
現任:美國 Williams College 亞洲研究系教授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語言學博士
Prof. Curtis Dean Smith(史國興)
現任:美國 Sacramento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世界語言與文學系教授
學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博士
章節試閱
臺灣華語教學的發軔期—1950
年代的狀態與發展面貌
信世昌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
摘要
臺灣的華語教學自20世紀中期起開始展開。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於1950年代逐漸有更多外國的傳教士、外交人員、商人及大批美軍駐防臺灣,這些外籍人士及其眷屬產生了學習華語的需求,也因此促使多個華語教學中心開始建立。
在1950年代共有七個華語教學機構成立,分別為天主教瑪利諾會(Maryknoll)於1952年在臺中設立的語言中心、由天主教耶穌會於1955年在新竹市設立的華語學院(Chabanel Language Institute)、由美國政府於1955年在臺中設立的外交學院華語學校(FSI,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Chinese field school)、在1956年由美國康乃爾大學主導的中文實地培訓校際獎學金計畫(Cornell Program)、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於1956年設立的國語教學中心,以及臺北美國學校(Taipei American School)的華語課程。
當年的華語教學現象及特色是從專門華語起步,主要是針對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人士為對象,並且引進二語教學的專業,採用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材教法,重視口語教學,教師泰半來自北平或北方各省,故口音標準,並且許多機構隱約延續了1949年以前曾在中國大陸的教學傳承。當年許多做法都影響了臺灣後續的華語教學發展。
關鍵字:華語教學、華語中心、臺灣、1950年代
The Beginning Period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wan - The Stat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1950s
Shih-Chang HSIN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 Taiwan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wan began in the mid-20th century. After the partition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strait in 1949, more foreign missionaries, diplomats, businessmen and a large number of American troops were stationed
in Taiwan in the 1950s. These foreigners and their dependents created a demand for learning Mandarin which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sever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enters.
In the 1950s, seve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stitutions were established, namely, the Maryknoll Language Center in Taichung in 1952; the Chinese Language Institute established by the Catholic Society of Jesus in Hsinchu City in 1955; The Diplomatic Institute’s Chinese Language School (FSI,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Chinese field school) was established by the U.S. government in Taichung in 1955; the Cornell Program, a Chinese field training fellowship program led by America’s Cornell University in 1956. The Chinese Teaching Center by the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 1956, as well as the Chinese language program at the Taipei American School, were also established.
At that time, the 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represented the start to professionalize the teaching of Mandarin Chinese to second language speakers. Its main aim was mainly Westerner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profession of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was introduced and Yale University’s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ethod were applied thus more emphasis was placed on spoken Chinese. Most of the teachers were from Beijing or northern provinces, so the accent is standard, and many institutions vaguely continue the teaching inheritance in mainland China before 1949. Many measures have affected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Keywords: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center, Taiwan, the 1950s
一、前言
針對外國人士以中文做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在臺灣通稱為「華語教學」或「華語文教學」,在中國大陸則被稱為漢語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在日本和韓國則稱為中國語教育,本文則以華語教學一詞作為上述的通稱。另外對於海外華裔學生的中文教育則稱為「華文教育」,以示區別。
臺灣的華語教學自20世紀中期起開始展開,在1949年國民政府遷到臺灣之初,當時仍是戰爭的年代,局勢非常不穩定,在臺的外國人士極少,僅有少數的傳教士來臺,因此開始產生零星的家教式華語教學,例如新竹市的眷村就有教授外國傳教士的華語家教(劉美君,2020),而在1950年代逐漸有更多的外國傳教士、商人、外國駐臺外交人員和眷屬前來臺灣,又隨著韓戰爆發,西方國家加強了和臺灣的軍事與外交的連繫,例如於1951年開始設立的美軍顧問團(正式名稱為「美國軍事援助技術團」Military Assistance Advisory Group,略稱MAAG),至1955年軍士官達2347人1。
到了1955年,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在臺北成立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2,
此時在臺美軍五千餘人,隨行眷屬即約有四千人3。此外許多國家開始在臺灣設立大使館,有外交人員及眷屬居臺,同時許多天主教的修會和基督教的教派也紛紛派遣更多神職人員來臺傳教,這些愈來愈多的外國人士造就了更多的華語教學需求,幾個最早期的華語中心即在這個大環境下應運而生,紛紛設立。首先在1952年來自美國的天主教「瑪利諾外方傳教會」(Maryknoll Fathers)即在臺中設立了語言學校(信世昌,2020)。在1955年又有兩個中心成立,分別是天主教耶穌會於新竹市所設立的華語學院(英文名為Chabanel Language Institute),以及位於臺中市的美國國務院外交部的外交學院華語學校(FSI, 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 Chinese field school)
(Kubler, 2018)。到了次年1956年又有三個華語教學單位成立,分別是俗稱的Cornell Program,於暑期開始在臺中市的東海大學展開實地語言班(Ling, 2018);在秋季由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後改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成立的國語教學中心開始與Cornell Program合作兼營華語教學工作;還有於年底成立的「基督教華語學院」〔後改名為中華語文研習所(TLI, Taipei Language Institute)〕(何景賢,2015)。此外,於1949年即成立的「臺北美國學校」(中小學)也在1950年代中期設置了華語課程。
上述的七個單位可分為三個類型:一是由教會所創立的華語中心,二是由美國所設立的單位,三是臺灣本地大學所設的單位,各有不同的目的及緣由,以下茲分述之。
臺灣華語教學的發軔期—1950
年代的狀態與發展面貌
信世昌
國立清華大學/臺灣
摘要
臺灣的華語教學自20世紀中期起開始展開。在1949年兩岸分治後,於1950年代逐漸有更多外國的傳教士、外交人員、商人及大批美軍駐防臺灣,這些外籍人士及其眷屬產生了學習華語的需求,也因此促使多個華語教學中心開始建立。
在1950年代共有七個華語教學機構成立,分別為天主教瑪利諾會(Maryknoll)於1952年在臺中設立的語言中心、由天主教耶穌會於1955年在新竹市設立的華語學院(Chabanel Language Institute)、由美國政府於1955年在臺中設立的外交...
作者序
編者序
本書緣起於國立清華大學華語中心於2020年承辦的「第一屆華語教學發展史國際研討會」,此研討會是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所支助的一項華語教學研究計畫之團隊成員所發起,該團隊的學者群亦是本書的編輯委員。編委會從五六十篇會議論文中選出一部分具有獨特性及史料性的稿件,再採嚴謹的學術審查流程,所有稿件均經由兩位專家學者匿名審查,給予作者回饋,請作者修改增補,復通過再審,才得收入此書。本書共收錄19篇文章,涵蓋臺灣、中國大陸、日本、越南、美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各地區在1990年代以前的華語教學相關史料。研究主題分成四類:其一,華語教學發展過程之區域研究,如:臺灣、日本、越南與俄羅斯遠東地區;其二,華語教學相關機構設置之經過與發展狀況,如:美國明德中文暑校、西班牙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越南大學中文系、臺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其三,早期華語文教材之研究,如:甲柏連孜《漢語語法初階》、老舍《言語聲片》、越南中文系《漢語教程》以及《NHKラジオ中国語講座》;其四、華語教學之史料文獻之發現及探索,如:漢俄辭典中漢字筆劃系統、《中國叢報》漢語學習書目、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漢語學習收藏、越南大學師資培訓與漢語教學方法、近代日本之華語教材研究中「華語」的意象、在電腦時代來臨之前華語教學中的科技運用史,以及西方傳教士來華的語言學習。收錄文章範圍橫跨多國,討論議題多元,由每一塊碎片拼湊出上個世紀華語教育發展史的豐富樣貌。最後,此書能編纂而成,要感謝文稿的所有審查委員,並感謝執行編輯陳芷安與陳旻祺的辛勞,亦感謝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在出版過程中的專業協助。
編輯委員會 謹識
2023年3月24日
編者序
本書緣起於國立清華大學華語中心於2020年承辦的「第一屆華語教學發展史國際研討會」,此研討會是由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所支助的一項華語教學研究計畫之團隊成員所發起,該團隊的學者群亦是本書的編輯委員。編委會從五六十篇會議論文中選出一部分具有獨特性及史料性的稿件,再採嚴謹的學術審查流程,所有稿件均經由兩位專家學者匿名審查,給予作者回饋,請作者修改增補,復通過再審,才得收入此書。本書共收錄19篇文章,涵蓋臺灣、中國大陸、日本、越南、美國、法國、西班牙、俄羅斯各地區在1990年代以前的華語教學相關史料。...
目錄
編者序
一、華語教學區域發展研究
臺灣華語教學的發軔期—1950年代的狀態與發展面貌/信世昌(國立清華大學/臺灣)
近代以來日本「中國語」教學的歷程/古川裕(大阪大學/日本)
1955∼1990年越南最早的中文系師資隊伍培訓研究/陳氏金鸞(河內水利大學/越南)
1955∼1990年越南北方最早的中文系漢語教學方法初探/丁氏紅秋(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越南)
淺談1899年後俄羅斯遠東地區漢語教學發展實況/思博耶夫‧亞歷山大(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
二、華語教學機構發展研究
師大國語中心的發展歷程與國際教育啟示:1956∼1990年代/李振清(世新大學/臺灣)
西班牙國立大學華語教學史話—以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為例/周敏康(巴塞隆納自治大學/西班牙)
明德中文暑校的歷史意義與未來展望/張曼蓀(威廉學院/美國)
三、早期華語文教材之研究
越南早期中文系編寫的《漢語教程》分析/阮黃英(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越南)
二十世紀前期華語文教材編寫研究/蔡蓉芝(杉達學院基礎教育部/中國大陸)、蔡菁芝(南寧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中國大陸)
早期對外漢語教材《言語聲片》的現代審視/史潔(山東師範大學國際教育學院/中國大陸)
甲柏連孜《漢語語法初階》述評/陳若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中國大陸)
日本放送協會中文教學教材內容初探—以1979年度《NHKラジオ中国語講座》為例/張瑜庭(大阪大學/日本)
四、華語教學之史料文獻之發現及探索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漢籍收藏及西人漢語學習文獻舉隅/謝輝、李真(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所/中國大陸)
近代日本之華語教材研究:解讀「華語」一詞所含的意象/林初梅(大阪大學/日本)
試論近代來華傳教士來會理對西洋人漢語學習之貢獻—以英文期刊《教務雜誌》為中心/鄒王番(關西大學中亞學術研究所、關西大學文學部/日本)、施正宇(北京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學院/中國大陸)
《漢字筆劃系統—首部漢俄辭典試編》分析/李劍影(吉林大學/中國大陸)
1970年電腦時代前之科技運用於漢語教學的歷史回顧/劉士娟(賓汐法尼亞印第安那大學/美國)
早期西方傳教士的華語學習對中國近代語言與文化發展的影響/李黛顰(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系博士班/臺灣)
Foreword
Ⅰ、 Developmental Research within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reas
The Beginning Period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aiwan - TheStat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1950s / Shih-Chang Hsin (Taiwa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apan in the Modern Era /Furukawa Yutaka (Japan)
Research on the earliest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 in Vietnam from1955~1990 / Tran Thi Kim Loan (Vietnam)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arliest Chinese Teaching Methods in Northern Vietnam from 1955~1990 / Dinh Thi Hong Thu (Vietnam)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Russian Far East / Aleksandr Sboev (Russia)
Ⅱ、 Developmental Research of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stitution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Training Center And Its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56~1990s / Chen-Ching Li (Taiwa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in Spanish National Universities: The Autonomous University of Barcelona as an Example / Min-Kang Zhou (Spain)
The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Future Prospect of Middlebury Chinese Language Summer School / Cecilia Chang (USA)
Ⅲ、 Research on Early Mandarin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
An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Curriculum Written by theearliest Chinese Department in Vietnam / Nguyen Hoang Anh
(Vietnam)
Research on Chinese Language Textbook Writing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 Jung-Chin Tsai, Ching-Chin Tsai (Mainland China)
A Modern Re-Examination of Early Texts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Linguaphone Oriental Language Courses: Chinese” / Jie Shi (Mainland China)
A Review of Georg von der Gabelentz’s Anfangsgründe der chinesischen Grammatik / Ruo-Yu Chen (Mainland China)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hinese Education material by the Jap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A case study of NHK Radio Chinese
Course affiliated textbooks《NHKラジオ中国語講座》in 1979 / Yu-Ting Zhang (Japan)
Ⅳ、 Discovery and Exploration through Historical
Literature Reviews in Mandar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e Collection of Chinese Books in the Bibliotheque Nationale De France and the Literature on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for Westerners as an example / Hui Xie, Zhen Li (Mailand China)
A Study of Hua2yu3 (Mandarin) Learning Textbooks in Modern Japan: Interpreting the Imagery of the Word “Hua2yu3” / Chu-Mei Lin (Japan)
On the Contribution of Modern Missionaries to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by David Willard Lyon: Centering on The Chinese Recorder / Wang-Fan Zou, Zheng-Yu Shi (Japan, Mainland
China)
The Chinese Character Stroke System: An Analysis of the Trial Version of the First Chinese-Russian Dictionary / Jian-Ying Li
(Mainland China)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with Technologies Prior to the Computer Era: A Review of the History Before 1970s
/ Shi-Juan Liu (USA)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Early Missionaries’ Influence and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 Tai-Ping Lee
(Taiwan)
編者序
一、華語教學區域發展研究
臺灣華語教學的發軔期—1950年代的狀態與發展面貌/信世昌(國立清華大學/臺灣)
近代以來日本「中國語」教學的歷程/古川裕(大阪大學/日本)
1955∼1990年越南最早的中文系師資隊伍培訓研究/陳氏金鸞(河內水利大學/越南)
1955∼1990年越南北方最早的中文系漢語教學方法初探/丁氏紅秋(河內國家大學下屬外國語大學/越南)
淺談1899年後俄羅斯遠東地區漢語教學發展實況/思博耶夫‧亞歷山大(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
二、華語教學機構發展研究
師大國語中心的發展歷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