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覺得自己過得不順遂,
有問題困擾著你,
那麼,歡迎到書店走走,
或許能遇見拯救你的一本書!日本蔦屋書店元老級員工、「閱讀室」網站主理人
三砂慶明的人生與工作結晶
獻給「愛書人」的一冊情書
懂閱讀,讓書本成為翻轉人生的貴人!
📚「有閱讀」和「沒閱讀」,人生有什麼差別?
隨著科技發展,現在已經來到AI時代,
很多人會覺得,不需要閱讀也能獲得許多知識和資訊,
然而,從古至今,書本一直是啟發多數成功人士的媒介,
日本文學家村上春樹曾回答讀者的提問:
「哪怕得不到幸福或被討厭,閱讀的人生還是好過不閱讀的人生。」
📚日本蔦屋書店元老級員工,因閱讀而獲得拯救
蔦屋書店資深店員三砂慶明,
每天幫書籍上架,看著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的書櫃,
讓他不禁思考,為什麼人生需要書籍?
我們恰巧走進某家書店時,邂逅某本書真的是偶然嗎?
他表示,當人生過得很順遂時,書本很少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
反而過得不順遂、遇到失敗時,才會與書本邂逅。
他回想自己的人生,多次因為閱讀而獲得拯救,包括:
人際關係、求職就業、遇到各種挫敗……
📚七層書櫃╳七大人生主題╳250本書,邂逅改變人生的一本書
三砂慶明提到,書店的書櫃分成七層,每層大約可排滿三十幾本書,
他說:「在書店裡,人們挑中一本書並非偶然,而是一種奇蹟。」
書本擁有撼動人生和改變世界的力量,
是幸褔之人的「避難所」,更為面臨困難的人打開新的門。
他以七層書櫃為概念,將本書分為七大人生主題──
.邂逅改變人生的一本書:雖然書本不會讓我們變聰明,但可以改變我們的人生觀
.生活不易的處方箋:陪伴你失眠、療癒心病
.找到工作的新方式:掌握潮流趨勢,與時俱進學習生存之道
.從「金錢」的角度看世界:許多人因為《富爸爸,窮爸爸》找到致富法則
.享受「好吃」的樂趣:書不只能閱讀,還能從品嚐料理開始,提升味蕾
.發現幸福的青鳥:學會正念,紓解壓力,跟著Google一起正念革命
.從閱讀中思考死亡:既然逃不掉死亡,正視死亡的課題
本書所做的不只是推薦書單,
更是從250本書籍中提煉出現代人所需的生活智慧。
作者也誠摯邀請大家一起感受書中世界的美好,
願你我在今天也能夠與書籍有一段新的邂逅。
作者簡介:
三砂慶明
1982年生於日本兵庫縣。
大學畢業後,歷經株式會社工作社等工作後,任職於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株式會社。梅田 蔦屋書店的元老員工。
為《WEB版我愛書》等刊物撰寫連載讀書散文。
人與書之間的橋梁「讀書室」主辦人。
譯者簡介:
林冠汾
台中人。日本駒澤大學經營學科畢業,曾任日商祕書、專業文件翻譯、補習班講師。目前為自由譯者,專事筆譯及口譯工作。譯作有《野蠻王子》、《回憶當鋪》、《狼與辛香料》、《白馬山莊殺人事件》、《打扮的基礎》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愛書推薦】
劉奕酉|企業商務顧問、熱愛閱讀與分享的讀者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與一本書的邂逅,是偶然,還是必然?我想答案,只有在踏出閱讀的那一步之後才會知道吧。你也想找到改變人生的那本書嗎?也許就是這一本。」──劉奕酉,企業商務顧問、熱愛閱讀與分享的讀者
「每本書都是生命一頁紀錄,閱讀累積成功經驗,也遠離失敗的風險。讀書不一定能幫助你考取高分,但一定能引領你走向智慧道路。透過邂逅一本本好書,如同與多位大師對話請益,書中真有黃金屋!」──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名人推薦:【愛書推薦】
劉奕酉|企業商務顧問、熱愛閱讀與分享的讀者
鄭俊德|閱讀人社群主編
謝哲青|作家、旅行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與一本書的邂逅,是偶然,還是必然?我想答案,只有在踏出閱讀的那一步之後才會知道吧。你也想找到改變人生的那本書嗎?也許就是這一本。」──劉奕酉,企業商務顧問、熱愛閱讀與分享的讀者
「每本書都是生命一頁紀錄,閱讀累積成功經驗,也遠離失敗的風險。讀書不一定能幫助你考取高分,但一定能引領你走向智慧道路。透過邂逅一本本好書,如同與多位大師對話請益,書中真有黃金屋!」──鄭...
章節試閱
為什麼人生需要閱讀?
因為閱讀,我的人生多次獲得拯救。
有一次,我跟好友不知道為了什麼芝麻小事,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鬧到絕交。回家路上,我在月台上等電車,閱讀日本作家色川武大的散文集《裡外人生錄》(うらおもて人生録)。因為這本書實在太有趣了,我一時興起,便打電話給剛剛絕交的好友,他聽到我講述這本書的故事後,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們的關係因此得以和解。
我喜歡打電話,卻不擅長接聽電話,就連打工時的電話也應對不好。就在我為自己的沒出息唉聲嘆氣時,熟識的二手書店主動提議說:「你只要坐著,如果發現有趣的書,再告訴我就好。」就這樣,我幸運得到了一份工作,簡直就像日本小說家筒井康隆的作品《書迷的家》(耽読者の家)中描述的工讀生。
一切如預料之中,畢業後我沒有立刻找到工作。幸運的是,有一家公司願意錄用我,然而,僅僅工作了一年,這家公司就宣告破產了。接下來,我該怎麼辦?我要依靠什麼來繼續生活?我一直在努力思考這些問題,然而時間卻無情地流逝,讓我感到孤單和無助。我的積蓄所剩無幾,為了應付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做的工作也令我疲憊不堪,只能勉強應對眼前的工作量。我不禁思考,這難道就是我一生的寫照嗎?未來的日子裡,我將永遠無法與那些一路支持我的書籍有所交集。迷茫不知所措之際,某天翻開報紙,我看到了一則徵才廣告,一家剛開業的書店願意聘用沒有經驗的員工。於是,我開始振作,投了履歷,順利通過面試,一路走到了現在。
回顧我的人生,我發現自己經常感到挫敗。然而,深思熟慮後,我明白每個人只有活這麼一次。在這個獨一無二的人生中,我們都會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第一次的經驗,我們無法有所準備,只能勇敢踏出步伐。有些人無所畏懼,但我面臨挑戰卻總是緊張,頭腦一片空白,全身顫抖。在這樣的困境中,只要我走進書店,總會有一本書溫柔地向我伸出援手,為我指引前方的道路。翻開書本,我能跟隨著作者共同閱讀,見證他們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和災難,一步一步地踏上前人未曾探索的道路。
閱讀讓我領悟到,即使無力改變世界,只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過好自己的人生,也能發現不同的世界。
有趣的是,當生活順遂時,書籍往往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相反地,在面臨挫折、失敗和黑暗時,我們才會與書本邂逅。
羅馬帝國時代作家第歐根尼.拉爾修(Diogenes Laertius)在他的著作《名哲言行錄》(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中,提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的一句名言:「教育在順境中是裝飾品,在逆境中是避難所。」
古文字研究的第一把交椅弗羅德里克.G.肯永(Frederic G. Kenyon),在他的著作《古代書物》(Books and readers in ancient Greece and Rome)中,也提到亞里斯多德正是建立書籍體系,並加以活用的藏書家始祖,他寫道:「隨著亞里斯多德,古希臘從口述的教導,轉變為閱讀的習慣。」總之,多虧了亞里斯多德,我們才有幸擁有閱讀的習慣。亞里斯多德透過閱讀並收藏書籍,建立了智慧的體系,為我們的世界帶來了啟迪。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的名言之所以至今仍然歷久不衰,我相信是因為這些名言是人類文化歷史的寶藏,一直流傳至今。
書籍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當我站在空蕩蕩的書架前,將一本本書籍排列整齊,還有跟書店客人進行交談時,我意識到了兩件重要的事:
1. 就算過著幸福生活的人,也需要「避難所」。
2. 書能夠為面臨困難的人打開新的一扇門。
英國女性主義先鋒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在《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一書中提到:
所有的傑作,都不是孤立地橫空出世的,而是經年累月共同思考的結果,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單一的作品發聲,但響徹其後的是眾人經驗的共鳴。
這段文字提醒我們,我們在書店不經意拿起的一本書,其實就像地下水脈般與人類的歷史密切相連。就像維吉尼亞.吳爾芙所說:「莎士比亞不能沒有馬婁;馬婁不能沒有喬叟,而喬叟也不能沒有那些已被遺忘了的詩人,是他們雅馴了自然語言中的粗鄙之處,為後人鋪平了道路。」
千年前的作品《源氏物語》,至今還可以在書店的架上,發現到這本書重新出版。菅原孝標女一直渴望閱讀這本書,並在《更級日記》中,描述了當她收到阿姨送給她《源氏物語》時的感動與興奮之情:
拿著禮物回家時,讓我興奮不已,簡直欣喜若狂。過去,我只知道《源氏物語》的片斷內容,也未能理解故事的來龍去脈,因此總是感到困擾。然而,現在我可以在不受到任何干擾之下,獨自坐在布簾後,從第一集開始,從書櫃裡一本接著一本拿出來閱讀。擁有眼前這份幸福,身後發生的事也變得微不足道。
——《新編 日本古典文學全集26》
即使在千年前,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總能帶來喜悅。細細品味著菅原孝標女的文字,我們一次又一次回到讀書的初衷。閱讀的目的不只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是因為內容引人入勝,讓我們無法自拔、一頁又一頁地翻閱。最棒的是,那些使菅原孝標女欲罷不能的書籍,至今仍然可以在世界各地的書店和圖書館中輕鬆取得,而不只局限在日本。
我們「偶然」邂逅一本書,但這真的只是「偶然」嗎?
德國青少年文學作家麥克.安迪(Michael Ende)在《我讀過的書》(Mein Lesebuch)一書中,向讀者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當你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陷入苦惱時,如果在恰巧的時刻,拿起一本恰巧合適的書,恰巧翻到了合適的頁面,也恰巧找到了合適的答案,你還會認為那是偶然嗎?
為什麼人生需要閱讀?我決定寫下這本書,無非就是想要探索這個問題。
我們恰巧走進某家書店時,邂逅某一本書真的是偶然嗎?
每天都有新書上架,也不斷有人拿走,從時時刻刻都在變動的書櫃上,這本書以人生不可或缺的七個主題為架構,搭配主題挑選出如星辰般熠熠生輝的書籍。在介紹書籍內容時,有些部分無法直接引用,我會以自己的方式描述。如果本書所介紹的書籍中,有一本書能夠引起你的興趣,那我將感到無比欣慰。
這本書是我的小小心意,誠摯邀請大家一起感受書中世界的美好。願你我在今天也能夠與書籍有一段新的邂逅。
「有閱讀」和「沒閱讀」,人生有什麼差別?
「有些人經常閱讀,有些人幾乎不閱讀,請問哪種人的人生比較幸福呢?整體看起來,不閱書的人似乎比較能夠樂觀享受人生,村上先生您覺得呢?(貓星、四十多歲無業女性)」村上春樹在《以村上先生的例子來說呢?》一書中,針對這位讀者的提問給了這樣的答案:
「這還用說嗎?哪怕得不到幸福或被人討厭,閱讀的人生還是遠遠好過不閱讀的人生。」
好一個簡單明瞭又美麗的回答。
「閱讀的人生,還是遠遠好過不閱讀的人生。」
為什麼呢?我也試著思考了這個問題。簡單來說,我認為原因就在於書籍可以帶領讀者前往未知的世界。透過閱讀,我們有可能認識在這世上不可能實際見到面的人物、得知不曾見聞過的事物,或純粹覺得內容有趣。就在一頁接著一頁讀得津津有味之間,眼前的景色也會逐漸改變。讀著讀著,讀者會找到只屬於自己的新發現,慢慢拓寬只屬於自己的地圖。
我們總是想要知道很多事。明天的天氣好不好?熱水瓶的水溫現在幾度?包裹什麼時候送達?鄰居家的狗是什麼品種的狗?從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過去的紀錄到還沒有發生的未來,我們都想知道。知道了又怎樣呢?對於這種小小疑問,我們毫不在意,就是想知道而已。我們想知道的事物永無止境。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以探究何謂知識為主題的著作《泰阿泰德》(Theaetetus)中,提到蘇格拉底曾說:「驚奇(thaumazein)正是智慧的熱烈追求者應有的情感,追求智慧(哲學)始於驚奇。」另外,萬學之祖亞里斯多德的代表作、探討哲學第一原理何謂存在的《形而上學》(Metaphysics),在第一行即提到「人人天生有求知欲」。十八世紀中期,瑞典博物學家林奈(Carl Linnaeus)將人類歸類為靈長類,並以拉丁語命名為「Homo Sapiens」。屬名Homo代表「人」、Sapiens代表「智慧」之意。也就是說,林奈以「智慧之人」來稱呼人類。
那麼,這個可以讓人類表現得像人類的智慧究竟是什麼?智慧的存在,是因為每個人都無法忍受人生只是每天不斷反覆做相同的事,而想要有新的發現嗎?
捷克籍德國小說家卡夫卡(Franz Kafka)在寫給他的朋友奧斯卡.波拉克(Oskar Pollak)的信中,將對於「驚奇」的嚮往比喻為「斧頭」。
如果我們正在閱讀的書,沒有像一拳揮向頭骨般喚醒我們,又為何要閱讀?是因為像你寫的一樣,閱讀可以使我們幸福嗎?天哪,應該說如果沒有書,我們反而才會得到幸福吧?緊要關頭時,我們也可以自己寫出一本能夠讓我們幸福的書,不是嗎?然而,我們需要的是那種能夠讓我們覺得彷彿陷入最痛苦的不幸、彷彿某個你愛對方勝過自己的人死去、彷彿被迫遠離所有人而流放到森林裡、彷彿自殺身亡般的書。所謂書,必須是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斧頭。這就是我所相信的。
——《決定版卡夫卡全集9》
五千年來,人類持續紀錄「砍向我們內心冰封大海」的驚奇和發現。不論好壞,我們所得知的事物,都會以某種形式留下紀錄。如同浮在漆黑宇宙的星辰,名為「書」的紀錄就像星座般串連在一起,照亮人類一路走來的路。
最初,在美索不達米亞,人們利用黏土留下紀錄。在古埃及,則是利用「具芒碎米莎草」(Cyperus microiria)的莎草莖。帕加馬王國(Pergamum,現為土耳其)是利用獸皮。印度、斯里蘭卡和泰國是利用樹葉。在中國,最初是紀錄在骨頭和龜甲上,後來轉為紀錄在木片、竹片和絹帛上。
後來,中國發明了「紙」、谷騰堡發明了印刷機。拜這兩項技術所賜,我們得以當一個讀者。到了二十一世紀,隨著平板電腦的誕生,我們得以活在可以把無限書籍收在口袋裡的世界。
只要開啟書本,就能開啟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閱讀前不曾見聞過的存在,在閱讀後就會化為已知的存在,每次感受到這般驚奇時,都會讓人覺得是一種奇蹟。
為什麼人生需要閱讀?
因為閱讀,我的人生多次獲得拯救。
有一次,我跟好友不知道為了什麼芝麻小事,吵得不可開交,甚至鬧到絕交。回家路上,我在月台上等電車,閱讀日本作家色川武大的散文集《裡外人生錄》(うらおもて人生録)。因為這本書實在太有趣了,我一時興起,便打電話給剛剛絕交的好友,他聽到我講述這本書的故事後,忍不住哈哈大笑,我們的關係因此得以和解。
我喜歡打電話,卻不擅長接聽電話,就連打工時的電話也應對不好。就在我為自己的沒出息唉聲嘆氣時,熟識的二手書店主動提議說:「你只要坐著,如果發現有趣的書,再告...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 為什麼人生需要書籍?
第1章 通往書籍世界的大門
讀書的人生與不讀書的人生
讀書也不會變聰明
人讀書?書讀人?
一億四千萬分之一本
書可以讓心靈獲得自由
把感謝獻給可以使人類達成不可能任務的某種力量
二十萬次的眨眼
從絕望出發
書可以改變人生觀
閱讀樂園
第2章 生活不易的處方箋
生活不易加上不自在感的重重難題
頂尖大學的學生們如何看時代的「臉色」
「心病」與社會的變化
不能離開半步的宮殿
名為想像力的傘
詩可以拯救人?
安全護欄的背後
通往自由之窗
第3章 尋找新工作方式之旅
書店員的聖地「定有堂書店」
思考新工作方式
不要為了填飽肚子而工作,而是為了生存而工作
購物與垃圾島
從「Me」變成「We」
找不到想做的工作
毫無貢獻的工作
可創造未來的工作
第4章 從「金錢」的角度看世界
「利息」商人
金錢的科技史
「借款」時代
為什麼借錢一定要還?
聖馬太的矛盾訊息
資本主義精神
「時間就是金錢」的思想
二○三○年的未來
名為「成長」的惡夢
金錢能買到什麼?
找回自己的人生
第5章 享受「好吃」的樂趣
百年來的日本家庭料理
省時料理革命
農耕也是一種飲食文化
不會做菜的現代人
學校的烹飪教室
「好吃」的基準
人類的五種味覺
猴子當初吃了什麼而變成「人類」?
火的起源神話
偉大的白麵包
為什麼加工食品可以保存那麼久?
簡單、方便的甜蜜誘惑
一湯匙裡的文明
好吃、便宜、快速的魔法
第6章 發現幸福的青鳥
二十一世紀的流行病
莫斐斯的「紅色藥丸」
禪與ZEN
兩位鈴木先生
正念冥想的誕生
Google的正念革命
人類的不快樂本質
名為專注力的現代貨幣
人類天生就是要跑步?
大自然的呼喚聲
第7章 從閱讀中思考死亡
何謂死亡?悲傷的五個階段論
「死亡」課
詩人在失去摯愛時,如何描繪世界?
為什麼人們要為了死亡哀悼?
死可以讓我們學習到什麼?
從死的角度凝視世界
從死的角度看見了無數的生
結語 與書的邂逅,即是與人的邂逅
推薦書單
好評推薦
前言 為什麼人生需要書籍?
第1章 通往書籍世界的大門
讀書的人生與不讀書的人生
讀書也不會變聰明
人讀書?書讀人?
一億四千萬分之一本
書可以讓心靈獲得自由
把感謝獻給可以使人類達成不可能任務的某種力量
二十萬次的眨眼
從絕望出發
書可以改變人生觀
閱讀樂園
第2章 生活不易的處方箋
生活不易加上不自在感的重重難題
頂尖大學的學生們如何看時代的「臉色」
「心病」與社會的變化
不能離開半步的宮殿
名為想像力的傘
詩可以拯救人?
安全護欄的背後
通往自由之窗
第3章 尋找新工作方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