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8 項符合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從每天洗澡時、睡覺前、回家路上的親子對話中,練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的圖書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試讀本) 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試讀本)

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Scott Hershovitz) / 譯者:閻蕙群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4-02-0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普通級/ 初版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我家有個小小哲學家!:從每天洗澡時、睡覺前、回家路上的親子對話中,練習獨立思考的能力

內容簡介

好煩、好笑,又不好回答,
你家也有愛問「為什麼」的小哲學家嗎?
雖然不是每個問題都有正確答案,
但是用什麼方法討論、思考,更重要!

\牛津博士爸爸的哲學教養法/
培育孩子「哲學素養」的第一本書,
每天日常的親子對話,也可以深刻有意義!

  ★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2022年最佳圖書
  ★ 版權熱銷13國:中國、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荷蘭、義大利……


  「為什麼我是我?」
  「為什麼不可以說髒話?」
  「同學欺負我,可以報仇嗎?」

  心理學家做過實驗,觀察親子之間的對話,
  兒童平均一分鐘會提出超過2個問題,
  其中,約有25%是在問「為什麼」及「如何」。
  但孩子們的一些提問,可能讓大人不知如何回答,甚至認為不重要!

  ◎    看似「笨」問題,其實是思考力正在萌芽
  本書作者史考特.赫修維茲擁有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目前於密西根大學教授法律與哲學。
  他有兩個超愛問問題的兒子,雷克斯與漢克,分別就讀幼兒園和小學。

  這位哲學家老爸在和兒子們的相處過程中察覺,
  孩子的提問乍看可能很笨,但若仔細聆聽和思考,
  許多問題正是過往偉大哲學家窮盡一生,對世界的核心思索。

  作者認為,每個人打從會說話的時候起,就是哲學家了,
  兒童時期正是培養思考力的最佳時機,
  只要透過正確的親子對話引導,日常小事也好好探究,
  就能幫助孩子逐步建立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意。

  ◎    為什麼我們需要「哲學素養」?
  不懂哲學雖然不會死,但哲學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
  可以帶我們更了解世界,擁有更靈活的思考能力,
  懂得為何而活,我們才能好好過活,發揮生命的價值。

  本書每章皆以作者家中令人哭笑不得的親子對話出發,
  從孩子的疑問,認知什麼是道德、如何認識社會、了解世界:

  .為什麼髒話是不好的?為什麼不能說謊?
  .為什麼有人來家裡作客,就要把電視讓給客人?
  .為什麼我不能自己決定吃什麼?
  .為什麼體育競賽要按性別分組?
  .宇宙是從哪裡來的?我們為什麼在這裡?

  ◎    和孩子一起漫遊,充滿無限可能的哲學世界
  本書除了討論何謂哲學,更一步步鋪陳思考的完整路徑,
  面對孩子的提問,大人也可以反問孩子為什麼,和他們一起思辨。
  作者鼓勵大人支持孩子的哲學探險、加入孩子的行列,
  重拾曾對世界充滿好奇想像的赤子之心。

  書末,更為各位家長準備了「養育哲學家」指南。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說:「我想當哲學家!」
  莫驚莫慌莫害怕,這絕對是場值得好好思考的教養之旅。

  ◆ 本書適合誰閱讀?
  .家中有3~15歲孩童的家長
  .喜歡探究哲學問題,想擁有靈活思考能力的大人
  .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適合跟爸媽一起讀!

強力推薦

  朱家安│哲學作家
  盧建彰│導演、作家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主持人
  喬丹.艾倫伯格│《形狀》作者
  萊恩.霍利得│《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作者
  基斯.洛爾│《誤判思維》作者
  艾蜜莉.奧斯特│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
  莫薇.安姆瑞│《你是哪一型人》作者
  潘蜜拉.杜克曼│《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作者
  亞倫.詹姆斯│加州大學哲學教授
  林貝瑞│瓦薩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涵蓋所有人都需要的重要概念,說明完整又有新意和啟發性,若我在高中開哲學課,會拿這本書當課本。」──朱家安,哲學作家

  「在這本詼諧而博學的書中,作者赫修維茲將育兒與哲學交織在一起,並與我們分享他跟孩子激辯無限、道德和上帝存在等議題的有趣過程。」──喬丹.艾倫伯格(Jordan Ellenberg),暢銷書《形狀》(Shape)作者

  「這是本令人讚嘆的新書。作者藉由一系列問題,像是我們有權做什麼?什麼時候可以做這件事或那件事?帶領我們走完一趟遍覽經典與當代哲學的旅程,那些問題探討了懲罰、權威、性別、種族、真理、知識的本質、上帝的存在及生命的意義等議題,赫修維茲的表現可圈可點。」──萊恩.霍利得(Ryan Holiday),《回到自己的內心,每天讀點斯多噶》(The Daily Stoic)作者

  「這本書既令我開懷大笑、同時又讓我陷入省思──而且經常是同一頁的內容。強烈推薦給所有有孩子的人,尤其是那些老想知道『為什麼』的孩子。」──艾蜜莉.奧斯特(Emily Oster),布朗大學經濟學教授

  「這是唯一一本我堅持每個人都要讀的育兒書,無論他們是否有孩子。赫修維茲是個很棒的人,精力充沛、富有同情心、耐心、睿智,而且非常非常風趣,即便他談論的是沉重或困難的觀點。我很感激有他做為榜樣,教我如何與孩子交談,如何與他們一起思考。」──莫薇.安姆瑞(Merve Emre),《你是哪一型人》(The Personality Broker)作者

  「幽默風趣,引人入勝。赫修維茲透過與兩個兒子的談話,帶著我們一起領略哲學中最棘手的一些問題:宇宙是永恆的嗎?我們真的什麼都知道嗎?可以說髒話嗎?你應該復仇嗎?本書是一本簡單易讀的哲學入門讀物,告訴我們如何與孩子一起討論這些深刻的話題,以及自己如何思考這些問題。」──潘蜜拉.杜克曼(Pamela Druckerman),《為什麼法國媽媽可以優雅喝咖啡,孩子不哭鬧》(Bringing Up Bebe)作者

  「這是本讀來輕鬆愉快的哲學書,但歸根結底,作者想要教大家如何更好地愛你的孩子。你想珍惜他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學習嗎?那就加入他們與生俱來的奇思妙想,親子一同享受做哲學的樂趣吧!」──亞倫.詹姆斯(Aaron James),加州大學哲學教授

  「本書將教你如何把童年的無盡疑問,轉變成無盡的哲學奇蹟。」──林貝瑞(Barry Lam),瓦薩學院哲學系副教授

  「作者赫修維茲詼諧地講述他跟兩個兒子雷克斯和漢克在洗澡時、睡覺前、接送上下學途中的對話,向大家證明哲學其實像好奇又吵鬧的孩子,可以提供啟發性的見解。在他看來,最容易接受複雜性和同情心的心智,很可能屬於一個孩子,我覺得這個人很像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經典作品中的小王子。而赫修維茲則像書中的狐狸形象,牠告訴小王子(也告訴我們)牠的簡單祕密──『只有用心才能洞察一切,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全美公共廣播電台(NPR)

  「作者赫修維茲將機智和智慧融入這本輕鬆有趣的哲學遊記中,並藉由與兩個兒子的對話證明了『任何人都可以做哲學,孩子當然也行』。有趣的軼事俯拾皆是,赫修維茲展示了如何透過認真對待孩子、教他們提問、鼓勵他們探索世界來吸引他們學習──成年人則可以從孩子身上學習到這些事。這本真誠又睿智的書,讓哲學擺脫了只屬於學術界之象牙塔的成見。」──《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既滑稽可笑(多年來,漢克一直假裝不懂字母表讓爸爸擔心),又意味深長(四歲的雷克斯說『我認為,真實的上帝是假裝的,而假裝的上帝是真實的』),一本寓教於樂卻又認真嚴肅的哲學入門讀物。」──《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考特・赫修維茲(Scott Hershovitz)


  密西根大學法律與倫理學跨領域學程的主任、法律與哲學教授。他擁有喬治亞大學哲學和政治學學士學位、耶魯大學的法律博士學位(JD),以及牛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且是該校的羅德學者。赫修維茲教授曾擔任過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露絲.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的法律助理。他和妻子、兩個兒子,一家四口現住在密西根州安娜堡市。

譯者簡介

閻蕙群


  熱愛翻譯工作的資深文字工作者,祈願未來能繼續與更多好書相遇,並忠實傳達作者的想法和理念。
 
 

目錄

好評推薦
前言 在親子對話中,支持孩子成為思考者

Part1了解道德:什麼是剛剛好的行為舉止?
第1章 權利:為什麼不能全照我想的做?

孩子擁有權利嗎?
權利是一種關係
要讓五個人死,還是讓一個人死?
被侵害的權利
現實情況往往比故事更複雜
電車難題不重要,但權利很重要
不只要捍衛權利,更要懂得分享
扭轉局勢,反問孩子為什麼

第2章 復仇:錯上加錯,可以得正嗎?
復仇,是動物的本能
謹慎看待親手復仇的行為
當你傷害別人,你也可能受傷    
同態報復法則的智慧和威力
以眼還眼並非真正的平等
被欺負時,你可以捍衛自己
拒絕錯誤行為所傳達的訊息

第3章 懲罰:為什麼我要停下來?
嚴厲懲罰孩子,合理嗎?
與其事後懲罰,不如事先馴服?
懲罰是對錯誤行為的回應    
理性是做你應該做的事    
客觀看待幼童的行為
幫助孩子建立正面的自我意識    
應報式正義:譴責不法分子
有時候,我們可以網開一面

第4章 權威:為什麼你說了算?
權力和權威是什麼?
你是被逼著做,還是自己想做?
因為我說了算,到底對不對?
有人比你厲害,也不一定有權指揮你
父母的權威,來自照顧孩子的義務
雇主其實沒有合法的權威
絕對權威才能維持秩序嗎?
家長與孩子不是平等的

第5章  語言:為什麼不能說那個字?
說髒話真的有錯嗎?    
看地點和場合說話
說髒話是每個孩子都該學的技能
關鍵在於語境、時機和語氣
「刻意使用」與「隨口提到」的差異
真正不該說的歧視語
語言會反映我們的意識形態
謹慎對待自己的言行

Part2 了解我們:什麼是公平的社會?
第6章 性別:為什麼男生和女生要分開比體育?

男生不該輸給女生?    
我們全都參與了性別歧視
追求更平等的社會    
女性參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被指派的性別角色
賽場上的跨性別者該何去何從?
扮演角色和認同角色的差異
把彼此當成「人」來對待

第7章 種族與責任:為什麼過去不喜歡黑人?
我希望我是黑人
所有人都有個共同祖先
種族只是一種社會結構
消弭不平等的差別待遇
有些身分值得擁護
如何決定誰該負責?
即使沒有責任,有時也該承擔
直言不諱,不要避而不談
與受壓迫的人站在一起

Part3 了解世界:如何活出深刻美好的一生?
第8章  知識:怎麼確定自己知道任何事?
笛卡爾的夢境懷疑論
怎樣才算「知道」一件事?
無解的葛梯爾問題
詞語的含義,會隨著語境而改變
小心哲學領域之外的懷疑論者
我們活在模擬世界嗎?
只要你認為你有手,那你就有

第9章 真理:為什麼不能說謊?
假裝和說謊有什麼不同?
謊言削弱了我們互相理解的能力
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說謊?
相對主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真相
意見分歧不代表沒有真理
以開放的心態,接收各種來源的資訊
家庭應幫助孩子獲得良好資訊
需要退出暫停語境的時機

第10章 心與意識:為什麼我們有感覺?
當個嬰兒是什麼感覺?
我們無法進入彼此的大腦和心思
我們為什麼有內心生活?
唯物論和泛心論
意識的困難問題
努力鑽研,得出你自己的見解
我們在體驗這個世界

第11章 無限:宇宙沒有邊界嗎?
邊緣之外還有東西
無限大的數字與空間
事情可能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
哲學和科學系出同源
無限多的快樂及痛苦
創造自己在這世上的意義
別把自己看得很重要

第12章 上帝:神是真實的嗎?
看不見、無形的、難以捉摸的神
不存在的數字六
真實的上帝和假裝的上帝
信仰究竟是什麼?
帕斯卡的賭注
上帝無法提供答案
世上苦難何其多

第13章 如何養育一名哲學家?
每個哲學家都需要對話的對象
培養一個會思考的孩子
挖掘隱藏在世界表面下的驚奇    

致謝
附錄
注釋
 

前言

在親子對話中,支持孩子成為思考者


  (此文為節錄)

  滿嘴都是牙膏泡泡的漢克,在浴室裡口齒不清地大喊著:「我西要一個鵝鞋嘎。」

  「你要什麼?」茱莉問。

  「我西要一個鵝鞋嘎啦。」

  「你漱口了嗎?」

  漢克變得更激動了:「我西要一個鵝鞋嘎。」

  「你先漱口啦。」

  「我要一個鵝鞋嘎啦!」漢克還是不停要求著。

  「史考特!」茱莉喊,「漢克需要一個哲學家啦。」

  我是個哲學家,但從來沒有人需要我,我急忙跑到浴室:「漢克,我是個哲學家,你需要什麼?」

  他張著嘴顯得很疑惑:「你不是鵝鞋嘎啊。」

  「漢克,我是個哲學家,這是我的工作,你有什麼困擾?」

  他仍舊張著嘴且滿臉疑惑,但沒有再說什麼。

  「漢克,你哪裡不舒服?」

  「偶的牙齒裡卡惹一薛東西!」

  哦,原來漢克需要的是那種上面勾著一小段牙線的牙線棒啦,對於一個亟需解決口腔問題的兩歲幼童來說,牙線棒確實是他需要的東西,哲學家則不是;哲學家並非大家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人們很喜歡向哲學家指出這一點。

  跟孩子聊天有趣極了

  「哲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呃……我們主要是在思考啦。」

  「思考什麼?」

  「幾乎所有的事情啊,正義、公平、平等、宗教、法律、語言……」

  「我也想過這些事情,那我是個哲學家嗎?」

  「可能是吧,那你是很認真地在思考嗎?」

  上述場景其實只是我的想像,我經常想像著,要是有個陌生人問我是做什麼的,我多半會說我是個律師;但如果對方是個律師,我就會說我是個法學教授,以自抬身價;但如果我遇到一位法學教授,我就會說我是個哲學家;但如果我遇到一位哲學家,我的身分就會變回律師。這是個精心設計的騙術,能讓我在任何談話占上風。

  但我確實是個哲學家,而且到現在我自己都還難以置信,因為我並未立志成為一名哲學家。當年,我在喬治亞大學念大一時,之所以會選修哲學入門,是因為心理學入門滿額了;要是當年可以選修心理學入門,說不定我現在就是一名心理學家,然後寫了一本充滿實用建議的育兒書。

  雖然本書中確實也有育兒經,但大部分恐怕沒那麼實用。其實我最主要的建議就是:跟孩子聊天有趣極了(包括你自己的孩子及其他人的孩子),跟優秀的哲學家聊天也是如此。

  當年,我還錯過了哲學入門的第一堂課,因為正好遇上我們猶太人的新年,不過第二節課我便準時出席了,而且才上到第二個小時,我就為之深深著迷。我們的教授克拉克.沃爾夫(Clark Wolf)詢問每個人最看重什麼東西,他在教室裡轉了一圈之後,便把大家的答案寫在黑板上,旁邊寫上我們的名字,最右邊一欄是曾經說過類似答案的著名哲學家的名字。

  看到我的名字出現在黑板上,不禁令我覺得自己對重要事物的看法說不定很重要──我搞不好可以跟人聊聊亞里斯多德、康德、尼采這幾位哲學大師呢。

  這個想法很瘋狂,而且我爸媽並不支持。我記得當時我們正在一家烤雞店用餐,我坐在我父親對面,跟他說我打算主修哲學,他問:「什麼是哲學?」這是個好問題,他之所以不懂哲學是什麼,是因為當年他修課時,心理學剛好還剩一個名額,於是那就成了他的主修。這時,我發現我也有個問題:我明明已經上了好幾星期的哲學課,但我也不知道答案。於是我開始尋思,哲學是什麼?我為什麼要研究它?

  每個人小時候都曾是哲學家

  我剛說過,我迄今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的成了一名哲學家,但其實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仍然」是個哲學家──不論是在當年的那頓晚飯或是在那之前,我父親都不曾阻止我成為一名哲學家。因為打從我會說話的時候起,我就是個哲學家了,而且不只我一個人這樣,每一個孩子都是個哲學家;但是等他們長大後就不再是了。所謂的長大,說不定就是不再研究哲學,而是開始做一些比較務實的事情。如果真是如此,那我其實不算完全長大,這點認識我的人都不會感到驚訝。

  其實我爸媽也曾試著導正我,我生平第一次思考一個哲學謎題是在我五歲的時候。當時,我念的是我們猶太人社區的幼兒園,我在團體活動時間忽然想到了這個問題,而且我想了一整天。好不容易等到放學家長接孩子回家的時間,我急忙跑去找我媽,她在走廊另一頭的學前班教課。

  「媽咪,」我說:「我不知道紅色在你眼裡是什麼樣子。」

  「你怎麼會不知道,它看起來就是紅色的呀。」她說。

  「對……呃,不對,」我結結巴巴地說,「我知道紅色對我來說是什麼樣子,但我不知道它對你來說是什麼樣子。」

  她看起來很困惑,可能是因為我沒有把話說清楚,畢竟我當時才五歲嘛,但我還是很努力地想讓她明白我的意思。

  「紅色看起來就像那樣。」她指著一個紅色的東西說。

  「我知道那是紅色的。」我說。

  「那你還有什麼問題?」

  「我不知道紅色對你來說是什麼樣子。」

  「它看起來就是那樣。」她顯然被激怒了。

  「沒錯,」我說,「我知道紅色對我來說是什麼樣子,但我不知道它對你來說是什麼樣子。」

  「它看起來是一樣的,寶貝。」

  「你不懂啦。」我還是很堅持。

  「不,我懂,」她又指了某個東西說,「那就是紅色的,對吧?」

  她還是沒聽明白,所以我也沒放棄,試著向她解釋:「我們把同樣的東西都叫做紅色,因為你指著紅色的東西,告訴我它是紅色的,但如果我看到紅色就像你看到藍色一樣呢?」

  「但你沒有啊,那是紅色,不是藍色,對吧?」

  「我知道我們都說它們是紅色,」我說,「但你看到的紅色可能就像我看到的藍色。」

  我不知道我們在這件事上討論了多久,但我媽一直沒搞懂我提出的觀點(老媽,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我很樂意再試一次)。不過我清楚記得她在結束談話時說:「別再擔心這個了,這並不重要,你看得很清楚。」

  那是第一次有人告訴我別再搞哲學了,而且那並非最後一次。

  任何人都可以做哲學

  當時我纏著我媽非要問個清楚的謎題,被哲學家們稱為顛倒色覺(shifted color spectrum),雖然許多人公認這個概念出自於十七世紀的英國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他的思想影響了美國憲法的制定者),但我敢打賭在他之前早就有成千上萬的幼兒園孩童想到了。(這是真的,著名的心靈哲學家丹尼爾.丹內特[Daniel Dennett]就曾說過,他的許多學生都記得他們小時候曾問過爸媽這個問題,只不過爸媽根本搞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也沒能看出這件事究竟有什麼意義。)但這道謎題其實是很有深意的:它是個視窗,讓我們得以了解這個世界以及我們在其中的位置。

  以下是洛克對這道謎題的解釋:

  如果……同一個物件竟然同時在好幾個人的腦中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比方說一朵紫羅蘭,透過某人的眼睛在此人的腦中產生的想法,與萬壽菊在另一人的腦中產生了相同的想法,皆不可斥之為虛假不實,且反之亦然。

  我知道各位心裡在想什麼。如果看過這段話的英文原文,你們肯定會覺得自己五歲時的英語程度比洛克高明多了,至少不會瘋狂地把字母大寫。請各位放心,我不會再引述一堆早已作古的哲學家的名言了,因為本書想要宣揚的重點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哲學,甚至孩童也可以。畢竟,連一個沒讀過洛克的幼兒園孩子都能提出哲學問題,我們當然也行。

  但我們確實讀過洛克,現在就來看看自己到底讀懂這段話了沒。他究竟在說什麼?在這段簡短的敘述中,其實潛藏著許多謎團:關於顏色的本質,關於意識的本質,以及我們很難(或無法)用語言文字來描述我們的某些經驗。我們稍後會再回過頭來探究其中的一些奧祕,不過,剛剛提到的最後一點指向了一個更大的擔憂:別人的思想對我們而言,基本上是封閉的。

  其他人眼中的世界可能與我們不同,而且這不僅是用來比喻他們對爭議性的議題有不同的意見,他們可能真的是以不同的方式看待這個世界。如果我能進入你的大腦、透過你的眼睛、用你的大腦來觀察──我說不定會發現,從我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顛倒的:停車標誌看起來是藍色的、而天空看起來是紅色的。但也有可能兩者的差異相當微小,例如僅差一個色階,或是較為鮮豔明亮一些。

  但因為我無法進入你的腦中,所以我無從得知這個世界在你眼中會是什麼模樣,我甚至不知道這世界在我最熟悉的人──我的妻子和孩子──眼裡是啥模樣。

  這是多麼孤寂的想法啊,如果洛克是對的,那我們豈不是被困在自己的腦袋裡?根本無從得知其他人的經驗,我們只能猜想那些經驗會像什麼樣,但無法確知。

  我認為,許多幼兒園的孩子會萌生此想法並非偶然,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在努力想要理解別人、想要讀懂別人的心思,如果你搞不懂別人的想法,你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會寸步難行。

  我們既要有能力預測別人可能採取的行動,還得有能力預測他們會對我們的行動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為此,孩子們不斷萌生與測試相關的理論,來理解周遭人的信仰、意圖和動機。孩子們當然不會這樣說,他們所做的事情並非出於反射動作,他們把內附吸管的兒童用塑膠水杯,從高腳椅扔到地上的行為,同樣不是反射動作,而是個兼具物理學和心理學意涵的實驗。(水杯肯定會掉下去,也一定會有人把它撿起來。)

  我們會回頭討論這個問題,而正如我所說的,那是一扇得以端詳這世界之最深層奧祕的窗子,孩子們時時刻刻都透過這扇窗在端詳世事,但大多數成年人卻都已忘了它的存在。

  逐步了解道德、自己與世界

  雖然本書的靈感來自於孩童,但並非以孩童為受眾,他們其實是我的特洛伊木馬,我想教化的不是孩童,而是各位成年人。

  雖然不論是否有家長的陪伴,孩子都會研究哲學,但我還是希望本書能讓各位讀者願意再試一次,但願透過幫助各位看到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哲學問題,並提供相關的知識,能讓各位家長有信心跟孩子們談論哲學。

  我將分享很多我兩個兒子雷克斯和漢克的故事,有時他們會注意到一個謎題,並試圖解開它;有時則是在不知不覺中,他們所說或所做的事情,碰巧跟某個哲學謎題不謀而合。還有一些則是我們親子意見不同的故事,最終透過哲學的觀點,讓我們明白是哪裡出了錯。

  有時,我們會和孩子們一起思考;有時,我們需要從大人的角度獨自思考他們提出的問題;有時,我們會想念他們,幸好兒子們始終不會離得太遠,因為他們有很多話要說。

  雷克斯和漢克將帶著我們遊覽當代哲學,不過,就像許多最棒的旅行一樣,這趟哲學之旅也挺奇特的。我們不但會遇見養兒育女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例如:權威、懲罰和上帝,也會碰到雷克斯和漢克感興趣的主題,例如:宇宙的大小。不同的孩子會對不同的事物感興趣。

  我兒子並不黑暗,至少現在還不是,但他們一直對世事充滿好奇心,所以我們的討論會涉及很多方面。本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道德」,我們將探討權利是什麼,以及如何才能推翻這些權利;我們還要學習如何應對錯誤行為,以及是否該有仇必報;我們還將了解懲罰的定義,以及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然後我們將挑戰權威,思辨「因為我說了算」能否成為父母要求孩子服從命令的理由。最後,我們將思考我們不應該說的那些話──髒話。(我要警告各位,我說了不少髒話,但請別太苛責我,我會在第五章好好替自己辯護。)

  第二部分是「了解我們」,我們將探討身分的問題,還會探討性別和種族議題,道德議題當然也在討論之列,我們會省思性別在體育賽事中應該扮演的角色;在探討種族議題時,我們會一併討論它是不是一種責任的基礎──政府是否該為奴隸制度和種族隔離做出賠償。

  第三部分是「了解世界」,首先登場的是知識,我們將跟雷克斯一起思考,我們這輩子是否一直都在做夢,懷疑論將會是其中的重頭戲,因為有不少人擔心我們其實什麼都不懂。接下來我們將思考真相,包括世上是否真的有牙仙。然後我們想搞清楚意識是什麼,以及宇宙是否無限大,這趟旅程的壓軸好戲則是上帝是否存在。

  時時抱持懷疑,把事情想清楚

  我們行進的速度頗快,至少對哲學家來說是這樣,因為我們在本書中討論的任何一個主題,各位都可以窮一生之力來研究;所以我們只能儘量提綱挈領、抓住重點,但願各位讀者的哲學功力能在讀完本書時順利大增,將來遇到任何難得要命的哲學謎題時,都有能力靠自己,或是跟孩子一起解開謎團。而這正是我喜歡哲學的原因之一:你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與他人共同討論,或是獨自一人思考,你所要做的就只是把事情想個清楚罷了。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希望你在閱讀本書時,跟閱讀其他許多書籍時會有些不同。大多數非虛構作家總希望讀者相信他們在書中所說的事,他們希望你能接受他們的權威,並採用他們的方式來看待世界。

  但我並不想這樣,我雖然也想說服各位採用我的方式來看待世事,但其實我很高興各位有不同的想法──只要你經過深思熟慮即可。事實上,我建議各位對我提出的論述抱持懷疑,不要認為我說的都是對的,而應該假設我在某處出了錯,看看你能否找出破綻。

  但是我要拜託各位,千萬不要為了反對而反對;如果你認為我錯了,就找出我錯在哪裡,並想想我可能會說什麼來回應,而你要怎麼回答,然後我又會怎樣反駁,以此類推,直到你覺得你再也學不到任何東西為止。還有不要太快放棄,因為走得越遠,你就懂得越多。

  這就是哲學家的工作方式(至少成年的哲學家是如此)。我常告訴我的學生,當你反對另一位哲學家的看法時,你應該認為她已經想到了,而且她認為這個想法錯得離譜,甚至不值得一提,然後你再仔細推敲為什麼會這樣。如果你非常認真地推敲了,還是弄不明白你哪裡有錯,那你就該把此事告訴其他人,這麼做的目的是要養成一個習慣:對待自己的想法,要像對待其他人的想法一樣嚴格。

  我就是以這種態度跟我兒子交流意見的,我們家不會像一般美國人那樣對孩子說「你有權發表你的意見」,而是「你必須為你的意見辯護」。我會問我兒子一堆問題,然後質疑他們提出的答案,所以他們必須對自己的想法進行批判性思考。這有時會令他們很火大,但我認為這是育兒過程的一個重要部分。

  現在的家長多半都很支持孩子的興趣,還會幫助他們發現新的興趣,我們讓他們接觸藝術、文學和音樂,鼓勵他們嘗試各種運動,我們和他們一起做飯、一起跳舞,我們教他們科學知識,帶他們探索大自然。但是很多家長忽略了一件事:支持孩子成為一個思考者,因為他們並不認為這是他們的分內事。

  但在這本書中,各位家長將會學到很多方法,來支持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思考者,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提出問題和質疑他們的答案,但千萬別以老師自居。

  賈娜.莫爾.隆恩(Jana Mohr Lone)是華盛頓大學兒童哲學中心的負責人,她跟馬修斯一樣拜訪過許多學校,與許多孩子談論哲學。但她並不教他們哲學,而是和孩子們一起討論哲學,兩者的差異看似不大但很重要。孩子們已經有能力討論哲學了──在某些方面的表現甚至比家長更好,所以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合作者,認真看待他們的想法,試著與他們一起解決問題,而非幫他們解決問題。這在你們談論哲學時應該不難辦到,因為你很可能也不知道答案。

  然後是我的最後一個請求:把你的成年人感性放在一邊,大多數成年人都像我父親那樣,對哲學家苦思的各種謎題毫無耐性,因為那些哲學謎題一點都不實用。整日杞人憂天是不會幫你把衣服洗好的,但我還是希望我跟孩子們能翻轉這個劇本,哪怕只有一陣子也好。但話又說回來,要是世界真的不像它看上去那樣,幹麼還忙著洗衣服咧?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495630
  • 叢書系列:親子田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4.8 x 21 x 1.5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全知讀者視角(1+2)【特裝版】
作者:Sleepy-C(3B2S STUDIO)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115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膽大黨 15
作者:龍幸伸
出版社:東立
出版日期:2024-11-22
$ 9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SEXY BODY誘惑誌 12月號/2024 第93期
出版社:曖維多媒體廣告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5
$ 206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員工問題之診斷與處理
作者:鄧東濱編著
出版社:布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30
$ 45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鹹味人生(04完)
作者:古谷實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12-20
$ 105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圖解麵包辭典:新鮮、好吃又實用,麵包迷必收藏的的麵包知識百科
作者:麵包與洋蔥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1
$ 315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