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魚類之後,
我看到了世界的本質,
是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地方……」
曾獲「廣播界的普立茲獎」皮博迪獎
科學記者露露.米勒震撼國際媒體的處女作
揉合人物傳記╳自然科普╳自我成長
關於愛情、人生的真相,以及對科學的驚奇執著
一本難以界定,卻感動人心的奇書!★《歐普拉雜誌》盛讚:「好看到不行!」
★《華盛頓郵報》、《芝加哥論壇報》、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2020年最佳圖書
★美國史丹佛大學新生推薦閱讀書單
★版權售出:義、簡中、西、荷、德、土、韓、羅馬尼亞等多國,好評如潮!
★Amazon.com編輯精選最佳傳記與回憶錄,讀者評價高達4.5顆星
★長踞韓國網路書店yes24、Aladin排行榜現象級暢銷書
本書作者露露.米勒是一名獲獎的科學記者,
過去,她曾失去一段7年的感情,搞砸工作和生活,
她曾認為,自己只是微小的塵埃,一點也不重要,
任何妄想建立的秩序都注定失敗。
直到她遇見大衛.喬丹……
◎ 與混亂世界逆行的傻子
大衛.喬丹是19世紀的分類學家,也是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創校校長,
他畢生沉迷於為自然界帶來秩序,發現了當時人類所知近五分之一的魚類。
但他發現的隱藏的生命藍圖越多,宇宙似乎就越喜歡阻撓他。
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使他保存於玻璃罐中的一千件標本心血全部粉碎。
遇到這種情況,許多人可能已經放棄,屈服於絕望。
喬丹呢?他仔細查看腳下的殘骸,認出第一條他知道的魚,
接著信心十足地,從頭開始建立他的研究收藏。
這次,他採用一種聰明創新的保存方法──用一根針將標籤縫在魚身上。
當世界陷入混亂,他用一根針來重建秩序。
◎ 失序的人生,該何去何從?
當作者露露.米勒初次聽聞這件軼事時,她認為喬丹是個傻瓜。
但隨著她自己的生活慢慢分崩離析,她對喬丹萌生好奇心,
他是如何堅持不懈?背後支撐他的動力是什麼?
米勒開始發掘喬丹的生平故事,試圖從中找到人生的指引,
隨著越來越深入其中,她竟踏上一場離奇曲折的旅程,
一度彷彿找到答案,隨之又必須推翻,甚至發現喬丹的不堪祕密。
本書不僅僅是對於自然科學的追求,更關於一個人存在的價值,
以及信念是如何支撐我們,又是如何傷害我們。
最終,她放棄了喬丹一直執著不放的「魚類」,
找到生活的意義與甜蜜所在──
#世上沒有戰勝混亂的方法,也沒有任何生存指南或捷徑或神奇的咒語,能保證一切都會變好。
#我們很重要,我們對社會、對身邊的人很重要。
#我們幾乎不了解周圍的世界,即使是腳下最簡單的東西。我們以前犯過錯,以後也還是會犯錯。
#好的科學不會對自然「畫地自限」,超越直覺才能看到更精彩的世界。好的科學會讓我們明白,在我們看到的每個生命體內,都蘊藏著無法理解的複雜性。
本書是一位分類學家和一位科學記者跨越時代的交會,
文筆既詩意又博學、既私人又政治、既渺小又巨大、既古怪又深刻,
在某個時刻,讀者也將捲入其中,並對自己所相信的生命秩序提出質疑。
如果魚不存在,那這世界上還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事呢?
《為什麼魚不存在》是一個美麗的提醒,
當你也正經歷低潮、失去目標,甚至不再相信自己,
這本書都能幫助你,以截然不同的寬廣角度看待所處的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露露.米勒(Lulu Miller)
科學記者、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的節目主持人,主持Radiolab、Invisibilia等熱門節目。曾獲得皮博迪獎(Peabody Awards)。她的作品發表在《紐約客》、《VQR》、《獵戶座》、《數位文學》等雜誌。她在地球上最喜歡的地方,是位於維吉尼亞州的座頭鯨岩(Humpback Rocks)。
譯者簡介:
閻蕙群
熱愛翻譯工作的資深文字工作者,祈願未來能繼續與更多好書相遇,並忠實傳達作者的想法和理念。
章節試閱
第三章 無神論間奏
位在麻州東南部的一座半島──鱈魚角(Cape Cod),說不定是一片催生存在主義的沃土,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因為那裡的沙質土壤中,含有能催化形而上學的金屬,我只知道我也是在那裡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事情發生在我七歲的時候,說來奇怪,我對大衛.斯塔爾.喬丹的痴迷,似乎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而且他還成了日後我的人生陷入低潮時,想要求助的那個人。
那是個初夏的清晨,我們全家在麻州的韋爾弗利特(Wellfleet)度假,它與佩尼克塞島的直線距離僅約八十公里。
我跟我爸站在露台上,輪流用一副笨重的黑色望遠鏡,看著前方一望無際的黃綠色沼澤,試圖辨識遠處蘆葦叢中的一個小白點。我爸個子很高,留著鬍子,頂著一頭黑髮,穿著一條牛仔短褲,沒穿襯衫,挺著一個毛茸茸的可愛肚皮。我媽、兩個姐姐和貓咪都還在睡覺。我一直沒法讓鏡片聚焦在那個小白點上,只好把望遠鏡還給我爸,我用肉眼繼續盯著蘆葦叢中的那個白點,那到底是隻天鵝,還是一個浮標呢?難不成是什麼更有趣的東西?但不知怎的,我突然脫口而出問我爸:「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是因為眼前的沼澤好大一片,一直綿延到海邊,而海又綿延到哪裡呢?應該是海洋的盡頭吧,我的腦中出現船隻航行到那裡便掉下去的畫面,下一秒,我突然想知道,我們究竟在這裡做什麼。
我爸並沒有立刻回答我,只是挑高了一邊的眉毛,然後轉過身來笑著對我說:「沒有任何意義!」
我感覺自從我出生後,我爸就一直熱切地等著我問這個問題,而此刻他終於有機會告訴我:生命沒有任何意義,不必自尋煩惱;世間沒有上帝,沒有人在看著你,也沒有人在乎你;沒有來世,沒有命運,沒有計畫,不管是誰告訴你生命有意義,都不要相信。這些全都是人們為了安慰自己而幻想出來的東西,目的是為了驅散那令人害怕的感覺:一切都不重要、你這個人也無關緊要。但這就是事實,一切都不重要、你這個人也無關緊要。
然後我爸拍了拍我的頭。
我不知道當時我露出什麼樣的表情,嚇到一臉蒼白嗎?我感覺天地間有條巨大的羽絨被突然被扯開了。
接著他告訴我,混亂是世間唯一的統治者,這股力量形成的巨大漩渦在無意間創造了人類,但很快就會毀滅我們。我們的夢想、目標和最崇高的行為,混亂全都不在乎。我爸指著露台下方布滿松針的土壤,對我說:「你一定要記住,雖然你可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你其實和一隻螞蟻沒什麼區別,除了個頭比較大一些,但你依舊無關緊要。」他停頓了一下,確認他腦中的等級圖:「除非,我見過你幫忙鬆土?還是你曾啃食木頭來加快它的分解過程?」
我聳了聳肩,不置可否。
「我從沒見過你做這些事情,所以我可以說,你對地球的重要性還不如一隻螞蟻呢。」
然後,為了讓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張開了雙臂,我還以為他要抱我並對我說:「開玩笑的啦,你當然很重要!」沒想到他竟然是說:「想像這是所有的時間,人類存在的時間只有這麼長!」他在胸前比劃著一條巨大而無形的時間線,說到「這麼長」一詞時,他還誇張地把手指捏在一起,「而且我們可能很快就會消失了!如果你放眼地球之外……」他喟嘆道:「那我們真的不算什麼,因為宇宙中還有其他行星,之外還有更多的太陽系……」
我不確定這段內容是否跟我爸當年說的話一字不差,不過在將近二十年後,我聽到天文學家尼爾.德格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那句家喻戶曉的名言:「我們只是一顆微粒上的一顆微粒上的一顆微粒。」簡直跟我爸的說法遙相呼應。
當時才七歲的我,根本沒能力用語言精確表達出我心裡湧起的寒意:「那這一切有什麼意義呢?幹麼要去上學?幹麼要用通心麵黏在紙上做美勞?」
童年的我只能靜靜地觀察我爸的行為,想從中找出答案。他是個充滿活力的生化學家,用顫抖的雙手研究離子,這種帶電的微粒,能為所有生命活動提供動力,包括心跳、閃電,甚至是離子本身的活動。我爸開車時不綁安全帶、寫信從不留回信地址,還會在禁止戲水的地方游泳。有一天他回家後宣布,他再也受不了袖子了,因為袖子經常打翻他的試管,他拿起剪刀,氣沖沖地把衣櫃裡的衣服剪了個遍。接下來的好幾年,他上班時的穿著簡直像個學術界的海盜。
他很寵我家那隻淘氣的狗,從不按照食譜餵牠,雖然我媽已經表明她頂多只同意讓狗吃小白鼠的肝臟,其他一率不准,但我爸還是會用實驗室剩下的青蛙腿或電鰩的內臟,試做各種新料理。有次我跟他去養老院探視奶奶,剛要走進大門時,一位坐輪椅的老太太不小心擋到我們,我爸立刻對她大喊:「慢一點!」而且故意摔倒在地上,臉上還做出齜牙咧嘴的表情,裝作被撞得不輕。我當時覺得尷尬極了,也很擔心他會嚇到這位可憐的阿嬤,但老奶奶卻被我爸逗笑了,我這才明白,她開得起玩笑,也巴不得別人跟她開玩笑,她很樂於當個開得起玩笑的人。
我爸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似乎都在實踐他的人生哲學:你不是什麼重要的大人物,所以想怎麼活就怎麼活吧。他常年以摩托車代步,喝大量的啤酒,一逮著機會就下水游泳,而且一定要用搞笑的方式跳水──肚子先觸水。但為了避免自己淪為一名享樂主義者,他不得不拿一個謊言當成他的道德準則:雖然其他人也不是重要人士,但你得把他們當成重要人士來對待。
所以,他幾乎每天早上都會泡咖啡給我媽喝,而且五十年如一日。他也沒拿學生當外人,過節時總會邀他們來我家聚餐,他們有時還會住在我家。我家廚房的餐桌上刻滿了數字,那是他用顫抖的手刻出來的,那是他在無數個夜晚,辛苦教我們姐妹三人領略數學之美所留下的紀錄。
他用充沛的活力應對嚴峻的現實,並活出了精采的一生,我這輩子一直努力想要學我爸那樣活著,抱著我們是「不重要的小人物」的想法,腳蹬小丑鞋,踏著歡快的步伐,慢慢地走向幸福。
但我經常畫虎不成反類犬。
「你不重要」這句話,往往從我身上引出截然不同的效果。
巨大的誘惑
法國作家卡繆(Albert Camus)要我們別為此心煩意亂,他認為大多數人會在任何時刻動過這個念頭,這個解除痛苦的方法如此誘人,甚至被十八世紀的詩人威廉.古柏(William Cowper)稱為「巨大的誘惑」。
從我五年級它就開始向我招手了,當時我大姐遭到嚴重霸凌而從高中輟學。我可愛的姐姐遺傳了我爸的黑髮,她戴著一副栗色框的眼鏡,一笑就露出閃亮的牙套。她不太會察言觀色,而且很容易感到焦慮,只要一有壓力就會開始拔眉毛和睫毛。我痛恨她的同學們不善待她、不放過她,只要一想到整間學校連一個同情她的人都沒有,我就非常心痛,有時候,我必須逼自己完全不去想這件事,我的心情才會好一點。
我試著像我爸那樣,從田野間找到安慰:捏泥餅、抓螢火蟲、築雨水壩,我是築雨水壩的高手,有次甚至引來一隻鴨子!但是等我上了中學後,我也開始遭到「走廊霸凌」,男生會用力拉扯我木工褲的褲環,譏笑說:「你的錘子呢?」我壓低棒球帽不想引人注意,卻還是逃不過他們的嘲笑,甚至叫我「傑瑞」,我根本搞不懂為什麼。九年級時,我經過一群男生,他們大聲喊著:「七!」顯然是在幫經過的女生評分,我心想七分還不錯嘛;後來我才知道,他們的意思是說要喝下七罐啤酒,才有辦法和我發生關係。七罐啤酒就爛醉如泥了,表示他們完全不想碰我。
我明白一個擁有堅強靈魂的勇敢女孩,會對那些臭男生反脣相譏。我明白自己遇到的情況真的不算什麼,但我內心沒有那樣東西,雖然我也說不清楚那是什麼。總之,在我需要骨氣的時候,我卻只能找到一盤散沙。
等我再長大一些,我大姐的情況仍未見改變,她雖然上了社區大學,卻和室友處不來,鬧翻後只好搬回家。她雖然拿到了學位,工作卻總是做不長久,當收銀員嘛,太緊張;當圖書館員嘛,又太健談。她晚上回到家時,既要面對我媽的擔心,還要面對我爸的失望,只能躲在臥室門後大吼大叫,我想像我大姐變成了一個淚眼婆娑的孤獨龍捲風。當我看到大姐臉上的眉毛和睫毛全被拔光時,我真的嚇到了,倒不是因為這副模樣看起來很詭異,而是因為我知道自己心裡同樣潛藏著巨大的悲傷,只不過,我比較喜歡用小刀在皮膚上劃下一些小傷口,用這樣的方式來發洩。
但我爸似乎已經忍無可忍,他迫切希望我倆趕快振作起來,並在生命結束之前盡情享受人生。我爸在實驗室的辦公桌上,掛了一幅用棕色的花體字書寫而成的格言,裱在一個上了清漆的木質畫框裡,那是達爾文的一句名言:「生命如是之觀,何等壯麗恢弘!」(There is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這是他寫的《物種起源》中的最後一句話,這也是達爾文對上帝說的「情話」,為自己抹去了上帝的存在而表達歉意,這同時也是達爾文給的承諾,只要你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生命的壯麗恢弘。但有時,這句話聽起來像是一種指責──如果你看不到生命的壯麗恢弘,你應該感到羞愧。
每當我爸心情不好,或是工作了一整天、灌了一肚子酒時,他就會拖著沉重的步伐上樓,說他受夠了我們姐妹倆的胡鬧,他會用力甩門或搖晃我們,完全忘了他給自己定下的道德鐵律:把別人當成重要人士對待。有幾次,他還狠狠搧了我姐幾記耳光,在她臉上留下了紅印子。看著父女對立的緊張氣氛,我媽都急哭了,而身為全家精神支柱的二姐,後來也毅然離開家裡,在我升上十年級的時候,去了非洲的馬利(Mali)求學。
當時,我感覺天下之大竟無自己容身之處,外面只有充滿惡意的學校走廊,和看不見任何東西的地平線,家裡也只有大力甩上的門。一九九九年四月八日,那天是星期天,也是我的十六歲生日,我在日記中寫道:「我看不見一絲光亮。」隔天放學後,我開車去了沃爾格林連鎖藥局,找到擺放安眠藥的貨架,它們的外包裝分成淺藍色、深藍色和紫色,但都用白色星星許諾你一夜好眠,我快速拿了幾盒紫色的安眠藥塞在大衣裡,不想讓人起疑。
待我回到家吃完晚飯,整個人覺得輕鬆多了,我靜靜等待全家都睡著,爸媽縮著身子睡著了,只有這個時候他們才不會吵架;大姐的眼皮也難得闔上了;二姐在某個比自家更好的非洲家庭裡睡著了;小白狗查理也睡著了。我躡手躡腳地走到地下室,當時我還不知道動物死前會挖個洞躲進去,我只是不由自主地被吸引到那裡。我給自己搞了個儀式,鄭重其事地把每粒藥丸從它的小塑膠泡泡中擠出來,一分鐘擠一顆,看來就算是無神論者也喜歡儀式。
我在亮晃晃的燈光中醒來,聽到了護理師的羞辱,我媽憂心地坐在醫院的椅子上,我的屁股下面墊著保潔墊。放眼望去是用一片片塑膠磁磚拼成的格子狀天花板,我心想它們看起來好像蘇打餅乾啊,呃,其實更像長方形的石磨全麥薄片。隔天,醫生開了抗憂鬱的帕羅西汀(Paxil)給我,但我拉不下臉來吃。學校出於擔心,禁止我參加這次的校外教學活動,我服藥的事已經悄悄地在學校走廊裡傳開來。
我特意買了支粉色的脣蜜,並努力笑得燦爛,但心裡暗暗發誓下次一定要成功。我腦中浮現一個閃閃發光的金屬物件,它肯定比藥丸更管用,保證能順利完成任務,在高中結束前,我滿腦子都是那個巨大的誘惑。
光亮的出現與消逝
不過,等我進了大學以後,我的世界終於出現了一絲光亮。某天,我跟一個肩膀寬闊、憨態可掬的捲髮男在走廊上擦肩而過,他有一雙泰迪熊般的棕色眼睛,身上散發出一股肉桂香。他是即興表演社團的成員,而且是最出色的那一個,他說話時的手勢很大,總是從充滿善意的角度講出異想天開的笑話,在這個冷酷無情的世界裡激起歡笑的漣漪。我經常坐在觀眾席看他表演,並為之驚嘆不已,這樣的暖男怎麼可能到手。
我花了好多年的時間,透過雙方都認識的朋友慢慢結識他,之後便經常扣應他主持的深夜即興饒舌節目,放大膽子試著……饒它一回舌!我甚至加入了即興表演社團,然後在某個晚上,我鼓起勇氣向他告白,他居然沒有像我猜想的那樣溜之大吉,走廊上那些男生的冷嘲熱諷讓我以為他肯定會那麼做,但他居然吻了我。
大學畢業後,我們搬到布魯克林同居,這個小公寓雖然只有一間臥室,以及一張紅色的富美家餐桌,但門廊倒是挺漂亮的。我找到一份工作,幫忙製作廣播電台的科學奇觀節目。他則繼續從事喜劇方面的工作──單口喜劇、即興表演和編劇,並兼差開計程車來養活自己。我們經常坐在門廊上,喝啤酒徹夜長聊,聊各自的白天生活,吐槽自己又幹了哪些蠢事。我覺得我找到了本以為不可能存在的至寶──一間庇護所,況且它還有股肉桂香,雖然它的牆壁是用不甚高明的諧音梗和韻文砌成的,但日益加高的牆還是能幫我擋掉現實世界的寒冷。
我滿腦子都是對未來的憧憬──當電視節目的編劇,一起搭建樹屋,在院子裡追著孩子玩。但這樣美好的生活卻在七年後被我親手毀了,某個深夜,在離他八百公里外的某個海灘上,我被月光、紅酒和篝火沖昏了頭,忍不住勾搭上那個我一整晚都不敢直視的金髮女郎。剛從海裡游罷歸來的她渾身溼透,身上起了無數的雞皮疙瘩,我想伸出舌頭把它們舔平。當我的手摟住她的腰肢,當我的脣吻上她的頸子,她開懷地笑了,我倆沐浴在星光下,身上的氣息也融為一體。事後,當我向捲髮哥和盤托出這一切,他對我說:「我們分手吧。」
但我不相信他,我不相信我倆這麼多年來攜手建立的一切,竟然如此不堪一擊。我求他重新考慮,我向他保證,那晚的事只是一時的意亂情迷,是一個無心之過,絕不會再發生。但他真的很生氣,也很受傷,無法再跟我這麼隨便的人在一起。失去了他,世界跟著變得黯淡無光,我們的朋友都知道我幹了什麼好事,全都疏遠我了。我因為不想解釋,所以躲著家人;我曾經頗為投入的工作,如今也一敗塗地,過去我認真追尋的那些科學故事,如今看來只不過是從各個方面──化學、神經學、昆蟲學──證明這一切的努力是多麼悲涼且毫無意義。
那巨大的誘惑又慢慢開始浮現在我的腦中,它的槍管在向我招手,說它想為我獻上一份最棒的禮物:一了百了。
但這時候,我的內心深處竟出現了一樣東西,那是我的脊椎骨嗎?我終究還是有點骨氣的,抑或只是我腦中某個痴心妄想的角落,想出了一個備案──只要我持續展現出夠強的悔意,說不定捲髮哥就會明白我有多後悔,並重新接納我。於是,我拿起了我最強的武器──一枝筆,給他寫了一封又一封信,我等待著、盼望著。我偶爾會開個蹩腳的玩笑,發出我倆才懂的求饒示好暗號。我曾在二○一二年的第一天寄一封電郵給他:「交往十二週年快樂。」但沒有任何回應,日子一天天過去,轉眼間我倆已分手三年,我仍故作開朗,可惜我的窗外越來越寂靜,熱力學第二定律向我展示它的威力,但我仍不肯死心。
這就是大衛.斯塔爾.喬丹引起我注意的原因,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東西,讓他能無視於永遠不會成功的警告,不斷舉起縫衣針對抗混沌之力。他是否無意間發現了什麼訣竅,或是拿到了一帖藥方,能在冷酷的世界裡燃起希望?再加上他是個科學家,令我多了分想像,讓他堅持下去的東西,說不定跟我爸的世界觀不謀而合。也許他悟出了其中的關鍵,知道如何在沒有未來的世界裡懷抱希望、如何在黑暗的日子裡繼續前進、如何在沒有上帝的垂憐下保有信念。
第三章 無神論間奏
位在麻州東南部的一座半島──鱈魚角(Cape Cod),說不定是一片催生存在主義的沃土,我不確定這是不是因為那裡的沙質土壤中,含有能催化形而上學的金屬,我只知道我也是在那裡改變了我的世界觀。事情發生在我七歲的時候,說來奇怪,我對大衛.斯塔爾.喬丹的痴迷,似乎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而且他還成了日後我的人生陷入低潮時,想要求助的那個人。
那是個初夏的清晨,我們全家在麻州的韋爾弗利特(Wellfleet)度假,它與佩尼克塞島的直線距離僅約八十公里。
我跟我爸站在露台上,輪流用一副笨重的黑色望遠鏡,...
作者序
序曲 對抗混沌之力的人
想像你的摯愛坐在沙發上,邊吃著麥片、邊滔滔不絕地談論一些令你著迷的事情,像是有些人的電郵署名居然只打了名字的首字母,連再多敲四個鍵都不肯,真的很讓人無言……
混沌之力(Chaos)會找上他們的。
混沌之力會用一根掉落的樹枝、或一輛疾馳的汽車、或一顆子彈,從外部打擊他們;或者從內部搞破壞,讓他們自己體內的細胞叛變。混沌之力會令你的植物腐爛、令你的愛犬死掉、令你的自行車生鏽。混沌之力還會腐蝕你最珍貴的記憶、毀掉你喜愛的城市,摧毀你建造的所有庇護所。
就像俗話說的:「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混沌之力隨時有可能找上門來,它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確定的東西,更是統治我們所有人的主宰。我爸是個科學家,他很早就告訴我,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必然性:熵(entropy)只會逐漸增加,無論我們做什麼,都無法使其減少。
聰明人會接受這個事實,不會跟它對著幹。
但是在一九○六年春天的某一日,一個留著八字鬍的高大美國人,居然膽大包天地挑戰了我們的主宰。
他的名字叫大衛.斯塔爾.喬丹(David Starr Jordan)。從很多方面來說,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與混沌之力作戰。他是一位分類學家,負責描繪出演化樹(tree of life)的樣貌,為混沌不明的地球帶來秩序,演化樹是一種樹狀圖,據說能顯示出地球上所有動植物之間的相互關聯。他專攻魚類,長年航行於全球各地尋找新的魚種,希望新的線索能揭示更多自然界尚不為人知的祕密藍圖。
他年復一年地工作,一晃眼數十年過去了,但他始終樂此不疲,最終獲得了豐碩的成果:在當時人類已知的魚類中,竟然有五分之一是由他的團隊發現的。每捕獲一條新魚種,得先幫牠取個名字,接著把名字打印在閃亮的錫牌上,然後把名牌跟魚標本一起放入加了乙醇的玻璃罐中。他的發現不斷增加,甚至超過千件。
但是一九○六年春天,某個早晨的一場大地震,卻把他那些閃閃發光的藏品推倒在地。
成千上百個玻璃罐摔碎在地板上,破罐而出的魚標本被碎玻璃和倒下的架子弄得面目全非。但最糟糕的是,之前被小心放進玻璃罐裡的錫名牌,如今散落一地,經過這場猶如末世的恐怖天災肆虐後,數百條精心命名的魚又變回一堆不明物體。
這位留著大鬍子的科學家,面對眼前的滿目瘡痍,看到自己畢生的心血粉碎於腳下,卻做出了反常的奇怪舉動。他並沒有一蹶不振,也未理會地震所傳達的明確訊息──在這個由混沌之力支配的世界裡,任何妄想建立秩序的嘗試,最終注定要失敗。他只是捲起袖子四處翻找,終於找到這世上他最拿手的武器,一根縫衣針。
他用拇指和食指夾住針並穿上線,然後從廢墟中取出一條他認得的魚,隨即以流暢的動作,毫不猶豫地把針刺入魚的喉部,將名牌直接縫在魚體上。
他一再重複這套動作,不斷搶救他認得的每一條魚,他不再讓錫製名牌待在不牢靠的玻璃罐裡,而是把每條魚的名字直接縫在魚皮上、縫在喉嚨上、縫在尾巴上、縫在魚眼上。雖然這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創舉,卻蘊含著一個不屈不撓的願望──從現在起,他的工作成果將受到妥善的保護,永不再受混沌之力的荼毒,而 且他所建立的秩序,將在混沌之力的下一次襲擊中屹立不倒。
是傻子?還是勝利者?
我第一次聽說大衛.斯塔爾.喬丹反抗混沌之力的偉大事蹟時,還只是個二十歲出頭、剛開始跑科學線的菜鳥記者,所以我立刻斷定這人是個笨蛋,一根針或許能對抗地震的肆虐,但他忘了還有火災、洪水、生鏽等上億種破壞方式嗎?單憑一根縫衣針就想對抗混沌之力,他的創意未免太弱不禁風、太目光短淺、太不自量力了吧?我覺得這人真是驕傲自大,簡直就是魚類收藏界的伊卡洛斯(Icarus)。
但是隨著我年齡漸增,當我被混沌之力狠狠教訓,搞砸自己的人生,不得不想辦法東山再起時,我開始對這位分類學家感到好奇,猜想他可能很懂人世間的生存之道,像是堅持不懈、找到目標、勇往直前,這些我早該知道的事情。自信心爆棚或許是可以的,徹底否認自己注定要失敗,並不代表你是傻子,反而是勝利者的標誌……不過,這樣的想法會令我產生罪惡感。
就是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當時非常絕望的我,在一個寒冷的冬日午後,上谷歌搜尋大衛.斯塔爾.喬丹這個名字,隨即看到一張泛黃的老照片,影中人是個留著濃密八字鬍、眼神犀利的白人老頭。
我心想:你是誰?這是一則警世故事?還是一個做人的楷模?
我繼續點擊,查看更多他的照片,我看到了少年時的他,居然像隻溫馴的小綿羊,有著一對招風耳,以及一頭烏黑的捲髮。接著是年輕時的他,挺直地站在一艘小船上,他的肩膀渾厚,牙齒輕咬著下脣,看起來竟有那麼一丁點性感。最後,我看到變成老爺爺的他,坐在一張扶手椅上,幫一隻毛茸茸的白狗抓癢。
我還點擊了他的文章及書籍的連結:魚類採集指南,韓國、薩摩亞和巴拿馬等地的魚群分類研究,以及一些關於飲酒、幽默、真理和絕望的雜文。他甚至還寫過詩、兒童讀物和諷刺文章,不過,對於一個像我這樣企圖從他人的人生尋求指引的迷茫記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一本名為《某人的一生》(The Days of a Man)的絕版回憶錄,它記載了大衛.斯塔爾.喬丹的生平大小事,內容豐富到不得不分成上下兩卷。該書已絕版近一個世紀,但我找到一位二手書商,他願意以二十七.九九美元的價格賣給我。
當包裹寄到時,我感覺心頭暖呼呼的、心情樂陶陶的,彷彿裡面有張藏寶圖。我用牛排刀割開膠帶,露出兩大本橄欖綠色的厚書,封面上還印著燙金字體。我煮了一大壺咖啡,然後坐到沙發上,開始翻看第一卷,準備搞清楚,拒絕向混沌之力投降的人,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序曲 對抗混沌之力的人
想像你的摯愛坐在沙發上,邊吃著麥片、邊滔滔不絕地談論一些令你著迷的事情,像是有些人的電郵署名居然只打了名字的首字母,連再多敲四個鍵都不肯,真的很讓人無言……
混沌之力(Chaos)會找上他們的。
混沌之力會用一根掉落的樹枝、或一輛疾馳的汽車、或一顆子彈,從外部打擊他們;或者從內部搞破壞,讓他們自己體內的細胞叛變。混沌之力會令你的植物腐爛、令你的愛犬死掉、令你的自行車生鏽。混沌之力還會腐蝕你最珍貴的記憶、毀掉你喜愛的城市,摧毀你建造的所有庇護所。
就像俗話說的:「不是不報,只是...
目錄
好評推薦
序曲 對抗混沌之力的人
第1章 熱愛觀星的男孩
第2章 小島上的大師
第3章 無神論間奏
第4章 徒勞無功
第5章 罐子裡的《創世紀》
第6章 天崩地裂
第7章 堅不可摧之物
第8章 關於自欺
第9章 世上最苦之物
第10章 名副其實的恐怖陳列室
第11章 自然之梯
第12章 蒲公英的啟示
第13章 意外的轉折
尾聲 我放棄魚類之後
插圖說明
本書造成的回響與改變
致謝
附錄A 可供討論的話題與問題
附錄B 通往大同世界的藏寶圖
注釋
好評推薦
序曲 對抗混沌之力的人
第1章 熱愛觀星的男孩
第2章 小島上的大師
第3章 無神論間奏
第4章 徒勞無功
第5章 罐子裡的《創世紀》
第6章 天崩地裂
第7章 堅不可摧之物
第8章 關於自欺
第9章 世上最苦之物
第10章 名副其實的恐怖陳列室
第11章 自然之梯
第12章 蒲公英的啟示
第13章 意外的轉折
尾聲 我放棄魚類之後
插圖說明
本書造成的回響與改變
致謝
附錄A 可供討論的話題與問題
附錄B 通往大同世界的藏寶圖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