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曰昌擔任媒體攝影工作多年,曾於週刊媒體攝影記者,長達8年,因工作壓力導致憂鬱症。2010年離開媒體工作後,專注於「憂鬱症」的治療,透過攝影、園藝、戲劇、信仰等,逐漸走出藍色籠罩。本書共收錄二百多張攝影作品與60篇短文,期待能以攝影的豐富與發自內心的深刻書寫,鼓勵仍憂鬱或曾憂鬱的讀者,看到不一樣的色彩與光亮。
作者簡介:
一個只會拍照,依賴拍照過日子的人。
當初因為喜歡繪畫,利用拍照取代速寫,之後轉而投入攝影一行。
大部分歲月都是在新聞媒體中工作,樂友廣告公司攝影師三年半,《張老師月刊》攝影編輯一年,謝春德攝影工作室攝影師三年半,《工商時報》攝影記者十四年半,《壹週刊》攝影主任八年多。
目前從事攝影教育工作,期許能將工作經歷轉換成教學內容,讓更多愛好攝影者能輕易親近攝影,喜歡攝影
章節試閱
我所認識的曰昌
謝春德(攝影家和藝術家)
「我見青山多美麗,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騷首東窗裏⋯⋯。」辛棄疾從東邊望著對面窗外日薄西山的景緻,也回望日薄西山的自己,騷首自問。是的!生命就像拿著鏡子觀照,兩面都是自己。
照相機的觀景窗如同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世界。於是,攝影成了看世界的方式。這扇窗同時也成為鏡子,反射出攝影者自己的身影。
何曰昌透過照相機的觀景窗看到什麼了呢?
你看!夜色中「那躺平在溜滑梯上的小孩」(第17頁)在公園青綠色日光燈底下睡得這麼安穩,是玩累了嗎?還是負氣離家出走,故意選擇漂盪的夜晚,讓不安的水泥床背棄家裡溫暖舒適的床,是小孩在對抗父母威權下的圖景呢?還是何曰昌渴望逃避家庭的宣言!
聽說過了中年以後的男人心中常常懷著一個夢想,某天夜晚趁外出買宵夜時出走,不再回家了!可男人沒這個小孩勇敢,因為男人買完宵夜就匆匆回家了!夜色中「那躺平在溜滑梯上的小孩」圖像竟也勾勒出我這進入老年的渴望!這就是何曰昌的影像魅力所在,他在媒體工作很久了,強大的工作壓力並未稀釋他對影像美學及準確度的要求。
但積累下來的勞頓終於擊潰了意志的巨人,何曰昌得了嚴重的憂鬱症!他如何渡過呢?
你看!
「十月霜降萬里奔波」(第76頁)來了!「風中的勝利女神」的小男孩(第166頁)也來了!
「十月霜降萬里奔波」影像中何曰昌藉著害差的被攝者,將自己隱遁,欲進入景片畫中的世界。他開始逃避人的社會組織,開始潛心攝影,並進行一場孤獨的旅程。旅程中他耐心地重新看待自己,也重新用照相機的觀景窗來看世界。
打從海邊經過,不經意的回頭,哇!一個釣客搖搖欲墜的遮陽棚竟成了「風中的勝利女神」。何曰昌這段期間很自然的上了佛光山也皈依了,「活著是一日日的喜樂,也是一日日的劫難。」「苦難,是人逆增上緣,增進智慧的機會。」星雲的話語逐漸開啟了他。這時喜獲重生的何曰昌,看自己和看鏡中的世界都同時被釋放,自由了!
你看!「風中的勝利女神」手執勝利的火炬迎向未來!原來攝影不只是影像的創作,同時也顯影了創作著內在的原生意志。
漫長的藍色時期,何曰昌手持照相機不間歇地到處遊走,他靜心細查、觀看和聆聽大自然界美麗的賜與,花卉、露珠、風和樹的呼吸。他可以信手拈來是一株、或一木、或一山河;並從微觀中看四季變化的遼闊壯美世界。
你看!「暫停呼吸的海」(第151頁)經歷幾番風雨後何曰昌內心漸漸平息了,看山看海已無狂浪、無暴雨,一切止息如日常;似來自遙遠的呼喚輕聲的告訴我們,暫停呼吸吧!伸手撫摸那靜如薄紙的海平面,讓她深情的回應你,回應你的愛原是這麼溫柔貼適!
你看!夜色中「那睡在溜滑梯上的小孩與母狗」(第236頁)正在授乳中的母狗似在夜色中尋找迷失的小孩,而我們曾經迷失的歲月,竟成了何曰昌攝影作品中的切片,鏡像中同時反映了那尋找迷失小孩的焦慮父母。「那睡平在溜滑梯上的小孩與母狗」的單幅影像作品,不只映射了你我,也成就了「心象有光」攝影作品集的全部。
何曰昌以「心象有光」將生命史中最珍貴的影域彰顯在我們面前。理應致謝並獻上讚美!微笑佛星雲法師將自己的笑臉複製在何曰昌臉上。
你看!何曰昌正臉帶微笑對我們說,一切如常,攝影就是這麼簡單。
是的!一切都這麼簡單,已逝的星雲法師似在鏡子的彼方,對著此方的何曰昌說,你應當聽:
「生死,就像人晚上睡覺,白天起床這麼簡單。」
「因此,生未嘗可喜,死未嘗可悲。」
鏡頭下的人生百態心象
趙政岷(時報文化出版董事長)
「攝影」、「博土」、「大師」、「狗仔」……都是形容何曰昌的說法,而且絕對貼切、傳神。
他有一種非凡的魔力,在同儕中佼佼勝出。
認識何A(何曰昌的綽號),已超過三十五年,以前覺得他的照片不是最好,但真心地說往往是最傳神的。我這樣說並不客觀,我不是拍照的人,我也拍得不好,但當年當主編的我,是挑照片的人。何A有一種魅力是,透過鏡頭看見大家所沒看見的。攝影除了講究構圖,要的就是鏡頭後面的眼與心,而何A是最會挑、最會跳、最會看見不同的人。
他有很好的人際關係,當年他報社座位,一度是上女生廁所的必經之地,每位經過同事他總能聊上兩句或更久。這是攝影人所必須擁有的人情世故。
他身材不錯,扛得起重重的相機設備,儘管現在電子相機變得輕便,但當年這是攝影人必須要有的汗草。
何A難能可貴的是,他驚人的記憶力與博學多聞。他雖然沒有博士學位,但所知比十個博士更廣更瞭,所以稱他為「博土」應該不為過,這是攝影人接地氣的所要。
之後他擔任《壹週刊》的攝影頭頭,運用上了他所有的擅長與技能,提供給讀者好好看、不想看又愛看的圖片內容。
年到六十的他,現在是攝影老師,教大家拍照。坦白說,大家是學不來的。我們也許學會鏡頭、學會構圖,但沒有這樣的人生歷練,沒有這種心、這種眼,我們怎麼可能變成「何A博土」?
好在,他發心立願要出書,這應該不會賺錢,只是留念(除非大家支持,也拜託大家支持)。但他真心地把攝影會碰到的類型與詮釋方法,公開了出來。
《心象有光》全書有人像、有景象、有人生、有光影。何曰昌精挑的作品當然美,沒想到文字卻這麼動人。他寫道:「文字是一種超度,在文字中公開自剖,既是過場也是結案。以攝影為媒介,每一張成像,都成了拍照者自我意識的鏡子。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逃脫反省自觀。」他說:「這是一個結案報告,結案後,放下更多,可以走向光明的+紅?還是-藍?」「筆尖流洩時,快門喀擦喀擦,心情就獲得救贖嗎?總是在黑暗隧道中來回穿梭,像吸血鬼般,不敢碰觸出口的光亮。在黑暗的-藍與光亮的+紅間,徘徊低語著。我要,我想的,那是我嗎?」
沒想到他曾經憂鬱,書中許多作品是他那個時期留下來的。是他「現在的我」,初次觀看到那個「藍色的我」所寫出來的。
到此,不得不向好友何曰昌致敬!人生起起伏伏,江湖翻翻滾滾,謝謝你願意留下所拍、所寫、所感、所悟,讓芸芸眾生感受到這世界的美與現實,眾生的真與領悟。讓我們透過鏡頭,更了解社會、更愛自己。
這是一本攝影書,也是一本社會書。這是一本寫實書,也是一本療癒書。謝謝何A!讀者有幸有福。
我所認識的曰昌
謝春德(攝影家和藝術家)
「我見青山多美麗,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情與貌,略相似,一尊騷首東窗裏⋯⋯。」辛棄疾從東邊望著對面窗外日薄西山的景緻,也回望日薄西山的自己,騷首自問。是的!生命就像拿著鏡子觀照,兩面都是自己。
照相機的觀景窗如同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世界。於是,攝影成了看世界的方式。這扇窗同時也成為鏡子,反射出攝影者自己的身影。
何曰昌透過照相機的觀景窗看到什麼了呢?
你看!夜色中「那躺平在溜滑梯上的小孩」(第17頁)在公園青綠色日光燈底下睡得這麼安穩,是玩累了嗎?還...
作者序
自序
藍色鬱夢
何曰昌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論攝影》中提到:沒人透過照片發現醜,很多人透過照片發現美。相機被用於記錄,或用來紀念社會儀式的情況外,觸動人們去拍照的是尋找美。
照片其實不只是真實記錄的功能,同時,也是攝影者透過拍照對世界的一種觀看。「攝影式觀看角度」,也就是攝影者透過拍攝,提供世人另外一種觀看的視角、讓我們看見不曾發現的攝影美。
照片拍出的美變成了:「眼睛看不到的」,攝影師透過觀察與智慧,用照片當媒介,轉印出現實的美,讓觀看著驚嘆著「視覺的英雄」。追求代為觀看「美」呈現,成為每個攝影師追求的目標。桑塔格稱這行為為「視域的英雄主義」。
2004年夏天,一個午夜時分,我在四樓辦公室外的陽台上抽菸,等待著同事帶回當期封面素材。當時工作壓力很大,幾乎夜夜無法成眠,每天睡眠只有三個小時,一天抽三包菸,每天早上七點下班,下午一點多再進辦公室。面對黑夜星空,漫長的等待,焦躁的心情,耳內卻傳出了「跳下去」「跳下去」。這是最快解脫一切痛苦焦慮的方式。回到室內拿出辭職文件,只寫下「身體因素請辭」。
消失四天後,因為經濟因素,我又回來上班了。這是我第一次憂鬱症發作,在那個憂鬱症還是很新鮮名詞的年代,我去看了睡眠科會診了胸腔科。之後我每天靠著「史蒂諾斯」才能睡上四、五個小時,藥量從最早的半顆秒睡,很快地變成一顆會睡、加量到兩顆,甚至一年後變成三顆等著睡。如果,吃藥後一個小時還不能入睡,我知道,今夜又將是一個等待天亮的漫長夜晚,因為三顆,不能再增加藥量,只能用身體直接對抗無法成眠的夜晚。
2010年,我正式離開攝影職場,專職在家當一個憂鬱症患者,決心戒除史蒂諾斯,每天天黑後,看著二月河的《康雍乾三部曲》,一遍一遍地看,直到眼皮沈重才趴桌小睡,不能上床睡,因為一到床上,就睡意全消。
天亮了,拿著鋤頭去屋頂種菜,看著手上的水泡,起了破了又起了,皮翻了,血流了——不痛,沒有知覺,心中焦慮掩蓋了一切痛覺。三年後,終於可以不倚靠藥物入睡,但是憂鬱症是不會完全消失的,不定期就突然出現了。只是現在「藍色世界」再度來襲時,能漸次地縮短時間,比較能控制不要太耽溺於藍海中。
2013年秋天,我演了一部舞台劇「你用不上那玩意」演一個退休的老記者。這次的演出,事前排練了八個多月,排練中的自我面對訓練,每天與人對話,走出室外,讓我更能面對自己的憂鬱症。之後陸續有一些舞台劇的演出,有機會一再面對人們,與掏心觀看自已。
隔年,走上攝影教學,因為教學而接觸到佛光山。在宗教中我平靜了,試圖與自己和解,放下焦慮。2019年6月,我在菲律賓的佛光山萬年寺皈依了,感謝永光法師的指引包容,給予我很多機會親近佛法。
這本書中有很多照片是在藍色憂鬱時期拍攝的,很多文字也是在當時寫下的。甚至很多篇文字,是「現在的我」,初次觀看到那個「藍色的我」寫出來的文字。
在吃史蒂諾斯的九年多當中,多次發現自己有夢遊現象,多次出現醒來的地方,不是我記憶中睡下去的地方。所以我相信那幾篇陌生的文字,可能是某幾次「夢遊」中打開電腦,看著這幾天新拍的照片有感而寫下,然後還存檔了;或是,我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寫下這些文字,但是很快地忘記了自己寫了什麼。吃藥讓我頭腦很混亂,文字有些跳耀,有些不通,但是我忠實地保留了。
攝影是追求美的,按照蘇珊桑塔格的「視域的英雄主義」,我努力充當著轉換攝影者的「心象」,「美」這個英雄角色。從我的心象出發追求非視覺直觀的呈現。
可能很藍,也有些許的綠與紅,但是絕對是我的「心象」。
民國112年1月15日晨(沒有史蒂諾斯第十年)
自序
藍色鬱夢
何曰昌
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在《論攝影》中提到:沒人透過照片發現醜,很多人透過照片發現美。相機被用於記錄,或用來紀念社會儀式的情況外,觸動人們去拍照的是尋找美。
照片其實不只是真實記錄的功能,同時,也是攝影者透過拍照對世界的一種觀看。「攝影式觀看角度」,也就是攝影者透過拍攝,提供世人另外一種觀看的視角、讓我們看見不曾發現的攝影美。
照片拍出的美變成了:「眼睛看不到的」,攝影師透過觀察與智慧,用照片當媒介,轉印出現實的美,讓觀看著驚嘆著「視覺的英雄」。追求代為觀看「...
目錄
序
我所認識的曰昌 謝春德
一分緣分 永光法師
鏡頭下的人生百態心象 趙政岷
藍色鬱夢 何曰昌
1
紅驅ㄧ藍|暗夜沁冷|十方眾的試煉|還能再見嗎
夕陽下|翻倒了色彩|繭|焉知紅綠|秋雨綠意|秋風瑟瑟
夏荷顏|撩嬈|綠意|水性楊花|小徑|似是輕妝帶點愁
巴黎的|十月霜降萬里奔波|老梅阿嬤|回望
2
浮雲眾生皆佛相|莊稼|誘|醇酒純|老歌老友老記憶
驟雨|背影|紅地毯|楓紅|楓紅點秋|荷落|一朵櫻
捻花|動物莊園彩虹序列|彩虹櫻|界線|清風一度橫
流木堡|飄浮的石頭
3
秋水依然|盈尺亮光|暮色中展顏|風動影隨|夏日霞紅|妝扮
門裡門外間|跳色|愛一個人|藍色塊|走在雲端|西沉
離去的身影|單身上路|當我沉沉入睡|印記~與藍的對話
道不盡的離|千年的火|生命的運行|人像|石頭公
序
我所認識的曰昌 謝春德
一分緣分 永光法師
鏡頭下的人生百態心象 趙政岷
藍色鬱夢 何曰昌
1
紅驅ㄧ藍|暗夜沁冷|十方眾的試煉|還能再見嗎
夕陽下|翻倒了色彩|繭|焉知紅綠|秋雨綠意|秋風瑟瑟
夏荷顏|撩嬈|綠意|水性楊花|小徑|似是輕妝帶點愁
巴黎的|十月霜降萬里奔波|老梅阿嬤|回望
2
浮雲眾生皆佛相|莊稼|誘|醇酒純|老歌老友老記憶
驟雨|背影|紅地毯|楓紅|楓紅點秋|荷落|一朵櫻
捻花|動物莊園彩虹序列|彩虹櫻|界線|清風一度橫
流木堡|飄浮的石頭
3
秋水依然|盈尺亮光|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