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讓你一口氣讀完的臺灣史
文藻外語大學師資培育中心講座教授、前教育部政務次長 蔡清華
收到宜蓉老師寄來的手稿之後,原本只是想先隨手翻閱,之後再詳細拜讀內容;沒想到一讀卻欲罷不能,完全被各篇生動的主題、作者活潑輕鬆的口吻所吸引住,例如:「老師,神話太唬爛的啦!0到10分?你說神話到底可信度能有幾分?」、「回到歷史務實面去理解鄭成功,仔細看他的背景與擁有的資源,不得不說,鄭成功真的是一個很純的富二代呢。」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在說星宇航空的張國煒哩!難怪我一口氣就看完好幾篇!
綜觀全書內容,可以歸納有幾個難得的特點值得提出:
首先,如前所述,由於作者任教國中歷史,每天與學生朝夕相處、密切接觸的結果,深諳青少年的次級文化與語言,更能夠透過其角度剖析各個歷史人物面對歷史事件轉折過程中所做的選擇,使青少年學到的是一種活的,而且是有血有肉的、有溫度的歷史。這正如臺灣在四十年前剛開始引入道德推理教學所採取的價值澄清法教學,一改過去制式的道德教育,強迫學生接受孔融讓梨以及二十四孝等等違反人性的教條,而是透過柯爾堡的三期六段道德推理教學進程,配合學生的認知理解層次,逐步提升孩子的道德發展層次。本書作者在書中可說做了最好的體現!
其次,本書各篇的主題緊扣著108課綱社會領綱的架構加以編排,很適合青少年學生作為社會領域學習過程中的補充教材。尤其作者描述其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試做的作業,可說完全符合領綱中的學習表現,例如:「運用歷史資料,進行歷史事件的因果分析與詮釋」、「從多元觀點探究重要歷史事件與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與意義」,建議學校教師不妨參酌使用,更建議家長可以買來做為與青少年自學、共讀時的談參。
再者,作者在幾篇章節中無意間透露了她在國中歷史課堂上動人的風景:在介紹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郭慶的女兒郭素貞於將近六十年後才從檔案管理局看到其父親臨死前寫的遺書,知道真相後,作者設計了一張學習單問學生,如果你是郭慶的子女,嘗試寫一封家書給從未謀面的父親。有學生寫道:「爸爸,我們被隱瞞多年……一直誤會您,原來您一直掛念著我們。我們現在都過得很幸福,請不要擔心……」、「阿爸,我愛您,您其實一直都是好人,願您安息。」原來,在有些人仍執著於歷史課應該完整交代中國各個朝代興衰過程的議論時,已有國中歷史老師正在發揮創意,試圖拉近青年學子與歷史事件或人物的距離,並鼓勵學生以同理心試著加以理解與體會。就此點而言,誰能再說108課綱的陳義過高呢?尤其,作者將戒嚴或白色恐怖的執行人員比喻為「狼人」,與電影「返校」裡將情治人員用只聞聲、不見影的魔王表現的手法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後,作者能夠結合其西洋近代史的素養,在介紹臺灣的相關歷史事件時常常點出該事件發生的同時,西洋或其他國家也發生哪些歷史事件以資對照、比較。例如:「一八六0年就任英國駐台副領事的史溫侯(Robert Swinhoe)的臺灣氣候與農產的觀察報告……卻引起了一位英國商人陶德(John Dodd)的留心,他實際走訪北臺灣丘陵地後即著手引進知名的福建安溪茶苗,拜託農民購買、種植,並保證全數收購……到了一八六九年,陶德組了兩艘大型帆船,載了總共約十三萬公斤的烏龍茶,從臺灣直達美國紐約銷售,結果大受好評,銷售一空!」多麼生動的描述,讓讀者清楚,原來臺灣早在十九世紀中葉即已成為世界貿易的一員,而不僅僅是在二十一世紀才靠台積電的晶片嶄露頭角!
綜上所述,本書有非常多的特色是當前臺灣史相關書籍所少有的,也是青少年一看即可上手的臺灣史補充讀物,更希望這是作者一系列臺灣史書籍的首冊,讓我們引頸期盼第二冊、第三冊……的出現。
自序
這麼近,那麼遠
當總編跟我說,要不要試著寫寫看臺灣史?其實我內心有著許多自我懷疑。
坊間臺灣史的專書、研究著作多不勝數,專家學者、前輩大師級的作品都已擺在架上供眾生拜讀了,怎麼輪得到我來下筆呀?
不過,我到底哪來的自信把自己跟這些史學先進們放在一起呢?
我是一個歷史教師,不是一個歷史學者。歷史學者的工作是費神燒腦地投注在自己有興趣的領域,進行細緻深刻的專門研究。然而,歷史教師的工作則是絞盡腦汁地引起他人的興趣,嘗試平易近人的教學分享。
我不擅長鑽研,但我很適合科普。如果能用這樣的角度挑戰寫一本給所有人讀的臺灣史,這也許是我可以試試看的事!如此單純地轉念過後,我便開始寫了。然而有時候,做人千萬不要太天真。電影《出神入化》中有一句臺詞說:「當你靠得越近,其實越看不清楚真相」(Because the closer you think you are, the less you actually see.)。當我寫下去之後,才發現屬於我們這塊土地的臺灣史,看似最熟悉卻也最不熟悉,觸摸得到卻揣摩不到,這麼近又那麼遠。
我常常不知道該選擇什麼來訴說,常常會擔心這樣的詮釋可以嗎?每一次寫作,都是掙扎;每一次動筆,都有懷疑。在萬般焦慮不安的情緒下,我依然持續前進,就很像臺灣自身的歷史,很多時候都不太快樂,困在複雜的族群關係裡,陷在糾結的國際角力中。即便如此,每個磕磕碰碰的日常,也許就是連續發生的奇蹟,一路讓我們走到了今天。
所以,我在煩惱什麼呢?臺灣,有兩千三百萬人,四十七種語言 ,一個眾聲喧譁的土地,是什麼讓我們團結在一起?是海國之民的胸襟開闊,是大洋之子的恢宏通透!縱然我們的歷史有過潮起潮落,想著究竟該寫些什麼給我的學生看,想著該如何寫給那些不熟悉臺灣史的朋友們看,在別人的需要,看見自己書寫的可能。我終究還是放膽寫出自己想寫的歷史了。
謝謝總編輯橞甄與時報出版的陪伴與協助,謝謝我所有古怪又可愛的學生們賜予下筆的靈感,讓我在一路險阻也一路喊苦的過程中,還是完成了一部新作品。
來,準備好了嗎?我們開始上課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