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歸納經典神話,重磅典藏
從英文字母A到Z,百科全書式索引,精美插圖,收入超過七百多個條目
全面介紹古典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的主、次角色
驗證、釐清或探尋文學、音樂、藝術、流行文化的最佳參考之作
本書為伊迪絲‧漢彌敦(Edith Hamilton)暢銷著作《希臘羅馬神話》(Mythology)75週年版的重要指南。本書收入的十張全彩圖版與多張雙色套印的插圖都是藝術家吉姆‧帝爾尼(Jim Tierney)的作品。
從古典看未來,神話和生活密不可分的現在
最清晰的神話百科辭典+希臘羅馬諸神家族譜系
深度探詢現代文學、藝術、音樂與流行文化之神話關聯起源
國際好評推薦
派翠克‧漢克(Patrick Hunt, Electrum Magazine):安內特‧吉賽克最近這部作品為神話資料庫增添了一部精彩絕倫又不可或缺的重要著作……每個世代都需要一部像這樣的神話參考書,因為神話故事是永恆不朽的,而且總是與繼起的諸文化密切相關。由於本書的語言既當代又普世,這對讀者依然是很有助益的參考書。
共同推薦
蔡怡佳(輔仁大學宗教學系教授)
盧盈良(導演)
薛西斯(小說家)
魏宏晉(心靈工坊成長學苑「古希臘神話的世界」授課講師)
魏瑋志(澤爸)(親職教育講師)
瀟湘神(小說家)
(姓氏排列依筆畫順序)
人因有七情六慾而平凡,愛恨怨憎別離苦;無所不能之神則因為七情六慾顯得不凡,力量放大所有情感。人類的野心太高容易破壞世界,神卻原本就站在高處,恣意破壞的都成了神蹟。妖怪和奇獸介於兩者之間,穿插並列。從宙斯龐大而複雜之家族故事到普羅米修斯、特洛伊戰爭和半人馬、地獄犬,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都在這本書裡,有系統地重新排列解析,帶你走入神話、故事與其產地。
‧從A到Z系統性編排,最完整的希臘羅馬神話辭典
本書分成兩部分,一是常見於古典神話世界裡的諸神、英雄和妖怪,二是與諸神、英雄和妖怪故事相關的地方,從奧林帕斯山上的男女諸神和特洛伊戰爭裡的男女英豪,到出沒於山林河海之間的各類寧芙仙子、怪獸妖物以及其他神話生物,超過七百個條目,詳盡描寫每個角色與地方關聯細節。
‧精美全彩圖版
收入十張全彩圖版與多張雙色套印的插圖是藝術家吉姆‧帝爾尼(Jim Tierney)的作品。本書為伊迪絲‧漢彌敦(Edith Hamilton)暢銷著作《希臘羅馬神話》(Mythology)75週年版的重要指南!
從奧林帕斯山上的男女諸神和特洛伊戰爭裡的男女英豪,到出沒於山林河海之間的各類寧芙仙子、怪獸妖物以及其他神話生物──這些常見於古老神話故事裡的角色與地方,作者安內特‧吉賽克無不以其清晰有力的文筆,一一道來,詳加描寫,並為讀者提供了許多細節。難得的是,每項解釋都附上相關角色、地點和神話故事的條目,方面讀者交叉檢索;另外隨各項條目附上的還有跟這些角色、地點和神話故事相應的羅馬神話與宗教崇拜。
本書收入兩種內容:一是常見於古典神話世界裡的諸神、英雄和妖怪,二是與諸神、英雄和妖怪故事相關的地方,豐富的內容,可以讓讀者深入了解神話世界,釐清個別角色的家世譜系、英勇事蹟及其居住之地。收入的條目可分成四個基本類別:神靈、人類、妖怪和地方。第一個類別收入不朽的男神和女神。第二個類別主要收入出現在神話故事裡的人類。第三個類別是身形巨大的角色和半人半獸的混合生物在這裡都被歸類為妖怪,不管他們是正是邪。第四個類別指的是各種地標、地區、水域、高山和城市。上述各個類別會彼此重疊,本書建立一套相互參照的系統,以確保讀者可以透過這個參考系統找到所有被歸入多項類別的條目。
作者安內特‧吉賽克博士任教於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傳授古典學並擔任該校古典希臘羅馬研究學會的主席。這部精采的參考著作不僅對神話角色及其故事發生的地點提供許多清晰的解釋,同時亦能掌握這些永恆故事的精髓。
作者簡介:
安內特‧吉賽克博士(Annette Giesecke)
任教於美國德拉瓦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古典學系教授,同時擔任該校古典希臘和羅馬研究學會主席。目前已經寫了好幾部不同主題的作品,包括伊比鳩魯學派的哲學、荷馬與維吉爾的詩、古人對自然環境的看法等,也是《植物神話:古希臘羅馬的植物傳說故事》(The Mythology of Plants: Botanical Lore from Ancient Greece and Rome)作者。目前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
繪者簡介:
吉姆‧帝爾尼(Jim Tierney)
插畫家兼平面設計師,目前住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東南部。曾給伊迪絲‧漢彌敦(Edith Hamilton)第75週年版的《神話》(Mythology)繪製插圖。
譯者簡介:
余淑慧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政大英文系、臺師大翻譯研究所學程兼任老師。曾獲第11屆梁實秋翻譯文學獎譯詩組佳作,第17屆梁實秋翻譯文學獎譯文組首獎。譯有《SPQR》(合譯)、《諸神的起源》、《希臘羅馬神話》、《漂鳥集》(合譯)、《摩訶婆羅多的故事》、《焚書》等書。
章節試閱
本書收入兩種內容:一是常見於古典神話世界裡的諸神、英雄和妖怪,二是與諸神、英雄和妖怪故事相關的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在古典作家作品裡的神話故事極為繁多,出現在這些作品裡的角色和地方也為數不少。《古典希臘羅馬神話A-Z:永恆的諸神、男女英豪、精靈怪獸及其產地的故事》(Classical Mythology A to Z)是一部神話百科,不過本書並未能收入所有的神話故事。相反的,本書僅只收入伊迪絲‧漢彌敦(Edith Hamilton)在《神話:諸神與英雄永恆的故事》(Mythology: Timeless Tales of Gods and Heroes)所提到的神話人物與地方,畢竟這本書寫作的本意就是為了給漢彌敦這部經典名著提供一部指南。如果借用漢彌敦自己的話來說,可知她著書的用意就是希望那些不熟悉希臘羅馬世界的讀者在讀完她的書後,「除了獲得因閱讀而了解的神話知識,也多多少少認識當初講述這些故事的作家;那群作家歷經了兩千多年的考驗,他們不朽的風格早已不證自明」。(《神話‧序》,1942年)毫無疑問的,她顯然已經達成她的目標,而她之所以能成功達標,那是因為她以忠於故事來源的態度來講述古典世界裡的神話故事。與此同時,她也採用了新穎、易解、永不過時的語言與表達方式來述說這些故事。因為這個理由,即使這些神話故事十分複雜,漢彌敦這部作品打從出版以來,在長達四分之三個世紀的時間裡,始終是一部可靠易懂的古典神話入門。
儘管漢彌敦的《神話》為本書設定了範圍,不過本書的內容豐富,好奇的讀者如果想要更深入了解神話世界,釐清個別角色的家世譜系、英勇事蹟及其居止之地,這本書將會提供許多助益。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自從誕生以來,至今已經傳世一千多年;這些神話故事既保存了古代意義,同時也逐漸增添新意,與此同時,這些神話故事還是文化記憶的泉源,得到文人墨客與創意媒體無數次的徵引與重現。基於這個理由,《古典希臘羅馬神話A-Z》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書。任何讀者若想驗證、釐清或探尋文學、音樂、藝術或甚至流行文化與神話人物和地點的關聯,他們都可以參考這本書。這本書雖然是漢彌敦的著作的參考指南,但是內容卻豐富許多。
本書收入的條目可分成四個基本類別:神靈、人類、妖怪和地方。第一個類別收入不朽的男神和女神,同時也收入那些會生滅的精靈,比如寧芙仙子(nymph)。據傳說,寧芙仙子是指住在樹上、河流與其他自然元素裡的精靈,不過她們會衰老,也會死亡。第二個類別主要收入出現在神話故事裡的人類,包括個別的男、女英豪和著名的族群,例如以亞馬遜女戰士(the Amazons)著稱的群體。至於那些身形巨大的角色和半人半獸的混合生物在這裡都被歸類為妖怪,不管他們是正是邪。就此系列而言,英文字的“monster”(妖怪),其意義得自拉丁文“monstrum”這一詞源,意指那些奇異,但並不必然是邪惡的人類或物事。各種地標、地區、水域、高山和城市都理所當然地被歸類為地方。神話裡的角色和地方有個特別有趣的面向,那就是非常難以歸類。無可避免的,書中的各個類別會彼此重疊,例如人類英雄後來變成神靈,或者有些河流會同時被視為地理景觀與河神的化身;第一種現象的例子有海克力斯(Hercules)和阿斯克庇俄斯(Asclepius),第二種現象的例子有珀涅烏斯(Peneus)和阿克洛俄斯(Achelous)。又如蓋亞(Gaia)既指大地本身,同時也是大地女神。獵人俄里翁(Orion)是個巨人──就此面向而言,他可被歸類為奇人或妖怪,然而他既不完全是人類,也不完全是神靈。薩提爾(Satyr)是半人半獸的混和生物,大部分人會將之歸類為妖怪,不過薩提爾同時也是森林精靈。這樣的例子很多,簡直不勝枚舉。因為這個原因,本書建立了一套相互參照的系統,以確保讀者可以透過這個參考系統找到所有被歸入多項類別的條目。
歸類帶給我們許多挑戰,許多專名的拼寫也是如此。本書雖然遵循漢彌敦使用的專名拼寫方式,不過我們也盡可能提供其他常見的拚寫法。讓專名拼寫這個議題變得複雜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這些專名是先從希臘文翻譯成拉丁文,然後再從拉丁文翻譯成英文,至少有好幾個例子是如此。其中一個例子就是希臘人的天空之神奧烏拉諾斯(Ouranos)。對羅馬人來說,這位天神的名字是烏拉諾斯(Uranus)──這也是大部分英語讀者後來熟悉的拚寫方式。出現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希臘人沒有字母“c”,而羅馬人很少使用字母“k”,其結果就是希臘天神“Kronos”(克羅諾斯)的名字一旦翻譯成拉丁文,就被拼寫為“Cronus”(克羅諾斯)。另外一個影響專名拚寫的因素是古代作家的用法並不一致,即便是使用同一語言寫作的作家,他們彼此的拚寫法也有所差異。
特定角色的名字擁有多種不同的拼寫法──這個現象與這些角色的生平事蹟來自多個不同或甚至相互矛盾的傳統有關。不管神話故事本身,還是故事裡的人物,全部都是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裡逐漸演變而成。我們一旦遇到故事出現變體和矛盾,重要的是要記得許多或大部分神話故事在某段時期都曾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在傳唱的過程中,不免會遇到文化變遷,或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例如藝術表現手法之改變。圍繞著特洛伊戰爭所衍生的神話故事群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長久以來,大家都知道這些神話故事源自於銅器時代(大約西元前1800年到西元前1150年之間),亦即特洛伊戰爭本身發生的那段時期──是的,沒錯,真的發生過特洛伊戰爭,如果說得更確切一點的話,這個戰爭還打了好幾場。透過荷馬(Homer)的《伊利亞德》(Iliad),我們對阿基里斯(Achilles),還有跟他有關的那許多敵友之間的故事都知之甚詳。這些故事大約是在西元前750年或者更晚的時期才被寫成文字。不過,在這些故事形諸文字之前,其實已經傳唱了好幾百年的時間;毫無疑問地,在每一次口耳相傳的時候,至少都會經過某種程度的修改。在那數百年的時間裡,希臘世界早已發生許多劇變,他們見證過龐大帝國的興亡、黑暗時代的開始、許多不再受到帝王統治的城邦國家之誕生。
本書所提到的角色和地方,與之相關的故事變體並未能全部加以收入。至於本書提到的許多特定細節,全部來自現今最著名的希羅神話源頭,包括史詩作家例如荷馬、海希奧德(Hesiod)、羅德島的阿波羅尼奧斯(Apollonius of Rhodes)、維吉爾(Virgil)、奧維德(Ovid)。另外還有抒情詩人莎芙(Sappho)、斯特西克魯斯(Stesichorus)、品達(Pindar)、巴克奇利德斯(Bacchylides);悲劇作家艾斯奇勒斯(Aeschylus)和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歷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地理學家斯特拉博(Strabo);旅行作家兼民族誌學者保薩尼亞斯(Pausanias);自然歷史學家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神話學專家阿波羅多洛斯(Apollodorus)和希吉努斯(Hyginus)。本書所參考的所有古代資料來源全都附上作者生平,收入在參考書目之中,方便讀者檢索參閱。其中有好幾位作家曾為同一則神話故事寫了一個以上的版本,有時連他們對自己筆下的某些版本也抱持懷疑的態度;西元前一世紀的西西里作家狄奧多羅斯(Diodorus Siculus)就是一例,他寫了好幾則故事,敘述海克力斯之柱(Pillars of Hercules)的源起:海克力斯立柱或是為了紀念他浪跡天涯海角的奇異之旅,或是為了阻擋海怪,不讓外海的怪物侵入地中海,或者是為了創造一個通道,讓船隻可以在海洋之間通航。我給本書讀者的建議是:效仿狄奧多羅斯的精神,一旦遇到故事出現變體,不妨選讀那些最有趣、最可信,或者最離奇的版本。
阿克洛俄斯(Achelous)
阿克洛俄斯是一條河,同時也是這條河的河神的名字;這是希臘境內最長、水量最豐沛的河流之一,這位河神一方面固然與這一特定的河流有關,但人們提到一般河流(及其河神)時,祈求的對象也可以是阿克洛俄斯。換言之,阿克洛俄斯也可以作為所有河的河
神來回應人們的祈求。根據希臘詩人海希奧德(Hesiod),阿克洛俄斯(以及其他許多河神)是兩位原初泰坦神,即俄刻阿諾斯(Oceanus)和特堤斯(Tethys)的兒子。阿克洛俄斯本身也有很多子嗣,包括那群歌聲甜美,但行事駭人的海上女妖賽妊(Sirens);許多寧芙仙子(Nymphs)據說也是他的後代,這群從他那裡得到水源的寧芙仙子包括卡斯塔莉亞(Castalia)和琵瑞尼(Pirene),前者守護卡斯塔利亞泉──這道泉水位於德爾菲(Delphi)附近,是繆斯女神(Muses)的聖泉之源,後者守護位於科林斯的琵瑞尼噴泉──據說飛馬佩格索斯(Pegasus)以蹄擊地,水即湧出地面,形成這道泉水。
阿克洛俄斯最知名的故事,或許就是他與英雄海克力斯(Hercules)的一段過節。原來海克力斯為了奪得德伊阿妮拉(Deianeira)──卡利敦(Calydon)國王俄紐斯(Oeneus)之女──的青睞,曾與阿克洛俄斯大打出手。在博鬥的過程中,阿克洛俄斯幾次變化形體──先化為大蛇,再化身為公牛,不過最後還是打不過海克力斯,被海克力斯折斷了一支牛角。根據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的描述,這支牛角就是後來的豐饒之角,因為河寧芙娜伊阿德斯(Naiads)拿走了牛角,在裡頭裝滿各種水果和鮮花──這是大地獲得阿克洛俄斯之水的澆灌,從而長出的豐富物產。另一個神話傳統則提到海克力斯得勝之後,就把那支牛角還給阿克洛俄斯,阿克洛俄斯即回報以阿瑪爾提亞(Amaltheia)之角。阿瑪爾提亞是一頭山羊,曾以乳汁撫育嬰兒時期的宙斯(Zeus);據說後來變成豐饒之角的是阿瑪爾提亞這支羊角。
(也請參考Achelous [place], Calydon, Castalian Spring [the], Corinth, Deianeira, Delphi,
Muses [the], Naiads [the], Nymphs [the], Oceanus, Oeneus, Pirene, Sirens [the], Titans [the],
and Zeus。)
阿德拉斯提亞(Adrastea)
寧芙仙子阿德拉斯提亞的名字又可拼寫為“Adrastei”a或“Adrastia”;她住在克里特島(Crete)的迪克特山洞(Dictaean Cave)。根據神話學家阿波羅多洛斯(Apollodorus)的描述,克洛諾斯(Cronus)因為擔心自己會被兒子推翻的預言成真,所以就把所有剛出生的孩子全部吞下肚。不過,在他的幼子宙斯快要出生的時候,他的配偶兼姊姊瑞亞(Rhea)悄悄來到克里特島分娩,並把嬰兒宙斯托給阿德拉斯提亞、阿德拉斯提亞的姊妹伊達(Ida),還有島上的庫雷特人(Curetes)撫育。嬰兒宙斯一哭,庫雷特這群半人半神族就大聲唱歌,用力敲打武器,藉此掩蓋宙斯的哭聲。
(也請參考Cronus, Curetes [the], Nymphs [the], Rhea, and Zeus。)
埃癸娜(Aegina)
埃癸娜是一位寧芙仙子。她的父親阿索波斯(Asopus)是西庫翁河神(Sicyonian),母親是拉冬河(Ladon)河神之女默托珀(Metope);她的父母總共生了兩個兒子,二十個女兒,埃癸娜是其中之一。有一天,美麗的埃癸娜被宙斯劫走,帶到俄諾涅島(Oenone)成婚。阿索波斯離家四處尋找女兒,追到科林斯(Corinth)後,他從薛西弗斯(Sisyphus)的口中得知劫走女兒的是宙斯。他於是去追趕宙斯,但是卻被宙斯丟出的雷霆擊中,被趕回自己的河裡。至於提供消息的薛西弗斯後來也被宙斯處以可怕的懲罰。埃癸娜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埃阿科斯(Aeacus);宙斯以她的名字重新為俄諾涅島命名,稱為埃癸娜島──至今這座島依然沿用這個名字。
(也請參考Aeacus, Aegina [place], Corinth, Nymphs [the], Sisyphus, and Zeus。)
埃俄羅斯(Aeolus)
埃俄羅斯是「諸風之王」(“Lord of the Winds”)。他在文學傳統第一次現身的身分是個備受諸神寵愛的凡人,與家人一同住在埃俄利亞島(Aeolia)。根據荷馬(Homer)的敘述, 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就在這座島上與他相遇。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埃俄羅斯漸漸被人們視為天神,負責管理各路風神。
(也請參考Aeolus [hero] and Odysseus。)
阿斯克勒庇俄斯(Aesculapius)
阿斯克勒庇俄斯的名字另有一個拼寫法是“Asclepius”;他是希臘神話裡的療癒之神。
(請參考Asclepius。)
本書收入兩種內容:一是常見於古典神話世界裡的諸神、英雄和妖怪,二是與諸神、英雄和妖怪故事相關的地方。至今仍然保留在古典作家作品裡的神話故事極為繁多,出現在這些作品裡的角色和地方也為數不少。《古典希臘羅馬神話A-Z:永恆的諸神、男女英豪、精靈怪獸及其產地的故事》(Classical Mythology A to Z)是一部神話百科,不過本書並未能收入所有的神話故事。相反的,本書僅只收入伊迪絲‧漢彌敦(Edith Hamilton)在《神話:諸神與英雄永恆的故事》(Mythology: Timeless Tales of Gods and Heroes)所提到的神話人物與地方,畢竟這本...
目錄
導論
第一部:男、女諸神,山海精靈與寧芙仙子
第二部:男、女英雄與世間奇人
第三部:妖怪,奇獸與各種混種生物
第四部:神話的故鄉與地標
附錄一:諸神名表
附錄二:古代文獻資料彙編
導論
第一部:男、女諸神,山海精靈與寧芙仙子
第二部:男、女英雄與世間奇人
第三部:妖怪,奇獸與各種混種生物
第四部:神話的故鄉與地標
附錄一:諸神名表
附錄二:古代文獻資料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