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在哪裡】
「未來在哪裡?」
感覺像是會出現在自己本業的J-POP歌詞裡的句子,就在前幾天實際有人問到,讓我傷透腦筋。如果對方是大人的話或許還可以笑著說:「還真是個會找麻煩的人啊。」蒙混過去,但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提問的是三歲的我家兒子。
本人無比認真。他用圓滾滾的眼睛看著我率直地提問。
我總是對小孩子的成長速度感到吃驚。不久之前說話方式還只像羅列單字,轉眼間成了完整的對答。不知道像到誰,只有那張嘴很會說,自我主張也開始變得明顯。身為父母雖然感到棘手,不過坦白說,這點也很可愛。他直率地表現出喜怒哀樂,不斷轉變的表情看了很開心。
某天晚上,他一如往常鬧起彆扭。說「還想再玩」不肯睡。好不容易把他帶到床上,輕撫他的背要哄他睡。真不該在他終於有點昏昏沉沉的時候,為了哄他說那句「明天再玩」的。三歲的小「哲學家」,沒有漏聽那句不小心說出口的話。
「明天是什麼時候?」
開始了問題的洗禮。一旦開始就沒完沒了。這個對答的傳接球會一直持續到有個他滿意的回答出現。如同預料毫無止盡的對話之中,在我說出「未來」這個詞時,他回了我開頭的那個問題。
雖然有些時候他的確不知道某個詞是什麼意思,不過年幼的他似乎是還無法徹底理解時間的概念。不無道理。眼前的小孩子出生到現在,不過三年。
才剛有記憶,可以稱作回憶的過去還很少。他所能想像的未來也還很渺小。所以說兒子幾乎只活在「當下」。未來是什麼?過去是什麼?他纏著我問,真傷腦筋。
這些概念,一旦要說明還真的很困難。要用能讓三歲小孩理解的簡單說法說明時間的概念可謂艱困至極。
「還沒發生的事叫做未來,已經發生的事叫做過去喔。」
我迫不得已如此回答,但他仍舊偏著頭表示疑惑。
「剛才吃晚餐的時候你努力吃下番茄了對吧?那是已經發生的事情就叫做過去喔。」接著兒子表情驚訝地問說:「咦?番茄氣噗噗的嗎?」他好像把「發生」想成「生氣」 了。
這個可愛的烏龍讓我不禁笑了出來。狡猾的父親邊笑,邊想著有沒有辦法轉移話題。小孩子總會天真無邪地探究大人自以為已經理解的事物本質。
活了三十八年身為大人的自己累積了相當程度的過去。都走到今天了,樂觀地覺得,接下來也是春天到來再迎來冬天,每一天會這麼持續下去,未來也能夠想像。
但是,對三歲的小孩子來說只有眼前的當下。
他僅專注地活在當下。不論是玩具或是冰淇淋都是現在就想享受。沒有辦法像大人一樣留到之後。對尚未充分體會到未來存在的他來說,要相信大人說的「等一下可以玩」、「等一下可以吃」,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在此我也有所感。身為大人的我所想像的未來,實際上也不過是名為預想的幻象,並沒有絕對會存在的保證不是嗎?
未來總是不確切,有著「突然」和「預料外」。
希望大家能思考一下。這幾十年來,有多少「無法想像的未來」出現在眼前過。他和我們站在同個當下。我們不也不知道這個年幼孩子的笑臉將迎接怎麼樣的未來嗎?
但是,我們和他,有一點不同。可以想像過去和未來的我們,能和他懷抱著不同的想法。
那就是期望。我對他懷抱著期望。
過去我還是小孩的時候,曾有對我懷抱著期望的人們存在。度過歲月保有過去的人們,會繼續對下一個純真世代的人們抱有期望。我們不就是像這樣,把期望當作指南針,大家一起游過了名為不確切未來的這片大海嗎?
希望你能迎來幸福的未來。也希望這個當下,有一天會成為你幸福的過去。爸爸現在,笑看著你,許下此願。
【再會】
「好久不見要不要碰個面?」
高中時期的友人與我聯絡。
問了才知道他現在為了工作要舉家搬去中國廣州,好幾年不會回來。想說必須幫他送別,就各自調整了行程,結果兩個人都有空的是平日中午。我們約在日比谷一間氛圍不錯的餐廳吃午餐。
「你穿得這麼普通,沒問題嗎?你好歹也算是個藝人吧?」
他看到沒戴帽子也沒戴眼鏡,毫不掩飾身份就出現在約定地點的我,笑了出來。
「如果是哪個大明星就算了,我這種人不太會在街上被搭話啦。」我如此回答後,他看起來有些高興的說:「你還真是沒變啊。」不過會像這樣無謂地替我擔心,仍表示現在的我們倆和高中時期還是有些不同吧。
聽說他在新天地是統率數十位部下的管理階級。
而且部下全部都是當地的中國人員工。大家都非常能幹,精通多國語言,工作上也能用日文交流。
「雖是這麼說,但文化和價值觀都不一樣啊。」他透露些微的不安。
但是,要說聽起來是無助示弱倒也非如此。他的話語之中可以感受到對於交辦給自身的工作所有的驕傲和責任感,像是有著對新挑戰的沉靜覺悟。眼前的男子,看起來比我所認識的他更為可靠。
高中時期。我們很常一群朋友在回家路上一起去老家附近的速食店。那間店正對著商店街的主道,占下二樓窗邊的位子後,可以清楚看見在街上步行的人們。當時是青春期的高中男生。我們很常在窗邊看著別校女生們走在路上的背影,吵著說有沒有可愛的女孩子。因為是沒什麼戀愛經驗的少年們,所以只是一個勁妄想,真的都聊一些無聊的內容。不過,那些毫無價值的時光回味起來也是懷念的青春往昔。
當年光是要買個漢堡也要煩惱地計算零用錢,現在則是預約了都心的餐廳,傲氣地點了午間套餐,邊顧慮對方,邊做個像樣的大人有品味地吃著義大利料理。話題幾乎都是各自的小孩,兩人都對調皮又棘手這件事露出苦笑,卻同時也對孩子健康成長的喜悅有所同感。
接下來必須要在異國的新環境下構築生活。他相當擔心會不會為此造成妻子巨大的負擔。現在的他有想要守護的東西。這點對我來說也是如此。經過了二十年左右的歲月。我們各自走來,走到了距離稍遠的地方。我想大多數的事情還是變了。
「時間,也差不多了吧?」
拿出手機,準備從桌邊站起。其實那天是新年號發表的日子。我們倆默默地看著關掉音量的小畫面。
畫面中的人,拿起了畫框。
「令和啊,很新鮮呢。」
時代也將改變。在一切都改變著之中,有不變的友情。
他和我都迎來了嶄新的日子。那時的他笑了。
【高中生出道】
我是被稱讚就會進步的人……這麼說的話,可能會被當成很難伺候的人,不過特別是在開始新嘗試的時候,如果被稱讚會成為很重要的動力呢。我是這麼想的。
秋天是學園祭的季節,在我主持的廣播節目上要聊學生時代學園祭的場面也增加了。像這種場合,我每次都會提起高中時期文化祭的回憶。
已經是二十年前左右了,但至今我仍鮮明記得。叫我說的話,我可以像是報告昨天發生的事一樣,將當時的光景詳細且流暢地敘述出來。
當時母校神奈川縣立厚木高中的文化祭,有個稍微異於他校的制度。每年,都會在校內廣募文化祭的主題曲。午餐時間會在校內播出候選曲目,以競賽方式,交由全校投票決定當年的主題曲。如果獲選為大獎,就可以在文化祭當天站上校內最顯眼的中庭主舞臺,在全校學生面前表演那首原創歌曲。想當然能成為校內明星。讓人無法不為之熱血。
當時正是樂團熱潮,光是校內就有將近二十組原創樂團。大家雖是高中生但拚命地創作歌曲,並將其拿去報名那個主題曲競賽,互拚高下。我自己也以當時跟同學一起組的樂團參加了。那時候的經驗可以說是我進行音樂活動的原點。
回想起來,對我來說那時候是第一次「讓其他人聽我寫的歌」的瞬間。在那之前國中、高中都曾寫旋律玩玩,不過實際上處理成完整歌曲形式的作品,這時是第一次拿給別人聽。要說的誇張一點,這也能說是我歌曲創作生涯開始的瞬間。是個相當重要的轉捩點。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才華。雖然可以寫出曲子,但是覺得好聽的說不定只有我自己。有可能,是個糟糕透頂的作品,大家聽了都會笑出來。最一開始的不安就是如此龐大。
當時我不是先拿給自家團員聽,而是偷偷讓跟比賽完全無關的朋友S聽了歌曲。
我想看他的反應。S是大家口中很會看場面的人,總之個性開朗又來者不拒。就算他覺得曲子不好聽,肯定也會笑著帶過。他若用自有的陽光氣息順勢開個玩笑的話,我應該也不會太受打擊。
我不會忘記。放學後,我在教室黑板前面抱著吉他,自彈自唱給他聽。唱完之後,一瞬間,沉默來襲。說到底就算是要聽歌好了,那個S好幾分鐘都不說話也太少見了,所以我想著:「哎呀,應該相當糟吧。」感到緊繃。
結果下一個瞬間,S整個人向後仰,大喊了出來。
「水野!超強的啦!超棒的歌耶!根本天才啊!真的超強的!」
他用我覺得近乎吶喊的聲音,大聲地稱讚了我。
我覺得他那天的反應改變了我的人生。
說實在,我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厲害的才能。但是他的吶喊,推了我平凡的才能一把,給我足夠在往後的人生中拚命奔跑的自信。我或許可以做到。就算是誤會也好。
如果沒有能夠讓我這麼想的那個瞬間,大概就不會有現在。
【將喜好當成工作】
該怎麼樣才能將「喜好」當成「工作」生活下去呢?
在廣播節目企劃裡如果募集聽眾問題的話,很常會收到青春期學生的這種提問。大概他們眼中的我,就是個把「喜好」當成「工作」的人,所以覺得我知道該怎麼走才得以至此。我確實很喜歡音樂,現在有幸能夠靠音樂維持生計也是事實,所以或許可以分享我至今的經驗。
不過,我覺得這不會是個好讓他們能當作推力的「答案」。因為我認為將「喜好」當成「工作」的人所面對的每一天,不必然都是光鮮亮麗的。
希望大家以無論如何都想把它當成「工作」為前提,聽我一說。
以獲取建立社會生活所需糧食(=簡單來說,像是金錢,或是立場)的手段而言,如果你想要用上你的「喜好」,為前提。
「工作」這東西在其性質上,要獲得外界評價方能成立。
麵包能夠熱銷,是因為買的人判斷它值得付錢購買。所以簡單思考一下,光憑我的存在,「工作」是無法成立的,總要有對象存在。不管是什麼,要當成「工作」就必須接受他人的評價才行。
以這個規則來說,要將你的「喜好」當成「工作」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就是說,你的「喜好」要被他人不留餘地評價。
可能也會有人說:「這又怎樣,正合我意!」但很多人的「喜好」也正是他們的「強項」,至少幾乎都是他們有自信的部分。而且不論是誰都會對「喜好」傾注熱誠,故也和那個人的身分認同有深切的關聯。
以音樂來說的話,很常會聽到志向是音樂的人說出類似「在做音樂的時候最回歸自我」,或是「音樂就是我的人生」等話語。
我不是要揶揄他們。我以前肯定講過一樣的話。在人生中可以找到能懷抱熱誠投入的東西,坦白說很幸運。但是,這件事和你能不能忍受自己受到評價,是兩回事。
「喜好」和「強項」是無法找藉口的。
沒有辦法丟一句:「因為我不擅長這個,所以沒有盡全力。」就落跑。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裡敗北時的失落感會很沉重。
覺得是自己身分的東西受到嚴酷評價時,人很容易陷入整個人格都被否定的感覺裡。要把「喜好」當成工作時,只要那是對你越重要的事物,就會越像把你的存在曝晒在評價之中。
你會把你的人生,晾在世間的評價之下。
這比想像中還要殘酷。而且,不僅如此,這世界上「喜歡」的程度非比尋常的佼佼者到處都是。有很多瞬間你會感受到自己的「喜歡」不過是雞毛蒜皮。但是,你不能推拖,不能氣餒。如果你想把它當成「工作」,就必須和那些天才互相爭奪他人的評價。
有很多儘管被問:「你有辦法繼續做下去嗎?」仍舊走上這條路的人。我想要肯定他們的覺悟,因為我也是其中一人。
只有一件好事我寫在最後:不會留下遺憾。
【前考生寫給你的信】
過了凌晨四點,街上已處於早晨將至的預感中。
黎明前的黑色夜空從地平線處逐漸添上了深藍。
當時一片靜謐,在我曾做過清晨時段打工的東名高速公路海老名服務區。從老家騎腳踏車來,到員工出入口大概十分鐘。一日將始的寂靜中,騎上稍微有些陡的坡道。吐出來的空氣一團白。早上剛起來床就要踩著踏板雖然很辛苦,不過十幾歲的時候,有著足夠承受的年輕本錢。
做到這地步的動機是什麼,我現在仍無法確切說明。
沒有可以實現所追求目標的確實證明。說不定花在重考大學的這一年,可能都會白費。也曾有人跟我說過,放棄不就好了。說來的確沒有可以討論的對象,所以每一天都很孤獨。或許是不成熟的固執使然,當時十八歲的我很想體會用自己的雙手拉開人生大門的鮮明感覺。拚命踩著踏板,想靠著這股衝勁讓年輕的身軀帶著夢想一同前進。已經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了,時光流逝的速度讓人目眩。
我過著有點不一樣的重考生活。
俗稱「假面重考生」的備考方式,是指邊在不同於理想志願的大學上課,邊準備大考的重考生。如果考上了理想的學校,會從本來就讀的大學退學,所以很難跟在學大學的朋友們說這件事。這樣的人大多數都看似滿足於現在的大學,卻躲起來讀書,所以才被稱作「假面」吧。我自己是應屆考上東京都內的私立大學,不過無法放棄曾立下的目標,所以決定要重考。
我的第一志願是國立大學,當時,學費和入學費用都很便宜。容我省去詳細說明,但由各種金錢上的計算和家裡關係來看,我的判斷是,比起一般人去上重考班,邊唸大學邊以考上為目標重考,在各方面上負擔都比較少。
雖說如此重考完全是我自己任性妄為,明明別考就好了,我還是對父母放話說考試相關的費用全部由我自己打工負擔。
我在時薪不錯的海老名服務區做清晨時段的打工,下了班去大學上課。上完課前往代代木站,用打工薪水去上可以單付兩堂課費用的重考班。再搭電車回神奈川縣的老家,複習結束就寢,睡二、三個小時後就早上了,再去打工。反覆這個過程。
長大成人之後的自己,會很想要跟當時的他說,你很努力了呢。不過當時的自己想的是完全相反的事。
為什麼自己沒辦法更付出全力呢。
正因為拚命努力所以察覺了。
像小孩子一樣想著;「認真的話我也做得到。」根本是錯覺。就算認真起來自己也做不到什麼事,這個事實扼住咽喉。沒能夠到達自己理想的努力程度。被不中用感吞沒的每一天。
可是,我在當時或許是第一次理解了,並非理想投影,而是原始樣貌的自己。越是明白自己分寸的人,越能夠有所成長。不會對自己過度期待或失望,可以率直地面對該做的事。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這句話是那些日子已成過去的人所說的漂亮話。但是考生們啊,你們確實身處在能夠了解自己的旅途當中。希望你們能從這趟旅途,為自身的未來,兌現你們自己的漂亮話。這才是真正的勝利,我是這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