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人之兵戰術×五行相生相剋×白馬非馬的詭辯
諸子的思想與技術不只著重在國家政策,
不論是外交、醫藥、謀略,甚至物理光學,樣樣都強到不行!
▎諸子「百家」,其實有上千家!
先秦時期各種學派與思想體系蓬勃發展,呈現「百家爭鳴」的情況,
但「百家」不是真的100家,也不是將近100,居然有上千家!
《漢書.藝文志》:「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
意指當時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
後來的《四庫全書總目》書目記載的「諸子百家」有上千家,
然而不管是「百家」還是「千家」,先秦時期所闡發的文化思想都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儒、道兩家的學說更對文化和社會有深遠影響。
▎古代就有碩班博班?學士、碩士、博士稱謂是這麼來的!
大學畢業後的學士再上去就是研究所的碩士,再來就是博士班,
但學士、碩士、博士的稱呼到底是什麼意思,是從哪來的?
「學士」最早出現在周代,指在學校讀書的人,六朝時多指與文字、文學撰述相關的官吏;到了唐代更不得了,「翰林學士」是文學侍從之臣,「翰林院士」更是明代詞臣的榮銜!
而「碩士」很簡單,就是指品節高尚、學問淵博的人!
「博士」在古代是一種官職,但必須是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的人,這個官職最主要只要做三件事:擔任皇帝顧問,參與朝政;保管朝廷文獻、編撰著述;傳授學問、培養人才……等於是國家請的超級教授!
▎百家各說各話,卻追尊同一人為宗師?
儒家崇禮、道家主張自然、墨家尚同,還有法家農家各種家……,
每個學派對政治的主張大相逕庭,但他們怎麼都尊姜太公為宗師?
姜太公輔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齊國,乃齊文化的締造者,
更是中國古代一位影響久遠的韜略家、政治家、軍事家,
其歷史地位為歷代典籍所公認,儒、法、兵、縱橫家都追他為本家人物,
姜太公對當時的思想有很大影響,因此有了「百家宗師」的名號,
就算不是他一己之力創了百家眾思想,基本上百家也可以說因他而來!
【本書特色】
春秋戰國時代局勢動盪,當時各學術流派的思想家、實踐家紛起,擁護各自的學說與對時局的思考,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現象,學術思想得以蓬勃發展,對文化、哲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本書分別談論諸子思想中最為重要的幾派,包括其代表人物、相關著作、思想內容、流傳典故、發展概況等部分。
作者簡介:
韓品玉,師範大學文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副研究員,從事古代文論及傳統文化研究。出版《明清萊陽宋氏家族文化研究》、《中華博物通考·雕繪卷》、《大學語文》四部、《傳承·創新》和《國學經典小故事》叢書。
莊琪,專職編者。
章節試閱
一、 諸子百家綜述
諸子百家是一百家嗎?「子」是對誰的稱呼?我們所說的「三教九流」、「九流十家」是怎麼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諸子百家≠一百家
所謂「諸子百家」,又叫「先秦諸子」,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後來用於對先秦至漢初各學術流派的總稱。
其名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百家」之稱。《荀子.解蔽》記載:「諸侯異政,百家異說。」《莊子.天下》云:「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著錄:「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意為當時數得上名字的一共有一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著作,後人據此概括為「諸子百家」。之後的《隋書.經籍志》、《四庫全書總目》等書目記載的「諸子百家」實際上有上千家。
不論是百家還是千家,影響較大、流傳較廣、最為著名的十幾家發展成學派。《隋書.經籍志》中提到,諸子有儒、道、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兵、天文、曆數、五行、醫方十四家。可見,諸子百家是一種泛稱,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百家。
「百家爭鳴」時代所闡發的文化思想,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其中儒、道兩家學說得以廣泛流傳和發展,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和社會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2. 「百家爭鳴」的出現
「百家爭鳴」的產生,有其獨特的背景。與人們想像的不同,它的興起不是處於盛世之時,而是處於天下局勢最混亂之時。當時各諸侯國勢力龐大,相互爭雄稱霸,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的社會,無論是政治、經濟方面,還是社會、教育方面,都產生了劇烈的變革。
從政治層面來看,周代推行的分封制度已經因諸侯之間稱霸爭雄而逐漸崩潰。從社會層面來講,周代世襲的貴族階級體制,因為平民的崛起而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從經濟層面分析,由農牧業發展出商業,商人的地位逐漸提高,因經商致富的人取代原有貴族成為新的地主;「世居其土,世勤其疇」的農民,也隨著商人勢力的擴張,產生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
最重要的是教育方面的改變。周代推行貴族政治,在「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下,只有貴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權利。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政治社會的變動,平民漸漸有機會接受教育,平民出身的才俊之士數量倍增。他們面對新的時代變化,紛紛著書立說。學術隨之越來越興盛,由此開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3. 「三教九流」的由來
「三教九流」究竟指的是哪些人?這一說法是從何而來的?
「三教九流」泛指宗教、學術中的各種流派或社會上的各種行業。也用來泛稱江湖上各式各樣的人,也說九流三教。古代白話小說中的「三教九流」往往含有貶義。
其實,「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三教」排列的先後順序,始於北周建德二年(五七三年)。《北史.周高祖紀》:「帝(武帝宇文邕)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先,道教次之,佛教為後。」而最初的「九流」,則是指先秦至漢初的九個學術流派,見於《漢書.藝文志》,分別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後來,「九流」被用來代表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在「九流」中,又分「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上九流」為帝王、聖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中九流」指舉子、醫生、相命、丹青(賣畫人)、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即師爺、衙差、升秤(秤手)、媒婆、走卒、時妖(拐騙及巫婆)、盜、竊、娼。
事實上,「三教」和「九流」的名稱,最初並不具有貶義,只是對不同人群的總稱。在《春秋穀梁傳序》中,把「九流」和「異端」並列,加上迷信之風日盛,後人就用「三教九流」泛指社會上五花八門、形形色色、各行各業的人物,從此「三教九流」就含有貶義了。
4. 什麼是「九流十家」
「九流十家」,是先秦至漢初各種學術思想派別的總稱。《七略》中的〈諸子略〉,曾把諸子思想歸納為十家,並分別指出其思想淵源。「十家」是指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的儒家,以老子、莊子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為代表的墨家,以李悝、慎到、申不害、商鞅、韓非為代表的法家,以公孫龍、惠施、鄧析為代表的名家,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以鬼谷子、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以呂不韋、淮南王劉安為代表的雜家,以許行為代表的農家,以青史子為代表的小說家。這十家中,只有以青史子為代表的小說家沒有系統性的理論傳世,其內容只是道聽塗說,未受到後人的重視,所以無法入「流」,被排除在「九流」之外,和其他九流合稱為「十家」。
「九流十家」既是學術派別,又是政治學派,各家的基本宗旨是為國君提供治國方略。儒家主張以德化民,道家主張無為而治,法家主張信賞必罰,墨家主張兼愛尚同,名家主張去尊偃兵。漢代以後,墨家和名家成為絕學,農家獨立成為一門技術性學科,陰陽家演化為神祕的方術。
5. 「子」的內涵
「子」是古代對男子的尊稱。西周的爵位分為公、侯、伯、子、男五等,「子」是其中之一,指的是與之相對應的爵位。春秋時期,人們開始將執政的卿大夫稱為「子」;到了春秋末期,「子」指為學者所宗的師長。
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出現了巨大變革,舊的社會秩序已經解體,所謂「禮崩樂壞」。同時,人們開始更多地思考天下興亡,形成了「處士橫議」的社會風氣,百家爭鳴,學術空前自由,各類有創見的傑出人物便在這時候出現了,有謀求匡時濟世的,有倡導王霸之術的……這些人就是先秦諸子。他們的觀點和主張各不相同,但都言之成理,自成一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6. 學在官府
「學在官府」是西周時期教育制度的主要特徵。它主要體現為學術和教育被官方所把持;國家的典籍文獻、法制規章以及祭祀典禮用的禮器,全部由官府掌握,普通百姓根本無緣觸及。西周的政治體制為「世卿世祿」,即諸侯、大夫都擁有自己的世襲領地,政府的官職也多世襲。在這種體制下,培養治國人才的學校教育,其對象必然以貴族子弟為主,也就是所謂的「國子」,他們的教育由官方來安排。在「學在官府」這一體制下,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較為完善的學校教育體制,及以禮、樂、射、御、書、數「六藝」為主體的教學內容。
之所以出現這種歷史現象,可用三句話來概括,即「唯官有書,而民無書」,「唯官有器,而民無器」,「唯官有學,而民無學」。「唯官有書,而民無書」,指西周時期生產水準有限,書寫的材料不僅繁重,而且十分昂貴,只有官府才具有製作書冊的財力和人力。這些書冊,只有孤本,沒有複製副本刊布民間,民間僅知書名,未見其書。「唯官有器,而民無器」,指西周時期的禮、樂、舞、射都是重要的學術,學習這些學科,不能口耳相傳,要有器物設備才有條件進行實際演習。這些教學器物十分昂貴,不是一人一家所能具備,只有官府的人才有。「唯官有學,而民無學」,則是指在宗法制條件下,家業代代相傳。由於學術官守,為官之人學有專守,不傳他人,只教其子,造成了學術壟斷,尤其是比較專門的學術,只在極小的圈子裡傳授。只有為官之人掌握學術,官府是傳授基地。只有官學沒有私學,只有貴族子弟才有享受教育的權利,庶人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權利。
周代後期,周王室因王位之爭大亂。世代掌管王室典籍的司馬氏,離周到晉、趙、衛,再轉至秦,王室典籍也隨之擴散到各諸侯國,東周文化不斷擴散和轉移。官至柱下史的老子,著《道德經》五千言。孔子曾入周,問禮於老子,老子言傳身教,孔子視之為「神龍」。孔子離周歸魯,又周遊列國,傳播儒家學說。這是私人講學、著述的開端,從此「學在官府」走向了「民間」和「社會」。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勢力日益衰落,學者也隨之星散到各地,開辦各種私學,講學謀生,淪而為士,「學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在這個時期,中原文化傳播到戎、夷、蠻、狄,豐富了燕趙文化、巴蜀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等地域文化。東周文化的擴散、下移,促進了各諸侯國「士」階層逐漸形成儒、墨、道、法等學派。
7. 學士、碩士、博士的起源
學士,最早出現在周代,指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以後,學士則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廷的官吏;南北朝之後,學士意為掌管文學撰述的官員;唐代,翰林學士是文學侍從之臣;明代,翰林院士、翰林侍讀、侍講學士是詞臣的榮銜。明末設有典禮院,亦置學士。
碩士,指品節高尚、學問淵博之士。《新五代史》記載:「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
博士,最早起源於戰國。當時,博士是一種官職,是博古通今、知識淵博的人。古代的博士大體有三種職責:一是侍奉朝廷,擔任皇帝顧問,參與朝政;二是負責保管朝廷的文獻檔案,編撰著述;三是傳授學問,培養人才。
8. 群英薈萃的稷下學宮
稷下學宮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設立的一個專供各地學者著書論辯、傳道授業的場所和機構,是中國最早的,由政府創辦的高等學府,是群英薈萃的寶地。
稷下學宮位於齊國國都(今山東臨淄)西門外,始建於齊桓公時期,至齊王建時期衰落,歷時一百四十餘年,繁盛時可達「數百千人」。當時很多各國著名的「文學遊說之士」在此著書講學,互相切磋辯駁,形成了空前繁榮、百家爭鳴的學術局面。其規模之大,陣容之強,人員之眾,歷史之久,為史所罕見。
當時彙集稷下學宮的學者,主要有孟子、荀子、宋鈃鈃、尹文、慎到、環淵、鄒衍,田駢、彭蒙、淳于髡、接子、魯仲連、田巴、倪說等。這些學者在學術上各有所主,分屬各派,既沒有統一的模式,又不懾於權勢,自由地發表自己的學說和主張,爭辯求知。
稷下學宮之所以能夠在齊國產生,是與齊國政治、經濟的發展狀況和在文化教育上所採取的寬鬆政策密切相關的。
一、 諸子百家綜述
諸子百家是一百家嗎?「子」是對誰的稱呼?我們所說的「三教九流」、「九流十家」是怎麼來的?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 諸子百家≠一百家
所謂「諸子百家」,又叫「先秦諸子」,指先秦時期各種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個派別,後來用於對先秦至漢初各學術流派的總稱。
其名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有「百家」之稱。《荀子.解蔽》記載:「諸侯異政,百家異說。」《莊子.天下》云:「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漢書.藝文志.諸子略》著錄:「凡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意為當時數得上...
推薦序
前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身為龍的傳人,我們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為豐富。春秋戰國時期,諸子並起,百家爭鳴。隨著時代發展,諸子學說內容更為豐富,各派代表人物各顯神通,著作豐富。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的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本書側重介紹一些有關諸子百家的小常識。
先秦諸子聞名於世,是中華文化的標竿性人物。百家學說啟迪智慧,開拓思想,推演文化,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世界、改變世界。諸子百家思想學說的博大精深,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魅力,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古代諸子的學說對我們來說,依然有借鑑價值。它們是哲學上的巍巍山岳,令我們仰視;它們是時間長河裡的智慧源頭,指引我們前行。
編者
前言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身為龍的傳人,我們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文化典籍極為豐富。春秋戰國時期,諸子並起,百家爭鳴。隨著時代發展,諸子學說內容更為豐富,各派代表人物各顯神通,著作豐富。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同期的古希臘文明交相輝映,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本書側重介紹一些有關諸子百家的小常識。
先秦諸子聞名於世,是中華文化的標竿性人物。百家學說啟迪智慧,開拓思想,推演文化,可以幫助人們了解世界、改變世界。諸子百家思想學說的博大精深,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魅力,是古人的智慧結晶...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諸子百家綜述
諸子百家≠一百家
「百家爭鳴」的出現
「三教九流」的由來
什麼是「九流十家」
「子」的內涵
學在官府
學士、碩士、博士的起源
群英薈萃的稷下學宮
第二章 無為而治的道家
道家綜述
黃老之學的春天
騎青牛出關的老子
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與黃帝有何關係
道家與道教的淵源
《道德經》和《老子》是同一回事嗎
六句名言品《老子》
道法自然的智慧
「無為」是指無所作為嗎
逍遙自在的莊子
「汪洋恣肆」的《莊子》
濠梁之辯,玄機無限
「莊周夢蝶」的故事
鼓盆而歌的典故
何謂「太極」
「太極圖」中暗藏的玄機
「八卦」是用來算命的嗎
第三章 注重實踐的墨家
墨家的發展概況
心繫蒼生的墨子
不應被忽視的《墨子》
「兼相愛,交相利」
非攻
節用與節葬
尚賢與尚同
非命論
「三表法」的提出
墨子邏輯學思想的體現
《墨經》中包含的物理力學原理
《墨經》中包含的幾何光學
《墨經》中包含的數學原理
遊俠精神的由來
第四章 重視法律的法家
法家學派概述
子產鑄刑鼎
李悝其人
商鞅其人
「徙木立信」的典故
《商君書》衍伸出的法家智慧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
《韓非子》一書包含了法家的哪些思想主張
明君治國的法寶—「二柄」
成也《秦律》,敗也《秦律》
中國古代的刑制是怎樣的
第五章 用兵如神的兵家
兵家簡介
兵學鼻祖—孫武
《孫子兵法》為什麼會被尊為「兵經」
《孫臏兵法》
《六韜》—驗明正身的坎坷之路
《三十六計》
不戰而屈人之兵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軍事家司馬穰苴
「十大兵書」
「將軍」這個稱謂是怎麼來的
你知道「十八般武器」嗎
你知道「五花八門」的意思嗎
第六章 神祕莫測的陰陽家
什麼是陰陽
「陰陽」學說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陰陽家的發展概況
五行相生相剋的智慧
五行學說
什麼是五德終始
鄒衍為什麼被稱為「談天衍」
「大九州」的由來
第七章 能言善辯的名家
名家學派概況
名家為何被稱為「辯者」
名家之祖—鄧析
《公孫龍子》
白馬到底是不是馬
存在既「堅硬」又「潔白」的石頭嗎
飛鳥之景,未嘗動也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
丁子有尾
三科四呈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犬可以為羊
第八章 巧舌如簧的縱橫家
「合縱」和「連橫」
早期的外交家—縱橫家
縱橫家的傑出代表—張儀
錐刺股的蘇秦
范雎的仕途生涯
樂毅的不凡人生
謀略家甘茂
《鬼谷子》是一部怎樣的書
縱橫家言論的彙編—《戰國策》
第九章 妙手回春的醫家
中醫的起源
中醫的十大流派
「岐黃之術」
什麼是「懸壺濟世」
《黃帝內經·素問》
拔罐是怎麼一回事
針灸療法知多少
扁鵲其人
兩則典故話扁鵲
「醫聖」張仲景和中藥堂的典故
《傷寒雜病論》
一代名醫—華佗
「藥王」孫思邈和《千金方》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第十章 融合先秦學術的雜家
名相呂不韋的傳奇人生
《呂氏春秋》
你聽說過《屍子》嗎
淮南王劉安
《淮南子》
博大精深的《管子》
第十一章 追求君民共耕的農家
農家的出發點—以民為本,重農抑商
農家的起源—神農與后稷的傳說
什麼是「三盜」
倉廪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許行—「君王親耕」的希冀
農學巨著—《氾勝之書》
賈思勰與《齊民要術》
《王禎農書》
第十二章 嬗變中的其他諸子各家
位輕而言重的小說家
百家宗師—姜子牙
《列子》
《晏子春秋》
「玄學」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年輕有為的王弼
結語
前言
第一章 諸子百家綜述
諸子百家≠一百家
「百家爭鳴」的出現
「三教九流」的由來
什麼是「九流十家」
「子」的內涵
學在官府
學士、碩士、博士的起源
群英薈萃的稷下學宮
第二章 無為而治的道家
道家綜述
黃老之學的春天
騎青牛出關的老子
老子開創的道家學派與黃帝有何關係
道家與道教的淵源
《道德經》和《老子》是同一回事嗎
六句名言品《老子》
道法自然的智慧
「無為」是指無所作為嗎
逍遙自在的莊子
「汪洋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