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周圍是一片黑暗,但我們是光,
用抗爭的光線吞噬黑暗,用燃燒的火炬刺破黑暗。
黑暗熄滅不了光,光照到哪裡,哪裡就有光明。」
人從誕生於世上開始,就沒有停止過與煩惱角力,
關係破裂、突發惡疾、財務窘境……總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既不可能完全避免生活中的負面因子,也不可能永遠樂觀面對,
那麼恰當地選擇暫時「逃離」,何以見得一定是壞事?
▎媒體&名家書評
「本森的書總能將你帶入一個思考的境地,而《逃離集》將你帶入反思戰爭、關於逃避和對美的追求的一種思考境地。」
——《每日郵報》(Daily Mail)
「很多作品帶給你的力量都是無形的,它們是那麼安靜,但讀後卻能讓你陷入思考並有熱血沸騰之感,這就是好的作品,本森做到了。」
——《格拉斯哥先驅報》(The Herald)
「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作者能將戰爭、逃避的本性、自由的理解等話題嵌入陌生的美感,賦予真正的詩意。」
——《衛報》(The Guardian)
「我非常希望旅人在旅程中能為後人留下些許足跡,而且我也一直建議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最好都要這樣做。」
——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英國著名詩人、學者、大學教授)
▎逃避一點也不可恥,有時還非常有用
戰爭、謊言、疾病,彷彿生活在這個世界,難題困境就從未止歇,
而人類為什麼一定要24小時直面這些痛苦?一定要假裝很堅強?
本森指出,「逃避」是一種天性,不該受到他人猛烈抨擊。
社會不乏關於自殺的新聞,這些都歸因於他們仇視生活嗎?
►聽聽本森怎麼說
「自殺的人非常熱愛生活,只是生活中的悲哀和恥辱實在讓他無法忍受。他是在努力尋找,試圖移居到其他的環境當中;他渴望生活,但又不能就這麼生活……只有動物能夠忍受,而滿懷希望尋找更好生存環境的人卻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
「人們為什麼怕死?那是因為死亡的陰影似乎遊蕩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什麼也不做,僅僅依賴於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是件很可怕的事情……悲傷的時候回憶快樂的事情是最殘酷的折磨。」
▎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事情,大腦便塑造出夢境
人們的夢境常常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
平常循規蹈矩的謙謙君子,在夢裡竟是十惡不赦的殺人魔;
清醒時沒有任何創作靈感,在夢裡文思泉湧、信手拈來……
這難道是一個人潛意識的象徵嗎?又為什麼只在夢境發生呢?
►聽聽本森怎麼說
「當一個人在清醒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是在虛構和控制事件;在夢裡,這種掌控權則完全消失。你似乎沒有力量控制大腦富有創造力的部分,你只能無助地跟著走,並對其創造力感到驚訝。」
「我所做過的所有夢似乎完全屬於另一個我,這個我是一個快快樂樂、無憂無慮、天真幼稚的人,充滿著生氣和好奇心,富有活力、無所顧忌,無論何時都覺得心滿意足……整體來說,就是那種追求享樂的。這絲毫不是我醒著狀態下的性情,而這比我了解的更像是我本人。」
〔本書特色〕
本書為亞瑟.本森隨筆集。在一趟火車旅行中,作者偶遇了受傷的年輕軍官,憔悴的面龐與低落的情緒感染了本森,使他對戰爭的殘酷有了深刻體驗,並更進一步思考,表達出對現實的關切。也許人們從未能「逃離」生活中的各類負面元素,當困境降臨,人們應該更加理性寬容,並追求和平、公正和良善的價值觀。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亞瑟.本森(Arthur Benson,1862~1925),英國著名的散文家、詩人、作家,劍橋大學莫德林學院的第28屆院長。曾就讀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國王學院,並在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莫德林學院講授英國文學,先後出任格雷欣學校校長和莫德林學院院長。雖然身患躁鬱症,本森仍是一位傑出的學者和多產作家,詩歌和散文著述頗豐。他在人生最後的20年間每天堅持寫日記,總字數高達400萬,為世人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思想遺產。
譯者簡介
胡彧,資深撰稿人。編譯有:《理財從概念開始》、《家庭財務管理入門》、《奧里森‧馬登論「沉默之罪」》、《非暴力教育》等多部外國圖書。
章節試閱
第一章 逃避
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只會是現實生活裡的事——我們先來說說逃避的故事。從古到今,讓我們始終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避,人類的成長史也是一部逃避的歷史。約瑟的故事、奧德修斯的故事、浪子的故事、《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的故事、《醜小鴨》(The Ugly Duckling)的故事、《小婦人》(Little Women)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我只是列出了其中的幾個,深入的思考後,你會發現這些故事都是關於逃避的故事,與所有的愛情故事一樣。古老的諺語說得好,「愛情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而愛情故事講述的也無非就是男人和女人如何從愛情的荒漠逃離出來,奔向愛情的避難所。即使像《伊底帕斯王》(Oedipus the King)和《哈姆雷特》(Hamlet)這樣的悲劇,從其背景上講,也有著相同的主題思想。在伊底帕斯的故事中,年邁並且失明的國王穿著破爛的袍子,無意識地犯下了如此難以形容的罪行,把他的兩個女兒和幾個侍從丟棄在聖泉旁老梨樹和大理石墓碑之間;他以微弱的嗓音說出了最後的愛情箴言,這時空中傳來了上帝震顫的聲音:
「伊底帕斯,你為什麼還在拖延?」
伊底帕斯立即沉默地走開了,依靠在忒修斯的肩膀上,等到在場的人終於敢睜開眼看時,他們看到忒修斯遠遠地離開了,獨自地,用手遮住自己的雙眼,似乎某種強烈的光線太令人感到敬畏,凡人的眼睛無法看到他的目光;但是伊底帕斯走了,沒有悲傷,而是滿懷希望和疑惑。即使哈姆雷特死了,轟鳴的炮聲響起,也應該祝賀他擺脫了無法忍受的痛苦;生活中也是這樣。一些人用自己的雙手結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我們的目光落在這樣悲哀的故事上,很難見到他們潦草寫成或匆匆說出的什麼話語,似乎他們陷入了沉默或者無知覺的狀態!其實不然。那些因災難而變得瘋狂的父親們和母親們殺害他們的孩子,希望與他們最心愛的孩子一起逃脫他們無法忍受的苦難;他們意欲與孩子一起飛走,就像聖經故事裡的羅得帶領妻女逃離即將毀滅的城市一樣。自殺的人並不是仇恨生活的人;他非常熱愛生活,只是生活中的悲哀和恥辱實在讓他無法忍受。他是在努力尋找,試圖移居到其他的環境當中;他渴望生活,但又不能就這麼生活。正是人的這種幻想才使得有人尋求死亡;只有動物能夠忍受,而滿懷希望尋找更好生存環境的人卻匆匆離開了這個世界。
如果說到如何應付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想想吧,人類的想像力是那麼虛弱,甚至會讓你覺得不可思議。如果一個人想逃避現實生活,無論他怎麼做,如何設計,他的能力都很有限。佛教徒的非實體天空及其難以置信的涅槃只是剝奪了生活的所有屬性;伊斯蘭教的天堂的令人乏味的功能性只是增多了醜惡、粗俗的樂趣;被光線照耀著的聖徒發出令人生厭的吼叫,這樣的叫聲將中世紀的天堂空想變成了持久的聖歌——所有這些從深度上講對於渴望新生的個體都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對充滿活力的精神心靈也根本沒有任何影響力。即使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思想,偉大思想家不受約束、逆向思索出來的願景,也只是一種無法說服他人的想法,因為這樣的思想所能產生的加工材料實在是太少。
然而,正是各式各樣的體驗才使得生活豐富多彩——勞作與休息、痛苦與解脫、希望與滿足、危險與安全——一旦我們將變化無常這樣的概念從現實生活中移開,所有生活都會變得單調、乏味、無法令人振奮。變化的過程令人快樂,讓我們懂得了哪些事情我們可為,哪些事情不可為,從無知到有知,從笨拙到靈巧;甚至我們與所愛的人的關係也是這樣,關係是否密切,那要看我們在他們身上發現了什麼,是否可以不斷在對方的身上發現未知的東西,抑或我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幫助他們或者影響他們。從本能上講,人們不喜歡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生活;在人類的生活當中,如果沒有什麼可逃避的,沒有什麼可盼望的、沒有什麼可學的、沒有什麼想得到的,坦白地說,這樣的生活幾乎也是無人能忍受的。
人們為什麼怕死?那是因為死亡的陰影似乎遊蕩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之中。什麼也不做,僅僅依賴於回顧過去的美好時光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追憶唯一的用途在於可以分散我們對目前處境的注意力,尤其是在我們生活狀態不佳的時候。有句話說得好:悲傷的時候回憶快樂的事情是最殘酷的折磨。
有一次,丁尼生患了重病,他的朋友,英國教士、古典學家周伊特寫信給丁尼生的太太,建議丁尼生多回想自己做過的好事,這樣也許會感覺舒服一些。但是這種舒服感可不是重病患者想得到的;我們也許妒忌或羨慕一個好人曾做過的諸多好事,但是我們真的不能假定,一個好人能夠透過沾沾自喜地默想自己所取得的成就來讓自己最終感到滿足。在很大程度上,一個人往往會想到一些自己本可以完成卻沒有完成的事業,而且不太可能用這樣的想法來折磨自己。
依我看,上了年紀或已退休的人逐漸會使自己平靜下來,相當安分,這是真的;但這是垂暮老狗般的寧靜,懶洋洋地晒著太陽,打著盹,如果有什麼動靜讓他興奮起來,也只是會搖擺幾下尾巴,仍不會離開自己的老窩;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到了這種地步,身體越來越差,頭腦越來越睏倦,那就會默默地懷著感恩圖報之心,不再期待著什麼了。但是,我能夠想像得到,不會有人真的希望就這樣步入不朽;疲憊厭倦,無精打采,最大希望就是永遠也不會被人打攪。我們絕對不會相信昏昏欲睡,失去忍耐力的精神能構想出人性的真實希望。假如我們相信下一次體驗就像遠航後歸來的水手們那樣:
午後(他們)登上了陸地
在這裡所有一切似乎總是像午後陽光
那麼我們就可以在無夢的睡眠中默然,這才是人類最好的希望。
就像我已說過的,我們最好還是相信最健康、最有活力的精神願望,因為所有這些願望都與逃避的冒險經歷有著緊密的關聯。在我們的生活道路上有很多敵對的東西:路上不時出現的雜樹叢林不僅長得濃密,而且布滿荊棘利刺;我們的信仰告訴我們神靈不希望人類就這樣行走在黑暗裡,讓陰影尾隨著我們的腳步,而且我們能給出的唯一的解釋就是,如果希望或者願望無法促動我們向前,我們就需要讓恐懼來刺激一下。我們不得不保持行動,如果我們不是朝著目標跑去,就會選擇逃避,並不時回頭看幾眼讓我們感到恐懼的東西。
歐洲有這樣一個古老而奇特的寓言故事,說是有個人行走在沙漠上;就在他走近一片樹林時,他突然意識到有一頭獅子順著他的蹤跡跟在後面,而且離他越來越近。為了安全,這個人急忙逃進樹叢裡;他看到地上被人挖的一個大水塘,四周圍著用石頭粗糙砌成的塘壩,壩上長滿樹叢和花草。他快速地抓著樹幹爬到了水塘邊,緊靠著水塘上方有一處突出的岩石;就在他準備跳上岩石時,他突然看見水裡有一條大蜥蜴,張大著嘴,惡狠狠地望著他。他急忙停下來,緊緊抓住岩石旁一棵樹的樹杈。就這樣他抓著樹枝懸在那裡,向上爬會遇上獅子,向下跳又會碰上蜥蜴。這時他感覺到樹枝在顫抖,抬頭望去,在他手夠不著的地方有兩隻小老鼠,一隻是黑色的,一隻是白色的,正在啃食他抓著的這根樹枝,很快就要把樹枝咬斷了。他絕望地等待著。就在這時候,他看見眼前的樹葉上有幾滴蜂蜜。他用舌頭舔了舔,然後咽下去,仍然可以品味出蜂蜜的香甜。
無疑,我們可以將小老鼠看做是生活中夜以繼日地待在那裡的煩惱,而蜂蜜是生活中的香甜美味,即使我們身處生死攸關之際,也可以品嘗或津津有味地吃到美味;事實上,人生無常,即使我們抓住不放的繩索就要斷了,生活的不穩定性或者存在的危險並不能分散我們對生活樂趣的注意。人生的旅程完全是一次逃避過程中的冒險;即使身處最不安全的境地,我們也完全有可能驚奇地發現其中的甜蜜。
第一章 逃避
世界上最好的故事只會是現實生活裡的事——我們先來說說逃避的故事。從古到今,讓我們始終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如何逃避,人類的成長史也是一部逃避的歷史。約瑟的故事、奧德修斯的故事、浪子的故事、《天路歷程》(The Pilgrim’s Progress)的故事、《醜小鴨》(The Ugly Duckling)的故事、《小婦人》(Little Women)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太多了,我只是列出了其中的幾個,深入的思考後,你會發現這些故事都是關於逃避的故事,與所有的愛情故事一樣。古老的諺語說得好,「愛情的道路從來就不是平坦的」,而愛情故事講述...
推薦序
序言(節錄)
那天,我在康河邊散步。這是一條涓涓細流,喜愛狂野和浪漫風景的人是看不上這裡的;可在一些男人的眼裡,這條河真是太美了,它並不比那些著名的河流差多少。它更像是一條運河,河道較直,緩緩流淌的河水顯得是那麼的從容——很適合8人的賽艇在這裡進行比賽!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而且,無論是出於對以往歲月的記憶,還是出於對寧靜本身的喜愛,我的靈魂甚至願意在這裡漫步行走,正如詩人白朗寧所說,「只要我們的愛還在」。我從城市裡的喧囂中逃了出來,繞過紛亂的郊區,遠遠躲開高高的、噴著煙霧的煙囪,從發出叮噹響聲的鐵道橋下穿過;一片美景便盡收眼底:廣闊的牧場遍布在康河兩岸,幾排垂垂古柳鑲嵌在其中,多節的樹幹支撐著叢生的柳枝。河的對岸,靠近岸邊的壟上坐落著迷人的芬迪頓村莊,村子裡有古老的教堂和教區牧師的宅邸,還有一條隨意修建的街道,建有紅色山形牆的小禮堂則俯視著村莊的穀倉和草垛。沿路而上,你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垂柳。在高高的柳樹叢中的後面有一座古老的穀倉,被稱作楊廳;楊廳旁建有一道小水壩,順壩而下的溪流穿過一道木製的黑色水閘,發出悅耳的嘩嘩聲;不遠處的一棟房子是中世紀時期伊里城的主教隱居的地方。當然,主教是坐著小船來到這裡,在驕陽炙烤著平原大地的時候,躲在這裡靜靜地住上幾個星期過著愜意舒適的鄉間生活;溪流的下游有一個小村莊,名字叫霍寧西村。在果園和茅草屋之間是一座帶有垛牆的教堂和不用的碼頭——這個地方與我去過的一些古老的小村莊一樣,彷彿讓人回到了久遠的年代。順流而下,你會立刻看到漫無邊際的沼澤地,連綿數英里,向四處伸展開來;從翠綠的防洪壩高處你可以看見一眼望不到頭的河道及遠處數十英里外的一片片樹林,也許還能看到高聳的伊里塔矗立在地平線上,塔尖之上是蔚藍的廣闊天空。如此開闊的景色,如此蔥鬱茂盛的田野,如此寂靜的村莊,如果說連這裡都算不上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我就不知道什麼是美了!史學家稱之為事件之類的事情從未在這裡發生過。這個地方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人們從前古老的生活方式,所不同的只是從前的環礁湖、葦塘、小島、沼澤地變成了現在寧靜的麥田和牧場。除了做生意的小商小販,幾乎沒有人來到這裡,軍隊也不曾在這裡集結,更沒有戰爭的硝煙炮火。日落時分,火紅色的夕陽慢慢隱落到遠處的地平線下去了;野鴨掠過水面,在水窪地裡棲息,鮮花一年又一年盛開在河道兩岸;你可以看得到這個地方寧靜而神祕的氣氛,也可以留在記憶中,而這種心靈在此祥和、時間在此靜止的感覺卻是你永遠無法言表的。
序言(節錄)
那天,我在康河邊散步。這是一條涓涓細流,喜愛狂野和浪漫風景的人是看不上這裡的;可在一些男人的眼裡,這條河真是太美了,它並不比那些著名的河流差多少。它更像是一條運河,河道較直,緩緩流淌的河水顯得是那麼的從容——很適合8人的賽艇在這裡進行比賽!我可以肯定地說,這是一個美麗的地方;而且,無論是出於對以往歲月的記憶,還是出於對寧靜本身的喜愛,我的靈魂甚至願意在這裡漫步行走,正如詩人白朗寧所說,「只要我們的愛還在」。我從城市裡的喧囂中逃了出來,繞過紛亂的郊區,遠遠躲開高高的、噴著煙霧的煙...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逃避
第二章 文學與生活
第三章 新詩人
第四章 華特·惠特曼
第五章 魅力
第六章 落日
第七章 彭布羅克的房子
第八章 村莊
第九章 夢
第十章 幽靈訪客
第十一章 那另一個
第十二章 我的校園生活
第十三章 作者的身分
第十四章 魔草和三色堇
第十五章 你看,那做夢的來了
序言
第一章 逃避
第二章 文學與生活
第三章 新詩人
第四章 華特·惠特曼
第五章 魅力
第六章 落日
第七章 彭布羅克的房子
第八章 村莊
第九章 夢
第十章 幽靈訪客
第十一章 那另一個
第十二章 我的校園生活
第十三章 作者的身分
第十四章 魔草和三色堇
第十五章 你看,那做夢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