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考古隊長現場說,中華何以五千年?四大流域×十八處遺址×近百道未解謎團,深度挖掘文物古蹟,透澈還原先民足跡

的圖書
考古隊長現場說,中華何以五千年?四大流域X十八處遺址X近百道未解謎團,深度挖掘文物古蹟,透澈還原先民足跡 考古隊長現場說,中華何以五千年?四大流域X十八處遺址X近百道未解謎團,深度挖掘文物古蹟,透澈還原先民足跡

作者:高江濤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22
規格:23cm*17cm*2.2cm (高/寬/厚) / 初版 / 平裝 / 408頁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考古隊長現場說,中華何以五千年?四大流域×十八處遺址×近百道未解謎團,深度挖掘文物古蹟,透澈還原先民足跡

內容簡介

平日在家裡追古裝劇,對上古文化感到無比好奇嗎?
想要一窺先民活動足跡,可不是只能透過文獻記載!

今天就讓18位考古隊長帶著你,走訪中國四大流域,
穿越回五千年前的史前遺跡,「挖掘」華夏文明的精髓!

  ▎陶寺遺址——華夏主脈,最初中國
  當我們今天暢遊北京故宮,體會明清兩代皇宮的宏大與莊嚴的時候,誰會想到,早在4,000多年前的陶寺,就已經有了它的雛形。

  2012年10月19日,考古隊老技師張官獅在遺址的一個沖溝內,突然發現前方的溝崖斷面上有一層層非常明顯的夯土。這一現象瞬間觸碰到了他的職業敏感神經。他馬上喊來領隊高江濤。兩人沿溝尋查,發現在斷崖上有50多公尺長的夯土層。高江濤立刻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因為如此長度或寬度的夯土遺跡存在於宮殿區,代表的可不僅僅是大型建築基址,還有可能是城牆一類的遺存。

  在隨後的鑽探中,一座封閉的長方形城址展露出來,圍合的面積近13萬平方公尺,恰恰是以前被稱為宮殿區的區域,極有可能就是宮城之所在。經過長達5年的發掘,2018年,考古專家們最終確認這裡就是陶寺古城的宮城。

  它的發現意義重大:
  ◎陶寺宮城保存較為完整,自成體系,規模宏大,形制十分規整,並具有突出的防禦性質,是目前考古發現的中國最早、最大的宮城。

  ◎宮城歷經的時間較長,始建於陶寺文化早期;陶寺文化中期繼續使用,並因陶寺大城的修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宮城;陶寺文化晚期有重建的現象,在其偏晚階段被徹底廢棄。

  ◎陶寺宮城的發現,使得陶寺遺址既有大城(郭城),又有宮城,形成雙城的「城郭之制」。陶寺很可能是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源頭或最初形態。

  ◎陶寺宮城南東門遺址形制特殊,結構複雜,具有較強的防禦色彩,十分罕見,對後世宮城城門的修建影響深遠。陶寺宮城開創了中國古代宮室制度的先河。

  ▎龍虬莊遺址——考古界的「奧斯卡獎」
  位於江蘇省高郵市龍虬莊鎮龍虬莊村的龍虬莊遺址,是目前江淮東部地區考古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包括生活區、墓葬區和生產加工區。

  ◎龍虬莊的人們吃什麼?
  考古工作者在龍虬莊遺址T3830的第4、6、7、8文化層中共發現了5,038顆炭化稻米。將炭化稻粒和T1526第4至9地層採集的土壤樣品送往研究機構進行科學分析,發現龍虬莊遺址的炭化稻均為人工種植的粳稻。

  根據對各文化層出土炭化稻米以及土壤中所含水稻植矽體的檢測與分析,龍虬莊在遺址形成之初已有水稻的栽培,第 8 層至第 6 層為野生稻向栽培稻的過渡。不同時期的地層出土的炭化稻,反映出人類逐漸有意識地加強人工育種,選擇顆粒較大的稻米進行育秧,達成了對水稻的馴化。
  
  ◎龍虬莊的住房有哪些特色?
  龍虬莊遺址共發現4處居住遺跡,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干欄式木構建築,一種是地面建築。遺址中的房址均遭到了嚴重破壞,但還保存著柱洞、牆基、居住面、紅燒土塊等遺跡。

  紅燒土塊是坍塌的燒土牆塊。土塊一面抹平,一面留有縱向成排的植物莖稈痕跡。很顯然,龍虬莊先民有在房屋外牆焚燒莖稈的習慣。居住面鋪墊著一層黃色粉砂土,上面有碎蚌殼鋪成的蚌殼面。可以看出,不論是烘烤牆壁,還是在居住面鋪設蚌殼,這些都是人們用來防潮的方法,是人類在適應自然環境方面的智慧發明。

  ◎陶器與思想間的關聯
  豬形壺也是龍虬莊陶器的亮點。壺身整體為豬形,身體渾圓,中空。豬背向上為壺口,直口或者直口微侈。臉部塑有口、眼、鼻,表情生動,有雙目細瞇憨笑狀,有雙眉緊蹙愁苦狀,還有雙目圓瞪發怒狀。多為四足,個別為三足和圈足。龍虬莊遺址出土的豬形器進一步佐證了先秦文獻記載中的「天極」觀念在史前淮河流域已廣泛流行。

  ◎關於墓葬的驚人發現
  考古學者對 402 座墓葬出土的497 具人骨進行了性別鑑定,發現男女比例為 1.48:1。由於人類自然的生理機制,正常的社會組織中,男女比例應該是平衡的。龍虬莊遺址出現男性人口約是女性人口 1.5 倍的局面,有可能和當時有意控制女性人口有關。換句話說,當時可能存在溺死女嬰現象。

本書特色

  考古遺址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本書編選十八處與中華文明密切相關的典型大遺址和都邑遺址,由負責挖掘它們的考古隊長親自撰寫,範圍涵蓋黃河、淮河、長江及遼河流域。內文詳細介紹了遺址的挖掘歷程和重大發現,並探討許多待解謎團,透過大量的圖片與嚴謹的數據,從多方面還原古代人民生活,盼能傳遞讀者更多客觀的歷史知識。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江濤


  考古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文明起源研究、先秦考古、文化遺產保護與規劃。長期工作於田野考古發掘第一線,參加發掘的遺址先後有河南新鄉周宜丘、鄭州小雙橋、偃師二里頭、新密新砦、淅川下王崗等等。出版《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的考古學研究》、《淅川下王崗:2008-2010年考古發掘報告》等專著,曾獲第六屆胡繩青年學術獎,在《考古》、《文物》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

李平

  《老家山西》自媒體聯合創始人,太原學院文旅協同創新中心副主任。合作著有《晉蒙糧油故道》、《尋找晉商家園》,編輯出版《一條路,一座城》等書。
 
 

目錄

遺址千年文明書香萬里中國

黃河流域

陶寺遺址
一、是外星訪客嗎?
二、薪火相傳40年
三、4,000多年前的古城給紫禁城的啟示
四、神奇的陶寺墓地
五、陶寺出土的寶貝
六、陶寺證實了什麼?
七、為什麼說陶寺是最初的中國?

西吳壁遺址
一、從找銅說起
二、發現西吳壁
三、認識西吳壁
四、挖到了什麼?
五、說明了什麼?
六、西吳壁遺址為什麼在商代晚期就不煉銅了?

齊家坪遺址
一、西方學者錯誤的「中國彩陶西來說」
二、撥亂反正—中國彩陶本土起源說
三、上下探索—齊家文化的探索
四、發現的重要性和意義

石峁遺址
一、初見石峁
二、重要發現
三、向「十大」出發

廟底溝遺址
一、望三門,三門開
二、黃河明珠花怒放
三、構建聚落見思想
四、花開中國傳四方

二里頭遺址
一、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二里頭遺址的發現
二、鑑往知來,孜孜以求—二里頭遺址的研究歷程
三、千呼萬喚始出來—二里頭遺址的前世
四、第一王都的今生

城子崖遺址
一、發現—偶然中的冥冥注定
二、發掘—路漫漫其修遠兮
三、收穫—「考古聖地」結新花
四、東方先民的遺物
五、發掘城子崖的意義
六、新時代之城子崖

淮河流域

禹會村遺址
一、鏟釋天書—禹會村遺址考古歷程
二、禹會諸侯—大型禮儀性建築遺跡場景復原
三、塗山氏國—淮濱古國的前世今生

龍虬莊遺址
一、偶然中的必然性—遺址的發現
二、數千年前的龍虬莊
三、龍虬莊遺址的特殊地位


長江流域

寶墩遺址
一、故事,沒有停留在七擒孟獲
二、寶墩古城初露真容
三、古城縱覽
四、寶墩古城對人類文明的貢獻

高廟遺址
一、走進高廟
二、品味高廟
三、走出高廟

城頭山遺址
一、初相見,不相識—城頭山遺址的發現
二、層層揭剝現本原—城頭山遺址的發掘
三、興廢兩千載—城頭山的遠古往事
四、驚豔洞庭波—城頭山遺珍
五、文明的胎動—城頭山遺址的價值與意義
六、城頭山的今天—作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城頭山

屈家嶺遺址
一、屈家嶺遺址的發掘
二、屈家嶺遺址珍貴的遺物
三、意義
四、今生

石家河遺址
一、石破天驚的發現—湖北兩個最重要的史前遺址
二、譚家嶺古城—石家河古城的前身
三、從譚家嶺到屈家嶺—憂患意識下的擴張
四、從屈家嶺到石家河—三苗王國政治中心的形成
五、從石家河到後石家河—盛極而衰後的中心遺失
六、石家河古城的歷史定位

凌家灘遺址
一、凌家灘遺址的發掘軌跡
二、凌家灘遺址寶玉庫
三、凌家灘是良渚的「叔父」嗎?
四、凌家灘遺址今天的身分

良渚遺址
一、良渚古城的考古歷程
二、良渚古城的結構與認知
三、良渚實證了中華五千年文明

廣富林遺址
一、良渚文化圈裡的「外來者」
二、時間到哪兒去了?
三、廣富林文化的面世
四、廣富林文化的多元性
五、廣富林文化在早期文明研究中的啟示

遼河流域

牛河梁遺址
一、被考古發現重新定義的牛河梁
二、牛河梁遺址的追尋與探索
三、紅山文化廟、壇、塚—牛河梁遺址的考古發現
四、中華文明的曙光—牛河梁遺址與中華文明起源
五、古蹟新生

 
 



遺址千年文明 書香萬里中國


  我是一名考古人,由於專業的原因,經常與距今數千年的古遺址零距離接觸。我們知道,考古遺址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祖先智慧的結晶,是古代社會的窗口。簡單來說,它們承載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近幾年來,考古這個以往的冷門學科逐漸熱了起來,與此同時,社會上一些不當和錯誤的認知伴生而來,如「考古就是盜墓」、「考古就是挖寶」等甚囂塵上。考古需要以寬廣的胸懷面向大眾,讓大眾正確、科學地認識考古,甚至適時地體驗、參與考古工作。於是,越來越多的考古學者推動了大眾普及工作,愈來愈多的考古遺址推動了公共考古活動。恰逢契機,政府推廣「文化」與「旅遊」融合,有了「詩」與「遠方」,更有了「研學」。

  何為「研學」?我認為,研學是旅行,更是教育;研學對象不僅僅是學生,還應包括我們這些家長。一切有探索需求者,都是學而研者。可見,研學旅行與公共考古在內容與理念上是有相通之處的。

  進一步而言,千年、萬年歷史歲月留下的文明遺址是研學旅行的絕佳之地,是中華文明傳承不可或缺的內容。因此,我們提出了「遺址研學」的理念。

  那麼,所謂的「遺址研學」,與其他的研學有什麼不同或獨特之處呢?大家肯定會有這種靈魂式追問。我覺得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魅力。第一,遺址研學在田野。考古遺址大多在野外,這類室外研學貼近自然,非常接地氣。第二,遺址研學在心間。這類研學可以讓大家體驗考古發掘,透過遺跡、遺物與古人交流,似有穿越時空之感,也可以製作、復原鍾愛的「古器」和「聖物」,體會祖先的高超技藝,感知文明的古老與輝煌,讓每個人心間都有滿滿的民族自豪與文化自信。第三,遺址研學在祕境。遺址是一個逝去的存在,可能是一個文明,可能是一個聚落,也可能是一個墓地。

  探索這些神祕,正是研學之「研」的主題。有時,消失也是一種存在,只是需要我們去探尋。

  2021年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一百年。對於中國文明起源和形成的探索是百年中國考古最為重要的熱點之一。2002年,中國啟動了「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期間雖有短暫間歇,卻一直進行到今天。這一工程收穫了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與豐碩的研究成果。我們選取了18處與之密切相關的典型大遺址或都邑遺址,由發掘它們的考古隊長們親自撰寫遺址故事,編寫研學教材,充任研學導師。這18處遺址是山西襄汾陶寺、山西絳縣西吳壁、甘肅臨夏齊家坪、陜西神木石峁、河南陜縣廟底溝、河南偃師二里頭、山東章丘城子崖、安徽蚌埠禹會村、江蘇高郵龍虬莊、四川新津寶墩、湖南洪江高廟、湖南澧縣城頭山、湖北京山屈家嶺、湖北天門石家河、安徽含山凌家灘、浙江餘杭良渚、上海松江廣富林、遼寧凌源牛河梁。

  18處遺址,18種文化或文明;18處遺址,18位考古隊長;18位隊長,18路諸侯,十八般「武藝」,述說18處遺址獨特的文明知識與故事。因此,這一研學書籍或教材,必將帶給您不一樣的感悟、不一樣的體驗。

  郭沫若的〈殘春〉言:「我們對於生的執念,卻是日深一日。」

  我們對遺址研學的執念,年復一年。我們只有對探索的執著,沒有那佛家所說的怨念。研學在路上,永無止境!

高江濤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73482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7 x 23 x 2.0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設計摺學:立體包裝(暢銷普及版)從完美展開圖到絕妙包裝盒,設計師不可不知的立體結構生成術
作者:保羅.傑克森
出版社:積木文化
出版日期:2020-12-19
66折: $ 363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磅蛋糕【剖面全圖解】:傳統經典烘焙x絕美韓系裝飾,運用3種混合技法,在家做出23種創意口味
作者:張恩英
出版社:台灣廣廈有聲圖書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01-14
66折: $ 29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圖解吧檯設計:從屬性類型、功能尺寸、動線設計、照明材質,一本全解!
作者:i室設圈│漂亮家居編輯部
出版社:麥浩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11-09
66折: $ 429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冠軍經理人的趨勢發現&投資觀念 屢獲大獎的對沖基金操盤手,為你解析可以盈在未來的12個黃金產業
作者:王華,陳卓賢
出版社:財經傳訊
出版日期:2023-06-01
66折: $ 263 
 
Taaze 讀冊生活 - 暢銷排行榜
吃錯了,當然會生病!4修復粒線體,發炎不失控:根治慢性病的全方位自然療法
作者:陳俊旭
出版社:新自然主義
出版日期:2025-03-10
$ 331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騎士大人,請收斂你的心聲02【首刷附錄版】(限制級)
作者:淇夏
出版社:朧月書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4-16
$ 30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別對每件事都有反應【2025限量暢銷特典版】:淡泊一點也無妨,活出快意人生的99個禪練習!
作者:枡野俊明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4-12-18
$ 260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養心2:泥魔妖的誘惑(首批附贈作者印簽金句扉頁及五悔角色卡)
作者:陳郁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25-03-27
$ 331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