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沒有教過我們的幸福密碼
現在的你是否是自己滿意的樣子?如果你的回答很肯定的「是」,那麼你沒必要再讀這本書了,按照自己喜歡的樣子繼續生活下去就好,因為你很清楚自己滿意的標準和感受,清楚什麼是令自己滿意的樣子,並且知道怎麼做才讓自己成為了今天的樣子。如果你看到這個問題,有些猶豫甚至是否定,或是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支支吾吾、不知所云,那就說明你還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或者目前的狀況一團糟,或許這本書真的可以幫助到你,給你提出些簡單卻很容易實施的建議,你可以邊讀邊去嘗試,用不了太久,你將體會到自己的一些變化,等讀完了這本書,再來回答這個問題也不遲。
因為原生家庭、成長經歷、社會經驗、生活閱歷的不同,每個人對滿意的標準都不盡相同,但我們又都是同一個物種——人類,所以生理和心理的趨同性又會讓我們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找尋到共同的標準。從哲學的角度上講,人生本沒有任何意義,但人類因為有了異於其他動物種類的思考和語言功能,就有了超越其他動物種類的需求,在漫長的一生中需要探尋出個體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滿足自身不同的需求層次,戰勝各種虛無困惑,直至達到每個生命個體的滿意度,才能最終實現身與心的統一協調,獲得身心的滿足,進而獲得身心的健康與和解,因個體身處環境的隨機變化而應對自如,減少壓力和焦慮,因此,心理學家們又從心理學的角度為我們做了探索和解答,馬斯洛著名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就是其中之一。
在這個理論模型中,人類的需求被分為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需求(Love and belonging)、尊重需求(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個層次,排列依次由低到高。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實現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必要的層次,大多數時候,心理學專家們會將自我超越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中。簡單的來說就是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需求最強烈的部分自然是食物,其他需求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比如,走不出沙漠困境或是因海難等待救援的人,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他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求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求。根據這個需求理論,我們就很容易發現自己還沒有與自身和解的癥結在哪裡,很顯然,在我們的經濟條件尚不能滿足生活需求之前:能吃飽肚子,還清房貸、車貸,夠我們每個月的開銷之前,我們很難跳過這個層次去追求後四個層面的需求,但身為人的特性,我們又都有對愛、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而只有當這些需求都被較好的滿足時,一個生命個體才會進入滿足、健康的狀態。
那麼我們該透過什麼方式去實現這些需求,達到讓自己滿意的樣子,與自己和解,獲得滿足幸福的人生呢?根據哈佛大學的專家長達25年的科學實驗和研究,良好的經濟狀態可以讓我們逐漸接近經濟自由,進而可以滿足一部分生理需求,良好和平的社會秩序是我們獲得外在安全感的基礎和保障,健康的親密關係則可以讓我們獲得愛、歸屬感的內在支撐,而良好的人際關係則是我們獲得尊重的重要關鍵,最終達到最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這其中包括針對於真善美等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只有當前面四項需求都獲得滿足後,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我們將會在這本書裡一一的探討。現在你要做的就是對比這些需求層次,看看自己的哪些需求已經獲得了深層次的滿足,哪些還沒有獲得滿足,那麼你只需要在沒有獲得滿足的層次上努力就好。
我不想在這本書裡講什麼高深的道理,我只想和你一起談些小事,因為這些小事都是我們很容易做到和實現的,而這些小事也可以根據你自己的喜好去變更,它們只是在實現我們健康的人生,在與自己和解之路上抛磚引玉的嘗試,你完全可以列出更多適合自己的小事去做做看,當你可以滿意自己當下的狀態,內心喜悅且從容的時候,便是去做這些小事的意義所在,恭喜你已開始與自己、與他人、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了。
去工作不僅僅是賺錢那麼簡單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當代的教育體制下完成了從幼年到成年的教育過程。寒窗苦讀十年,老師和父母幫助和支持我們完成學業,從小到大說的最多的就是好好讀書,但是,好像很少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好好讀書,對那些天生就喜歡讀書的人來說,當然不是什麼難題,因為熱愛讓這類人充滿對知識的好奇和渴望,可是對那些並不喜歡坐在課堂裡聽老師嘮叨,課後還要寫一大堆作業,時不時的經歷各種考試的人來說,是需要問一個為什麼的,如果非要問一個為什麼,老師和父母的答案最直接的就是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有個好的未來。不知道你是否思考過,什麼是好的工作,什麼又是好的未來?如果我們在努力讀書前先能弄懂弄清這個命題,或許我們會更熱愛學習吧。
我們在上一小節提到了人類的5大需求層次,首先,最低層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它指生命個體健康存在的各種生理滿足,如對呼吸、水、食物、睡眠等基本的生理滿足,但我們知道,地球上屬於人類的資源很有限。只要還有空氣,我們就可以自由呼吸,只要還有健康的飲用水,我們也可以無限去暢飲,只要有個避雨的屋簷,我們就可以倒頭大睡,只要有填飽肚子的食物,我們就可以生存下去。遺憾的是,這些條件和資源即使是在原始社會也不能輕易讓人獲得滿足,人類本身就位在自然界食物鏈上,為了讓生命得以延續,從第一個人誕生在這個世界上開始,他就必須為尋覓到有限的食物、健康水等努力奮鬥和工作。隨著人類的進化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對這些滿足基本生理需求資源的標準也在提高,要求獲得更乾淨的空氣,更潔淨的飲用水,更健康的食物和更優質的睡眠,這些我們可以稱其為優質資源,而在資源有限的商品社會,獲得這些優質資源的途徑就是用人類的勞動去創造價值,再用價值的回報——貨幣去購買優質資源進而滿足我們生理需求。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是含著金鑰匙出生,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透過創造價值去換取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源,而實現創造價值的途徑就是去勞動和工作,直到我們有一天獲得經濟上的自由,也就是我們透過創造價值換回的貨幣價值大於我們為生存所需購買資源的價值,我們便可以考慮停止工作和勞動。可見,工作並不僅僅是賺錢那麼簡單,賺錢只是它的回報之一,而我們透過賺錢首先是實現生命的延續,獲得各種基本生理需求的滿足,進而才能獲得高層次的需求。
當我們創造的價值大於滿足我們基本生理需求的價值後,我們又會有新層次的需求。我們需要建立親密關係來獲得對愛、安全感的滿足,這個時候的需求不僅僅是生理層面上的,它涵蓋了心理、精神更高層面的需求。很顯然,如果這個時候的工作只能滿足我們的生理需求卻滿足不了我們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你很快就會厭倦它,對它沒有任何的期待和熱情,不久就會想到放棄和遠離。比如讓一個喜歡創新的設計師去寫單調的程式碼,讓一名全科的醫生去做基礎的護士工作,讓一個律師去做前臺的接待工作,如果僅僅是為了養家糊口,那對這些有著實現自我價值巨大需求的生命個體來說不僅是巨大的浪費,更是折磨,在這種狀態下的生命是無法獲得滿足和健康的,因為人的天性就是只有在達到生命個體自我滿足的前提下才能獲得內心的寧靜與平和。顯然,工作除了養家糊口,還承載著我們深層對自我價值實現的功能,我們希望在任何一種關係中獲得對方的尊重、他人的認可與接納。在漫長的一生中,我們大約有將近40年的時間需要工作,可見找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進入自己喜歡的領域有多麼重要。
如果你在一份工作中沒有可持續性的安心,每天早起被鬧鐘叫醒後,一想到要擠入高峰的洪流去工作就十分抗拒,那麼這份工作一定不是你的熱愛,而且它已經有很多地方滿足不了你的內在需求,你只是不得已硬著頭皮去上班,這樣的工作遲早不是你主動辭職不做就是公司會辭退你。某地鄉村盛產驢子,村民們都習慣用驢來推磨。為了怕牠懶惰,不肯出力,人們想了個辦法,先把驢眼蒙了起來,不許牠亂看,又用一些香噴噴的芝麻醬或是花生醬抹在驢鼻子上面。驢聞到香味,以為前面一定有什麼好吃的食物,就拚命出力往前衝,可是轉了又轉,只聞其味,不得其物。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大多數也和這隻驢子一樣,在世上追逐這個、追逐那個,以至終有一天因為一個意外突然停下奔跑的腳步時,才發現一直是徒勞空跑,所以當你在每天開始奔跑的生活中覺得疲倦或者力不從心的時候,一定讓自己稍稍駐足一下,整理下思緒,了解自己奔跑的目標。不論是近期還是遠期目標,只有看得清晰,你才將奔跑得更有把握、更有信心,否則的話我們只能像矇著眼睛奔跑的驢子那樣盲目地在原地轉來轉去卻沒有任何進步。同樣,我們更不應只是為了糊口急著去找一份工作,而是在找工作前根據自己的性格愛好、專業能力、工作經驗,未來規畫進行綜合的評估考量,在具有職業優勢的領域中選擇自己一生想要從事的崗位,並深入的做下去。
你可能會問:「在我沒有得到一個工作之前,我怎麼知道我會喜歡這個工作呢?」的確,找一份喜歡的工作並不容易,有資料顯示,人的一生中基本會換7~10次工作,特別是剛進入職場前兩年的年輕人,頻繁的更換工作很是普遍,這也是年輕人對自己職業生涯初期的探尋過程,這個過程會讓我們對真正的職場有最直接的感性認知,進入職場文化、了解職場規則、累計專業技能、經營職場關係,是個不斷的試錯和糾錯過程。發現電子的英國物理學家湯姆遜(Joseph Thomson)由於「那雙笨拙的手」,在處理實驗工具方面感到很煩惱,因此他的早年研究工作偏重於理論物理,較少涉及實驗物理,他便找了位在做實驗及處理實驗故障方面有驚人能力的年輕助手,這樣他既避開了自己的缺陷,又能集中精力努力發揮自己的特長。科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清楚地知道,她並沒有過人的才智,但在研究野生動物方面,她有超人的毅力、濃厚的興趣,而這正是做這一行需要的,她沒有去攻數學、物理學,而是進到非洲深林裡考察黑猩猩,最終成為動物科學家。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努力根據自己的專長來設計自己、量力而行,根據自己的環境、條件、才能、素養、興趣等確定職業方向。要知道,懂得與自己和解的人不僅善於觀察世界,更善於觀察自己,了解自己。與其坐在那裡不斷的哀怨命運的不公、抱怨機不逢時,不如儘早著手設計自己人生規畫,從事你最擅長的工作,慢慢累積經驗和成績,你就會越來越接近想成為的樣子。
一旦經過了這個必要的過程,往往我們就會逐漸在一個領域中穩定下來,開始深入的專業技能沉澱。通常來說,當我們在一個領域中持續的工作1萬個小時以上,就可以達到專家級別的水準,我們獲得的報酬也會隨著在這個領域專業水準的提升不斷的增加,也就是說,你會創造更高的價值,獲得更多的專業認可,成為一個領域的中堅力量,甚至不可或缺。很顯然,這個時期的你已經超越了基本的生存階段,並因為可持續的良好的經濟收入為自己創造了一定的安全感,同時受人尊重,被人認可,還有可能透過這份職業找到真愛,進而收穫自己想要的生活,成為自己滿意的樣子,完成與自己和解並收穫持久的幸福人生。
這樣分析下來,你就會懂得最初父母或者老師為什麼一定要堅持在我們沒成年之前幫助我們完成必要的教育,不停的叮囑我們努力念書,進入大學獲得學歷和學位,因為,一份好的職業是我們通向幸福圓融的人生的保障,它遠遠不只賺點錢那麼簡單,那麼膚淺。
所以,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並堅持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