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僅由稍縱即逝的現在所構成,現在的生活立刻就會完結
所以,一個人究竟曾經是幸福還是不幸,就不太重要了
生命本質、美的價值、文學目的、品格本身……
一本書道盡19世紀悲觀哲學大師叔本華的人生智慧!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下
我們生命裡的一切只在某一刻才屬於現在的「be」,當這一刻過去以後它會永遠變成過去時的「used to be」。每當夜幕降臨,就表明我們又少了一天。
▎存在即失足,生活即幻滅
為錯失享受快樂或幸福的良機而懊悔傷心,這是非常愚蠢的!這些快樂幸福能維持到如今嗎?只會變成某種無聊的記憶而已。我們真實享受經歷過的事情都是這樣。
▎每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生命本身就是處處布滿漩渦與暗礁的海洋。人想方設法地想要避開這些漩渦與暗礁,儘管知道自己即便使出「渾身解數」成功避開這些陷阱,也會一步步走向那不可避免的海底葬身,並且是直對著這個結果,駛向死亡。
▎生活就像一件必須要完成定額的工作
所謂的「安息」確實是最準確的表述。在這個世界上,人類是被折磨者,同樣也是折磨別人的魔鬼──這裡就是地獄。
▎人性中最糟糕的就是幸災樂禍
嫉妒雖然並不值得提倡,但卻情有可原,而且一般來說也是人之常情。相對來說,幸災樂禍卻是魔鬼具有的特性,它的冷嘲熱諷、落井下石簡直就是地獄發出的可怕笑聲。
▎純粹的經驗不能取代思考
純粹的經驗與思考的關係就像進食與消化吸收。當經驗吹噓只有透過自己的發現才能夠促使人類知識的發展時,那麼無異於嘴巴吹噓說:「整個身體的生存都是嘴巴的功勞。」
▎人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
大眾尤其如此:對他們既定的看法,即使千百年的經驗和教誨也發揮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某些受到人們普遍喜愛並被深信不疑的錯誤看法就這樣每天透過數以百萬計張嘴不斷地重複。
▎在與財富結伴時,無知才會顯得丟人現眼
窮人因貧窮和匱乏而受苦,對於他們來說,勞動取代了求知並占據了他們全部的世界。相比而言,有錢但無知無識的人只是生活在感官的快樂之中,跟牲畜沒有什麼兩樣,這是屢見不鮮的事情。
本書特色:本書集結了叔本華的哲學思想與人生觀,以及對藝術、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深刻見解。其中,叔本華強調享受當下的智慧和意志力量的自由,並探討人性中的痛苦和孤獨,還有美的價值和存在意義。全書風格優美簡潔,言簡意賅,是一本極具啟發性的哲學經典。
作者簡介:
阿圖爾‧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西元1788~1860年),德國著名哲學家、唯意志論主義的開創者。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影響,對人生持悲觀主義的觀點,主張禁慾忘我。代表作有《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論大自然的意志》、《論意志的自由》、《論道德的基礎》等。
六六,專職譯者。
章節試閱
讀者的愚蠢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文字作品與生活沒什麼兩樣:在生活中,那些無可救藥的粗鄙之人到處可見──就像夏天那些四處亂飛汙染一切的蒼蠅;同樣,為數眾多的壞書、劣書層出不窮──這些文字作品中的「雜草」奪走了「麥苗」的養分直到將其窒息而亡。也就是說,大量的壞書、劣書奪走了讀者大眾們的時間、金錢和注意力,而所有這些理應運用到優秀的書籍及其崇高的目標中去。很多人從事寫作就是為了獲取金錢或謀取權位。我認為基於這些目的寫出來的東西不但毫無價值,而且絕對有害。現在百分之九十的文字作品除了矇騙讀者,想要從其錢包裡摳出幾枚硬幣以外,再沒有其他目的了。為了這個共同的目的,作者、出版商和評論家必定是狼狽為奸、相互勾結。
那些為了麵包而拿起筆桿的人、多產的寫手們屢屢得手的一個招數十分狡猾和低級,但效果非常顯著,真正的文化修養和時代的良好趣味也難以與之相提並論。也就是說,這些人彷彿玩弄木偶一般牽引著有一定欣賞趣味的有閒大眾,有目的地訓練他們養成與出版物同步的閱讀習慣,讓他們都閱讀同樣的,也就是最新或最近的出版物,以便從中獲取茶餘飯後的談資。一些久負盛名的作者,例如,斯賓德勒、布爾瓦、歐仁・蘇等所作的低劣小說和相似性質的文章也都是基於相同的目的。既然那些熱愛文學藝術的讀者群常常以閱讀所謂的最新作品為己任──這些粗製濫造的文字是特別平庸的頭腦為了獲取錢財而作,也正是因為這個,此類作品數不勝數──而作為代價的是這些讀者對於歷史上各國曾出現的那些出色和稀有的思想著作就僅知其名而已,那麼在這世上還會有比這更加悲慘嗎?尤其是那些日報和文藝雜誌更是居心叵測地搶奪了喜歡審美的讀者的時間──這些時間本該放到真正優美的作品中去,以薰陶自己、修身養性,而不應浪費在平庸者天天都在極力吹捧的拙劣作品上面。
因為人們常常傾向於閱讀最新的,而非歷朝歷代中最優秀的作品,因此作家們就被局限在流行和時髦觀念的狹小圈子裡,而這個時代及其民眾也就更加陷入停滯不前的泥淖之中。所以在挑選讀物時,掌握並識別哪些是不該讀的藝術就成了尤為重要的事情。這種藝術的掌握就在於別碰那些不管何時都能吸引最多讀者注意的作品──大部分人都在捧讀它們,不管讀者手裡拿的是宣揚政治言論、文學主張的小冊子還是小說、詩歌等,這些東西能夠轟動一時,甚至在其生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最後一年竟然可以被印刷很多次。另外,我們必須牢記這一點:那些寫給傻瓜看的東西總能找出一大群讀者;而我們應該一直把非常有限的閱讀時間用在閱讀各個國家和民族歷史上出現的經典作品──寫出這些作品的人可謂超群絕倫,他們在後世所享有的名聲就已說明了這一點。這些人寫出的作品能夠給我們以非常有益的薰陶和教育。劣質的書不管怎樣少讀也總嫌太多,而優秀的作品不管怎樣多讀也總嫌太少。劣書是毀壞我們精神思想的毒藥。
閱讀更多好書的前提條件之一就是不要讀壞書,因為生命何其短,時間和精力非常有限。
某位作家寫出了評論古代的某位偉大思想家的文章、書籍等作品,讀者大眾也就跟著捧讀這些東西,卻不是那個思想家的著作。因為讀者大眾只喜歡閱讀最新印刷的東西,就像一句話所形容的那樣:相同羽毛的鳥聚在一起。所以對於讀者大眾來說,當今的某一膚淺、平庸的頭腦所寫出的沉悶及囉唆的廢話比偉大的思想家們的思想更具親和力與吸引力。我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因為年輕時的我就有幸拜讀施勒格爾的這一優美格言──正是從那以後,它就成了我的座右銘,認真閱讀了真正的古老作品以後,今人對它們所做的評論並沒有多大意義。啊,那些平凡無奇的頭腦簡直如出一轍!這些人的思想就像從同一個模子出來的!相同的場景讓他們產生的只能是相同的想法!除了這些,還有他們那些渺小、卑微的打算和目的。無論這些小人物寫了哪些毫無價值的無聊閒話,只要是新的印刷出版,傻傻的讀者大眾就會不斷追捧它們,而那些默默地躺在書架上的偉大思想家的巨作卻無人問津。
讀者大眾的愚蠢和反常行為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因為他們把各個民族不同時代保存下來的珍貴罕見的各種思想作品束之高閣,反而一門心思捧讀每天頻繁出現、出自平庸頭腦的胡編亂造,完全是因為這些文字新鮮出爐,甚至印刷油墨都沒乾透。從這些作品的誕生之日起,我們就要持有鄙視和無視它們的態度,要不了多久,這些劣作就會招致其他人相同的對待。它們不過是為人們嘲弄消逝的荒唐年代提供了一些笑料和話題罷了。
不管何時,都存在著兩種並行發展卻又互不相干的文字作品:一種是實實在在的,另一種只是表面上如此。前者漸漸成為永恆的作品。在這一方面努力的人是為文藝或者科學而生的人,他們不但認真執著、不張揚,而且腳踏實地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在歐洲,即便一個世紀的時間也只產生了十來部這樣的作品,但它們卻能長久存在。另一種文字作品的追隨者卻是把文藝或者科學當作謀生的手段,他們躍馬揚鞭,緊隨其後的是利益相關人之間所發出的鼓噪與喧譁。他們每年都會把無數作品送進市場。但過不了幾年,人們就不禁要問:這些作品現在去哪了?那些人轟動一時的名聲現在又飄向何方了?因此,我們可以把這種文字作品形容為光陰一去不復返,而前一種文字作品則是靜止的、永駐的。
倘若在購買書籍的同時又能買到讀書所用的時間,那該有多好!不過,人們經常把購買書籍錯誤地看作已經掌握和吸收了這些書籍的內容。
期望讀者記住他們閱讀過的所有東西,就相當於期望他的肚子裡可以留得住他們吃過的全部食物。食物、書籍分別是讀者在身體上和精神上賴以生存的東西,它們決定了二者當下的存在狀態。就像人的身體只吸收與之同類的食物,同樣,每個人也只能記得住那些讓他感興趣的事情,也就是記住與他的總體思想或利益目標相符或相關的東西。當然,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目標,但很少人會有類似於總體思想的東西。因此,如果人們對所做的事情沒有客觀的興趣,他們讀的東西就不會結出果實:因為他們留不住讀過的任何東西。
孤身一人也比背叛自己的人圍著要好
人們總會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普芬多夫相信這兩個人會相互友好問候;霍布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倘若兩個人分別在荒野中獨自長大,那麼在他們首次相遇時,會做些什麼?關於這個問題,霍布斯、普芬多夫和盧梭都則認為他們會把彼此視為敵人;而盧梭的看法最特別,他認為這兩個人相遇後只是擦肩而過,沉默不語。這三個人的回答既有對的一面也有錯的一面,因為恰恰是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天生的個體道德傾向之間沒法衡量的差別就會表現出來。而這種情況就像是測量道德傾向差別的尺度和儀器。因為,對於某些人而言,當他們看見他人時,就會產生一種敵對情緒,並且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會警告自己:「這個人不是我!」也有一些人在面對其他人時,會立刻產生一種好感,覺得友好、關切和同情,他們的內心會說:「這個人就是另一個我!」
這兩種情緒之間有著無數等級,而我們在這種具有關鍵性的立場上,感到這些根本不同的問題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未解之謎。在丹麥,一個名叫巴斯特海姆的人在他的《關於生活在原始狀態下的人的歷史報導》一書裡,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針對人類道德性格所具備的這種先驗本質而進行各種考察的素材。巴斯特海姆發現:一個民族所表現出來的思想文化與這個民族的道德優點竟然是完全獨立、分開的,其原因是這兩者往往分離開而不一起出現。我們可以把這種現象解釋為:民族的道德優點並不是源自理性的思考,而理性思考的訓練、培養則有賴於思想文化的發展。
不過這種道德優點是直接發自意志本身的,而意志的內在成分又是人類天生的,因為意志本身是不能透過文化修養而進行改進的。在巴斯特海姆的著作中,他提出大多數民族都是道德敗壞的,而在一些野蠻部落裡,他卻發現了人類身上具有很多異常讓人欽佩的總體性格特徵,比如生活在薩烏島的居民,還有居住在西伯利亞一帶的通古斯人和皮魯島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巴斯特海姆狠下了一番功夫:為什麼有些部落的人特別善良,而生活在他們周圍的其他部落的人卻這樣卑劣呢?按照我的觀點,對於這種現象的解釋是,道德自省遺傳自父親。
在前面的這個例子中,孤零零、道德高尚的部落來自同一個家族,所以他們擁有共同的祖先,而這個祖先剛好是一個善良的人。因此這個部落每代人都保持著純潔無瑕。在北美一些地區,曾經發生過很多讓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逃避公債、公然打劫、搶掠等。發生這些事情時,英國人這樣想:當年,北美是英國流放罪犯的殖民地。
一個人的個性──即他既定的性格和智力──好比滲透力非常強的染料,可以精確地決定他的一切行為和思想,甚至包含生活中最瑣碎的細節──這簡直是太奇妙了。在人類個性的影響下,一個人的人生軌跡,即記錄著他的內在與外在事情的發展過程,會清楚地顯現出他與別人的人生軌跡截然不同的差別,就像植物學家能夠從一片葉子識別出整株植物,居維爾可以透過動物的一塊骨頭重構出這個動物;同樣,根據一個人的某一種具有典型性的行為,我們也能夠正確地了解這個人的性格。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是透過這一行為而勾畫出這個人的,即使這種行為只涉及一些非常小的小事。但實際上,這些小事卻往往能讓我們認識一個人,因為在處理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時,人們會很自然地提高警惕,謹慎地控制自己,而對於小事情,他們就會疏於防範,只是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如果一個人在處理一些小事情時做出了完全不顧及別人、完全自我的行為,那麼我們就能夠斷定他的內心一定沒有公平、正直的感情,所以我們不能在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把事情託付給這種人,即使是一文錢。因為在這樣一個不涉及財產的事情上,都毫不關心、缺乏公正的人,他的無限膨脹的自我主義,很容易在日常生活裡的細微動作、行為中暴露出來,就像是透過一件破爛的外衣的孔洞看到裡面骯髒的內衣一樣──對於這種人,誰又能相信他在處理人際交往的事情時,除了正義而毫無動機的情況下,可以做到老少無欺呢?
任何人,倘若在小事上不知道體恤別人,那麼在大事上他就會肆無忌憚。而倘若忽視了一個人性格上的細微特徵,那麼只有等他吃虧受苦之後,才會知道自己的特殊性格已顯露無遺了,而這樣的結果也是他咎由自取。根據這個原則,當我們所謂的好朋友泄露出他們下流、惡劣的特性時──即便是毫不起眼的小事上──我們也要馬上和這些「好朋友」斷絕來往。唯有如此才能避開他們的陰毒招數──只要時機來臨,這些東西就會現形。這種判斷標準也一樣適合我們所僱用的僕人。對此我們要銘記於心:即便孤身一人也比被背叛自己的人圍著要好。
讀者的愚蠢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文字作品與生活沒什麼兩樣:在生活中,那些無可救藥的粗鄙之人到處可見──就像夏天那些四處亂飛汙染一切的蒼蠅;同樣,為數眾多的壞書、劣書層出不窮──這些文字作品中的「雜草」奪走了「麥苗」的養分直到將其窒息而亡。也就是說,大量的壞書、劣書奪走了讀者大眾們的時間、金錢和注意力,而所有這些理應運用到優秀的書籍及其崇高的目標中去。很多人從事寫作就是為了獲取金錢或謀取權位。我認為基於這些目的寫出來的東西不但毫無價值,而且絕對有害。現在百分之九十的文字作品除了矇騙讀者,想要從其錢...
目錄
第一章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下
唯有意志才是自在之物
無聊和欲望,恰是人生的兩極
生活就像一件必須要完成定額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下
存在即失足,生活即幻滅
每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天才就是靜思默想的人
每個偉大的人物都看似平凡
人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
庸人缺的是判斷力和自己的思想
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才是我們的真知
第二章 美是神的賜予,不要輕易拋擲
純粹的經驗不能取代思考
歷史的價值就是讓人和人性聯成一體
美是清晰可見的
美是神的賜予,不要輕易拋擲
音樂是人人都懂的語言
人與命運的搏鬥是悲劇的最普遍主題
文學的目的在於推動我們的想像力
在與財富結伴時,無知才會顯得丟人現眼
讀者的愚蠢簡直讓人難以置信
一個人的作品就是他自己思想的精華
第三章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每個人的優點都與缺點相關聯
人性中最糟糕的就是幸災樂禍
孤身一人也比背叛自己的人圍著要好
自由的存在一定是原初的存在
美好的品格本身即為一種幸福
人類幸福的兩個敵人是痛苦與厭倦
有天賦和個性的人是最幸福的
心靈的財富是唯一真正的寶藏
女人只是渴望恬靜安穩的一生
為愛而結婚的人將生活在痛苦之中
出身貧苦的人擁有堅定而充足的自信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
附錄 我的生命在烏雲下黯淡
唱詩班穿過街巷
羅素對叔本華的評價
李銀河對叔本華的評價
叔本華生平及大事記
第一章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下
唯有意志才是自在之物
無聊和欲望,恰是人生的兩極
生活就像一件必須要完成定額的工作
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享受當下
存在即失足,生活即幻滅
每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
天才就是靜思默想的人
每個偉大的人物都看似平凡
人們總是固執地堅持自己的錯誤
庸人缺的是判斷力和自己的思想
經過深思熟慮的東西才是我們的真知
第二章 美是神的賜予,不要輕易拋擲
純粹的經驗不能取代思考
歷史的價值就是讓人和人性聯成一體
美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