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直白心理學」Podcast首本同名書籍
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帶你進入心理學的世界!
「這個場景我好像經歷過」、「這件事好像發生過」,這種似曾相識的既視感,是今生的殘影或前世的記憶?
星座專家說我今天有偏財運,這個月會桃花朵朵開。這是真的嗎?用星座來預測人的性格和未來,到底有多準?
韓劇最大的賣點就是一對對CP;每一對都是男的帥、女的美,讓人覺得他們好速配。但是現實中真的有「夫妻臉」這種事嗎?
讓優質Podcaster、心理學教授顏志龍,用生動有趣的方式為你解答這些問題吧!
書中透過「揭開心理面紗」、「探索神祕現象」、「解答人生困惑」、「連結人我之間」、「品味生活趣聞」五大主題,以及生活化的內容,帶領你進入心理學的世界!
◎本書特色
1.用輕鬆有趣的方式介紹心理學,是人人都能閱讀的心理學科普書
2.寫法簡單直白,但內容嚴謹,皆有心理學研究作為依據
3.主題有趣、與生活相關,帶讀者探索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
作者簡介:
顏志龍
銘傳大學諮商臨床與工商心理學系教授。因為少年時念了軍校被「分發」到心理學系,誤打誤撞念了心理學,成為軍中第一個心理學博士。
他從事心理學研究的歷程像極了愛情:從雙方相知相惜、相親相愛、相濡以沫,一直到……相見不如懷念。
如果以佛學的語言來說,他覺得這輩子和心理學的相遇是一段「怨憎會苦」,非常值得和世間的善男信女分享。因此參與製作了Podcast節目「超直白心理學」並擔任主持人,這也促成了本書的誕生。
另著有《傻瓜也會寫論文》、《傻瓜也會跑統計》、《給少年社會科學家》。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張仁和|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主持人
鄭中平|成大心理系副教授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我自己在學心理治療理論的時候,不同大師有各自的說法,剛開始看得眼花撩亂,但也興味盎然。我開始以自己為實驗參與者,用我自己的身心反應去印證,並以統計數據做輔助。後來我慢慢體會到,我在心理學教育裡面,學到的是實驗精神,以及邏輯思考,這種「方法學」比心理研究的結論更重要。《超直白心理學》以有趣的命題,還有接地氣的表達方式,引領我們進入心理學的世界,這可以讓青少年以上的各年齡層,都有機會親近這門跟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學科。誠摯邀請讀者,藉著顏老師的生動導覽,一起來探索我們自己廣闊的內心世界。——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心理學作為一門持續在前進的學問,其實每分每秒,都是「飛向宇宙,浩瀚無垠」。如果你也想要加入心理學知識的探險隊,歡迎打開這本書,一起來看看「人類」這個宇宙裡,有多少有趣的東西!——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沒讀過心理學要看,讀過心理學更要看!——鄭中平,成大心理系副教授
用直白的話,道出最深奧的心理。——張仁和,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跟一般人想的不一樣,心理學其實很枯燥。但跟我想的不一樣,這本書幽默絕頂,趣味橫生。感謝作者的生花妙筆,學心理學半輩子,竟然讓我讀到一本能笑著讀完的好書!——鐘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名人推薦: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張仁和|中研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員、台大心理系副教授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主持人
鄭中平|成大心理系副教授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 穎|心理學作家、愛智者書窩版主
我自己在學心理治療理論的時候,不同大師有各自的說法,剛開始看得眼花撩亂,但也興味盎然。我開始以自己為實驗參與者,用我自己的身心反應去印證,並以統計數據做輔助。後來我慢慢體會到,我在心理學教育裡面,學到的是實驗精神,以及邏輯思考,這種「方法學」比心理研究的結論更重要。《超直白心理學》以...
章節試閱
髒話的藝術:人為什麼講髒話?
台灣在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年之間,有長達五十一年的時間被日本殖民。眾所皆知,日本人的個性嚴謹,做事情一板一眼。於是在殖民期間日本人留下了很多對台灣的研究紀錄,成為日後研究台灣歷史、人文及自然風貌的重要文獻。其中一本犖犖大者是片岡巖所寫的《台灣風俗誌》。這本書共一千一百八十四頁,裡面細數了台灣當時的生活起居和社會風俗,範圍之廣令人咋舌。
這本書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列舉出當時台灣人講的髒話。有些和我們現在所講的相近。如「姦爾老母」(以下「姦爾」二字以XX替代,避免閱讀的不舒適)、「XX小妹」、「XX大姉」、「XX牽手」、「XX祖媽」、「XX太媽」;等於是家族中的女性下至姐妹、上至太祖母都被當作髒話在罵。
後來可能覺得罵到太祖母還不夠,乾脆直接罵人家最原始的那個祖宗「XX開基祖」。這如果以華人來比喻,相當於在罵「XX黃帝」、「XX神農氏」之類的。後來覺得罵到人家的開山始祖還不夠,直接罵人家的神明:「XX大聖王」。大聖王指的是漳州人信奉的神明開漳聖王,早期台灣泉、漳二族惡鬥,泉州人不爽漳州人就罵他們的神明大聖王。這也真的是一絕。
此外還有一句最長的髒話,真的應該去申請金氏世界紀錄,長達三十二個字:「猫仔猫比巴放屎糊蚊帳蚊帳洗無清氣捕猫仔去破戯破無天光捕猫仔使肛尻。」《台灣風俗誌》的註解說這是在罵人「夭壽」的意思,本書作者很認真地上網研究這一長串咒語為什麼是罵人夭壽,但似乎沒有人能給出好答案。
總之,上面這些無奇不有的髒話顯示了一件事,台灣人真的很會罵;如果髒話可以是一種產業,那麼台灣的髒話應該會和台積電一樣傲視全球,成為另一座護國神山。
誰愛講髒話
《台灣風俗誌》列舉的髒話很多都和女性有關,如「XX小妹」、「XX大姉」、「XX牽手」、「XX老母」等;這些髒話如果換成由女生來罵,應該會轉換成「XX小弟」、「XX大哥」、「XX老公」、「XX老父」。但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並沒有這種從女性角度出發的髒話,這表示女人比較少講髒話,所以在語言演進的過程中就沒有產生這類型的髒話。而一些研究也的確發現,男人比女人更常講髒話。這和我們社會文化對兩性的角色期待有關,畢竟社會還是期望女性溫柔婉約一些,男人則是粗野一些社會也還能容忍。
除了性別差異之外,研究也發現某些職業的人比較常講髒話,如勞工、軍人、警察、運動員、船員等。這其實原因也很單純,因為這些都是以男性為主的職業,而既然男人更常講髒話,那麼自然這些職業的人也比較常講髒話。所以這應該也只是反映了講髒話的性別差異而已。
此外,一般來說,社經地位低、教育程度低的人,更常講髒話。這有可能是因為這些人屬於社會上的弱勢,他們比較沒有發言權,所以有時就必須用更強烈的方式去溝通表達。由於他們處在社會的較底層,就像電梯已經到B3了,沒辦法再下去了,所以就算這個社會討厭講髒話的人,在B3的人也不必擔心因為講髒話而再失去什麼,因為他們沒有下一層了。而社經地位高的人可能在五樓,講髒話招人怨可能會讓他從五樓降到下面的樓層,也就是社經地位高的人比較有可能因為講髒話而失去什麼,所以社經地位高的人相對上更不會去講髒話。
因此以大學老師來說,就算上課時學生在睡覺、滑手機,看了實在很不爽,老師也還不致於罵學生三字經。但如果是黑道大哥在講話,小弟在下面滑手機、打瞌睡,「XX老母」可能就噴過去了。
另外學生也是相對上比較愛講髒話的族群。有一個研究記錄了五十二個美國大學生為期四天的生活對話,發現大學生講髒話的頻率大約是○.五%;這代表每講二百字會出現一個和髒話有關的字。這聽起來好像還好,但是如果跟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話做比較,就會發現這比例其實不低。
例如,人們生活中很常講的字:「我、我的」的出現頻率大約是七%,所以等於是學生每講十四次「我、我的」,就會出現一個髒字。所以現在當老師不容易,都要小心教得不好被學生譙。
不戰而屈人之兵
照理說髒話是不好的,沒有人會在你講髒話時讚美你說:「罵得好、再多罵幾句、我愛聽。」但是它似乎又在我們生活中很常出現。為什麼呢?
有一個說法認為這算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多數的動物在要攻擊前都會先發出嘶吼、咆哮,警告對方牠要採取攻擊了。照理說這是很不利的,因為偷偷摸摸、不動聲色地過去咬對方一口會是更有利的策略。既然如此,為什麼攻擊前還要讓對方知道?
原因就是為了避戰。如果預先發出警告,讓對方感到害怕、使牠退讓或逃走,那麼這場架就不用打了,這對生存是最有利的。畢竟戰鬥是危險的,不能保證自己一定能獲勝,就算獲勝了在戰鬥過程中自己也會非常費力,或是可能會受到傷害,所以能不打最好不要打。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也學會了這種道理,所以《孫子兵法》說:「上兵伐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非不得已,最好是不要和對方打起來。但是要嚇退對方需要很強力有效的語言,不能太過溫和,而髒話就是一種強力的語言。
關於這種演化觀點只是一種推測,但某種程度我們可以發現多數髒話似乎都帶有重音。例如「幹」,或是像英文的Fuck都是四聲。而有些話本來不是重音,但改用重音去強化它就可以變成髒話。像是「操」本來是一聲,但轉四聲就變成髒話了。這可能都和講髒話時要快速傳遞出強大的情緒有關,重音能強化語言的力量,讓對方知道你正處於一種非常不爽的狀態。這樣才有機會嚇退敵人,避免戰鬥。
髒話讓你「疾疾,護法現身」
有一個關於髒話的研究曾經得過「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這不是在搞笑,是真的有這個獎。這個獎大約每年九月在哈佛大學舉行頒獎典禮,而評審委員裡有時還包含一些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這個獎主要是頒給有點幽默好笑,但是也具有一些獨創思維的研究。
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的髒話研究,是在研究髒話能不能讓我們「神功護體、刀槍不入」——講髒話能不能讓我們更耐得住痛。據說這個研究是研究者在陪老婆生產時想到的;很多人都說女人生產很痛,而他也發現生產時他老婆一直在罵髒話(顯然是對著他這個始作俑者罵的)。所以他想,難道髒話和普拿疼一樣可以鎮熱止痛嗎?
這個研究之所以得到搞笑諾貝爾獎,除了主題有趣外,它的研究方法也很有趣。他把受試者分成兩組,一組人叫他們罵髒話,像是「幹」;另一組人叫他們大聲喊某個中性的字詞。那麼,什麼是中性的字詞呢?研究者請受試者想一個形容詞來描述桌子,如果受試者用「方的」來描述桌子,那麼就用「方的」這個詞來代表中性詞。於是在實驗中,你就會看到有人在那邊大聲喊「方的、方的、方的……」,而另外則有一些人是在大聲喊「幹、幹、幹……」。想像起來很滑稽好笑,但這真的是一個科學實驗。
透過這種實驗方式,研究者想看看兩組人忍痛的能力有沒有不同。他叫受試者把手放入五度的冰水中,看他們能撐多久。結果發現髒話和《哈利波特》裡的那句咒語「疾疾,護法現身」有相同效果,罵髒話那組比起喊中性字詞的那組撐得更久,罵髒話大約可以增加人們三○%的忍受力。也就是如果你本來可以在冰水中撐一百秒,罵髒話可以讓你多撐三十秒。
髒話讓你變得很「夠力」
髒話除了有「疾疾,護法現身」的忍痛效果外,它也像一種能增強力量的咒語。有一些研究發現罵髒話會影響我們的自主神經系統——這是人體用來調節呼吸、心跳、血液流動的系統,也是在發生緊急情況時,暫時激發人體能量去應付危險的機制。而研究發現,人們在罵髒話時,心跳會加快、皮膚的電阻反應會改變。
有一個研究去探討:在運動時一邊喊中性的字詞或一邊罵髒話,表現會不會有差異。他們測量受試者在握力器上的力量,結果發現人們罵髒話時的握力真的比較厲害。一邊罵髒話的人使出來的力量,比大聲喊中性字詞的人多了大約二.五公斤的握力。此外他們叫受試者懸空在椅子上,只靠雙手去支撐身體的重量,也發現一邊罵髒話的人可以撐得比較久。
也就是說,髒話似乎真的可以讓人變得「夠力」。所以某種程度來說,髒話的效果很像提神飲料,具有保力達B那句廣句詞:「明仔載的氣力,今仔日給你傳便便」的作用。
三國武將作戰很科學
其實類似上面那種罵髒話能提升運動表現的現象,我們應該並不陌生。當班上要去參加運動比賽前,老師或教練會帶著學生用力喊「加油、加油、加油。」而有些運動員要上場時,會大聲怒吼提升自己的士氣。這些舉動都和罵髒話有些類似,它們除了在心理上能提升士氣之外,可能也具有激發自主神經系統、暫時提升身體能量的作用。
目前似乎還沒有人去比較像「加油」這種正能量的喊聲和罵髒話,哪一個威力比較強大,不過想像中罵髒話可能厲害一些。因為「加油」是對著自己講的,並沒有強烈提醒有敵人這件事;而髒話通常有明確的叫罵對象,它提醒我們這是一個有敵人的戰鬥情境,所以更可能提升戰鬥力。
也難怪《三國演義》中常常有武將到人家城門下叫罵的劇情,其中的佼佼者諸葛亮還罵死了魏軍的謀士王朗。雖然演義中多數的叫罵都是為了逼守將出戰,或是挫敵軍銳氣;但是從以上研究可見,這些叫罵也帶有提升我方戰力的作用。《三國演義》中的作戰方式其實還蠻科學的。
不過這邊還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研究也發現,用自己擅長的語言來罵才會夠力。所以如果你是台語溜的人用台語罵比較好;如果你是華人,罵「幹」會比罵Fuck好。諸葛亮當時罵死王朗時一定帶著山東腔,因為他是徐州琅琊陽都人(位於現今山東臨沂市)。
自己人我才這樣說
從以上關於髒話的一些心理學研究,你可以發現多數都是講髒話的正面效果,像是它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讓人更能忍受痛苦,甚至強健體魄、增加力量。感覺髒話根本是居家旅行必備的良藥,人人應該隨時開講。
不過髒話也有可能帶來負面影響,包含讓人觀感不佳,或是讓本來的小衝突演變成更激烈的大亂鬥。只是它的負面效果因為很明顯,似乎無需多說,心理學就比較少特別去研究它。所以請千萬別在讀完本章後開始用力講髒話。
最後,很多時候髒話並沒有特別惡意,它只是一個口頭禪,或是為了拉近彼此關係的一種語助詞,所以也有一些研究認為髒話可以促進團體的凝聚力。有一個研究記錄了一間工廠員工三十五個小時的對話,發現當同一個工作小組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人們更常講髒話;如果有別的小組的人在場時,人們講髒話的頻率會降低。
也就是說,只有在自己人面前,大家才會覺得講髒話沒關係。那種感覺大約是:「我是因為把你當作自己人,才滿口髒話的啊。」
髒話的藝術:人為什麼講髒話?
台灣在一八九五到一九四五年之間,有長達五十一年的時間被日本殖民。眾所皆知,日本人的個性嚴謹,做事情一板一眼。於是在殖民期間日本人留下了很多對台灣的研究紀錄,成為日後研究台灣歷史、人文及自然風貌的重要文獻。其中一本犖犖大者是片岡巖所寫的《台灣風俗誌》。這本書共一千一百八十四頁,裡面細數了台灣當時的生活起居和社會風俗,範圍之廣令人咋舌。
這本書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它列舉出當時台灣人講的髒話。有些和我們現在所講的相近。如「姦爾老母」(以下「姦爾」二字以XX替代,避免...
作者序
這篇序寫的是本書的前傳——它為什麼會出現。如果你喜歡這本書,也可以去造訪它的故鄉——與本書同名的Podcast 節目「超直白心理學」。那裡有更多有趣的內容。
「超直白心理學」的誕生和我對心理學的反思有關,因此我先簡單交代我成為心理學家的過程。我從小就想當博士。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有個卡通「科學小飛俠」,裡面有位南宮博士。每當科學小飛俠遇到困境時總是呼喊著:「博士、博士」,然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博士」很了不起的種子。從此人生就以成為博士為目標。
十五歲時因為家中不算富裕,所以我去就讀中正預校,那是培育未來軍官的高中,我在那裡度過了一段允文允武的充實高中歲月,並持續懷抱著成為博士的夢想。儘管如此,我並不知道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博士。畢業後我「被分發」到軍官學校的心理系——是被分發而不是自己的選擇;當時軍校學生並沒有太多的自主選擇權,於是我因緣際會地走上了心理學這條路。是命運把我推向了心理學。我一邊在部隊過著戎馬倥傯的生活,一邊自修讀書,最後一路念了碩士、博士,最終成為教授。
以上是簡單交代我這個作者的經歷,接下來就要談到和本書有關的部分了。我一路上讀書、做研究,都沒有遇過太多困難,事實上如果以學術界的標準來看,我算是表現得還不錯。但是在學術界待得越久,我越感覺到不對勁。我從小嚮往成為南宮博士,是因為南宮博士真的解決了很多問題,他幫助科學小飛俠打敗了惡魔黨、維護了世界和平。那麼,心理學博士們幫助了誰?他們對這世界的影響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要知道一個學科厲不厲害,你只要想想,你一天的生活和它有多少關係就可以知道了。早上起床你要刷牙、必須擠出牙膏,那是化學;煮杯咖啡、使用微波爐熱早餐,那是物理學;上了捷運打開手機看一下股票行情,那是經濟學……然後,你想想,一天之中,你的生活有幾件事和心理學有關?
你可能會發現,除了滑手機時偶爾會看到「這種人特別容易記恨」、「如何走出失戀低潮?心理師這樣說」這些類似八卦的文章外,你一天之中切身與心理學有連結的部分似乎很少。心理學作為一個以人為中心的學科,卻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少,想來非常不可思議。
知識如果是可靠的,最終總會和現實連結在一起。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現了重力越大、時間越慢這個神奇的現象;如果有一個太空人,生活在人造衛星上,他每天的時間會比你快三十八微秒——這不是在說你們對時間的感覺不同,而是真真切切的你們兩個人的二十四小時長度不同。這讓人很難想像,但卻是事實——因為重力不同,兩個人的二十四小時長度是不一樣的。
一天差三十八微秒(一微秒等於百萬分之一秒)這麼細微的差異,人們活了一輩子也不會發現,然而這個看來微不足道的差異,對於我們日常使用的衛星導航卻至關重要。由於衛星上的重力和地球不同,所以我們必須對衛星上的時間做校正,使它和地面上的時間同步,否則衛星導航可能會引導我們去撞山落海。
當一個學科的知識可靠時,即使像相對論如此抽象而看似和我們的生活沒有直接關係的理論,最終也會對現實產生影響。而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心理學,卻反而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存在感那麼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理學所生產出來的知識不太可靠。這並非三言兩語能道盡,我將在本書的第一章中盡力去描述這件事,讀了那一章後你可能會發現心理學和你的想像有很大的落差。
我在心理學大約浸泡了二十幾年的時間,才有足夠的智慧去認清「心理學的知識不太可靠」這件事。這對一個大半輩子都在從事心理學研究的人來說,其實是很挫折(甚至可以說是很灰暗)的事。但是這也是一件深刻而值得和多數人分享的事。「真正深刻的事情就應該要活潑爽朗地傳達。」於是在機緣巧合之下,一個活潑爽朗卻又深刻傳達心理學的節目「超直白心理學」就誕生了。這本書就是這個節目的結晶。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聲動創意」的莫經理,是他催生並共同製作了「超直白心理學」這個Podcast,使它成為超過萬人收聽的熱門節目。而活潑美麗的助理主持人小白(這本書的副標也是來自於她的發想)、才華洋溢並提供優質剪輯後製的歷漢、為節目默默付出的郁婷,是因為你們才讓這節目受人喜愛。沒有你們就沒有這本書。
我太太舒禾是我每次完稿後的第一個讀者,她給了我很多意見,使得這本書更好。而在本書數度出現的可愛小狗舒姬,總是在我工作疲憊時療癒了我,讓我有滿滿的元氣可以寫作;她是上天租借給我的天使,希望租期越長越好。我也非常感謝遠流出版的周明怡主編邀請我寫這本書。我非常榮幸能和金庸先生在同一個出版社。
「當小丑在空中鞦韆上翻飛之際,大家都忘記了重力的存在。」儘管我最後沒有像南宮博士一樣拯救世界,但至少希望能像在空中飛舞的表演者一樣,讓大家可以感受不到重力,輕鬆愉快地認識真正的心理學。而如同相對論所說的,重力越小、時間越快;我也希望讀者在無重力地閱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感到時間飛逝:「怎麼一下子就把這本書讀完了?這本書真好看!」
這篇序寫的是本書的前傳——它為什麼會出現。如果你喜歡這本書,也可以去造訪它的故鄉——與本書同名的Podcast 節目「超直白心理學」。那裡有更多有趣的內容。
「超直白心理學」的誕生和我對心理學的反思有關,因此我先簡單交代我成為心理學家的過程。我從小就想當博士。可能是因為小時候有個卡通「科學小飛俠」,裡面有位南宮博士。每當科學小飛俠遇到困境時總是呼喊著:「博士、博士」,然後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我幼小的心靈裡埋下了「博士」很了不起的種子。從此人生就以成為博士為目標。
十五歲時因為家中不算富裕...
目錄
序:你也能輕鬆讀懂人心
第一篇 揭開心理面紗
01 心理學家vs福爾摩斯
02 心理醫生vs地獄三頭犬
03 心理測驗vs射日的箭
第二篇 探索神祕現象
04 「鬼壓床」是真的嗎?
05 「似曾相識」是怎麼回事?
06 「星座」怎麼那麼迷人?
第三篇 解答人生困惑
07 教養的迷思:遺傳和環境PK誰是贏家?
08 童年的考驗:三歲時就能夠看出人的一生嗎?
09 男女的差異:演化怎麼讓男女不同?
第四篇 連結人我之間
10 認同群體:為什麼世足與戰爭只有一線之隔?
11 幫助他人:施真的比受有福嗎?
12 夫妻協奏:夫妻臉從何而來?
第五篇 品味生活趣味
13 貓狗的戰爭:貓派和狗派有什麼不同?
14 面具的真實:為什麼戴口罩時顏值比較高?
15 髒話的藝術:人為什麼講髒話?
序:你也能輕鬆讀懂人心
第一篇 揭開心理面紗
01 心理學家vs福爾摩斯
02 心理醫生vs地獄三頭犬
03 心理測驗vs射日的箭
第二篇 探索神祕現象
04 「鬼壓床」是真的嗎?
05 「似曾相識」是怎麼回事?
06 「星座」怎麼那麼迷人?
第三篇 解答人生困惑
07 教養的迷思:遺傳和環境PK誰是贏家?
08 童年的考驗:三歲時就能夠看出人的一生嗎?
09 男女的差異:演化怎麼讓男女不同?
第四篇 連結人我之間
10 認同群體:為什麼世足與戰爭只有一線之隔?
11 幫助他人:施真的比受有福嗎?
12 夫妻協奏:夫妻臉從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