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1
志明的第二本書《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很快即將付梓。
與他相識近30年,一路見證了他透過在職進修的成長與蛻變,本人可說是一個實際的見證者。
一、在職進修結師生緣
志明是本人於民國83年任教夜間部二專學制導師班學生,當時只知道志明是軍人退伍,為 非商管類高職學生背景,白天在銀行工作。經過夜間三年(早期夜二專需要讀三年)的進修結
束後,剛好學校從高雄工商專科改制為科技大學,成立了二技學制。志明把握機緣繼續在職進修,成為系上第一屆進修學院二技班的學生(前三屆學生二技學制也要讀三年)。
志明在職進修的精神完全沒有中斷,在系上還沒有成立碩專班時,他又申請至高雄科大第一校區繼續在職進修(併校前之第一科大)。碩士班畢業後,因為系上有博士生名額,志明再次回到母校進修,也成為本人指導的博士生。志明的持續進修,造就了我們兩人的師生緣分與互動關係而延續至今,這個亦師亦友的情誼,是個人教書生涯中一個很重要的肯定與欣慰。
志明在學習上幾乎完全沒有中斷,學習已是他的DNA。此書的核心價値就是在職進修可帶給人什麼價値,在志明的身上展露無疑,透過他的分享,希望讓更多人能受益。
二、功不唐捐的實踐者
志明讀博士班期間,因他的特質喜歡寫文章、小說,我們商討後,決定以質化研究進行博士論文的撰寫。但個人是量化研究為主,實無質性研究的經驗,兩個師徒只好從頭學起,從基本功練起,記得當時就先運用紮根理論練習逐字稿的整理。志明會從最小的地方,逐步學習,一步一腳印地做,固定一段時間就完成一些文章,再進行討論。
我們的meeting是一種對話,就志明所寫的文章內容,提供個人的想法與見解,所以對我而言也是一種學習。在投稿的過程,一直被退稿,但志明並沒有被打敗(在他書中的〈與壓力共舞〉、〈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有很淸楚的分享),他持續慢慢地寫,慢慢的精進文章的內涵。學術研究的過程是思考與邏輯的訓練,只要不放棄,終會練就一身好功夫「他的心智圖是一絕」,內化成為隨手可得的一種能力。本書中隨手可得的小故事,對志明而言,都可以發掘出其背後的意涵,並與理論相呼應。這種能力我都自嘆不如了,實在很高興靑出於藍勝於藍,眞的以他為榮。
三、思考與智慧的提升者
志明透過大量的閱讀,持續地進行研究,不斷的提升其思考與反思的能力。每次研究生口試時,志明總會提供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建議,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些在此書中,如〈解決痛點、即是亮點〉、〈尋找自己生命的目標〉、〈一場持之以恆的試煉〉等,都可看出他的智慧。且志明非常樂於分享,教導學弟妹們如何進行研究,在〈享受求知的樂趣〉中的故事情境,就是以他自己的親身經驗來引導學弟妹。他常常在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智慧,是一個高智能的解決問題者。
志明自大學畢業後,就持續回饋系上,提供獎助學金,希望協助系上同學能持續向學。
本人閱讀其第15堂課〈投資自己、投資人生〉,方得知他如何將資金做更有意義的運用「財佈施」。如今,出書分享他從在職進修過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養成思考的習慣,提升智慧的新法等,是一種影響更大的文字佈施。期待有機會讀到此書者,皆能心領神會,且成為一個實踐者。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教授 楊敏里
前 進修推廣處處長、企業管理系系主任)
7/10/2023 於 台灣高雄
推薦序2
從生活中解讀隨手可得的生命智慧
個人欣見、但也不意外,志明在《贏在人生終點》之後,第二本書《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的誕生。我認為閱讀一本書時,其實也在解讀作者的生命故事。因此,要深入了解一本書的內容與精髓,得先了解其作者。
我與志明結緣的淵源,起因於博士班的指導關係。我認為,若要了解此書的精髓,必須先理解志明本人。總結而言,他具有三個明顯的特質:
持續「在職」進修:
「在職進修」是志明的一個突出特質,然而對於志明來說,「在職」這個詞更像是假設條件。實際上,他就是一個隨時隨地、持續「進修」的人。他始終能專注於學習上,半工半讀的本質就是持續進修。他不斷精進自己的作品,我也相信他將會繼續創作出更多作品。「進修」意味著「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外表智障、內在智慧:
志明的第二個特質是外表智障、內在智慧。我的意思是,即使他拿着傳統智障型手機,但因為智慧聚足,其業績總是名列前茅。他沒有使用LINE或FB;更能開採內在的智慧;例如,我想要傳送資料給他時,必須透過他的妻子轉發。他把研究的精神融入創作中,當你在閱讀這本書時,你可以深刻感受到他「投入研究、積累智慧」的過程,這本書所呈現的,正是他所悟得的智慧。
感恩、惜福的人:
志明是一位感恩且惜福的人。感恩與惜福使志明充滿創作的能量。近期,我研究量子管理,探索「如何從心靈的頻率,共振出正能量」。我在志明的思惟和行為中,見證了量子管理的實例。即使我們的指導關係已經完成,但他仍舊帶著感恩的心與我持續互動,這樣的感恩態度總是讓我心存感謝。
最終,我跟志明的緣分源自論文;但論文只是表象,更深層的意義是研究,而研究更深層的本質是生活。回顧2023年,當許多政治人物通過代寫或抄襲完成論文時;我卻看到志明「超越論文的範疇,不僅把它視為研究,又在跳脫研究而將研究精神融入生活裡」。志明「從論文、研究、再到生活」這樣的探索精神,是實務界及研究者們値得學習的典範。
當你細細品讀這18章時,可靜心感受到志明如何將研究精神融入「生意、生活與生命」這三生之中,通過這18篇質化研究的分享,我也學習到「如何從生活中解讀隨手可得的智慧」。
實踐大學國際貿易系教授暨系主任 李慶芳
6/30/2023 於 台灣高雄旗山
推薦序3
如果《贏在人生終點》是座橋梁,那麼,《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就是橋柱,確保橋梁有最穩固的靠山。前者揭櫫在職進修學制的實用性,後者則鼓勵思考的價値,儘管出發點不同,但不變的是,兩本書都是藉由志明兄細膩的人生觀察,為讀者指引出橋樑式銜接的學習路徑,不論在學校、職場或生活都受用。
綜觀志明兄資歷,高中從軍、二專畢業、大學念進修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直到榮獲國立大學的博士學位,本身就是打破傳統教育的制式框架,憑自己的努力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値。就我對於本書的觀察,志明兄的核心價値有三點値得學習:
一、深層思考解決問題:
志明兄擅長以多面向的角度看事物,進而想方設法尋求問題的解決,如〈與壓力共舞〉,巧妙運用借力使力、負負得正,以及關關難過關關過的技巧,分享如何透過分析找到對策。又如〈職場的交響樂團〉,志明兄帶出「好的管理者重協調……就像交響樂團的指揮……」的觀念,帶領讀者思考人與組織的問題與提升調和鼎鼐的能力。
二、學習力接軌實戰力:
基層做起的志明兄,懂得在職進修全方位學習,進而將所學貢獻到職場,再從職場回歸校園與莘莘學子分享,如此「投入—學習—付出—再學習」的良性循環,把學習內建在職場上,這也正是在職進修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見證。
三、人性出發的管理學:
人性化管理,是志明兄處事與處世的基本原則。從文章中看得出來,對內,他與同事之間的相處是有方法的,如〈人性化管理突破盲點〉中,他認為在管理數字之外,尙須考量人性因素,以免形成管理上的盲點;對外,他對拓展業務更是有一套,如〈從識人開始的業務心法〉,他把顧客分成六種型態,一來縮短溝通時間,二來可以掌握溝通節奏。
上述是我對於本書的概觀,在七萬多字的集合字庫中,其實有數不盡的實用技巧可以自由組合運用,為日常的節點、生涯轉彎處或是難題當前的困境,給予適度的觀念鬆綁與正向回饋,當然也有許多小故事令人省思,是一本既可放眼全局又能見微知著的美好作品。
正因如此,志明兄每每投稿《經濟日報》經營管理版,總是贏得許多讀者的共鳴,猶如構築一座擁有堅固橋柱的大橋,為大眾從迷的此岸步向悟的彼岸。在新書出版之際,個人有幸先睹為快,在表達祝賀予以肯定之餘,特綴數語予以推薦。
《經濟日報》出版總監兼經營管理版主編 楊東庭
5/26/2023於台北市
作者序
做一個永遠不畏生活困頓的工讀生
轉眼,出版第一本書《贏在人生終點:選擇在職進修,走一條風景不同的人生道路》已經過了3年。這些年來感謝許多長輩、老師、同事、朋友、學生與讀者們的支持,提供我繼續寫作的動能。
首先,最讓我感動的還是許多讀者的來信,尤其是就讀高工以及高職的年輕學子們,另外還有一些上班族,他(她)們來信詢問在職進修的問題、還有讀書的方法、以及如何讓自己可以靜下心來等等,五花八門的問題。另外,還有買我的書送給學生的老師們,謝謝你們的支持、鼓勵與回饋。尤其是因為看了我的書,進而燃起繼續升學(半工半讀)鬥志之類的分享,格外讓我感到相當欣慰。有了你們的鼓勵,也更加強我分享在職進修經驗的使命感。
其次,以前的我一直告訴自己,絕對不會一輩子,只是當一個工讀生。現在的我一直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忘了自己,也曾經也是一名工讀生。也因此,每每在餐廳用餐或是在美髮店洗頭時,我對於工讀生都格外的尊敬。俗話說:「樹高萬丈別忘根,人若輝煌莫忘本。」因為我當過工讀生(職場的底層),所以看盡人情冷暖,也磨練出爛命一條的韌性。也因為有過這一段在職進修的經歷,讓我更加深深體會出,許多思考的方法與人生的道理,進而豐富了我的人生觀與視野。
最後,我的新作《在職進修教我的18堂課》,我在這本書中,更進一步地分享了一些我的求學經歷與思考脈絡,尤其是對於讀者們所提出想要了解,關於研究所部分的經驗談,本書也從善如流著墨不少。希望本書的讀者們,也能夠從在職進修的過程中,找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總之,人生的旅途中,選擇不一樣的道路,就有不一樣的風景。沿途的景色是否優美,完全取決於當事人的心境,不需要與人比較,也不需要自怨自哀。人家開敞篷跑車,我們騎摩托車,一場雨下來,大家不都一樣變成落湯雞,唯一不同的就是心境。
鐘志明
5/01/2023於高雄‧燕巢‧鳳山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