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自從國中起,我就對語言充滿興趣。總覺得說旁人聽不懂的語言跟外國人溝通是一件很酷的事。但是在一九九○年代的台中街頭,要找到外國人練習口語可不是容易的事。所以,每當我在街角或商店看到好像需要幫助的外國人,我都會趨步上前問他們是否需要幫忙。當他們讚美我的英文的時候,那種成就感不言可喻。
但是我並不是出生就會英文。在我剛開始學英文的時候,要聽得懂一個很普通的句子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猶記得媽媽幫我買過英語有聲教材,放出來的時候基本上是鴨子聽雷,一點頭緒都沒有。後來,開始接觸好萊塢電影,我發現好像有些字很耳熟,會在不同的電影出現。然後藉著字幕開始聽得懂一個字、兩個字;到後來聽得懂的字越來越多,能夠慢慢串起來聽得懂整個句子。就這樣,靠著對英文的興趣,我在國中開始就在英文這方面領先其他人。
到了高中,我的領先幅度越來越大,我的英文越來越好,好到覺得自己可以出國遊學看看。但是當時出國念書是經濟有餘裕的家庭才有的選項。對我來說,出國遊學簡直是異想天開。於是乎,我只能夠將喜歡的電影的聲音,轉錄到磁帶上,一遍又一遍的反覆聽。每聽一次,就多聽得懂一點。不只是讀書的時候聽,就連睡覺都是戴著耳機入睡,連夢境都是電影的畫面。聽懂之後,嘴巴也會跟著唸,越念越順,發音越標準、越流利。後來才知道,三十年前我做的不就是現在大家說的shadowing嗎?
不只是口說的練習,我也養成了英文書寫的習慣。我在大學的時候,常常找個咖啡館,就開始寫下針對某個主題發揮,將想法化為文字,寫在A4紙上。當我將頁面寫滿之後,我會重新檢視、校對、並自己唸過,這樣的步驟重複幾次之後,就成為自己滿意的作品。
過去幾十年,總是有人問我是到底是怎麼學好英文的。這個問題在我教學幾年之後慢慢有了答案。而且這個答案越來越經得起考驗。這個答案也不算什麼秘密,其實就是「每天下工夫」而已。但是所謂下工夫,並不是只是看看美劇、聽聽流行歌而已。而是要確確實實地認識單字的用法、詞性、發音,並且應用這些單字去聽、說、讀、寫句子做實際的表達。就如同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書Outliers中提到:要精通一個技術,需要累積10000小時的深度練習;又如Charles Duhig和James Clear在他們個別的著作:The Power of Habit與Atomic Habits中點出的習慣的重要性。要精通英文,重點不在於記憶規則或死背單字,而在於如何反覆地應用這些規則。
我想要藉由這本書傳遞一個觀念:英文其實很單純。我們要做的其實只是多造句。比起其他大出版社的文法書,本書主要的任務不是鉅細靡遺地講解所有文法的細則。而是點出英文句型的基本組成元素,並且了解到文法其實只是將外國人說話的方式歸納為一些基本規則,這些規則幫助我們說出外國人易懂的句子,而不需太多的猜測與解釋。對我來說,這就是我們學英文的目的:能夠有效率地跟外國人溝通。
《關於英文文法,你至少需要知道這些事》濃縮了我在將近二十年教學過程中所累積的經驗,我想幫助初學英文的學習者了解英語句子的架構,進而提升口語的流利度和正確性;也嘗試釐清台灣中學生對英文文法常見的誤解與易於混淆之處。希望透過本書,你也可以抓到學習英文的要領,並且享受學好英文的果實,讓英文成為你的優勢,而非絆腳石。
洪偉 2024.06